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300)
- Nov 04 Fri 2016 17:30
【 堅持做對的事 】
- Nov 04 Fri 2016 17:08
【 少得失更圓滿 】
- Nov 04 Fri 2016 17:03
【 漫談 管理情緒的能力(EQ) 】
- Nov 04 Fri 2016 16:56
【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
- Nov 04 Fri 2016 16:29
【 掌握情緒 -創意人生 】
【 掌握情緒 -創意人生 】
就台灣目前的社會狀態,加上整個世界社會的演變,情緒管理變成一門重要的事情,管理就是把時間、情緒做分段,然後在有限的資源裡面,做充分的運用。
情緒會影響任何一個人,它是一個標準的文明病。為什麼叫病?其實是很有趣的,精神科醫師有輔導老師的一面,好像變成了社會的輔導老師,只要是來看醫生的就是病人,這是一個廣義的定義。
我們認為憂鬱症是一種結果,表示你在生活上、家庭上、個性上情緒,出了狀況,需要處理。
幻想的世界裡面,有很多情緒的因子在裡面,比如說藝術家為什麼有辦法,去做這些事情,因為他們的創意、情緒控制、大腦的控制讓他們有空間,去創造新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到了頂點,已經累積滿了,就再也進不來任何新的東西、就不可能有新的東西出現,意思就是其實要維持半滿的狀態,要隨時讓新的東西可以進來,這樣才有創意空間。
情緒就是任何強烈被激發起的狀態,可是被激發起來的狀態,就叫情緒,情緒會讓我們有一些行為的表現。
在心理治療領域裡面,我覺得我很生氣之後,才開始生氣,我覺得我很生氣,是一種認知,真的生氣起來後,語調和行為都不一樣,有些人認為是先有了認知,才會有情緒,有些人則呈相反意見,比較理性的人,可能會先有認知,而比較情緒化的人,情緒可能就會先上來。
情緒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情緒是一個滿快速變化的東西,當情緒一天變成一個禮拜的時候,就叫做心情,但是如果從小就如此那就變成脾氣了,情緒是會演化會累積的東西,脾氣久了,就會變成一種人格特質。
為什麼談情緒?因為我們希望可以從在最開始的時候,去做處理,就不會演變到後來變成沒有辦法處理的事件,我們如果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的話,未來發展成疾病的機會,就相對減少。
情緒在精神科的教科書裡,被分成七、八種基本情緒;EQ就是情緒智商看起來很複雜,但是其實是很簡單的是從自己到群體,
它包含了幾種成分:第一個是自我覺察的部分,這個部分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自我覺察的工作很重要,但要怎麼察覺呢?
這個是要互動的,從別人的眼光,來看自己,知道了之後,就要去管理它,然後適時地做一些互動,有了互動之後,互相了解了,就會產生同理心,當你知道這樣的狀況之後,你就會去經營它。
情緒管理是一輩子的問題,從少年、中年到老年會面對各個階段不同的問題,所以必須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方法。
情緒失調時,就會逃避因為不舒服,逃避之後會有問題行為的出現,但習慣之後,就會發覺你每次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處理,所以你有可能處理了一些東西,卻又造成其他不好的東西,所以在這樣的路徑裡面,該如何地去解決它,必須先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習慣,然後在中間做一些處理,換個方式去解決情緒,現在有很多人說輕鬆一下、大笑三聲然後憂鬱症,就會沒了。
怎麼去管理情緒,其實是要準備的,準備的方式,是你必須去學習很多新的事物、表達方式、新的人際互動,我這邊所說的新的東西,它並非是全新的,它其實是你本來就有在做,只不過換另一種方式去做而已,就是新的東西加上舊的行為上面,去做新的嘗試得到不同的回饋之後,就會知道哪一個方式是比較好的或比較適合的。
我們其實是讓舊的模式更加的強化,或許調整來,產生一個新的情緒經驗,然後納入自己的管理庫裡面,去做一個對照。
情緒管理的方法,剛才提到了增加我們情緒的經驗,然後必須要去勇於嘗試,然後去認識自己的情緒,我們一定要增加一些經驗,沒有經驗的話,談不上學習,在過去的教育裡面,有很多的知識但,是沒有經驗,但現在反而可能有很多的經驗,但是沒有知識,要學會英文,一定要會一些基本的單字,所以一定要增加自己的經驗。
有了情緒之後,一定會有一些反應,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生理反應,或許你的身體會發熱、肌肉緊繃、頻尿之類的,去感覺這些你就會知道,自己現在正在生氣,然後管理這個情緒,這些在我的概念裡面,它已經是結果了,但是在不知道的人裡會認為是原因。
故意唱反調,有些人生氣的時候,就會去攻擊、難過的時候,就退縮,但其實這些都是結果,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後來這些結果,產生愧疚感,所以當你確認這樣的事情之後,你在生氣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相反的方式,生氣時就退縮就躲起來,用相反的方式,去處理以免產生後續的補償行為的出現。
情緒這個東西,其實沒有對與錯,它只是一個表現而已,所有的情緒它會有一個結果,真正要處理的,不是那個結果,而是要往前推,去推出為什麼會這樣子。
接下來要講壓力管理,在座據我的了解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人是藝術創作者,藝術其他四分之三的人是學習藝術理論或應用藝術的,在這個領域裡,我不得不去談的是說藝術這個東西,它會有比較抽象的東西,藝術家或學藝術的人,必須對周遭的一些事情、還有自身、身體的狀態都要有所體會,因為那是你創作的題材。
觀察在壓力調適裡,也是滿重要的事情,弗洛伊德是精神研究領域裡經典的前輩,他有一些人格理論,這些東西可以讓大家有個基礎,也許有些聽過了,本我、自我、超我,人一生下來就是會有這三個東西,所謂的本我就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飢餓、性、攻擊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最原始的部分,它遵循一個叫做享樂原則的原則,所謂的享樂原則,就是要去享樂避免後悔。
超我是一個社會文化道德的規範、是團體生活必須要有的規範,它有一個自我理想,必須要要求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想,因為那是從社會投射出來的期待,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它的原則是完美,我們看到很多人追求完美,但是如果完美原則沒有辦法去調和時,有可能會變成病態的,比如說強迫症。這三種角色,在各位的學習經驗裡面不斷地運作。
◆◆◆ 接下來是四個臨床個案,
1 . 一位高三的女生,很要求完美,為了追求身材的完美,吃完東西就吐,後來造成內分泌失調、月經異常和情緒暴躁等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和現在我們的價值觀問題有關;
2 . 一個高中男生,因為學業不順所以他去尋求紓解壓力的方式,但是他學的都是一些所謂的壞習慣,雖然動機是對的,但是行為的本身是有問題的;
3 . 有一位黃姓高中女生,個性比較自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常覺得沒有安全感,我們的經驗裡,其實在比較不美滿的家庭裡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會比較容易沒有安全感,所以她常常用一些激進的方式,來表達她的情緒;
4 . 最後一個例子是,有關於男女交往的事情,各位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很多是從男女朋友來的,會有很多情緒的接觸,有一個人知道了你的隱私之後,但又分手了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在分手之後,很多人想要自殺,因為很痛苦、自己的隱私都被知道了。
這些壓力處理的方式,顯然都是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會這樣的人的抗壓性,要再被訓練。
本我、自我、超我當中,你唯一能掌握的就是自我,超我是沒有辦法掌握的,而本我出生就是這個樣子了,所以也沒有辦法掌握。
雖然自我並不大,但這個自我必須要強壯起來,去處理本我和超我產生的問題。
現在普遍的心智年齡,是往後延的,以前十八歲叫成年,現在我們覺得可能到二十二歲,甚至大學畢業才較成熟一點,這是因為社會的關係,
在過去很多發展學的學者,認為十二歲到十八歲的階段是發展自我認同的階段,角色的部分和親密關係的發展,這兩個東西會影響,各位在未來在社會的發展的角色地位,
我如果不知道我現在要幹嘛,這樣的話就會變得很混亂,這是社會學家講的東西,各位必須要認同,因為這個東西有它的歷史脈絡,雖然它有它的歷史脈絡,但是我們回到對於自己身上,要去強調的是自我的重要性、自我的表達能力。
當自己的認知很清楚的時候,就不用擔心其他的事情,各位在求學期間,要爭取的除了成長的經驗之外,其實是要培養這些東西的,我未來要幹嘛、我十年之後要幹嘛、我二十年後要幹嘛、我現在可以幹嘛。
接下來要講的是認知特徵,在求學階段國高中時,有很多同學都會想要離開家,這是很自然的,父母的角色開始轉換,父母不再是天、不再是唯一;
抽象思考和概念化的成熟,每個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這是不能去逃避的,必須去面對;
不斷的累積經驗,因為如果沒有經驗,就不可能再去創新,從經驗去累積創新的能力是,比較簡單的;
堅持追求完美的特質階段,這個階段的人,都比較富有正義感、比較勇於挑戰權威,喜歡追求完美、獨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也容易產生一些自責感,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很多的空間,因為經驗不夠能做的處理,也就有限,這些都是認知特徵。
在情緒特徵裡面,常常會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起伏;在宣洩自己情緒的方面,會超乎自己的想像,如果自己不了解自己,沒有人會去了解你,所以自己必須了解自我價值,和熟悉社會期待然後做整合,然後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
另外就是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各位在這個階段,必須去學習的。
接下來談的是比較醫學的東西,壓力症候群。現代人的壓力都很大,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好像都不夠用,所以我們的生理時鐘要做調整,以應付這種情形,腦神經衰弱、自律神經失調、骨骼肌肉緊繃、抵抗力變弱等等,剛出現這些情形的時候,應該做的是減輕壓力,而不是只去解決生理上的不適,在減輕壓力的過程裡,要學著去面對壓力,才能有所突破。
壓力來時會有不同的反應,心理反應、生理反應、情緒反應、行為反應。
生理的指標,我們常看到的有壓力性的頭痛、皮膚變得乾燥、出現過敏反應、腸燥症、心跳急促等等,當然不是這些情形,就是壓力,有的可能是疾病,不過基本上要去檢查過;情緒指標有容易生氣、沒有耐心、容易消沉;
心理指標有記憶力變差、常往負面的方法思考、較猶豫不決;行為指標有飲食習慣改變、失眠、抽菸、喝酒、注意力不集中。
壓力調適的原則,有改變外在、調整內在,窮則變,變則通、以不變應萬變。
減壓技巧,如果你可以固定自己的作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作息固定,那麼生活就會固定在某一個狀態,意思是說當你固定某些東西的時候,會讓自己的接受度變高。
【 文/王盈彬醫師/身心精神專科 】
- Nov 04 Fri 2016 12:39
【 生命最有價值的兩句問話 】
- Nov 04 Fri 2016 12:38
【 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
- Nov 04 Fri 2016 11:47
【 微笑吧!大家人生都相同。 】
- Nov 04 Fri 2016 11:24
【 他怪我不是處女 】
- Nov 04 Fri 2016 11:00
【 溫開水的幸福 】
【 溫開水的幸福 】
要是再早個七、八年,甚至只是三、四年,妳肯定不會愛上這樣的人。
他太溫馴,也太無趣,如果要譬喻,就像杯蒸餾過的極其透徹潔淨的白開水,雖然是身體所需,卻不會是讓人渴望的那種。
⋯⋯年輕時的妳一定還是喜歡點刺激,像是汽水在嘴巴裡的刺麻口感,或者像是酒精又辣又烈的滋味,就算沒得選擇,妳還是會要求服務員在開水裡加點糖漿或香精。
這就像是妳對愛情的態度,追求新奇、刺激、浪漫,容易喜歡上人們口中的壞男人,喜歡爭奪、急躁、焰硝的氣味,把愛情詮釋成淚水和唾液的混合體,在深夜的霓虹燈中發酵。妳以為自己會一直沉淪在慾與愛的深淵中。
這幾年來,妳愛上妳愛他比較多的人,也遇過把妳當成心頭肉來疼的人,曾以為自己會在這兩種類型中做定奪,沒想到妳還沒做出選擇,懵懂間他們就已經走遠了。被留下的妳感到徬徨,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這個平淡的男人來到妳身邊,妳既沒有愛他愛到無可自拔,他也沒有非妳不可,只是湊合著試試看,從沒把他當作一輩子對象在經營。
只是,後來妳發覺自己習慣了做自己,不再因為擔心對方的喜惡而流一整夜的淚雨,也無須再被迫參加猜忌、假設、諜對諜的愛情資格賽。
想起年輕時的自己,竟可以為了愛一個人,連自我都喪失,可是現在的妳,比起香辣刺激的烈酒,更習慣一杯平淡的溫開水。 【 文/林君 】
- Nov 04 Fri 2016 10:57
【 老公提議婚外性 反而妻子很享受 】
【 老公提議婚外性 反而妻子很享受 】
Q:我們倆都坐四望五,孩子讀大學住校,空巢期的性生活都很不錯,由於我倆都健康良好、體力充沛,丈夫建議我可以打野食,他不會介意,而他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我不許生氣。
基於他的誠意與我的好奇心,我與離職前同事有了性關係,很激盪難回頭,且對方也不想停止。
⋯⋯丈夫並沒有外遇,他一直施壓要我停止婚外性。問題是當初是他提議經我同意,我才去做的,誰叫他自己不去做,我現在該怎麼辦呢?
A:妳的來信說明了「開放的婚姻」是很難行得通的,理想中開放的婚姻是雙方伴侶都能同時找到可以滿足他/她的性伴侶,且婚外情/性的強度及維持時間也差不多,伴侶各自既能享受,又不會傷害到原來的婚姻關係,這有可能嗎?真有可能進行得如此準確嗎?
「開放的婚姻」之所以行不通,是因為之後伴侶與他人的「開放度」會導致婚姻關係的變化。丈夫當初以為你倆的感情基礎與婚姻年資一定可以通過婚外情/性的考驗,而且因中年危機引發許多奇想,乃與妳協定允許對方去嘗試婚外情。
這種事,除了慾念外還要有勇氣,妳有了丈夫的首肯與支持,勇敢行之,卻難以自拔,而他可能臨陣脫逃或勇氣不足,改變了心意。此時的他當然無法了解妳的感受與經歷,你們在某些方面已經不同心了。
妳只是嘗到甜頭暫時放不下,而對方雖不想分,也不見得適合做長期伴侶,再這樣下去妳的婚姻就會玩完了,雖然妳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妳了,而先生經此事件也不再是以前的他了,
理智上、情緒上、道義上還是應以婚姻為主,與先生一起去做婚姻諮商,說出各人日前對開放婚姻的真實想法與感受,用心溝通,看看雙方如何能處理因「開放的婚姻協定」所衍生出的議題,兩人才能重回安全的婚姻關係中。【 文/心理諮商專家/林蕙瑛 】
- Nov 04 Fri 2016 10:48
【 婚禮記者的愛情筆記 】
【 婚禮記者的愛情筆記 】
大概很少人會比女記者愛倫.麥卡錫(Ellen McCarthy)還要悲慘了!六年前,她和交往十八個月的男朋友剛分手,她在華盛頓郵報的主管竟在同一天將她轉調報社的新版面,專門報導新人的婚禮。
於是每個星期六她得孤伶伶參加一場又一場婚禮,看到成雙成對的賓客在婚禮大秀恩愛時,她必須隱藏又嫉妒又羨慕的悲傷情緒進行採訪,為了怕同事發現,她在辦公室上班時只能偷偷躲在廁所為逝去的愛情哭泣。
⋯⋯當年三十歲的她因愛遍體鱗傷,對感情又愛又怕,可是當她採訪一對又一對新人後,見證到這些人的感情為何經得起現實歷練,她慢慢改觀,開始相信愛情,也把自己多年的第一手觀察寫成新書《The Real Thing: Lessons on Love and Life from a Wedding Reporter’s Notebook》(暫譯,真實的事物:來自婚禮記者有關愛情和生活課題的筆記)。
她說,寫這本書背後的動機在於:「和另一個人共度一生,這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大的決定,然而是什麼讓這些人決定互定終身,我想知道答案。」
所以她在採訪時會詢問每對新人「喜歡對方什麼地方」這類的問題,讓她驚訝的是,有些準新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竟僵在那兒答不出來,讓愛倫心中直呼:「今天是星期三,要取消星期六的婚禮還有時間。」
同時她也發現,感情很好的愛人們最大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他們對彼此不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光是這一點就讓她徹底改變自己的愛情觀。
在成為婚禮記者之前,愛倫對自己還沒出現的配偶有長長的要求清單:「他必須年紀比我還大;是愛爾蘭後裔;喜歡水牛城比爾球隊……。」等她在派對上認識了小二歲的猶太後裔亞倫後,才發現她要的這些男人外在條件一點都不重要了。
很多人在擇偶時會東挑西挑,對方長什麼樣子、年薪多少錢都是考慮的條件,對於這些所謂的「條件」,愛倫在書中講了一段讓人深思的話:「這些東西不會讓妳變得溫暖,不會在妳疲憊的時候輕撫妳的頸背,或是當妳悲傷的時話安慰妳,更不會帶出妳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自已。」
奇妙的是,當她發現自己改變後,愛情的大門也悄悄打開,在採訪超過二百場婚禮後,她和亞倫也步入禮堂,成為另一個幸福的新娘,不同的是,這場婚禮不再是她自己一個人參加。【 文/喬思琳 】
- Nov 04 Fri 2016 10:30
【 妳是好姐妹 還是討厭鬼? 】
【 妳是好姐妹 還是討厭鬼? 】
大多數女人都有姐妹淘,分享戀愛的秘密與罵老公的痛快,有些女人則是被同性朋友討厭,避之唯恐不及。來測測看妳在周遭女性的眼中,同性緣到底好不好?
◆◆◆ 【START】
⋯⋯Q0.妳的個性主動,不熟的鄰居也會微笑招呼?
A.YES→前往Q3
B.NO→前往Q1
Q1.妳仍保有少女心,喜歡有蕾絲裝飾的衣物?
A.YES→前往Q4
B.NO→前往Q5
Q2.妳認為人生並不只有黑白兩種,還有灰色等地帶?
A.YES→前往Q5
B.NO→前往Q6
Q3.親友勸阻妳去做的事情,妳最終都會放棄?
A.YES→前往Q2
B.NO→前往Q8
Q4.妳覺得外貌是異性煞到妳的主要原因?
A.YES→前往Q8
B.NO→前往Q7
Q5.妳在公司的人緣不錯?
A.YES→前往Q7
B.NO→前往Q8
Q6.妳很迷糊,常丟三落四?
A.YES→前往Q9
B.NO→前往Q8
Q7.妳設定的目標或想要的東西,會想辦法達到?
A.YES→前往Q10
B.NO→前往Q11
Q8.妳愛做白日夢?
A.YES→前往Q11
B.NO→前往Q10
Q9.妳很有長輩緣?
A.YES→前往Q14
B.NO→前往Q11
Q10.妳理想的戀人是有了異性就少跟朋友連絡的那種人?
A.YES→前往Q12
B.NO→前往Q13
Q11.妳很容易相信旁人?
A.YES→前往Q14
B.NO→前往Q13
Q12.妳會故意在心儀的男人面前裝笨,讓對方有保護妳的成就感?
A.YES→C型
B.NO→E型
Q13.妳很重義氣,會照顧與妳相熟的朋友與同事?
A.YES→A型
B.NO→D型
Q14.妳講話很有趣,朋友喜歡和妳聊天?
A.YES→B型
B.NO→D型
【分析報告】
◆◆◆ A型 同性緣指數:★★★☆☆
妳很重義氣,樂於幫助熟識的親朋好友,在異性和同性圈都算受歡迎,相較之下,妳與女性朋友更為要好,不過要注意的是女性朋友如果會討厭妳,主要是因為妳講話直來直往,對妳認定的事情又很堅持己見,甚至發飆,雖然妳的脾氣來得急去得快,卻已傷害女性朋友的心,隨著發生次數累積,小心會瓦解了姐妹淘的友情基礎。
◆◆◆ B型 同性緣指數:★★★★★
妳的個性天真,又不愛計較,人緣相當不錯,周遭不論男性或是女性朋友大多喜歡妳,妳是團體裡的開心果,再加上男性常將妳視為嘻嘻哈哈的朋友,妳不會是女性朋友的競爭者,威脅不了她們的戀愛行情,妳又很善良,會用心傾聽她們的心事並且守住不說,是女性朋友的好麻吉。
◆◆◆ C型 同性緣指數:★☆☆☆☆
妳經常被女性朋友討厭,主要是女性朋友認為,妳這人在異性面前常無視同性朋友的存在,對待她們有夠現實;還有妳和異性相處過於做作,與私底下反差很大,讓她們覺得不屑;另外在有異性出現的場合,妳特別愛賣弄風情,讓妳的女性朋友產生危機意識,擔憂妳搶走她們的男友,因此討厭妳,跟妳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D型 同性緣指數:★★☆☆☆
個性低調的妳,樂於活在自己的世界,妳有點不食人間煙火,雖然身旁也有女性朋友,但是她們向妳訴苦時,其實妳常恍神,並沒真的在意她們的心情起落,因此和妳認識一段時間的女性朋友就會看透這一點,雖然她們不至於討厭妳,但也不會將妳視為可以痛快交心的手帕交,妳只能列入講場面話的普通級朋友行列。
◆◆◆ E型 同性緣指數:★★★★☆
妳是很有魅力的女子,尤其是異性,總是投降在你的女人味之下,甘願被妳迷得暈頭轉向,想黏在妳身旁,使出渾身解數要贏得妳的青睞,不過大多數女性並不會因為妳的男人緣太好而排斥妳,反而很佩服妳的魅力,有的人還視妳為偶像,想要接近妳,希望妳能夠傳授幾招,讓她們能夠依樣畫葫蘆,幫助她們招來桃花運。【 文/佛洛阿德 】
- Nov 04 Fri 2016 10:07
【 愛情像咖啡 】
【 愛情像咖啡 】
還記得過去學生時代情竇初開時,碰到喜歡的人,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說話說不清楚,心跳噗通噗通,心裡面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就是喜歡,沒別的。
現在長大了,碰到喜歡的人,要考慮的項目變多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在意起這些條件,像是職業、薪水、家庭、資產、品味、外型、氣味,還有林林總總的個人習慣,隨著年紀增長,知道的愈多,計較的愈多,喜歡一個人變成一件麻煩的事。
⋯⋯說到底,喜歡一個人的感覺,是由上面那些「條件」所堆疊加總出來的嗎?當然不是!但是當真正面臨愛情時,這些條件還是被放在天秤上面當作衡量愛情的籌碼,哪邊重一些,人的心就可以被交易過去。
然而,凡是身外之物均可能改變,最後留下來的,只有最刻骨銘心的愛情。大家會記得梁祝化蝶的愛情、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情,但沒人記得誇耀錢財的富人。
就如同一杯香醇咖啡一樣,你所在乎的是這杯咖啡,而不是附加的奶球與糖粉,雖然奶球與糖粉可以讓咖啡更加順口,但最後留在脣齒之間的,是咖啡烘焙沖泡後的芬芳。
回到最初的情懷,愛上一個人,又何須牽扯到他的外在附屬品呢?【 文/狼尾草 】
- Nov 04 Fri 2016 10:03
【 小委屈大危機 愛情拉警報 】
【 小委屈大危機 愛情拉警報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感情生變,往往也不是某一件事情的衝突造成,通常是許許多多幽微難以化解的小委屈之累積。
小委屈乃破壞感情的穿石水滴,好比說,兩人在一起之後,走路的速度不一樣,雙方卻都沒有配合對方步伐調整的意願,走得快的怨走得慢的跟不上,浪費了時間,走得慢的怨走得快的不體貼,不等著自己。
⋯⋯兩人心裡都有滿腹委屈,說大件的沒有,皆為芝麻小事,偶爾說出口希望對方改變,卻常常被斥為荒唐可笑:「不過是一件區區小事罷了,有這麼嚴重嗎?」
但各種各樣的小委屈累積得多了,就像房子裡的小灰塵,起初不以為意,後來堆積成難以化解的陳年汙垢。
◆◆◆ 小怨堆積成恨 鬧彆扭磨損感情
前一陣子家裡換冰箱,十九年的老冰箱終於不行了。當師傅將冰箱移開時,平日清不到的底座下方,積滿陳年汙垢,很是用力地刷洗了一番,才清除乾淨。
若問我為什麼平日不逢年過節就將冰箱移開清除一番呢?實在是室內空間設計了一個特定角落專門放冰箱之用,當初為了安置冰箱,原本的屋主甚至還將廚房門拆下。
非得如此大工程才能清理,自然懶了,心裡總想,反正汙垢在冰箱底盤,平日也看不見,久而久之,這些灰塵就積堆成了難以清除的頑垢了。
小委屈就像小塵埃,如果平日勤拂拭,自然甚麼髒汙都沒有,如果放任不管,假以時日,積成頑強汙垢,就成了髒亂孳生之源,偏偏卻還被龐然大物蓋住,根本不知道造成髒亂的根源就在看不見的小塵埃堆積處。
◆◆◆ 頑固感情汙垢 讓愛逐漸黯淡無光
為什麼會有夫妻只因為馬桶座該立起還是放下而離婚呢?這絕對不是因為那些細微的生活習慣差異,而是這些差異的生活習慣,在兩人心中不斷累積小挫折、小委屈與小彆扭,造成了不愉快、不舒服與不滿意,慢慢累積成頑固感情汙垢,蒙塵的愛情逐漸黯淡無光,最後熄滅了溫度。
別輕忽生活中的小摩擦造成的小彆扭或小委屈,再小的摩擦,事過境遷之後,都要好好地道歉、賠不是,化解對方心中的小委屈與不愉快,免得情感存摺的存款被扣光了。
生活中最容易造成的浪費是銅板消費,感情中最容易造成的耗損,也是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摩擦所造成的小委屈,別讓自己的感情狀態成了負債還不自知。
◆◆◆ 愛積少成多 儲蓄豐厚感情資本
換個角度來看,培養感情最好的方法,並不是每餐大魚大肉或昂貴鑽石戒指,而是每天不間斷的小感謝與小驚喜的累積。
即便只是幫我拿雙筷子或襪子,我也一定開口謝謝老婆大人,不將對方的好視為理所當然,以雖然微小但明確的感謝,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如同零錢儲蓄,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總而言之,別忽略生活中的小摩擦對情感造成的傷害,也別小看了生活中的小幫忙和小感謝對感情的加分作用。
小事上願意體貼對方感受與心意者,縱然真碰上大摩擦,也有豐厚情感資本當後盾。【 文/王乾任 】
- Nov 04 Fri 2016 09:47
【 公主王子的悲劇 就從結婚開始 】
- Nov 04 Fri 2016 09:30
【 工作壓力大憂鬱 當心假性失智 】
【 工作壓力大憂鬱 當心假性失智 】
年輕人長期工作壓力大以及心情焦躁,容易出現類似假性失智的症狀。
覺得自己記性變差,小心太繁忙或嚴重憂鬱症引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系醫療部主任甄瑞興表示,生活中有許多因素,會使人出現暫時性記憶力衰退,也就是假性失智,
⋯⋯像心情低落造成良性遺忘,或年輕人長期工作壓力大、心情焦躁,也會出現類似假性失智症狀,不只會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嚴重憂鬱症,會使腦部思考變慢、短程與遠程記憶力、判斷力減退,
根據門診觀察,因罹患憂鬱症,導致假性失智患者,以因老伴過世,而鬱鬱寡歡的銀髮族,佔最多數。老人有憂鬱、同問題重覆發問等,可能是早期失智症合併憂鬱症。
治療後會改善
如果是因心情低落、壓力大、憂鬱症造成的假性失智,通常改善生活步調、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會慢慢改善,不過臨床上有部分銀髮族,是早期失智症合併憂鬱症,
這類患者大多先被診斷為嚴重憂鬱症引起的假性失智,但憂鬱症治療改善後,記憶力衰退問題,卻沒有解決,才發現記性變差,是失智症的前兆。
多數銀髮族病患,除本身沒察覺早期失智症外,家人也多以為患者只是心情不好,或老化導致記性變差,使得退化到中度才被診斷出來,發現自己或家人記憶力衰退,像是經常忘東忘西、重覆發問、憂鬱、疑心病重及執行力下降等,還是要盡快至神經內科,或失智症門診檢查,以免錯失延緩失智症惡化時機。【 文/甄瑞興/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系醫療部主任 】
- Nov 03 Thu 2016 20:44
【 心靈境界決定人生成敗 】
- Nov 03 Thu 2016 20:06
【 繁華年代,學會不在意 】
- Nov 03 Thu 2016 16:50
【 做事與做人 拿捏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