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主義其實並不完美 】

所謂《 完美主義 》者,也就是說 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

譬如, 你希望住在牆壁是天藍色的屋子裏,如果不是,你就會睡不著覺。

什麼是《 完美主義 》者,完美主義者是指那些事事過度追求完美的人。

《 完美主意 》者,看似無瑕的行為,實際上卻會侵蝕他們的努力,阻礙他們達成更多更實際的目標,對人體健康也有不良的影響。

完美主義 》者,常相信做好一切事情能贏得成功、賞識甚至愛;

他們相信每件事都有完美的解決之道,而無法容忍任何的瑕疵。

乍看之下彷彿是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的動力,但研究卻指出,它可能成為一種自我限制,對人體健康也有著相當的影響。

◆◆◆ 你是《 完美主義 》者嗎?

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顧問指出,力求完美的願望,會減弱人們對自己的滿意度,阻礙他們達成更多更實際的目標。

完美主意者,看似無瑕的行為,實際上卻會侵蝕他們的努力。

◆◆◆ 以下是《 完美主義 》者常有的特徵 :

1、 完全不接受多數人的想法。

2、 信奉組織體制。

3、 從未公開顯示任何消極的情感。

4、 無論犯的是多小的錯誤,都會感到很不安。

5、 總是庸人自擾。

6、 暗自覺得自己不如人。

7、 經常在事後批評自己。

8、 將自我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上。

9、 不願嘗試新的事物。

10、過分注意自己的不足。

◆◆◆ [ 完美主義者的3種類型 ]
  
1、第一種是要求自我型 :

他們竭盡全力達到自己設定的高標準,當無法達到這些標準時,往往會過度自責、變得抑鬱;

  
2、第二種是要求他人型 :

他們總希望別人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常把人際關係搞得很糟;

  
3、第三種是被人要求型 :

他們之所以不顧一切追求完美,是因為深信其他人對他們寄予厚望,如果達不到這種期望,容易產生自殺念頭或出現飲食失調問題。

◆◆◆ 《 完美主義 》者的健康隱憂

瑞士蘇黎世大學臨床心理學及心理治療學博士佩特拉.沃爾滋育( Petra Wirtz )所進行一項研究顯示:完美主義者更容易在生活中產生心理壓力,其本身就可能成為一個筋疲力竭的壓力鍋。

完美主義傾向越嚴重的人,心理壓力越大,所顯露的「生機衰竭」現象就越嚴重。

這樣的信念容易導致憂鬱、生氣及焦慮等問題,進而引發和家人、伴侶與朋友間的緊張或衝突,也容易產生疲勞、急躁或信心受挫等負面情緒,從而對人體健康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

◆◆◆ 五大策略 跳出《 完美主義 》的框框

力求完美是沒有錯的,但當要快樂作為代價時,就要做一些改變了。

以下是專家所提供的五大策略,讓您打破完美主義的框框。

1、列一張要求完美的優點和缺點清單。

列完後便可能發現缺點遠多於優點,如人際關係、工作及焦慮等問題。

2、提高你對批判自我與孤注一擲的警覺性,學習以更實際、合理的想法代替愛吹毛求疵的習慣。

當你發現你苛責自己不完美的表現時,後退一步想想----並承認它有積極的一面。

然後問你自己:它真的像我想的一樣糟嗎?其他人怎樣看它的?在當時情況下它是合理而且良好的表現嗎?

3、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這會使你不只以達成了什麼目標來衡量你的成功,還包括你對這項任務的享受程度。

它能讓你體會達成目標的過程是有價值的。

4、學習如何面對批評。

完美主義者經常把批評視為人身攻擊,對批評產生防衛反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客觀的面對批評與自己。

如果有人指出你的錯誤,那就承認你只是人的事實--有錯誤本來就是自然的。

另外,問自己:從這次經驗中我能學習到什麼?

5、設定更實際的目標,你將逐漸意識到「不完美的」結果,並不會導致你所預期且害怕的負面後果。

你將因目標更容易達成而獲得更多的自信。

只要能充分瞭解完美主義對行為、人際及生活所產生負向衝擊,不僅以達成了什麼目標來衡量你的成功,並從錯誤的經驗中學習,就能更有效地改變僵化的信念,轉而將阻力變為助力,更能以心胸開懷的心面對人生,開創一片新天地。

【文 /周奕倫/大紀元記者編譯報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