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後半場 準備接招 】
民歌四十演唱會,是回憶的場合。輪到包美聖登台,她專程從美國回來,提到40年前,她還是個19歲的小女生,比賽時心情緊張,只想把〈小茉莉〉這首歌唱好,
多年後,歷經幾乎可稱為人生的滄桑,包美聖說:「現在是我這個58歲的老女人,要去擁抱那個才19歲的小女生。」就算活到了58歲,包美聖的靈魂仍擁抱著小小的茉莉,沒曾凋謝。
⋯⋯其實都已進入了後中年的關鍵歲月。所謂的「50 Plus」,也許始自30歲的某個冷冷清晨,也許到了40歲、50歲或者60歲後,才自覺到後段人生的開始。
也許來自身體的變化,讓我們更加關心起身心靈的健康問題,也許,也是高齡化社會的普遍心情寫照。
好吧,不管你來到了30歲、40歲還是50歲,每種年齡階段都是人生旅途的重要關卡,有人跨過去,就領略到另一番的生命風景,想法從此就和年輕時不一樣了。
有人在年齡關卡前躊躇不前,卻沒有想到歲月仍無情地將他們往前面推過去,變成撲倒在沙灘上的前浪。
有沒有想過當你50歲時,你擁抱著什麼樣的靈魂?
當某種具有指標的年齡逼視眼前,就連平時論盡世間事的作家,也油然升起了強烈的年齡意識。
到了那種年齡階段,你會出現什麼樣的自覺感呢?昔日的小飛俠還在體內想要飛,還是早已變成電視機前笨重的老飛俠?
對一名女性來說,昔日「你可以更靠近一點」的豪語,會不會讓「保持距離才有美感」所取代了呢?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將成年後期定位在40歲,和40歲相較起來,50歲其實更是銜接老年和中年的後繼站,很多年輕時沒有做的事,推託以後有時間再做,許多的夢想,到了成年後期就變成沒有藉口。
艾瑞克森說,成年前的生命階段任務包括童年、青少年、青年期,若一一完成,得到的禮物就是生命的統整感和滿意,否則就將是幻滅般的失望。
後中年族看著自己日漸鬆弛的身體,對於曾經擁有的即將失去開始徬徨,女性開始談著「小鮮肉」,男人則迷戀永恆的「青春的肉體」,這是美國女星梅莉史翠普的魔咒,卻也是後中年族越來越不可得到的。
如果,你曾經關心過「海神效應」這樣的專有名詞。在醫學教授諾特邦所做的研究裡,發現雄性金絲雀的大腦,會隨著歌唱能力而改變,證實了幹細胞具有再生的能力。
在康齡階段,再生、回春和幹細胞等等,將會特別的受到歡迎。我們也更會關心著身心靈的保養,希望延長身體的保用期。
人生下半場,如果覺得自己比數落後,當然還有追趕的機會,當然,對後中年的族群來說,某句心理學上的術語永遠最適合我們的心情:「人生不僅變老,也會變好。」
到了這個年紀,想高聲唱李宗盛〈山丘〉的時候,或者,四下無人低聲對某人唱起了潘越雲〈謝謝你曾經愛我〉。
50 Plus,你準備接招了嗎?【 文/呂政達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