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臟,血液,動脈,靜脈,血管性疾病,高血壓,循環障礙,貧血 (50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畸形血管爆裂 壯漢中風險喪命

動靜脈畸形血管如同毛線球般糾結一團(右方紅圈處),20至30歲年輕人容易有血管爆裂情形,若大出血病患,需以手術摘除畸形血管。(記者蔡偉祺翻攝)

記者蔡偉祺/北縣報導

一名35歲年輕人,日前在高速公路開車時突然手腳不聽使喚,無法控制方向盤,險釀成連環車禍,經檢查發現是腦中動靜脈血管畸形,引發腦中風所致。台北縣署立雙和醫院主任葉宜憲表示,20歲至30歲年輕人是動靜脈畸形的高危險群,若出現腦出血症狀時,應該要注意血管畸形的可能性,避免耽誤治療。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蘇鈺凱表示,該名病患左腦有嚴重動靜脈畸形,血管如同毛線球般糾結一團,發病時因血管爆裂才會造成右手腳不能動,到院確認病因後進行開顱手術,摘除畸形血管,目前恢復情形良好。

蘇鈺凱說,動靜脈畸形是先天性血管發育不完整,全身都有可能發生,發病率每年約為4%,且隨年齡增加風險也會提高,但除非透過影像檢查,很難發現血管畸形,所以這類病患多在20歲到30歲時爆血管,出現腦中風情形。

葉宜憲解釋,正常人的血液是由動脈經微血管再流入靜脈,其中血壓也會逐漸降低,但動靜脈畸形的病患,因動脈和靜脈間缺乏微血管緩衝,動脈中壓力、流速較大的血液直接進入靜脈,很容易就會衝破血管造成大出血。且若發生在腦部,形成腦中風,死亡率高達10%,甚至有50%患者會遺留永久性神經功能損傷。

葉宜憲說,因動靜脈畸形引起大出血,必須摘除畸形血管,所以確認病因很重要,另外年輕人若有劇烈且持續性的頭痛和遲發性癲癇,也有可能是動靜脈畸形的警訊,建議有疑慮就應求醫,避免發生遺憾。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腹主動脈瘤破裂 老翁險喪命

記者傅潮標/苗栗報導

苗栗縣王姓老翁3年前被診斷出有腹主動脈瘤,但他不以為意,沒有定期回診追蹤病情,且仍持續抽菸。直到日前晚餐後,突然腹部劇痛,急診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腹主動脈瘤破裂,緊急手術才挽回一命。

苗栗市大千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陳柏霖說,腹主動脈瘤是指腹部主動脈的直徑超過正常1.5倍,通常是大於3公分。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與吸菸、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有密切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每百名60歲以上男性患者中,大約有一人的動脈瘤超過4公分。如果腹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5公分,破裂機率將大幅提高,手術風險也倍增。

由於腹主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多數病人是在做其他檢查時無意中發現。某些體型較瘦的病人可在肚臍周圍摸到搏動性的腫塊。

陳柏霖說,傳統腹主動脈瘤手術,須由正中剖腹進入後腹腔,將腹主動脈以人工血管置換,傷口約30公分。術後須等腸胃恢復蠕動才可進食,且由於傷口疼痛影響咳痰功能,常引發肺炎等併發症,住院時間約需兩週。

目前已可用導管方式置入血管套膜支架治療,傷口僅在雙側腹股溝約5公分長,疼痛減輕許多,恢復也快,通常隔日就可進食並下床活動,約一週內就可出院。

血管套膜支架手術原需自費約50萬元,但今年2月起,健保局通過健保給付,病患只要自行負擔少數耗材費用。不過,並非所有腹主動脈瘤患者都適合接受血管套膜支架手術,仍須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判斷後決定。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情不穩定 易患心血管疾病

文/柯俊銘

您和朋友、伴侶或配偶的關係如何?彼此的溝通是否順利呢?若答案為否定的,相處起來常是戰戰兢兢或感到無趣,恐怕得提防身體健康會受到傷害。

一份於今年7月發表在國外期刊「健康心理學」的報告指出,若與他人之間的互動總是充滿焦慮、不安,或因覺得是負擔,而老在敷衍、逃避對方,長期下來似乎易患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值得民眾作為參考。

該研究由加拿大阿卡迪亞大學的心理學家Lachlan McWilliams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5645位年齡介於18至60歲的成人進行調查,目的在探討不安全的依附關係是否會提高未來罹患慢性病的機會。

過程中,所有個案都要填寫結構性的量表,藉以評估其與親友間的依附關係傾向於下列何種類型:

●安全依附:可以和人親近,且願意付出感情,提供幫助,為他人所依賴。

●規避型依附:和他人親近有困難,覺得交往很麻煩,難以信任對方。

●焦慮型依附:嚴重缺乏自信,害怕遭拒絕,擔心表現不好被他人討厭或拋棄。

另外,他們也接受問卷訪談,內容主要在確認有無關節炎、慢性背痛、偏頭痛、季節性過敏、中風與心臟病等15項常見疾病的病史。如果醫師曾診斷出其他未列於問卷中的疾病,如癌症、癲癇等,個案被要求需坦承告知。

在排除性別、教育程度等人口學變項的干擾後,統計發現,規避型與焦慮型等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和往後罹患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潰瘍的風險有關聯性存在,其中又以焦慮型依附關係最為明顯。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屬於焦慮型依附關係的人,其未來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居然高出安全依附關係者約50%,數字相當驚人。

研究者表示,這些人長大後,在社交上易有不安全的依附關係,肇因往往源自於孩提時的負向經驗。早期生活中與重要他人不愉快的互動,無形中會影響性格發展,導致要建立安全依附有困難。若常處在關係不穩定的壓力下,健康很難不被波及。

其建議有依附障礙者,不妨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重新改造自己,並修補與他人的感情關係,相信健康也能因此受惠。(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浮腳筋 內視鏡手術傷口小

「內視鏡動力輔助靜脈曲張手術」術前照片。(記者蔡百靈翻攝)
以傳統外科抽除手術治療靜脈曲張後,腿部留下多處明顯疤痕。(記者蔡百靈翻攝)
以傳統外科抽除手術治療靜脈曲張前。(記者蔡百靈翻攝)
內視鏡動力輔助靜脈曲張手術後,傷口微細不明顯。(記者蔡百靈翻攝)

記者蔡百靈/花蓮報導

腿部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輕微時如蜘蛛網般突起,嚴重時會像一條條蚯蚓附在腿上,易有潰瘍、感染、出血等症狀,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俊達建議,透過「內視鏡動力輔助靜脈曲張手術」,不僅手術時間短、傷口微細且安全,不失為治療的好方法。

李俊達說,靜脈曲張主要是長時間站立造成,因重力使血液蓄積在下肢,讓靜脈壓過高,導致血管撐大擴張;根據統計,約有25%的女性、15%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特別是老人、孕婦,及需要長時間站立的職業族群,如護士、美髮師、專櫃小姐、老師、廚師等都是高危險群。

目前靜脈曲張的治療有多種方法,包括:

一、穿彈性褲襪改善及防止。

二、以硬化劑治療:經侵蝕性的化學藥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曲張部位封閉後消失,但治療中會有劇痛、色素沉澱,甚至發炎、紅腫、潰爛等後遺症,且易復發,僅適用於少數患者。

三、傳統外科抽除手術:在腿部開2個約2至5公分的傷口,切斷結紮及抽出大隱靜脈,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住院2至3天;若靜脈曲張太嚴重時,需要數個小傷口,一段段地抽除曲張的靜脈。

四、顯微靜脈切除術:是針對大隱靜脈的分枝,採用較精細的器械及美容的縫線,需自費。

五、血管外皮膚雷射治療:適用於細微的靜脈曲張,常用的有染料雷射與雅鉻雷射或脈衝光,需要自費。

六、自動光纖靜脈內雷射治療:用於大隱靜脈曲張,沒有傷口,血管壁及周圍組織不受傷,疤痕與疼痛較少,需自費。

李俊達說,有別於傳統手術,自費的「內視鏡動力輔助靜脈曲張手術」是以內視鏡的管子進入皮下,把曲張的靜脈吸入絞碎再抽出;適用在有大片靜脈曲張的患者,只需0.3至0.5公分的小小傷口即可進行,且手術時間短,目前接受手術的病人都有很好的效果。

他也建議民眾,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都可促進靜脈循環,平日應避免久站或久坐;另外,避免便秘、肥胖、抽菸,及穿著彈性褲襪等,都能預防靜脈曲張。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斑症

 

紫斑是因為皮下出血所引起的皮膚的紅紫色的斑點。

 

跟因小血管擴張所引起的紅色的 斑點(紅斑)不同。

 

紫斑症是會引起紫斑的血液病的統稱,因此原因疾病很多,不過 多屬於血液病的一種。

 

紫斑是出血性疾病的症狀之一種,在皮膚下出現紅紫色的斑點 ,其實它的本質是出血性疾病因還會有其他跟出血有關連的症狀如:粘膜出血、關節 出血、腸道出血、尿道出血等等。

 

因此,如果發現皮膚上有紫斑出現,還需要注意是 否有流鼻血、下血 (便血) 、血尿等症狀,這些都是同一病因所造成的。

 

 

紫斑的顏色剛出現時是紅色,然後就由紅色、紫紅色、紫青色、青色、綠色、黃色依 次變色最後褪色而消失。因此紫斑的顏色就因為發生後的時間的長短而異,通常在二 至四週內會消失。

 

 

出血性疾病中以紫斑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叫做紫斑症,其出血的原因是由於毛細管、血 小板及凝固因子的變異所引起。紫斑由其形狀的大小、範圍可分為點狀(Petechiae)、 斑狀(Ecchymosis)及瀰漫性出血(Sugillation)。

 

 

點狀出血的大小在約 3mm以下,像蚊子咬到後的紅腫一樣大小,斑狀出血就範圍較大 ,像被手指用力擰到後產生的紫斑一般大小,從3 mm 到 4 ~ 5 cm 大小。瀰漫性出血 則為一大片的出血,屬於嚴重的症狀。點狀出血多因血小板數減少或血小板功能衰弱 而引起。斑狀及點狀出血的同時出現多因毛細血管因、免疫因素、血小板和凝固因子 缺乏等多重原因所引起。彌漫性出血則多因凝固因子減少所引起。

 

 

發現紫斑現象時應詳細檢查病因。如在上面已提過,紫斑不過是出血性疾病的症狀的 一種而已,因此經常有紫斑好了,但因腦部出血而引發半身癱瘓的結果,更有雖然半 身癱瘓有了進步改善以後,又接著引發顛癇症的病例。

 

 

血液的成分

 

血液由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所組成。人體血液約有4000~5000 ml各血球成分有一 定生命期限,紅血球為 120天,白血球為 4~7 天,血小板為數小時至一天。血液天 天、時時刻刻在汰舊換新,骨髓則為血液成分的來源就是製造血夜成分的地方。血液 凝固因子則只有在肝臟製造出來而存在於血液中,參與血液凝固的工作。

 

現在許多疾 病的檢查,必須靠驗血來做,因此須抽血液來做檢查,抽一小部份的血液馬上會有新 鮮血液補充過來,即使不抽血每天還是有一百二十分之一的紅血球自然破壞掉,如不 是骨髓時時刻刻造出紅血球來補充的話四個月後體內的紅血球就完全沒有了,因此大 家不用怕抽血,要怕的是得到骨髓不能造血的疾病。在顯微鏡下看血液的抹片時,所 看到的大部分是粉紅色的圓形紅血球,其中點綴著幾個淡藍色的白血球,血小板的數 目約為紅血球的1/ 20 ~ 30,看起來很像是紅血球的碎片,中間帶有一點點淡藍的顏 色。

 

  • 一、紅血球:為攜帶氧氣及養分的血球,生命期限為 120天,如果骨髓的造血功 能有問題,不能造血或生產不夠時,血中的紅血球數量就不足引起貧血。
  • 二、白血球:為維護健康抵抗外來侵略的血球,生命期限為 4~7 天,一般來說 ,人體感染病毒時,會看到白血球數目的下降,而感染細菌時則白血球數目會上 升,這是白血球的正常反應,如果發現有不正常(平常看不到)的白血球時,應 該要注意是否得了白血病(血癌)。
  • 三、血小板:有幫助血液凝固的功能。
  • 四、血液凝固因子,全部在肝臟製造,主持血液的凝固作用,因此有嚴重的肝臟 機能衰竭時,因為不能生產凝固因子使血液凝固造成出血的症狀。其中抗血友 病因子為家族遺傳,以前的俄國皇帝家族即有此遺傳性疾病。有這一種病的人 須經常靠輸血治療,而輸血很可能感染各種傳染病如 B、C型肝炎、愛滋病等。
凝固因子包含如下:
  1. Ⅰ .纖維素原 (Fibrinogen)
  2. Ⅱ .全凝血霉 (Prothrombin)
  3. Ⅲ .組織血栓形成素 (Tissue thromboplastin)
  4. Ⅳ .鈣離子 (Calcium)
  5. Ⅴ .前加速素 (Prolactin)
  6. Ⅶ .第七因子 (Factor Ⅶ)
  7. Ⅷ .抗血友病因子 (Antihemophilic factor, AHF)
  8. Ⅸ .Christmas 因子 (Christmas factor)
  9. Ⅹ .Stuart因子 (Stuart factor)
  10. ⅩⅠ.血漿血栓形成素前形質 (Plasma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PTA)
  11. ⅩⅡ.Hageman 因子 (Hageman factor)
  12. ⅩⅢ.纖維素安定因子 (Fibrin stabilizing factor,FSF)
血液凝固作用的機轉如下:

當身體受傷時會先引起下面三種反應:

 

  • 一.機械性作用:局部血管收縮。
  • 二.外因性作用:釋放FactorⅢ組織血栓形成素(Tissue thromboplastin) 使血 液外凝固系凝固因子開始活化(發揮作用)。
  • 三.內因性作用:暴露出的內皮下基膜及膠原使血液外凝固系凝固因子開始活化 。

     

    內因性和外因性凝固系統使各種凝固因子起一連串連續性的反應作用而終使血液開始 凝固,發揮止血的作用。

紫斑症的成因

紫斑症之成因可大分為下列三種:

一、由血管原因引起的紫斑:

  • 過敏性紫斑(Schenlein Henoch):常見於年青人及小孩,會併發肚子痛的症狀。
  • 單純性紫斑:多見於年輕女性為血管的脆弱所致。
  • 老年性紫斑:多見於血管脆弱的老年人與女性。
  • 壞血症引起的紫斑:因缺乏維他命 C 所引起,常發生於營養不良或偏食的人。
  • 異常蛋白症引起之紫斑:是因為異常蛋白的存在所引起。
  • 藥物性紫斑:是因為服用藥物而引起之副作用。
  • 庫興氏症候群:有此症的人會因為肥胖得太快,引起皮下血管的破裂而引起紫斑 。如在很短時間胖得太快或服用類固醇引起的肥胖以及懷孕婦女因胎兒生長太快 導致母親腹壁的血管破裂也會導致紫斑。
  • 起立性紫斑:當站立太久,而下肢的血管所承受的壓力過大,超過血管所能承受 的壓力(約 300~400mHg)時發生。
  • 此外咳嗽得太厲害或嘔吐得太激烈時也會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而發生紫斑。
二、由血小板減少引起的紫斑:

人體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約 15 萬左右(10~25萬)/cc,若生產過少或破壞過多,達不到 正常體內所需的平衡點時,就會引起血小板減少而產生紫斑。引起血小板減少之情形 可再細分為三類:

 

  1. 血小板破壞增加 :
    •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症:
    • 微小血管病變所引起: (如散播性血管內凝固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血栓性 血小板減少及病毒性紫斑)
    • 藥物免疫所引起:如使用干擾素引起的血小板之缺少。
  2. 血小板生成減少:有先天性骨髓低形成再生不良,藥物性如使用干擾素引起的血 小板缺少。
  3. 血小板機能異常:
    • 先天性:如 Von Willebrand 氏病
    • 後天性:如肝病、尿毒症末期患者、使用阿斯匹林時。
三.由凝固因素引起的紫斑:

血液中之凝固因子因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導致缺乏亦引起紫斑。

 

先天性:

如血友病及第九凝固因子缺乏症均為先天性遺傳疾病。

後天性:
  1. 肝病引起凝固因子缺乏,因凝固因子除第八因子外,其他因子都 只有肝臟會製造。
  2. 病毒感染引起散播性血管內凝固症以致使凝固因子缺乏:消耗過 多的血液內之凝固因子。
  3. 藥物治療之抗凝血製劑引起的凝固因子缺乏。因此,服用抗凝 製劑時需時常做血液檢驗。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性高血壓 到院量就飆高

 

 

 
 

「白袍性高血壓」患者在醫院量血壓,常因為緊張,造成血壓偏高。

【周昭平╱高雄報導】一名年近六旬的馬伯伯,四年前體檢發現高血壓,儘管按時服藥,但每次回診收縮壓仍高達一百九十毫米汞柱,且增加藥量及服藥次數都無效,前不久吃藥後出現頭暈目眩送醫,檢查收縮壓竟低到九十毫米汞柱,才發現原來血壓正常,只因容易緊張,每到醫院量血壓就飆高,罹患所謂的「白袍性高血壓」,吃太多降血壓藥才昏倒。

緊張焦慮造成

高市立大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郭炫孚說,「白袍性高血壓」是假性高血壓,多因焦慮、緊張,見醫護人員量血壓,血壓就飆高,曾有患者在醫院量血壓高達一百九十,回家量就降到一百二十正常値。
郭炫孚說,「白袍性高血壓」並無特定好發族群,也有三十歲年輕人因工作壓力大,在公司量血壓就升高。患者可用手臂式電子血壓計,在家自我監測,記錄後與醫師討論,以免用藥過量降低血壓。
高醫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朱志生提醒,控制血壓可降低百分之四十的中風發生率、百分之二十五的心肌梗塞發生率,還可降低末期腎臟病發生率,除按醫囑用藥,務必持續自我監測血壓。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吸菸 】是心血管疾病的殺手

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是女性的兩倍,吸菸是重要危險因子,諸多研究也證實,戒菸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顯示,吸菸者在停止吸菸20分鐘後,血壓便開始降低、心跳減慢至正常頻率;停止吸菸8小時後,血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歸正常值。

吸菸是引發心臟疾病誘因之一,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濃度較低,膽固醇沉積血管壁,若患者有動脈粥狀硬化遇冷破裂,加上香菸中的尼古丁會讓血小板活性變高,易在破裂處形成血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引起致命性心肌梗塞。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主治醫師黃士鏗指出,天冷血管收縮,讓動脈粥狀斑塊爆裂,加上長年抽菸,尼古丁讓血小板活性變高,在破裂處血液形成血栓卡住冠狀動脈,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就長期而言,戒菸更是好處多多。研究發現,戒菸2週至3個月後,肺功能便開始改善,罹患心臟病的危險也逐步下降;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減半,5年後,中風機率可降至與不吸菸者相當。

心肌梗塞與中風,吸菸是重要的因素,除勿超時外,推動無菸職場,減少吸菸與二手菸也很重要。

尤其是【 接受冠狀動脈置放支架治療 】的病人,更應該【 絕對戒菸】 。

 由於急性心肌梗塞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接受冠動脈置放支架治療病人,應【 絕對戒菸 】,【 避免造成支架容易栓塞或再狹窄 】的危險。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驟冷 老菸槍 心肌梗塞增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

近日氣溫變化大,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主治醫師黃士鏗光一個下午就接獲4起心肌梗塞個案,病人均是多年老菸槍,黃士鏗指出,若患者有動脈粥狀硬化遇冷破裂,加上香菸中的尼古丁會讓血小板活性變高,易在破裂處形成血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

尼古丁讓血小板活性變高

其中一位44歲的工地工人上週一在揮汗工作後,下午氣溫變涼便開始感到胸部疼痛,忍了1個多小時疼痛未緩解,趕緊請同仁騎機車送他到醫院掛急診,途中疼痛難耐,行經警察局,還請警車火速送醫,結果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黃士鏗說,病人左前降冠狀動脈已阻塞,幸好及時到醫院,經手術放置心臟血管支架後,目前復原良好。

黃士鏗說,不料才忙完一個心肌梗塞個案後,竟連續有3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送來,各是50、60歲患者,4名患者共同之處均是有多年菸齡,黃士鏗指出,患者冠狀動脈應該早就有嚴重程度不一的動脈粥狀硬化現象,因為天冷血管收縮,讓動脈粥狀斑塊爆裂,加上長年抽菸,尼古丁讓血小板活性變高,在破裂處血液形成血栓卡住冠狀動脈,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幸好4人均在發病3小時內的黃金治療時間到院治療,經施以氣球擴張術和心臟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後,未造成遺憾。

不過,一個下午接到4名急性心肌梗塞個案,已從事心導管手術15年的黃士鏗直說,數量密集到破了他的紀錄。

出現胸悶、冒冷汗速就醫

黃士鏗說,今年秋末天氣較為怪異,往往白天氣溫高,到傍晚又突然冷風四起,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季節,但有6成民眾心臟有問題,卻因沒有症狀,民眾多不自知,提醒民眾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且冒冷汗,症狀持續半小時以上就要趕緊就醫,也盼民眾遠離菸害。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量血壓 左手多比右手高

 
 
若兩手血壓不一,應以左手量測的血壓數值為準。

 

Q:我常用腕式血壓計量血壓,但左手血壓總比右手高,兩手血壓有異,正常嗎?以哪邊為準?

A:人體心臟位置偏左,當血液經心臟跳動送出時,因左手血管距心臟較近,血壓確實會比離心臟較遠的右手血壓高,這是正常現象,而血壓數值,也應以較高血壓數値的左手為準。
但若雙手血壓數値相差10毫米汞柱以上,就差太多了,應就醫檢查,了解是否由疾病導致。

 

右手較高恐有病

建議量血壓時雙手都量,正常情況是左手血壓略高於右手,但若右手血壓較左手高時,應注意是否有心血管阻塞或狹窄等疾病,要快就醫檢查,以利釐清是單純體質導致,或是有著心血管疾病,及早用藥治療。

 

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衛生署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

採訪整理:記者沈能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溫差大 心肌梗塞 10小時救4人

中部醫院病患增4倍 出門宜保暖

 

 
 

四十歲老菸槍工作到一半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幸立即送醫裝置心導管支架(筆指處),搶回一命。

 

【曾雪蒨╱台中報導】東北季風南下,中部地區早晚溫差達攝氏十度,天氣暴冷暴熱,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增加二至四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上周一天氣轉冷,十小時就湧入四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台中醫院與中國附醫也有二、三例病患求診。醫師提醒,寒冬與溫差大都是心血管疾病最大殺手,出門要注意保暖。

小心健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主治醫師黃士鏗說,上周天氣變冷,台中早晚溫差近十度,當天下午一時半到晚上十一時半,短短十小時內就連續為四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心導管手術,其中一名四十歲患者原本在工地施工,突感胸悶,硬撐一小時後不支送醫;經心導管手術裝置心臟支架後,四名患者上周都已康復出院。

 

應戒菸多做運動

黃士鏗說,四名患者從四十到六十歲不等,菸癮都超過二十年,過去從未有相關病史,沒想到一發作就是急性心肌梗塞,「行醫十五年來,秋冬交替一天頂多一、二個病例,第一次碰到半天就有四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四個老菸槍經歷生死關卡後,都堅定表示:「開始戒菸!」
黃士鏗表示,天氣暴熱暴冷會讓心血管突然舒張又收縮,血管硬化者可能因此爆血管,心血管狹窄者可能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六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發病前未曾出現胸悶等前兆,提醒民眾平時應該多運動、清淡飲食,老菸槍應趁早戒菸,一旦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要立即就醫,把握黃金三小時搶救期。
台中醫院與中國附醫也接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上周分別有二、三例。台中醫院急診醫師韓晶推測,溫差大,可能誘發患者發病。

 

11月至2月好發

中國附醫急診部主任陳維恭提醒,每年十一月底到隔年二月都是急性心肌梗塞好發季節,平時急診室每周約有十五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就醫,但天氣一冷,一周患者就爆增到一倍、三十人以上,提醒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寒冬將至,要多加注意保暖,小心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症狀 治療與預防

定義:血管阻塞造成心臟血流突然中斷,導致阻塞部位心肌缺氧壞死
好發族群: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者
症狀: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大量出汗、噁心、嘔吐、休克、猝死
季節:全年皆有,好發於秋末冬初
治療:3小時內利用心導管裝支架手術或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
預防:戒菸、清淡飲食、適度運動、不熬夜、天冷外出注意保暖
資料來源:中港澄清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士鏗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通血壓計可估中央動脈血壓

北榮新研發中央動脈血壓機,圖中為血壓機原型機,可一次測周邊動脈血壓及中央動脈血壓(照片/北榮鄭浩民醫師提供)
中央動脈血壓及周邊動脈血壓差異圖(圖片提供/北榮鄭浩民醫師)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民眾常用的血壓計可以測量上臂的周邊動脈血壓值,但其實周邊動脈血壓跟靠近心臟的中央動脈血壓仍有些差距,因此台北榮總血流動力研究團隊依據兩種血壓值的波型之間關係,創新研發出新的中央動脈血壓計,民眾只要量上臂周邊動脈血壓,機器就會換算出中央動脈血壓值,專業又方便。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鄭浩民表示,傳統血壓計所記錄的是上臂動脈的血壓值,包括收縮壓及舒張壓,是醫師診斷高血壓、追蹤高血壓治療的效果,及評估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主要依據,但是這種周邊動脈的血壓數值,可能還不夠好。

鄭浩民表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周邊動脈的收縮壓及脈搏壓比中央動脈的收縮壓及脈搏壓高出10毫米汞柱,如果根據傳統的上臂動脈血壓值偏高就診斷高血壓,其中可能會有一部分中央動脈血壓正常的病人接受不必要的降血壓藥物治療。

臨床上,也有一部分病人的上臂動脈血壓正常,但是中央動脈血壓偏高,因為沒有被發現而錯失早期接受治療的機會,這類病患又以動脈硬化病患為多,所以中央動脈血壓的臨床價值優於周邊動脈血壓。

研究團隊利用電子血壓計的壓脈帶內的壓力震盪波型,發展出專利的波型分析技術,可以準確的測量中央動脈血壓數值,目前研究團隊正在與國內血壓計製造廠商進行產學合作,已經完成原型機製作,準備進行臨床驗證。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頭暈昏厥 心跳過慢惹禍

文/吳孟修

年近80歲、家在澎湖的黃姓老太太本身有2年多的心臟病史,經常有頭暈,甚至昏厥的情形,最近因為病情突然惡化而到住家附近就醫。

住院期間,心電圖發現有不穩定心室頻脈,當地醫療人員給予電擊和藥物治療後,轉入加護病房觀察。但因住院期間,陸續有不穩定心室頻脈的情形,醫師建議,須儘速至大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於是在兒子的陪同下,到台灣本島就醫。

經由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發現,黃老太太的心室頻脈是因為病竇症候群,導致心跳過慢誘發心律不整。替她裝置人工心臟節律器後,心跳隨後恢復正常,活動力大為改善,復元情形良好。

竇房結功能減退

心臟的跳動是由竇房結來發號施令,經由心肌將電流訊號傳導至整個心臟,以產生心跳。因為竇房結本身病變所引起的心跳過慢稱為病竇症候群。

大部分的病竇症候群是本身竇房結老化造成,也有部分是因為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炎,或服用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高血壓藥物過量所致。

大部分的老人心跳過慢是由於竇房結功能減退引起。正常人的心跳頻率約每分鐘60至100次,心跳過慢是指竇性心律少於每分鐘60次,最常見於老人和運動員,也可發生在睡眠時。

如果頻率低於每分鐘40次,或老人本身就有心臟病,則心臟排血量會明顯減少,患者易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輕微者暈倒,嚴重會休克,甚至猝死。

治療心跳過慢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患者的體內裝置人工心臟節律器,它就是一個人工電池,能代替心臟的竇房結來發號施令,使心臟規律地跳動。

手術過程很簡單,只要在鎖骨下方切個小傷口,將導線經由鎖骨下的靜脈放入心房或心室中,再把導線前端的電極固定在心房或心室的心內膜,而後把人工心臟節律器植入胸部上方的皮膚下,即完成手術。

老年人出現心跳過慢的

最常見症狀就是頭暈、胸悶、無力、昏厥,嚴重者甚至猝死。有些患者以為頭暈是因為血糖過低,或氣血不足,經常自行服用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結果頭暈症狀始終未見好轉,病情嚴重時,甚至昏倒摔傷。

因此,家中老人如有經常頭暈的情形,需警惕是否有心跳過慢的可能,最好儘速就醫處置;倘若患者伴隨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則必須安排進一步檢查,排除冠心病的可能。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晚量測 控制高血壓

文/賴昂廷

一名34歲的年輕男性,平常工作壓力大,沒有注意飲食及運動,罹患高血壓後,又不好好控制,直到發生一邊肢體無力,無法說話,經診斷才知道是高血壓造成的腦出血。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男性成年人的高血壓盛行率是24.9%、女性18.2%,65歲以上盛行率高達56.6%。目前台灣高血壓人口超過了400萬,雖然高血壓是能夠控制的慢性疾病,然而約只有一半左右的人接受治療,且不到1/3的人血壓控制得宜。

◎如何診斷?

正常血壓是低於120/80mmHg,若收縮壓120至140mmHg或舒張壓80至90mmHg屬於高血壓前期,收縮壓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則可能有高血壓,需要密切追蹤。

◎何時量血壓?

一般來說,晚上的血壓會比早上低,可以的話應早晚量測,若在門診時,量測的血壓較高,稱為白袍高血壓。有研究指出,晚上血壓較高的人、白袍高血壓或是血壓浮動大的人,即使當下血壓未達高血壓的標準,將來罹患高血壓的機會仍較高。

◎為何要治療高血壓?

十大死因中,和高血壓相關的慢性病就占了一半,高血壓會導致中風、心血管疾病、腎病變及視網膜病變。那降低血壓有好處嗎?根據研究指出,收縮壓下降5mmHg能夠減少14%中風,9%心血管疾病,及7%死亡率。

◎高血壓怎麼辦?

當剛發現有高血壓時,可以嘗試下列幾種生活型態調整來降低血壓:

●降低體重:維持正常體重(BMI:18.5至24.9kg/m2),當體重過重時,每下降10公斤,收縮壓約下降5到20mmHg。

●DASH(得舒)飲食:選擇富含蔬菜、水果、低油,適量乳品與堅果類的食物,收縮壓約下降8到14mmHg。

●低鹽:每天含鹽量不超過6公克,收縮壓約下降2到8mmHg。

●運動:每天運動30分鐘左右,強度中度的有氧活動(快走、慢跑、騎腳踏車、韻律操等),收縮壓約下降4到9mmHg。

●適度飲酒:男生為兩杯(即30公克,c.c.乘以酒精濃度),女生為一杯,收縮壓約下降2到4mmHg。

◎該看什麼科?

當嘗試飲食、運動等方法幾個月下來還是無法控制血壓時,就代表該尋求醫師做進一步諮詢及協助,是否需要使用藥物。

該掛哪一科?找個離家近,能夠信任,可以長期追蹤,了解病情的醫師,反而比較重要。唯有個人及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治高血壓。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重1Kg 可降1mmHg血壓

高血壓治療指引 從生活著手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血壓過高,該怎麼降?醫界最近推出治療指引,建議民眾從減重、運動與控制食鹽攝取量做起,每減重一公斤可降一mmHg(毫米汞柱)血壓。食鹽攝取量減半至每天六公克的效果更好,可降低二到八毫米汞柱的血壓,相當於每日服用一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的成效。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一版高血壓治療指引日前正式出爐,並首度提出S-ABCDE生活降壓守則,做為醫師臨床診療參考與高血壓患者最佳的長期治療建議,希望透過控制高血壓,降低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心臟學會高血壓指引撰寫小組副召集人、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指出,台灣有高達四百萬的高血壓患者,其中有兩百萬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不少病患都是等到頭暈腦脹去就醫才發現血壓已超高。

食鹽減半、固定運動效果更好

國內四百萬的高血壓患者中,多達一百五十萬人血壓控制無法達到標準,高血壓是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若能控制好血壓,中風機率可降低四成。近十年,台灣高血壓控制率,男性患者為二十一%、女性為二十九%,比起控制率最好的美國(五十一%),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調整生活形態對控制高血壓非常有幫助。體重每降低一公斤就能降低一毫米汞柱血壓。每週若能運動五天以上、每次三十分鐘,也能降低三到七毫米汞柱血壓。

食鹽的控制最重要,台灣人每天約攝取十二到十四公克的食鹽,若能降低到每天六公克,也就是比以往少吃一半的鹽,也可降低二到八毫米汞柱的血壓。根據國健局資料,六公克食鹽內含兩千四百毫克的鈉,相當於一茶匙食鹽、二又五分之二湯匙的醬油、六茶匙味精、六茶匙烏醋或十五茶匙的番茄醬。一茶匙約為五西西、一湯匙約為十五西西。

江晨恩建議,若發現血壓高於目標血壓一百四十毫米汞柱/九十毫米汞柱,就應諮詢醫師的意見。已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周邊動脈及其他動脈硬化疾病、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腦中風等五大類疾病的患者,更應把血壓控制在一百三十毫米汞柱/八十毫米汞柱以下。

國健局建議,民眾應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加工食品;烹飪時多用烤、蒸、燉,並減少鹽、味精用量,用果醋、檸檬、番茄取代鹽。國健局備有「減鹽秘笈」小手冊與「飲食減鹽健康到」光碟片,歡迎民眾索取,民眾可上網http://www.health99.doh.gov.tw查詢。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降血壓有守則 減鹽少菸酒

「S-ABCDE」好記憶 外食族:知易行難

 

 
 

最近氣溫低,高血壓患者最好早、晚各量一次血壓。

 

【許佳惠╱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首度出版高血壓治療指引,並領先全球提出高血壓患者S–ABCDE生活降壓守則,以少鹽、少菸酒、飲食控制、減重、持續運動等具體建議,提供患者以落實生活保健來降血壓。醫師表示,高血壓是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只要降低血壓,就能降低腦中風危險。

生活保健

心臟學會高血壓指引撰寫小組副召集人江晨恩、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昨受訪表示,國內約有四百萬名高血壓患者,但其中一半的人不知自己患病,即使知道,多數患者血壓控制也不好,最近十年台灣男性高血壓控制率約兩成一,女性近三成,比起美國五成一控制率,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每日攝取6公克鹽

江晨恩說,日前收治一名三十八歲男子,一直自認健康,某天覺得頭脹、脖子緊,就醫才發現血壓已達一百八十毫米汞柱,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超過一百四十、舒張壓超過九十毫米汞柱,一百八十毫米汞柱已是超高血壓,所幸經降血壓藥物治療,現已無大礙。
江晨恩表示,高血壓是引發腦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子,今年心臟學會制訂高血壓指引,提出易記的「高血壓患者S–ABCDE生活降壓守則」,建議患者每日攝取低於六公克食鹽、限制酒精攝取量,男性每日飲用烈酒不超過七十五毫升、女性勿超過五十毫升、減重、戒菸,並進行飲食控制與持續運動。
江晨恩指出,尤其國人每天平均攝取十二到十四公克食鹽,若能從飲食開始,降低攝取量並搭配藥物治療,可望控制高血壓。

 

氣溫低早晚量血壓

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昨表示,國內高血壓盛行率約二到三成,年齡越高盛行率愈高,最近氣溫降低,血壓易不穩定,建議每天至少量二次血壓,在清晨、睡前各量一次,並減少外食,少吃油炸物,若吃炸雞要去皮,並增加纖維和穀物攝取。
高血壓患者王家輝昨天表示,之前沒有運動血壓較難控制,現在養成運動的習慣,血壓控制得不錯,心臟學會所說的持續運動降血壓真的有效。
另一名高血壓患者王永隆表示,要做到心臟學會建議的不抽菸、不喝酒沒問題,但因工作忙、天天外食,很難控制鹽分攝取,所以口號歸口號,仍是知易行難。

 

高血壓患者S-ABCDE守則

註:BMI = 體重 (公斤) / 身高2 (公尺);正常收縮壓應介於110~130毫米汞柱,舒張壓應在70~90毫米汞柱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心臟學會

 

限制食鹽攝取量 Salt restriction

 

 

 

*每日攝取量低於6公克
*可降低收縮壓2~8毫米汞柱

 

限制酒精攝取量 Alcohol limitation

 

 

 

*男性:每日啤酒不要超過700毫升、紅酒240毫升、威士忌75毫升
*女性:每日啤酒不要超過470毫升、紅酒160毫升、威士忌50毫升
*可降低收縮壓2~4毫米汞柱

 

減重 Body weight reduction

 

 

 

*BMI控制在18.5~24.9
*每減1公斤,降低收縮壓1毫米汞柱

 

戒菸 Cessation of smoking

 

 

 

*禁菸
*對血壓高低無影響,但抽菸會增加中風機會

 

飲食控制 Diet adaptation

*每天攝取8到10份蔬果、2到3份低脂製品、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取
*可降低收縮壓10~12毫米汞柱

 

持續運動 Exercise adoption

*每周運動逾5天,每天至少30分鐘
*可降低收縮壓3~7毫米汞柱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患者與遺傳、年紀、肥胖脫不了關係

最近天氣變冷,許多病患的血壓從120、130毫米汞柱,一路飆升到150、160毫米汞柱,高血壓患者回醫院就診的比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心臟內科主任柯毓麟指出,天氣變冷的時候,血壓的確容易升高;經醫師診斷患有高血壓的民眾,一定要定期服藥,常常量血壓,因為這是控制血壓的不二法門。

 

柯毓麟主任強調,高血壓與遺傳、肥胖及年紀脫不了關係!而如何得知自己是不是高血壓患者?其實很簡單,只要有血壓計,經過適當休息,在平靜的狀況下,再測量血壓,如果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即表示血壓可能偏高;短則幾天,長則二個月,在這段期間先後測量三次,血壓都高於正常數值,即可稱之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症狀通常會以頭暈、頭痛及臉部潮紅來表現。柯主任表示,在高血壓的治療中,除了服藥控制,生活習慣改變,相當重要,包括低鹽飲食、規律運動及維持理想體重。所謂低鹽飲食,他認為,如果三餐都在外面用餐,要留意大部分餐廳為了增加食物的美味,通常添加了較多的鹽,其他諸如醃製類或辛辣的食物,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的鹽分。

根據美國1997年有關高血壓預防的評估治療委員會第六次報告中提到「過度飲酒也會造成高血壓」。這份報告中指出,所謂「適量飲酒」,適量的定義,因各種酒的酒精含量多寡而有不同,例如每天不能超過啤酒720cc(約易開罐兩罐),紅酒則為300cc,如果是喝威士忌則一天不逾60cc為限。

 

高血壓患者做那些運動比較不會有負面影響?柯主任推薦游泳、跑步、騎單車、爬山等,只要不是太過度,都是很好的運動(詳見powerpoint檔)。

 

如能配合戒菸,則對於血壓控制也有正面功效。但提重物或相關的運動如舉重、拉單槓,容易增加心臟的負荷,應該要予以避免。

 

相信高血壓患者都會關心,一旦服用高血壓藥物後,是否代表一輩子都與藥物結下不解之緣?柯主任的看法,確定得到高血壓的病患,有一段時間會建議用「非藥物治療」,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低鹽飲食、規律運動及維持理想體重」,假如血壓因此獲得控制,或許不需藥物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

 

反之,如果經過這樣的調整,血壓還是居高不下,這時醫師就會開始投以降血壓藥。
部分患有高血壓的人,由於很想把藥停掉,而臨床發現許多人剛停藥,血壓並不會馬上上升,會讓病患誤以為血壓已經控制住了!他表示,最保險的做法進行低鹽飲食、適度運動及維持理想體重的過程中,即使停藥,也要定期量血壓,才不會血壓上升而不自覺。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4年國人十大死因」高血壓位居第十名,柯主任強調,但如果把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包括在一起計算時,所造成的死亡率幾乎與癌症(第一名)所造成的死亡率不相上下,值得民眾注意。

 

不可諱言,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柯主任補充,有些人受到情緒波動,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像過去舊金山地震發生,心血管疾病就增加不少。他表示,一天當中清晨或是剛睡醒的也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如果不幸發生心肌梗塞,一定要在12個小時內做心導管檢查,如此才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狀及心臟功能,並增加其存活率。

 

◎醫學小辭典

許多高血壓病患有所謂「白袍高血壓」(White Coat Hypertension)之情形,只要在醫院量血壓,則血壓一定上升,在家裡量反而血壓正常,所以剛到醫院,不要馬上量血壓,要休息一下再量比較準確。

/資料來源:台北慈院公傳室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不自知 輕熟女眼中風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一名33歲的年輕女子一直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直到眼睛中風才發現有此問題,所幸治療後,視力逐漸恢復,但患者仍須長期控制血壓,以免再發生病變。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這名年輕女性為圖書館員,最近發現眼球裡,看似有飛蚊,且看的東西會出現毛毛邊,尤其是右眼視力大幅下滑到0.4,她趕緊到醫院就醫。

經檢查發現,女子的眼球中央網膜靜脈側肢阻塞,造成黃斑部水腫,進而影響到視力。

呂大文進一步指出,一般眼球中央網膜靜脈側肢阻塞多發生在高血壓,或是糖尿病患等年紀大的人身上,很少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加上這名女病患身型偏瘦,完全看不出來跟高血壓有什麼關係,不過,當下在診間還是為這名女病患測量血壓,結果發現她的血壓高達180mmHg,連病患自己都很吃驚,因為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問題。

呂大文表示,經給予抗血管新生因子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患的右眼視力由0.4上升到0.8,漸漸恢復。但是這名女病患還要接受高血壓的治療,以防發生病變。

通常高血壓病患在血壓高時,常會出現頭痛、肩頸痠痛等不適症狀。不過,這名女性病患並沒有這方面的典型症狀,反而是合併出現「眼中風」才得知。臨床上較少看到這種情形。

雖然一般人多能與飛蚊症和平相處,但如果眼睛出現初期飛蚊現象,且伴隨視力下降,最好趕快找醫師診治,找出病灶,及早治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腿麻無力走不久 當心下肢動脈缺血

有間歇性跛行的問題嗎?感受一下「足背動脈」是否正常搏動。(記者洪素卿攝)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才走一小段路,小腿卻很痠痛、腳麻無力,雖然休息後症狀消失,但拖久了之後,卻嚴重到連沒走路時,腳也會明顯冰冷、疼痛嗎?小心,你的下肢動脈可能已經在吶喊「缺血」危機了!

日前有一名不到40歲的中年男性,原本愛打高爾夫球的他,某天打球時,走著走著腳突然痛了起來,自此之後,幾乎每次打球走路都會痛,到最後,甚至連行房也無能為力。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連接「大腿股動脈的腸股動脈」狹窄、缺血,導致他的下肢血液供應不足所致。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柯博仁指出,當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時,就會影響到各種器官的血流供應。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腦血管,也就是一般民眾熟知的腦中風。如果發生在大腿或其他周邊動脈,也就是腿中風。不過,腿中風發生時,不只民眾沒有自覺,有時連醫師也未必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診斷。

像他自己臨床這麼多年來,大概就接獲超過10名患者,因為長期下肢痠痛、一直以為是脊椎滑脫等疾病,甚至還開了刀,最後才發現根本是下肢動脈缺血。

柯博仁指出,當下肢動脈阻塞、缺血時,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間歇性跛行」,患者走路時,下肢感到緊繃、疲累、麻木或是痠痛;一休息,症狀就消失。

他表示,剛開始時,患者多半先覺得走幾百公尺,腿就痠痛,時間久了後,即使路程縮短、也會出現症狀,若繼續拖延,患者甚至變得不大能走、嚴重跛行,更嚴重時連不走路也會感到疼痛。

這類患者有時候也會在腳趾、足部出現長久不癒的傷口,腳下垂時,疼痛會比較緩解。

但有些人的症狀未必如此典型,例如,有人是晚上就覺得腿很痛,也有人是小腿突然變細、原本毛茸茸的腿毛突然變少。部分男性連性功能也受到影響。

柯博仁指出,近年除了血管繞道手術治療之外,患者也可以選擇腔內手術治療,就是利用氣球擴張、導管及血管支架,在大腿打一個小洞,把狹窄的血管撐開來。

可惜的是,這類患者當中有不少是糖尿病、年長的患者,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缺血問題,真正接受血管手術的人少,反而截肢的患者居多。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肥胖等高危險因子的民眾,多留心相關症狀。

小技巧:下肢血管健康自我把關

●除了在手臂上量血壓之外,也順便量一下腳踝處的血壓,如果腳踝量到的血壓值,不到手臂量到血壓的90%,就要留心下肢動脈的健康是否已經出問題了。

●可以摸一下足背動脈的脈動是否正常。其位置大約是在腳趾第三趾向足內側劃條線的中央處,大約是綁鞋帶的地方,以手指第二及第三指指腹按壓,看看是否能感受到脈動。

(記者洪素卿)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液的奧祕 伍焜玉解密

國衛院院長伍焜玉著作的新書「血液的奧祕」,釐清許多關於血液常見的謬誤。(記者謝文華攝)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

以傳統的放血法治病,被部分民眾視為改善體質或治病的方法,但國際知名血液腫瘤醫學權威、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昨提醒,放血並不能有效排除代謝物,更不能根治疾病,放血雖會減少毒物的量,但所減低的毒素有限,反而浪費血液中珍貴物質,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伍焜玉說,人類對血存在著可怕印象,但五千年前的埃及人就以「放血」來治病,當時的人認為血中含陰氣,放血後可將毒氣排除,直到十八世紀還沿襲放血治病的療法,且在美國相當盛行。

不過,伍焜玉提及,以今日醫學界對疾病的了解與實證看來,血液中雖存有毒素,但這些毒素可經由血液循環自腎臟或肺排出。這些毒素,如血糖及尿毒,累積過多對身體有害,進而引起疾病,這種想法是對的,然而,讓人們生病的根本原理並不在血液,而是新陳代謝不佳,以及腎功能衰退所引起。

伍焜玉著作的「血液的奧祕─你必須知道的血液知識」新書昨天發表。書中以推理小說、抽絲剝繭方式,釐清與血液有關的歷史、醫學、科學和諸多生活用語、情境常見的謬誤。

例如,電影、戲劇中常出現劇中人物被人一刀插進肚子,口中瞬間噴血而死。但臨床醫學卻指出,這是戲劇誇張渲染手法,事實上,一般刀傷、槍傷僅會引起局部出血,或腹腔、胸腔內積血,只有在偶然情況下,傷口得深至呼吸道或食道引起出血,血液才會迅速由口噴出!

他說,遠古以來,人類就對血液充滿好奇與幻想,在文學上,血液象徵著正義;在哲學上,血液代表靈魂的所在;在充滿迷信的時代認為放血除邪可治百病;直到科學啟蒙後,才揭露血液所蘊含的精密設計。

他舉例,人們稱有正義感的愛國人士有「滿腔熱血」,其實這種形容並無科學根據,因為血液在全身血管中,是以一定的速度流動,而且維持一定的溫度;又好比我們稱年輕人的熱情衝動為「血氣方剛」,誤以為血氣會隨著年齡而剛強,這也沒有科學根據。

對於以惡毒手段捏造事實來陷害別人,人們常以「含血噴人」來形容,他指出,為什麼以血噴人會被認為這麼「毒」呢?這也顯示出人對血有多敬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性心肌梗塞 找上28歲麵包師傅

文/徐治煒

一名28歲從事糕餅業的麵包師傅,日前出現胸悶、喘不過氣的症狀,誤以為只是感冒引起的不適,因此未加留意,仍然照常上班,直到工作中,因為胸痛持續且加劇,同時出現冒冷汗及嘔吐症狀,才緊急至急診就醫。

心電圖顯示為急性心肌梗塞,經由醫師詳細說明,家屬及病人同意醫治後,立即進行心導管檢查治療。檢查後發現,病人的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左側兩支冠狀動脈也有不等程度的狹窄,隨即進行右冠狀動脈血栓抽吸術、氣球擴張術合併支架置放術。經治療後,病情穩定,並轉往加護病房密切觀察。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必須搶在黃金時間12小時內,完全打通阻塞的血管,使正要壞死的心肌組織恢復血流灌注。過了黃金時段,則治療效果不佳,且易導致其他併發症,不但增加家人照顧上的負擔,也增加日後心臟衰竭的機率。

心肌梗塞是指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阻塞,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及氧氣,造成心肌缺氧,以至於壞死,進而導致心臟功能受損,很容易因為心律不整而猝死。

一般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症狀表現為持續胸痛;胸部有壓迫感、緊縮感;胸痛會延伸至左肩、下巴、背部及頸部,或上腹痛,通常還會合併冒冷汗、噁心及嘔吐的情形;部分病患在發病前數日可能出現前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虛弱倦怠及焦躁不安等情形。

急性心肌梗塞若未能及時搶救,死亡率可能高達30%至60%。該名年輕人本身就有肥胖情形,又有抽菸及糖尿病史,屬於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還好發現得早,及時在黃金時段內治療,挽回寶貴的性命。

心肌梗塞隨著年齡增長發生機率提高,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或提早停經)即屬於高危險群。

隨著國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輕人也逐漸增加,即使平常身體硬朗的人都還是有發作的可能。

◎預防心肌梗塞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膽固醇、高血脂),有相關病史者一定要定期返診追蹤,按時服藥。

●戒菸。

●規律運動。

●飲食宜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低脂低鹽、清淡飲食。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平常也要多注意自身的症狀,如有不適症狀千萬別硬撐,儘速就醫,才能避免悲劇發生。(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