服貿一面倒
鄭秀玲:中國是大贏家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馬政府宣稱與中國談判服貿協議,是「利益極大化、衝擊極小化」,不過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昨指出,雙方談判結果嚴重不對等,中國配合其國家發展需要及對台政治戰略,談判充滿規劃及目的性,想要的都要到,不想要的就設下重重限制,對我方非常不利;中國才是服貿協議的大贏家。
關注服貿協議的鄭秀玲指出,中國對台灣產業根本是選擇性開放,需要台灣人才、技術的產業,例如醫院,就開放台灣獨資進入;不需要或台灣較有競爭力的產業,就限制重重,不是限制投資型式,就是限縮投資地點。
鄭秀玲說,中資來台並非單純商業考量,還夾雜政治戰略,洗衣業、美容美髮業等弱勢民生產業,中國不對我開放,卻要求我方對中國開放;攸關民主自由和個人隱私的產業,例如電信服務、廣告,以及有國家安全疑慮的產業,如快遞運送、海陸空交通運輸、地質探勘等,情形也如出一轍;而在雙方都開放的項目上,中國則以開放模式的差異,對我蠶食鯨吞。
她舉例,台灣對中國各項產業的「跨境服務」大都沒有限制,中國卻大都不開放,不管是電子商務、批發業,台灣業者都不能跨境將商品賣到中國,一定得到中國設點才可以做生意;反之,中國業者不一定到台灣開業,就可以把商品賣給台灣消費者,「無法增加台灣的就業機會」。
鄭秀玲分析,中國禁止台灣跨境的項目,就是將台灣業者都吸走,讓業者被迫西進至中國設立據點,台灣服務業將步上製造業後塵,被連根拔起,資金、人才加速外流,再次形成磁吸效應。
台灣服務業將被連根拔起
至於中國較不需要,或台灣較具競爭力的產業,她舉例,中國限制台灣銀行業只能開設「村鎮銀行」,就是害怕台灣競爭,而限制台灣只能在福建省開業,更是配合海西經濟發展計畫。
鄭秀玲說,中國與台灣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想要的國家利益都得到,是真正的大贏家,當然急著通過協議;我方身為輸家,建議政府一定要中止協議,重新談判,不能接受這麼差的條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