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眼科,頭髮,指甲,甲溝炎 (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指甲下出血 血塊會消退 若無變化要注意

 

 

指甲下出血一般以腳趾甲較常見,其中又以腳拇趾發生的機會最高。(照片提供/林揚志)

 

文/林揚志

 

上個月小偉(化名)參加籃球比賽回來後,某一天竟發現右腳拇趾的趾甲上有黑黑的一塊,周圍境界不規則,大小約只有0.2到0.3公分,醫師從小偉腳趾甲的黑色部分取了一小片約0.3公分大小的趾甲片化驗,3週後報告顯示「指甲下出血」。

 

◎什麼是「指甲下出血」?

 

我們的指甲片在外力的壓迫下,會導致指甲片下方、甲床上方無意中血管破裂,導致血塊鬱積在指甲片與甲床中間,形成一片夾心餅乾狀的薄片血塊。一般人若皮膚上出血,血塊有可能經止血後,在皮膚上自動脫落;如果是皮膚內部出血,因為皮膚內部有吞噬細胞,會慢慢清除破碎的血液細胞,瘀青會自行漸漸消失;但是血塊如果出現在指甲上方,指甲有指甲片阻擋,血塊又不是在皮膚內部,而是夾在指甲片與甲床當中,這些血塊模糊成不規則形狀一片,不會被代謝掉,於是長期在指甲上形成黑色一片「指甲下出血」。

 

◎不理睬會變成惡性嗎?

 

當指甲在生長過程中,指甲片會不斷地向前推進。黑色部分也會慢慢地向外側緣方向往外移出,漸漸排出指甲床。一般腳趾甲由內側緣長到外側緣約需9至12個月,手指甲只需半年時間。

 

◎指甲有黑色就一定是「指甲下出血」嗎?

 

如果這塊黑色部分一直沒有移動,甚至形狀還會改變,面積逐漸擴大,即代表這塊黑色的指甲並非血塊,而是有其他原因需要考慮。擔憂「指甲下出血」是否有其他原因,又無法等待指甲片慢慢往前移動的時間,醫師可以取下一小部分指甲片,經特殊染色,即可確定是否為血塊,取指甲片的手術約半個鐘頭,報告則需10-14天。

 

◎趾頭沒有被踩到,為什麼會出血?

 

指甲下出血,因受外力撞擊的機會較高,一般以腳趾甲較常見,其中又以腳拇趾發生的機會最高。

 

有時候並不需要很大的外力,如被別人踩到、踢到桌腳牆壁、被重物壓到,即使是腳踢足球,如果受力點不正確,剛好是趾甲片也有可能造成指甲下出血。

 

臨床上,更常見的情形是穿不合腳的鞋子或是鞋頭太緊、太小、太窄、太尖,穿的時候並不覺得有何不適,但當腳趾頭長時間處於外力壓迫下,腳趾甲下方的血管便會自然破裂而不自知。

 

除此之外,有些人腳型較寬,因腳拇趾外翻也有可能導致外力不當加壓在腳趾甲上,最好改善的方法就是穿寬楦頭鞋子,即可減少壓迫的力道。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上斜視 孩子變長短臉

Ads by Google
兒童眼科-近視弱視治療中心 www.eyedrlin.com.tw
不點散瞳劑,兒童近視新療法,近視治療 三配方,近視雙焦減壓眼鏡.

文/王琳煜

5歲的張小弟從小有頭歪向左側的情形,雖然到醫院接受復健治療,但頭歪情況仍未見改善。最近媽媽帶他到眼科門診檢查,發現張小弟有右眼「上斜視」的現象。頭傾斜向右肩或眼睛向左邊看時,斜視情形較為明顯,右眼向內側看時,則會往上飄。

進一步進行視力檢查,雖然兩眼視力皆為0.9,沒有明顯的弱視,但卻發現有些微臉型左右不對稱的現象,亦即所謂的長短臉,右側半邊臉發育較長,而左側半邊臉較短。

張小弟此種情形為典型先天性第四對腦神經麻痺合併「上斜視」所造成的長短臉,病人因為第四對腦神經麻痺而產生「上斜視」。為了減輕斜視造成的複視症狀,病人通常會有代償性歪頭的姿勢(斜頸),長期下來,因一側供應臉部循環的外頸動脈受到壓迫,導致半邊臉發育不全,形成左右不對稱的「長短臉」現象。若沒有及早治療,通常隨著孩子的發育,「長短臉」會愈來愈明顯。

除了先天性的第四對腦神經麻痺外,臨床上常見大人因車禍造成的第四對腦神經麻痺,也會有頭歪向一側的代償性姿勢出現,因為大人臉部已發育完全,所以不會出現「長短臉」,但通常還是會建議病患先觀察6個月,若仍未恢復正常「眼位」,才會考慮接受手術的治療。

最好5歲前接受斜視手術

小孩若因第四對腦神經麻痺而出現斜頸情形,也建議最好能在5歲以前就接受斜視手術治療,以免造成長短臉。若合併弱視,則還須再加上弱視的治療。

家長可注意觀察孩子,眼睛看東西時,有沒有斜頸或眼睛往上飄的情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弱視及長短臉等併發症的發生。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研究》常吃史塔汀類藥物 罹白內障風險增高            
 

記者何宗翰/新竹報導

史塔汀類(Statin)藥物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減少心血管阻塞的發生率,對於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是台大醫院近日研究發現,長期服用史塔汀類藥物,會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提醒病患,若發現視力問題,務必儘快就醫。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醫師賴超倫、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賴美淑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分析5萬多名65歲以上台灣老年人口,從1998至2009年間,長達12年的就醫資料發現,長期服用史塔汀類藥物,會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期刊《藥物安全(Drug Safety)》。

賴超倫表示,史塔汀類藥物是目前使用非常廣泛的心血管疾病用藥,副作用包括肌肉痠痛、橫紋肌溶解症、肝功能異常等,但關於與白內障的關係,爭議由來已久,早在1990年,就曾有學者發現餵食大量史塔汀類藥物的狗,在數週內便迅速產生白內障,據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經要求加註白內障警語。

賴超倫指出,史塔汀類藥物會讓肝臟不要製造新的膽固醇,把血液中的膽固醇拉回來,以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細胞膜的成分和脂肪有關,降低血脂會造成細胞膜結構改變,包括眼睛水晶體的結構,一旦細胞膜的結構排列不平整,透光度改變,就容易造成白內障。

多年來許多學者致力於人體用藥安全研究,有些研究發現,史塔汀類藥物與白內障的發生有關,有些人認為沒有關聯,甚至部分研究認為,史塔汀類藥物反而有保護人體免於罹患白內障的作用;賴超倫表示,過去的臨床研究之所以有正反不同意見,是因為研究設計本身不周全、不嚴謹,而產生不同的結論;這次使用修正後的研究分析方法,確實證明了長期服用史塔汀類藥物,會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賴超倫呼籲,儘管服用史塔汀類藥物有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但它對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確實有很大且正面的保護作用,建議病患仍需遵照醫師指示用藥,不宜自行停藥,只是如果視力方面出現問題,務必儘快尋求眼科醫師診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三溫暖致失明? 黃斑部病變復發            

 
▲王姓男子原本就患有黃斑部病變。(圖陳瑩山提供)
▲洗三溫暖之後,造成黃斑部又再出血。(圖陳瑩山提供)

記者何宗翰/新竹報導

新竹一名36歲王姓男子日前去洗三溫暖,洗完後竟發現,右眼正中央突然看不見,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黃斑部病變復發,眼底出血所致。

王姓男子很納悶:「只聽過高血壓、腦中風和心臟病的患者不能洗三溫暖,沒想到黃斑部病變的人也不能洗。」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眼底出血有兩大主因,一是黃斑部病變,包括老年性病變、近視性病變,還有照射光線過多形成自發性病變;二是眼底的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不但會造成一般血管阻塞出血,眼睛血管也會有眼中風,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造成的眼底出血情形。

陳瑩山指出,眼睛介於心臟跟腦部之間,當心臟輸血至腦部的血管硬化狹窄合併血流過快,血壓過高,就有可能使血液從眼睛功能不良的血管衝破溢出;大家都知道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害,其實眼睛也會出血及阻塞,因為眼部血管更加微細,尤其是本身已患有眼部疾病者。

陳瑩山表示,這名患者的右眼有黃斑部病變多年,雖然視力不良,但是狀況都很穩定,但黃斑部病變造成眼部血管脆弱,泡三溫暖時血壓突然上升,就造成破裂出血,王姓患者重新接受眼內注射治療,目前視力已逐漸恢復。

陳瑩山提醒:「臉紅、脖子粗的事,最好都不要做!」不只洗三溫暖,其實吃火鍋、喝酒、吵架也會造成血壓升高:大聲咳嗽、高聲唱歌、用力排便、激烈運動等,也需要集中力氣,出現閉氣的動作,使在頭部血管呈封閉狀態,血壓短暫急速升高,應盡量避免。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客人染燙髮 美髮師別忘戴手套            

 
罹患過敏性接觸皮膚炎,雙手會出現發癢水泡及紅疹。(照片提供/王綺嫻)

圖.文/王綺嫻

小美(化名)是美髮科建教合作的學生,曾到美髮院實習,但實習課程還沒結束,有的同學就出現手部皮膚發癢、變粗,甚至裂開。小美的手掌和手指則長滿小顆發紅且奇癢無比的水泡,經過貼膚測試,發現她對染髮劑過敏。

接受藥物治療痊癒後,現在小美都會戴手套,幫客戶染髮、洗髮。

5成美髮師 有手部濕疹問題

美髮師是罹患職業性過敏性接觸皮膚炎最常見的行業,國外研究指出,高達5成的美髮師有手部濕疹的問題,10%-20%美髮師有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因美髮工作需要長時間接觸水、洗髮精、潤髮用產品、清潔劑、頭髮漂白劑、燙髮劑、染髮劑及手套等化學成分,因此有較高比例出現手部皮膚問題,皮膚有微小傷口後,這些化學成分又更容易進入皮膚,造成過敏現象。

染髮劑塗耳後 若紅腫就不要用

貼膚測試是將化學物質貼在背後的皮膚,在48及96小時之後判讀結果,根據皮膚紅腫的程度判定是否對檢驗物質過敏。染髮劑中的對次酚二胺(PPD)、燙髮劑中GMTG、氧化劑裡的過硫酸銨等,都是常見引發美髮師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的成分。

在已開發國家,約有70%的女人染髮,美髮師會對染髮劑過敏,一般民眾也有可能對染髮劑過敏。研究指出,若直接將染髮劑塗抹在皮膚上,來判斷是否對染髮劑過敏是不好的,因為染髮劑本來就是設計塗佈在頭髮而非皮膚上。但因為試劑不易取得,因此一般民眾如果在染髮前要自行測試,建議塗抹少量染髮劑在耳後部位,兩天後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現象,就不應使用。

美髮師如果確定對染髮劑中的PPD過敏,應該在接觸染髮劑,以及幫剛染好的客戶剪髮、洗髮或燙髮時戴手套。一般橡膠乳膠(NRL)手套或聚氯乙烯(PVC)手套對PPD的防護約可持續4小時,因此不建議重複使用;防酸防鹼的氯丁橡膠(neoprene)手套的防護力約可持續8小時。

一般民眾如果對PPD過敏,最好選擇不含PPD的植物性染劑或金屬性染劑,但有些號稱純天然的植物性染劑,其實有添加PPD,使用前,最好詳細檢視成分標示。(作者為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座位西曬 年輕工程師患白內障            

 
醫師手指的部位為眼睛「後囊」。(記者歐素美攝)
陳男罹患後囊混濁型白內障,透過顯微鏡可見其右眼球出現混濁現象。(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33歲的陳姓電腦工程師年紀輕輕就罹患「後囊混濁型白內障」,醫師研判他可能因為工作環境西曬,長期忍受紫外線照射所致,經手術才恢復正常。

陳男半年來持續出現畏光及視力模糊,且症狀愈來愈嚴重,還險些導致車禍,到光田醫院眼科檢查才知右眼罹患「後囊混濁型白內障」,視力僅剩0.5。

光田醫院眼科主任金正詔表示,天生、長期照射紫外線或服用類固醇皆可能引發「後囊混濁型白內障」,陳男只有近視,也未服用類固醇,經深入了解後得知,陳男退伍後,就到現在的公司上班,但辦公室西曬,幾乎每天有4小時右眼需忍受陽光照射,可能因此才導致白內障。

由於陳男有近視,且右眼散光約300度,醫師建議他植入「散光型黃色人工水晶體」,以隔絕紫外線及有害藍光,加強保護視網膜,並保留其右眼近視度數,以便兩眼度數平衡,避免引發暈眩,術後復原良好。

金正詔表示,白內障非老人專利,年輕人不要以為只有年紀大了才會罹患白內障,提醒民眾晴天外出最好配戴太陽眼鏡,日常生活或工作也要調整方位,避免日光照射,以減少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萄膜炎早期正確診斷 避免惡視力            

 
葡萄膜炎眼內注射治療示意圖。(照片提供/林純如)

文/林純如

民眾對於近視、白內障等眼部疾病,多半耳熟能詳;但乍聽到葡萄膜炎,不僅陌生,更遑論治療方法。

葡萄膜是眼內具緻密血管的組織,因為呈深紫色,因而得名。葡萄膜發炎就是葡萄膜炎。因葡萄膜可供應眼球重要組織營養,因此葡萄膜發炎,便可能造成角膜、視網膜、鞏膜、視神經的損傷,遠較其他眼表面的結膜炎,或角膜炎更容易造成視力不可逆的傷害。

初期難判斷 首要控制眼內發炎

大部分葡萄膜炎若能早期正確診斷,積極使用藥物或手術治療,多可控制病情;但若延誤就醫,就可能引發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水腫、視網膜壞死等併發症。

美國葡萄膜炎占每年眼盲病因1成,所以已開發國家將葡萄膜炎列為致盲首要疾病之一。

葡萄膜炎的常見病因,可區分為有菌的感染性葡萄膜炎與無菌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後者多侷限在眼部,但部分合併全身自體免疫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或風濕性關節炎等,最好能針對葡萄膜炎的確切病因進行治療。

由於葡萄膜炎初期不易確定病因,且病程發展複雜,所以治療方法雖不完全一樣,但控制眼內發炎是治療首要目標,以挽救視力。

控制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方式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劑、免疫抑制劑。

其中類固醇藥物對葡萄膜炎有重要療效,因為它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防止眼組織進一步被破壞,但使用大劑量全身性類固醇,可能造成免疫能力過低,發生感染及藥物性肝炎;眼部注射類固醇,雖可減少全身性副作用,但特別在玻璃體內注射,可能引發白內障或青光眼等問題。

近來有一種長效緩慢釋放劑型的類固醇藥物,已在台灣核准。在施打後,能緩慢釋放藥物,達到量小但長效作用,可維持4到6個月藥效。病患不用經常眼內打針增加注射風險,也不易產生早期劑量太大,可能造成青光眼或白內障等併發症。但此類新型類固醇,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病患必須自費。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內障年輕化 遲不就診恐失明            

 
▲白內障發生年齡越來越提早,長時間使用電腦、看電視都會使近視度數飆高,成為白內障的高危險群。(記者陳慰慈攝)

記者陳慰慈/台北報導

一名32歲的男性公務員,因為近視從700-800度突然暴增至3000多度,求診之後才發現罹患白內障,屬早發性白內障,台北大安双眼明眼科院長王孟祺表示,白內障好發年齡越來越提前,如不及早就醫,嚴重的話可能失明,建議大家看電腦或看書30分鐘休息10分鐘,眺望遠方讓眼睛放鬆,避免視力變差。

逾60歲有8成有此困擾

王孟祺指出,學童如果長時間使用3C產品,到了30-40歲也很容易得到早發性白內障,雖然現在白內障不難處理,但若不提早接受治療正確面對,恐有失明危險,還有可能產生如青光眼等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於「世界視覺日」公告研究報告,白內障為導致失明的第一大眼病,60歲以上有80%的人會受此病困擾,加上白內障在發生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甚至會出現短暫視力回春的現象,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王孟祺表示,每年全台約有12萬人接受過白內障手術。研究數據顯示,白內障好發於55歲以上民眾,由於紫外線、高輻射問題,加上過度使用電腦、長期打電動、看電視,使得近視度數飆高,以往接受手術者以70到80歲為主,現在好發年齡已降低。

王孟祺建議白內障患者,初期一年檢查一次,隨著白內障程度增加,改為一季或每個月檢查。尚無白內障者出門應注意防範紫外線光照射眼睛,應戴帽子、太陽眼鏡、撐陽傘,並多補充抗氧化物蔬果及葉黃素。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人的「視力回復」眼球操:活到60歲也不會老花眼的秘密!作者:中川和宏

 

★「降眼壓」4妙招,不吃藥立即見效!

眼壓是造成眼疾的主因,平常做好護眼運動,不必等到情況嚴重求助眼藥或開刀。以下介紹人人都能學會,馬上就見效的「降眼壓」方法。

(1)大量攝取「藍莓的花青素」──輕度白內障治癒效果高達97%

藍莓的花青素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血管的功效。已有報告指出,對於輕症白內障,藍莓花青素的治療效果高達97%。

(2)按壓「眼球溝槽」──刺激神經,恢復遲鈍的腦力

用3根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壓眼球上溝槽,朝上、下方向各按壓10次;再使用2根手指(食指、中指)朝上、下方按壓眼球下溝槽各10次。眼球上溝槽的上眼窩孔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分布;刺激眼球上溝槽,等於刺激了這些神經,這些刺激訊息會被傳送至大腦,恢復腦力。

(3)光線法──促使「眼壓正常化」

用手電筒的光源照射眼睛,達到眼壓正常化的效果。

(4)消除肩頸痠痛體操──避免血循和養分輸送障礙

這項體操能改善頸部以上部位的血液循環。

在第1章我講述了降眼壓的親身經驗,當時靠著這些按摩方法及體操,順利降低了眼壓。改善原理是根據我個人的假設,實驗證明絕對有效,透過這些步驟就能達到護眼的效果。再度重申:請不要依賴藥物強行降眼壓,只要強化與生俱來的自癒能力,眼壓就能自行降低。

◆視力,真的可以恢復嗎?

★勤做「眼球運動」,視力一定會變好

常有人問我:「視力真的可以恢復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對方往往又問:「萬一無法恢復怎麼辦?當視力變差、看不清楚時,可以放任不管嗎?」當你無法清楚視物,表示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變差,運動能力也同步惡化,日常生活會出現障礙。難道你想讓人生因視力惡化而有所改變嗎?

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當然無法改善視力,而且兒童罹患遠視性弱視的人數也有增加趨勢。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情況,視力都能變好。

只要落實眼睛保健,當視力恢復後,絕對可以不再惡化,因為一輩子維持固定的好視力是可行的。

★眼球應該要「不停轉動」,而非緊盯著一處

聽過「感冒是萬病之源」這個說法吧!在此我想呼籲大家牢記「近視是眼疾之源」,因為近視度數愈高,失明風險愈大。高度資訊化的社會是視力惡化的罪魁禍首。現代社會資訊爆炸,且幾乎都得透過視覺來獲得;換句話說,大家都用眼過度。長時間看電視、漫畫和雜誌、電玩遊戲、電腦、手機等。

人類的眼睛不該只凝視著某處不動。動物為了尋找獵物或提早發現敵人,眼球必須不停轉動以觀察四方,原本人類的眼睛也具備相同功能,如今卻演變成緊盯著不動的狀況。尤其上班時,如果沒有電腦,工作幾乎無法進行;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普遍用眼過度。因此,VDT(Visual Display Terminals視覺顯示終端機)作業衍生出嚴重的健康問題,也讓視力惡化的情況加劇。

◆原來,人是「用腦看東西」,不全是用眼睛看

★刺激大腦,你就能看得更清楚

有個問題叫做「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在此我要提出一道類似的問題。「先有腦?還是先有眼睛?」「雞和蛋」這個問題無解,「先有腦?還是先有眼睛?」卻有明確的答案。

答案是先有腦。從發生學的觀點來看,腦先發育完成,接著扮演「辦事處」功能的眼睛才形成;也就是說,人類是用腦視物。由此得知,只要活化腦功能,視力就能恢復。

這就是我所提倡的「腦內視力恢復法」。活化腦功能,刺激大腦就能重拾視力健康。可是,該如何利用大腦來恢復視力呢?

關於視力惡化的結構過程,後面的章節會詳加說明。可確知的是――調節眼睛焦距的「毛樣體肌」肉衰退,是導致視力惡化的重要原因。「毛樣體肌肉」也是肌肉的一種。肌肉不常使用,當然會逐漸衰弱,戴上眼鏡之後,更不會使用到毛樣體肌肉。

戴了眼鏡,近視仍持續惡化,這是大腦想偷懶的結果。有了眼鏡,不須動腦就能看見物體;等你裸視的時候,大腦就會認為「當然看不到、看東西很模糊是理所當然的」。

★看東西,是眼與腦的雙線道行為模式

舉例來說,時速140公里或150公里的球,其速度訊息就這樣直接進入眼睛裡。不過,優秀打擊手的大腦可以看到球縫線或看到靜止的球,然後揮棒打擊大腦所感受到的那顆球,當然就是全壘打了。

如果看到靜止的球,揮棒打擊時,球卻跑進捕手的手套裡──這樣就有問題了,表示所謂的「看到」純粹是一種錯覺。大腦看到靜止的物體,並且做出回應動作,這正是雙線道行為模式的最佳證明。

當光源進入眼睛,落在視網膜前方就是近視,落在遠方就是遠視――過去的視力恢復法幾乎都是以這樣的理論做為思考依據。以前的視力恢復法只討論到這裡,對於大腦如何解釋訊息、如何調節、如何付諸行動則隻字未提,不難想見,視力恢復訓練的成效當然極為有限。\

★腦內視力,原本就存在於人體之中

可是建立了雙線道行為模式的觀點後,一定能想出利用大腦讓視力恢復的方法,這正是「腦內視力恢復法」的重點之一。腦內視力又稱為內在視力。視力不僅侷限於眼睛的物理性作用,它是存在於人體內的一項作用。

「腦內視力恢復法」就是利用腦功能及特質,來提升視力的方法。以下將介紹「腦內視力恢復法」的具體內容。

◆不管近視幾度,都有「失明危險」

視網膜剝離、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疾病,我將它們統稱為「近視症候群」。一旦近視,如果置之不理,很容易罹患上述疾病。以前大家認為老化是造成眼疾的主因,如今電腦普及,罹患近視症候群的年輕人有激增的趨勢。近視症候群是可怕的疾病,可能導致失明,平日應做好預防措施,不能掉以輕心。

★立即實踐!「視網膜剝離、白內障、青光眼」的預防對策

★視網膜剝離──小心飛蚊症和光視症,避免撞擊頭部

「視網膜剝離」就是視網膜出現「破洞、裂孔」,導致視力或視野出現障礙的疾病。如果放任不管,恐有失明之虞。

在視網膜剝離之前,會出現各種症狀,其中以「飛蚊症」最常見。飛蚊症就是眼前有像棉絮的透明物體飛來飛去。在視網膜剝離之前,數目會突然變多,或有黑點飛來飛去;如果眼前出現閃光,就是「光視症」。平日要經常注意有無飛蚊症,萬一出現上述症狀,請趕快就醫。

深度近視的人最好每年定期做2次眼睛檢查,只要出現些微異狀,立刻提高警覺,才不會讓病情惡化。另一個預防對策就是避免過度刺激視網膜。視網膜非常脆弱,請避免從事拳擊、空手道、柔道、摔角等會對頭部造成重大撞擊的運動。此外,壓力太大也會導致視網膜剝離,請適時紓緩壓力,避免過度勞累。

★白內障──水晶體混濁,等於鏡頭髒了看不清楚

白內障是眼睛的「鏡頭」水晶體變混濁、導致視力障礙的疾病。白內障好發於老年人身上,但近年來因深度近視,演變為白內障的年輕人有增加的趨勢。

當水晶體失去養分,老舊廢物排泄功能變差,導致代謝異常時,就會出現白內障。為何水晶體會代謝異常?我認為是柔軟的毛樣體肌變硬,導致水晶體的動脈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惡化。因此,只要讓毛樣體肌恢復原有的柔軟度,改善血液循環,就能預防白內障。

★青光眼──讓「眼壓」確實下降,「房水」恢復循環

青光眼是因眼壓上升、視神經障礙導致視野缺損的疾病,如果置之不理可能會失明。青光眼患者逐日增多,如果將糖尿病視網膜症排除在外,青光眼是導致亞洲人失明的第一名原因。青光眼之所以可怕,因為它毫無自覺症狀。建議近視的人超過40歲後,務必定期接受眼底檢查。

房水循環障礙是青光眼的致病原因。房水是血液的變形產物,其功能與血液相同,負責運送養分。當房水循環變差,眼壓會升高,導致視神經乳突凹陷。

逆向治療是預防、改善青光眼的最佳方法。軟化已經變硬的毛樣體肌,讓血液循環變好,阻礙房水流出的隅角阻塞情形漸獲改善。

◎靠藥物降眼壓,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從青光眼的致病結構看來,「眼壓」是重要因素之一。正常眼壓為14至16毫米水銀柱;如果超過20毫米水銀柱,等於亮黃燈;超過30毫米水銀柱,就是亮紅燈,情況危急。市面上雖有降眼壓的藥物,可是光靠藥物降眼壓,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眼壓」與「血壓」原理相通,強行降壓會有副作用

就某個層面來看,眼壓跟血壓是相同的。血壓是血液流經血管壁,通往全身時所產生的壓力。當年紀漸長,動脈硬化情況加劇,於是血管變硬;為了將血液輸送至末梢血管,血壓自然會上升。換言之,血壓升高是必然的現象,這時如果使用降壓劑,強迫血壓下降,血液無法流至末梢血管,萬一無法送達腦部各血管,將衍生各種機能障礙。

眼壓的原理亦然。雖可透過藥物降眼壓,卻無法改善房水循環不良的根本問題,甚至會讓情況更惡化。也就是說,雖然降了眼壓,眼睛本身的問題並未解決,不過是暫解燃眉之急,未來仍會復發。

★黃斑部病變──血流障礙,導致黃斑部供血不足而異常

看東西時的最重要細胞──視網膜的黃斑部出現異常,如果放任不管,恐有失明之虞。黃斑部是無血管組織。因此,它只能靠周邊血管送來血液才得以存活。一旦因近視導致血流障礙,黃斑部的血液供應作業就會停滯,黃斑部功能將會日益喪失。

想讓黃斑部再生,一定要持續供應眼睛血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常做消除肩頸痠痛的體操,多吃富含花青素的藍莓,或攝取葉黃素、銀杏葉萃取成分也很有效。

◆孩童學習能力下滑,「視力惡化」是主因

根據統計,亞洲兒童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下滑。四、五十年前,亞洲兒童的學習力在全球排名總是名列前矛,經常拿冠軍,最差也在3名內。為什麼近幾年來孩子學習能力明顯變差了呢?在入學考試競爭如此激烈、補習班充斥的年代,學生的成績卻一落千丈,到底問題何在?

◎「戴眼鏡的人頭腦聰明」已是落伍觀念

學習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視力惡化」。眼腦是一體的。視力差的孩子,注意力、記憶力、判斷力、理解力、認知力當然也會跟著變差;結果行動變遲鈍,學習能力與運動能力也走下坡。

一般人對於「學習能力變差與視力惡化有關」是缺乏概念的,可能跟長期以來認為「戴眼鏡的人就是頭腦聰明的人」這觀念太強烈有關。在歐美國家,一旦察覺孩童成績或運動能力下滑,馬上會聯想「是不是視力出狀況了」。

◎成績退步問題不在大腦,可能出在視力

我在美國時,一位朋友哈里斯博士非常熱衷於視力恢復的推廣,他幫成績差的孩子們做視力訓練,結果每個人的成績都進步了。當孩子課業表現不理想,家長的第一個反應是「送去補習班」,那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上補習班的孩子中,有六至七成因為補習以致視力更惡化,對成績絲毫沒有幫助。

總之,我希望家長們建立這樣的認知:孩子成績對步,問題往往不在於頭腦不好或不夠認真,多半是視力問題在作祟。只要讓孩子視力恢復,精神能夠集中,就算沒有特別用功,成績也會進步。

◎孩子近視,不是戴眼鏡就好,透過「訓練」恢復視力才是上策

一旦發現孩子近視,必須馬上處理,透過訓練讓孩子恢復原有視力。小學生就深度近視,或屈光度達到負6diopter的話,情況相當危急。如前所述,孩子會變成這樣,遺傳因素當然不能排除在外。可是,我希望大家能好好愛護眼睛,別讓視力惡化。萬一惡化,務必馬上處理。

◎就算眼科醫師說「治不好」,也別輕言放棄!

因視力惡化找我看診的案例中,九成以上是近視問題,一成左右是遠視或遠視性弱視問題。來找我的案例中,很少單純為了視力變差而來,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已經很嚴重,幾乎連眼科醫生也放棄,只好為他們配戴厚重的鏡片;有的則是因為眼位偏差或移位,醫生開立配戴稜鏡片的處方;有的人則是弱視,即使配戴眼鏡還是看不清楚。

我認為上述情形還不到需要放棄的地步,因為有八成的弱視是假性弱視。即使是眼科醫師放棄治療的弱視者,只要做好復健工作,還是能讓視力恢復。

◆8招「擊退乾眼症」,隨時自我保養

◎1分鐘你能眨眼幾次?幾乎人人都有「乾眼症」

現代人壓力大,加上經常使用電腦,為乾眼症所苦的人有增多的趨勢。因此,我一定要告訴大家預防及改善乾眼症的方法。最近因視力不佳來找我看診的人,幾乎都罹患了乾眼症,或是該症的高危險群。我讓求診者看迷宮圖2分鐘(請參考69、70頁),檢測他們平日使用眼睛的方式。

如果是視力正常者,看迷宮圖時的眨眼次數為20至40次。至於乾眼症患者則幾乎不會眨眼,或只眨1、2下,他們會一直盯著迷宮圖看,表情相當嚴肅。「眼淚」是天然的眼藥水,它可以清潔眼睛,是最佳的清潔液,同時扮演著消毒藥水、水分補充劑、營養補充劑、氧氣補充劑等角色。

◎乾眼症幾乎無自覺症狀,不易提早發現

我在本書的第一章提及自己治好乾眼症的故事。回想當時,工作相當忙碌,幾乎沒時間休息,身心承受著莫大壓力,因此才引發了乾眼症。

我的工作是守護靈魂之窗,竟然會罹患乾眼症,實在丟臉,但各位千萬別把這件事當成笑話。因為,等我罹患乾眼症時,才發現這個病幾乎沒有自覺症狀,本人很難有所察覺。事後回想,確實曾感覺眼睛乾燥,不過並未聯想到乾眼症。有時我按壓眼頭會覺得有刺痛感,這才終於知道是乾眼症作祟。

往好處想,這次生病其實是不錯的經驗,讓我更有自信乾眼症是可以痊癒的。接下來,我將介紹獨家研發的乾眼症療法。

◎獨家自創8招乾眼症治療法

1、打呵欠凝視法──刺激淚腺,淚水自然流出

眼睛張大,凝視某一點,一直凝視到眼睛很乾,有刺痛感,然後再眨眼10次。反覆做5次後,再大動作地伸懶腰、打呵欠,很自然就會有眼淚滲出,使眼球變得濕潤。這是因為淚腺獲得刺激,打通淚腺不再阻塞,淚水自然流出。請每天做5至10回。

2、按摩眼頭──促進眼周循環良好

將大拇指和食指置於眼頭,朝上、下各按摩10次;接著再往前、後按壓10次。請每天按摩5至10回。

3、按壓眼球溝槽──促進房水循環不阻塞

每天做5至10回(請參考151頁)。

4、有節奏地眨眼──讓身體記住眨眼的頻率

請每天練習有節奏地反覆眨眼。乾眼症患者往往不太能眨眼,透過訓練,可幫助找回眨眼的感覺。練習有意識地眨眼,身體會記住頻率,自然能定期眨眼。

5、訓練上、下眼皮的表情肌──鍛鍊肌力有助於眨眼

強化上眼皮及下眼皮的肌力是很必要的。許多人無法完全眨眼,這一招可以有效改善。首先強化「上眼皮肌力」:頸部伸直,頭抬向天花板,但眼睛朝下看,然後慢慢眨眼,拉展上眼皮,培養肌力(10次)。

接著強化「下眼皮肌力」:請縮下巴,眼睛看天花板,然後慢慢眨眼,拉展下眼皮,培養肌力(10次)。以上動作,每天做5至10次。

6、單眼眨眼──反覆強化眼周肌肉

不會眨眼的人有愈來愈多的現象,這是因為眼周肌肉無法隨心所欲地活動,才會無法眨眼。首先請右眼左眼、右眼左眼反覆眨10次。接著是右右左左、右右左左反覆眨眼10次。最後是右左右右、左右左左反覆眨眼10次。每天做5至10回。

7、鳳眼、熊貓眼──繃緊眼皮慢慢眨眼

首先是鳳眼:使用食指將眼尾往外側拉抬,然後慢慢眨眼10次。接著是熊貓眼:使用大拇指和食指將上、下眼皮拉開,然後慢慢眨眼10次。兩種每天各做5至10回。

8、敷熱毛巾(請參考154頁)──軟化眼周肌肉

除非是症狀複雜的乾眼症,否則只要透過上述訓練,幾乎都能獲得改善。

雷射近視,最快「半年」視力就會失效!

最近許多人因近視矯正手術的問題來找我諮詢,他們都會提出:「近視矯正手術安全嗎?」、「角膜塑型鏡片(orthokeratology,又稱OK鏡片)能恢復視力嗎?」關於這些疑問,我的答案一律是「NO」!

近視矯正手術是使用手術刀或雷射,將角膜(黑眼球)削平,改變屈光率的手術。近視者的遠方物體影像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所以看不清楚,為了讓光源落在視網膜,對焦成像,近視手術必須削平角膜。目前最熱門的是名為LASIK的雷射手術。

撇開失敗案例不談,動過近視矯正手術的人幾乎只是暫時視力變好,大概過了半年到5年,這些人經常為了「視力變得和從前一樣差」的問題來找我,我也擔心會有角膜混濁的問題出現。

◎動手術讓視力暫時變好,一樣難逃青光眼、白內障的魔掌

近視屬於血液循環障礙的疾病,手術後即使算視力變好,眼底變質(眼睛的血液循環障礙)的情況卻未改善,照樣難逃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白內障等「近視症候群」的魔掌。眼睛疲勞、肩膀僵硬、頭痛、身體不適等健康問題也不會好轉。

就算眼睛動了手術,大腦功能還是一樣差,差別只在看東西變清楚而已。急著看見東西,會消耗大量能量,導致眼睛和大腦更疲累。

雖然手術失敗的例子極少,但畢竟還是存在著,而且情況都很悲慘。有人因此好長一段時間臥床不起,還有醫師因為手術失敗被勒令停業。

看到這裡仍想接受近視矯正手術的人,因為現代人壽命可活到80歲,我建議等到75~80歲再去動手術吧!人生最後5年能夠視力清晰,也算值得了。

◎角膜塑型鏡片,只會增加角膜疲勞負擔

基於相同理由,我也不贊成配戴角膜塑型鏡片。角膜塑型鏡片是一種特殊鏡片,利用睡覺的時候戴上,強行矯正角膜;白天視力會變好,等到晚上又恢復原狀。我看過許多配戴角膜塑型鏡片的例子,這種鏡片會造成角膜負擔,出現角膜疲勞現象。角膜塑型鏡片只是暫時改變角膜形狀,讓視力暫時變清晰,無法從根本解決近視問題。

近視矯正手術和角膜塑型鏡片,都無法讓視力真正地恢復。雖然立即見效,但也很快失效。能讓視力改善至原來狀態,並得以繼續維持,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視力恢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吃,我的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

作者:營養學博士王進崑

 

營養學博士也是普通人,白髮很正常?

雖然我如此了解飲食營養,但在擔任中山醫學大學院長、副校長與校長等行政職務期間,每天面對繁忙的校務、滿滿的行程及各種會議與餐會,讓我瞬間頭髮變白,衰老了好幾歲。我才驚覺,原來,自己還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因為多了解醫學與營養知識,而遠離老化與慢性疲勞的威脅。

其實,頭髮會變白,主要是外在與內在壓力的雙重刺激所導致。我所說的外在壓力,並不是實際的物理性壓迫,而是指工作、生活、感情與心理等因素所造成的壓力,通常肉眼看不到,而且具有累積性。內在壓力則是由飲食、消化、吸收、免疫、循環與病痛等單一或多重因子所產生。

事實上,外在與內在壓力可能會相互增長或相互抵消,這個概念與中國古老智慧太極中五行的相生相剋極為類似,運用特定方法就能達到相生或相剋的效果。

很多人認為身體或心理的壓力不可能透過「食物」消除,但這是錯誤的,在我親自實踐「太極健康飲食」──互補的平衡後發現,只要善用正確的方法,便可以有效地減低或去除壓力。

三餐吃多少?我用21比例來分配

我的太極飲食還遵守每天三餐依照七分飽原則,三餐總量不高於二十一的比例。舉例來說,早餐如果吃七分飽,午餐十分飽,則晚餐不要吃超過四分飽。也就是在早餐一定要吃的原則下,調整午晚餐的進食量,我通常會建議大家午餐可以多吃,而晚餐可以少吃。

不過,如果早餐只吃三分、午餐吃七分,按照七分飽食的大原則,那晚餐最多還是吃七分就好,因為晚餐最靠近睡眠時間,吃太飽很難消化,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早午餐吃得少,就毫無顧忌地吃到撐。通常我的三餐分配比例:早餐七分、午餐七分、晚餐三分。

例如早餐我一定喝杯黑咖啡,配上一份夾著黃豆泥、小麥胚芽、芝麻、亞麻籽以及一片起司的全麥土司。不建議早餐直接飲用冰冷的果汁、冰牛奶或冰水,對腸道蠕動與消化非常不利

 

我的午餐與多數人一樣常常是一個便當就解決,這時我就會以動植物性蛋白質(例如魚肉與豆腐)為主。另外,我也會自行準備一至二份的當季水果,在餐後食用,有時候還會自己準備生菜沙拉。沙拉跟水果,都是選當季盛產的蔬果,並且反覆水洗,去除蟲卵與農藥。

結束一天工作後,我的晚餐以陽性(鹼性食物)為主,例如全穀雜糧與蔬果,若沒有太多時間料理,可將加熱或汆燙後的全穀雜糧與蔬果,一同打成蔬果汁補充。我的晚餐,分量通常不會太多,以全穀雜糧與蔬果為主,有時就喝一杯全穀雜糧蔬果汁取代。

太極就是平衡與互補,今天多明天就少

我在運用太極飲食的「互補、協調方法」時,通常以「一天」為原則單位,例如今天有宴會或烤肉大餐,攝取太多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第二天就以全穀雜糧與低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是指蛋白質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一○至二○%,例如增加蛋白質含量極少的澱粉如冬粉,取代正餐的米飯及麵食)為主。如因時間或地點無法控制,則建議至少以每週為原則作調整。

簡單地說,我都會記住前一(幾)餐或前一(幾)天吃了什麼樣的食物,然後在接下來的幾餐或幾天的時間作彈性調整,這才是太極健康飲食的精髓。

任何食物都分別具有陰或陽的屬性,陰和陽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制約與相互轉化,例如肉類對蔬果雜糧,就是一個陰陽對比的食物。因此,我才會將讓我重返青春的平衡飲食法,稱為「太極健康飲食法」。

再健康的食物也不能過量

我曾經在診間遇到一些個案,為了減肥,每天吃好幾碗燕麥。只因為看了媒體報導,指出燕麥富含膳食纖維與多醣體且有飽食感,多吃有助於排便與調控血脂、血壓與血糖。

結果這位患者非但沒有成功減重反而變胖了,這是因為燕麥中的主要營養素是澱粉,過度攝取會導致熱量過高,具體地說,每天只要攝取超過平日的飯量就不適合。

山藥也是大家熟知可以滋養身體的好食物,但研究已證實,每天過量進食(或作為唯一主食)會加速雌激素在體內累積,誘發肌肉纖維增生與子宮肌瘤的發生,所以千萬不能把山藥完全取代每日的飯量。

以上所說的兩個例子,並不是要否定燕麥與山藥對健康的重要性,也不是要大家從此不要吃,而是要適量。千萬不要流行什麼或別人說什麼對健康有益,就過度迷戀所謂的「好食物」、「營養補充品」,再好的食物,只要攝取過量都會轉為「壞食物」。

食物自有大藥,太極飲食怎麼挑?

太極飲食所說的「互補性平衡飲食」,應該怎麼挑才能平衡?簡單說,一般人認為美味的食物,包括各種魚肉蛋等製品、精緻甜點、油炸類食物與白米麵粉製品等,都是屬於生理酸性食物(陰性);而蔬果、全穀雜糧、海藻、茶等皆屬於生理鹼性食物(陽性)。從書中第八十九頁表2「常見食物的生理酸鹼度」,我們便可清楚發現。

對健康的人來說,當每日攝取食物中有蛋黃、烏魚子或肉類製品等高酸性食物時,就要另外攝取葡萄、大豆(全豆)、南瓜、番茄、檸檬等高鹼性食物來平衡。

但對於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風、高血壓等個案,則建議生理鹼性食物與生理酸性食物比例介於二:一至三:一,也就是:生理鹼性食物要多於生理酸性食物二至三倍,而且這種攝取方式至少持續三個月以上,才會出現改善。

現代人蔬果與全穀雜糧的攝取普遍都太少,而魚肉、精緻甜點、油炸類等食物相對地多出太多,因此我強烈建議(尤其是外食族),配合表2,以每日的陰陽互補性為基礎,基本上你就已經開始在實踐太極飲食了。

你一定會說:「我平常的應酬實在太多了,做起來太困難了。」其實只要把握平衡的大原則,雖然昨晚聚會吃了不少,今晚就來個簡單的蔬果輕食或蔬果汁,一點也不困難。

梳子輕按梳、五式拉筋操,醒腦又伸展

每天早上五點二十分,是我例行的起床時間。起床後,我會先在床上做簡易的伸展與簡易拉筋動作,例如平躺屈膝,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向右轉,讓身體呈現扭轉的螺旋狀,右手往上舉,維持姿勢數秒後,換邊再做一次。盡量讓身體的關節可以充分放鬆,伸展。舒緩一夜靜態休息後,再展開動態生活。

起身後,我會用梳子反覆輕輕按梳、按摩頭皮一分鐘,可以有效活化毛囊,也具醒腦功效。但切記不可以太過用力,以免傷害毛囊、掉髮。

換上輕便的運動衣褲與慢跑鞋,我習慣先快走約八百公尺,而且一邊走一邊張開兩手手指並且交叉敲打、按摩指縫間,沿路享受清晨的新鮮空氣。

抵達定點後,我會開始拉筋與熱身。首先,分別轉動左右兩腳的腳踝,順時針與逆時針各三十下。接著伸展身體的上盤、中盤與下盤。

我與中醫師太太,菜市場找營養

我的專長是食品營養,而我的太太是一位中醫師,我們常常討論如何結合傳統中醫與預防保健的食品營養學。

平時家裡的食物採買都是由我與太太負責。每個星期大約採買兩次,冰箱裡最常見的食材是當季蔬果、鮮乳、早餐食材(全麥吐司、起司與堅果)與少量的肉魚豆蛋。採買的基本原則是新鮮,最好一次只買約三天的食材分量。如果一週採買一次,我們會先利用白報紙包裹綠色蔬菜再置入塑膠袋中,增加保鮮期。

餐桌上固定會有一個主食,加上二至三道主菜及湯品,每餐每人會搭配一份水果(中型水果如蘋果或柳丁一個;小型水果如奇異果二個;也可以用一碗的水果量計算,皆為一份)。主食加上主菜,一半以上是含纖維質食物,肉魚豆蛋類等蛋白質食物則會輪流搭配,蛋白質約占總熱量的一○至二○%。

全豆類是我們常吃的植物性蛋白質,例如將紅豆、燕麥、黑豆或碗豆加入米飯中,煮成燕麥全穀飯;或是把黃豆磨成無糖豆漿,加入當季水果一起打,變成木瓜香豆漿。

晚餐每人一定有一杯現榨的蔬果汁,小孩子會依照七分飽的原則,再喝一杯蔬果汁;大人則依其需要,若其他兩餐吃太多,有時我們晚餐只吃簡單的蔬果餐搭配一杯蔬果汁。

一天只吃兩餐,有益健康嗎?少量多餐能幫助減重?

重點不在於一天吃幾餐,如果一天只吃兩餐,但餐餐都是高熱量食物,對健康一樣無益。健康的進食原則:吸收的熱量等於消耗的熱量。

研究發現,若每日吸收的熱量等於消耗的熱量,壽命將延長二○%。一天吸收的熱量最好能和消耗的熱量互相抵消,至於要吃兩餐或三餐,可依個人生活作息調整,只要熱量控制得宜,吃幾餐對健康及體重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一天吃兩餐的飲食觀念,要注意定時定量用餐。避免空腹時間過長,因為每四、五個小時,腸胃的消化酵素就會循環一次,空腹時間拉長會讓膽汁濃縮,反而對健康不利(夜間睡覺休息除外,因此時腸道的所有作用及反應都會減緩)。若是想減重,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因為腸胃蠕動也會消耗熱量。

但是,早餐非常重要,千萬不可省略。減重時,可選擇在早、午兩餐吸收大部分所需熱量,而晚餐因為活動量不大,消耗掉的熱量不多,可補充白天攝取不足的纖維素等輕食。

益生菌能幫助減重嗎?

益生菌,簡單來說就是對身體有益的細菌,像是乳酸菌,具有減輕發炎、改善腸道菌種的功效。一般食物較少含益生菌,但只要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可以增加腸道中的好菌數量,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間接有助改善肥胖等慢性病。如果真的要額外補充益生菌,建議選擇含活菌的發酵乳,每天飲用二百毫升且持續一週以上才會發揮作用,但這類飲品熱量也高,千萬不要過量。

市面上有不少產品強調具有「噬脂益生菌」,事實上,並沒有所謂的噬脂益生菌,因為益生菌並不會吃脂肪,真正能吃脂肪的都是會分泌毒素的壞菌,屬格蘭氏陰性菌。

當攝取太多脂肪後,小腸無法完全消化,殘餘脂肪跑到大腸,這些壞菌就會開始吃脂肪,接著大量繁殖,使得飲食中的油脂大量排泄。但是這種壞菌會在腸道發酵產生各種毒素,進而對人體產生傷害。即使能有減重效果,也是不健康的減重方式,會讓身體不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C族眼乾澀 中醫疏肝火護目            

 

文/王凱平

「中醫眼科?沒聽過耶…。」用眼過度是現代人常見困擾,卻未必知道中醫也有眼科。

上班族、低頭族長時間緊盯螢幕或狹小的手機畫面,容易造成眼睛疲勞緊繃,甚至提早老化。

從最近書店暢銷的護眼書籍就知道,台灣人對於眼睛的醫療保健需求有多麼迫切與渴望,其實中醫眼科可以提供另一種照顧眼睛的參考方法。

中醫自唐代以來就有眼科專科,不僅能治療常見的眼科疾患,還能執行相對簡單的手術。

中醫認為,要治療眼睛,得要抓住「肝」這個系統的問題。中醫常提到「肝開竅於目,在液為淚」,可見「肝」和眼睛、眼淚的關係密切。

中醫認「肝屬木,主疏泄、主藏血」。簡單地說,就是肝屬木,應該要往上、往外舒展發育,而木的根、莖就是要能涵養水分、養分。如果因為長期情緒抑鬱、飲食和飲酒不節制、長期熬夜等,造成肝失疏泄而「肝氣鬱結」,患者就常表現出胸悶、脅肋痛、腹脹、打嗝噯氣等症狀。

肝氣鬱結的情況拖久了,就像一股氣憋久了總會爆發,此時便進入所謂的「肝鬱化火」階段,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肝火旺。表現在外,除了肝氣鬱結的症狀,還常伴隨患者急躁易怒、胃酸上逆、面色紅等。這把肝火繼續燒,遲早把體內的水(血)燒乾,此時肝的另一個主要功能:藏血,就受到了影響,進入「陰血不足」的階段,此時缺乏水分、血液與其中養分滋養的眼睛就會受到影響,出現容易乾澀、疲勞、模糊等狀況。

肝氣鬱結最終導致眼睛出現不適症狀,養陰血可用地黃、阿膠、山茱萸;清瀉肝火用桑葉、決明子、牡丹皮、龍膽草;疏肝理氣用柴胡、香附、薄荷、麥芽等。隨著不同階段調整藥味比例,可達護眼效果。

(作者為桃園壢新醫院中醫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近視不疲勞 3合1度數控制鏡片

 

                                                           

【廣編特輯】開學好幾週了,黑板上的字怎麼都模模糊糊,難道眼睛還在放暑假?大學眼科醫師、大學眼鏡顧問醫師鐘珮禎指出,暑假期間學生看電視、打電腦次數增多,戴著眼鏡近距離用眼時間拉長,造成近視加深,因此每到開學後,學生重回教室,卻發現原本配戴的眼鏡度數,經過一個暑假已不敷使用,只好再重新驗配度數更深的眼鏡。



鏡片下方的姿勢矯正區,有助調整正確用眼角度及姿勢

鐘醫師說明,目前的近視眼鏡多為單焦點型,適用於看遠距離。但因看電視、打電腦屬中、近距離用眼,與看遠所需要的鏡片度數與焦點都不相同,若只使用單焦點眼鏡,將讓眼睛睫狀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造成彈性疲乏,就會在不自覺中加重近視度數。



近視度數控制鏡片與傳統單焦鏡片比較

新型的近視矯正眼鏡則採用「近視度數3合1控制鏡片」,是專為兒童、學生、年輕族群所設計的輕緩特殊多焦鏡片,可配合閱讀、運動等生活習慣,提供看遠、中、近時不同的焦點與度數,讓視覺品質清晰且舒適,減少近距離視物時睫狀肌過度收縮,達到控制及減緩近視度數的效果,也降低換鏡頻率並節省開銷。


鐘醫師表示,「近視度數3合1控制鏡片」是非侵入式、預防性的近視矯正方法,鏡片度數配合視物距離循序變化,有別於傳統單焦眼鏡,能讓配戴者輕鬆配戴,感覺舒適。另外,在鏡片下方兩側的姿勢矯正區,若閱讀姿勢不正確或斜眼看時,會看到此區但會不清楚,因此也有助調整正確用眼角度及姿勢。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