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颱風假該怎麼放? 】

梅姬真是一個怪颱風,她強力襲擾台灣,帶來風聲、雨聲,造成人命及財產損失,也帶來一片罵聲,引發政治效應,讓社會為了颱風假問題,再度爭議不休。

怪颱風凸顯不少台灣怪現象。怪象之一,是不放颱風假的縣市長遭指責,放假的地方首長也挨罵。南部五縣市因預期颱風來襲較晚,決定週二放假半天,引起撻伐,地方首長為此道歉兩次。花東等五縣週二晚原宣布次日照常上班上課,深夜改變決定,週三同樣碰上放颱風假的好天氣,也被罵兩回;一是「髮夾彎」改變決定,另一是「害學童白跑一趟」。

怪象之二,是政府部門相互推諉。颱風來襲是否放假,由縣市長決定;挨罵之後,有的指係依氣象局所提資訊做決策,有的認為應由中央政府統一規定。氣象局不甘受指摘,回以「擋子彈當藉口沒關係」,還建議地方政府最好當天清晨四時宣布最精準,但六都全以執行有礙而反對。中央政府也不願接燙手山芋,昨天又把皮球踢回地方政府。

怪象之三,是「放錯假」的事例一演再演。有強風豪雨放假也許不是問題,但無風無雨豔陽天也停班停課就說不過去,台北市最明顯。去年九月二十九日,杜鵑颱風來襲,台北放假,但當天風和日麗,柯文哲市長直言「對不起國家民族」。一年過去了,今年七月尼伯特侵襲,台灣西半部零星風雨,台北卻全天放假;本週梅姬來襲,「對不起國家民族」的事至少又在台北重演一次。

怪象不只於此。桃園機場四百航班受梅姬影響,台灣旅客罵聲連連,飛上天的罵,停在地上的也罵,連地勤人員都難倖免,罵聲還及於海外。於是,長榮航空班機冒著風雨起降,被指罔顧旅客安全;有國民黨議員叫囂香港機場,責罵華航班機不飛回台灣;還有人在桃機圍住地勤人員,痛批應變能力太差。

因梅姬而生的怪象及爭議,主要因「放錯假」而起,也反映了台灣的政治及文化問題。最基本的,當然是氣象預報應再求準確,不論梅姬或兩個半月前的尼伯特,都有準確度的問題,遭科學家李遠哲等的批評;氣象局不能以「外界錯誤解讀應用」、「被罵慣了」而依然故我,不求精進。

在制度方面,台灣社會在連連罵聲中也提出若干改進之議。其一,放假規定不能一刀切,要有靈活彈性,因地、因行業或工作性質制宜,這是各方較可接受的;週休二日如此,放颱風假亦然。其次,政府的角色要調整,把颱風假交由地方首長決定,經實務檢驗已證明事屬強人所難,也不必要;可改以訂立執行準則,決定權下放各地機關及學校,企業比照辦理,政府負責事後監督。另外,颱風假果真「放錯假」,也可改以補班補課處理,同樣由機關、學校辦理,企業比照,政府監督善後其間或有的紛爭。

放眼美日等許多先進社會,也有颱風,冬天甚至還有暴風雪,但政府鮮少為決定放假與否傷腦筋,也無因「放錯假」而招致罵聲連連。雖國情不同,但察考各國經驗,找出可行參酌之道,顯較梅姬之後政府部門互踢皮球積極而有意義。日昨已有本報讀者林文彬教授提出鄰近的日本沖繩處理颱風停課規定,由學校按暴風警報決定是否停課,企業比照辦理,即為範例。

因應颱風來襲,所有作為以維護生命安全為最高考量;但一天颱風假,專家估計全台灣經濟產值可能縮水四百五十億元,因此也應求其放得合情合理而適當。梅姬既已突出不少因放假而起的怪象,台灣做為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必須力求改進,以免下次颱風再來,同樣問題及怪象再重演一遍;這是包括柯文哲在內的政府首長,不容推卸的責任。

對一般庶民來說,除了關心放假與否,每逢傳出颱風警報,即使颱風遠在千里之外,果菜等物價不論颱風是否真正到來,就因人為哄抬炒作而上揚,且似乎已成經濟社會無力解決的陳年老症。在力求增進颱風放假機制合理化之際,蔡英文政府若能一併改善「颱風未至、物價大漲」的民生老問題,善莫大焉。
【 文/自由時報《 社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