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馬英九的兩招,卑鄙?
記者鄒景雯/特稿
國會議場裡的學生要求與馬英九對話,馬英九笑而不答。這肢體語言,看得懂的,就知道:馬英九心底,隨時想驅離淨空學生。但是,這個失人望的總統,目前,不想自己動手,於是先宣稱「國會自治」,推給國會議長,施壓王金平要「處理」,今天要開院際調解會議,要大家一起背書,這是他的第一招。
這一招,歷史早有答案。不要忘記,馬英九曾經有三次「清場」的紀錄,第一次,二○○○年,要老李下台,二是二○○四年連宋支持者占據凱道,三是要阿扁下台的紅衫軍事件。台北市長任內的「秩序」觀,就是他的價值觀。而且,很顯然,如果真尊重國會,怎會有下令服貿六月一定要過的軍令,又怎會有若辦不成,唯林鴻池是問的霸道?
這次,馬英九想儘快恢復「國會秩序」,不只是排除學運對服貿協議的掣肘,他還想進一步確立國會內此後的警察權動用慣例。但就這點,王金平目前踩得很硬,那就是警察權的對象是議事中的立委,目前學生的占領,則是治安範疇,由行政院決定,不是立法院的事。
即因踢到鐵板,才有馬英九想要出面「調解」的發展,因為,按照他的「情緒」,對學生的「挑釁」,他早就已經「受不了」了。因此,今天府方會議後,全民必須對立法院現場的變化隨時提高「戒備」,以有效保護學生。
但問題是,服貿審議違背程序正義,罪魁禍首是馬英九與國民黨,不是院際糾紛,解鈴不找繫鈴人,正是其一貫的不沾鍋、推責任。這是一錯再錯。
即因這種對民主的無法容忍,馬英九的另一招,因此從三一八第一天就已同步發動,那就是系統性的對學運進行抹黑,短短三天,丟出的「帽子」已經不知凡幾。
馬英九為何對年輕人的訴求無感?遍查民主化後所有掌握最高的權力,唯獨他家裡的年輕人長期不在台灣,甚至自幼就有計畫地離開台灣,這背後當然是有原因的。
愚民,洗腦的老套,能不能奏效,關鍵是人民項上的,是否是權力者認定的愚腦?其實,議場內,有媒體常駐,可以比較各種報導的異同,做出判斷;議場外,更是開放空間,只要想查證,很容易眼見為憑,是越過媒體惡性操弄最好的辦法。一旦有了自主判斷,也可以立刻洞悉:這兩招,是否卑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