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洗腎患 情緒異常要注意



2014-07-08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台灣洗腎人口相當高,若家中有長期洗腎病患,突然行為跟平時不太一樣,可能是因為長期洗腎造成身心衝擊,應及早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一位48歲已婚女性,在職場表現相當好,同時也能兼顧家庭,10年前被診斷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都使用藥物控制。

近年來婦人腎功能逐漸惡化,2個月前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症狀緩解,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但大約一個月前開始,病患和家人間衝突增多,話變多、常失眠,並且開始亂花錢,還買新車和許多亮麗衣服。

家人覺得婦人異常,送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內科診治,主治醫師陳怡如對病患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及腦波檢查,未發現特殊異常,分析其情緒行為異常應是典型躁症表現,經藥物治療後病患行為有改善;目前已減少用藥量。

另一位50歲男性,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近20年,維持胰島素及藥物控制,但血壓控制並不理想。2年前病患腎功能逐漸惡化,去年6月起進行一週3次血液透析,但洗腎後不久,病患情緒明顯不穩定、躁動,易發脾氣,甚至疑神疑鬼,整天懷疑有人監視他。

幾個月後病患記性持續退化,表情呆滯,言語表達僅有簡單字句,連吃飯洗澡都需家人協助,送到澄清醫院治療,進行腦部核磁攝影檢查,評估為血管性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

所幸經過藥物治療,病患的情緒有明顯改善,但失智問題則需合併神經科治療,以減緩惡化。

陳怡如醫師表示,國外醫學文獻指出,洗腎患者合併失智症的發生率約為4.2%,台灣洗腎人口一直居高不下,而末期腎衰竭在治療期間需承受許多生心理及社會的壓力,因此提醒病患家人,不要輕忽患者面臨的睡眠或是情緒困擾,要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