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與遺傳、年紀、肥胖脫不了關係
最近天氣變冷,許多病患的血壓從120、130毫米汞柱,一路飆升到150、160毫米汞柱,高血壓患者回醫院就診的比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心臟內科主任柯毓麟指出,天氣變冷的時候,血壓的確容易升高;經醫師診斷患有高血壓的民眾,一定要定期服藥,常常量血壓,因為這是控制血壓的不二法門。
柯毓麟主任強調,高血壓與遺傳、肥胖及年紀脫不了關係!而如何得知自己是不是高血壓患者?其實很簡單,只要有血壓計,經過適當休息,在平靜的狀況下,再測量血壓,如果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即表示血壓可能偏高;短則幾天,長則二個月,在這段期間先後測量三次,血壓都高於正常數值,即可稱之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症狀通常會以頭暈、頭痛及臉部潮紅來表現。柯主任表示,在高血壓的治療中,除了服藥控制,生活習慣改變,相當重要,包括低鹽飲食、規律運動及維持理想體重。所謂低鹽飲食,他認為,如果三餐都在外面用餐,要留意大部分餐廳為了增加食物的美味,通常添加了較多的鹽,其他諸如醃製類或辛辣的食物,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的鹽分。
根據美國1997年有關高血壓預防的評估治療委員會第六次報告中提到「過度飲酒也會造成高血壓」。這份報告中指出,所謂「適量飲酒」,適量的定義,因各種酒的酒精含量多寡而有不同,例如每天不能超過啤酒720cc(約易開罐兩罐),紅酒則為300cc,如果是喝威士忌則一天不逾60cc為限。
高血壓患者做那些運動比較不會有負面影響?柯主任推薦游泳、跑步、騎單車、爬山等,只要不是太過度,都是很好的運動(詳見powerpoint檔)。
如能配合戒菸,則對於血壓控制也有正面功效。但提重物或相關的運動如舉重、拉單槓,容易增加心臟的負荷,應該要予以避免。
相信高血壓患者都會關心,一旦服用高血壓藥物後,是否代表一輩子都與藥物結下不解之緣?柯主任的看法,確定得到高血壓的病患,有一段時間會建議用「非藥物治療」,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低鹽飲食、規律運動及維持理想體重」,假如血壓因此獲得控制,或許不需藥物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
反之,如果經過這樣的調整,血壓還是居高不下,這時醫師就會開始投以降血壓藥。
部分患有高血壓的人,由於很想把藥停掉,而臨床發現許多人剛停藥,血壓並不會馬上上升,會讓病患誤以為血壓已經控制住了!他表示,最保險的做法進行低鹽飲食、適度運動及維持理想體重的過程中,即使停藥,也要定期量血壓,才不會血壓上升而不自覺。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4年國人十大死因」高血壓位居第十名,柯主任強調,但如果把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包括在一起計算時,所造成的死亡率幾乎與癌症(第一名)所造成的死亡率不相上下,值得民眾注意。
不可諱言,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柯主任補充,有些人受到情緒波動,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像過去舊金山地震發生,心血管疾病就增加不少。他表示,一天當中清晨或是剛睡醒的也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如果不幸發生心肌梗塞,一定要在12個小時內做心導管檢查,如此才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狀及心臟功能,並增加其存活率。
◎醫學小辭典
許多高血壓病患有所謂「白袍高血壓」(White Coat Hypertension)之情形,只要在醫院量血壓,則血壓一定上升,在家裡量反而血壓正常,所以剛到醫院,不要馬上量血壓,要休息一下再量比較準確。
/資料來源:台北慈院公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