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肉不吃菜 小5童吃出高血脂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陳太太家住「美食之都」台南,與夫家三代同堂,家中飲食由婆婆料理。為了給小學五年級的乖孫吃「好料」,婆婆每天都準備澎湃的魚、肉料理,結果乖孫不但成了體重破表的小胖弟,一次健檢中還發現,小小年紀就與阿公、阿嬤和爸爸一樣「血脂超標」。
營養基金會透過網路調查500多名25歲以上民眾,發現近1/4的民眾三餐都要吃肉。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提醒,很多人以為肉是攝取蛋白質最好的來源,其實根據衛生福利部2011年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蛋白質來源的優先順序是豆、魚、肉、蛋,這是因為豆類沒有膽固醇,魚、肉、蛋等動物性蛋白質含有飽和脂肪和膽固醇。
吳映蓉建議,可將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各半,如此一來,不但能降低熱量、膽固醇,也能得到植物性蛋白質特有的營養素,例如大豆蛋白質。根據世界各國公布的營養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25公克大豆蛋白質,有助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
專家籲蛋白質以植物性替換
吳映蓉舉例,女性若每日攝取1500大卡熱量,就要吃4份豆、魚、肉、蛋,男性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熱量,則要吃到6份。1份豆類約含7克大豆蛋白質,建議每天攝取3份豆類,就有21克大豆蛋白質,很接近國際建議量,其餘份數再吃動物蛋白質。
20公克黃豆或黑豆、50公克毛豆、板豆腐3格、嫩豆腐半盒、小方豆干1又1/4片,都是1份豆類;至於豆皮、素料這些加工品,飽和脂肪含量不低,建議盡量別吃。
吳映蓉提醒,1份肉類只有3根手指頭寬,市售便當的肉類幾乎都是2份以上,午晚餐常吃便當的外食族,最好把肉排分兩餐吃,並補充適量豆類。許多痛風患者不敢吃豆製品,吳映蓉說,痛風發作時應少吃豆類、肉類,但平時還是可以依照前述建議攝取,營養才不偏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