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小傳》仙人掌保養術
◎可果
我的好朋友,也是鄰居的那個男生,是個身高超過180,走在路上會引人注目的超級大帥哥。雖然跟他走在路上,常常能受到其他人羨慕的眼光洗禮,但是他白皙的肌膚,簡直比女生還要細嫩,所以走在他身旁,常會令人有黯然失色之感。鄰居姊姊小娟是我的知心好友,我常常在假期閒來無事的下午,受阿姨的邀請,到他們家喝下午茶,和姊姊、阿姨一起聊天,打發時間。
有一天,我趁著鄰居的男生恰好出門之際,忍不住好奇問姊姊,為什麼他皮膚這麼白嫩?因為小娟姊姊的膚色是健康的小麥色,而鄰居伯伯的皮膚,更是徹底跟白皙扯不上邊,看起來不像遺傳所致。由於很羨慕他的好肌膚,所以想趁機跟他的家人討教兩招,這也是因為平時問他,他總說根本沒有特別保養,大概是愛運動,新陳代謝好而已,讓我懷疑他偷偷藏私的緣故。
不料,阿姨努力思索一番後,也說,沒看過他做什麼特別保養啊。
「那為什麼他皮膚這麼好?」
我鍥而不捨地追問,讓姊姊跟阿姨努力思索除了愛運動以外的其他答案。終於,小娟姊姊忽然想到什麼似地抬起頭:「難道是那個?」
「是哪個?」我緊張地問。
「我弟從小就很喜歡仙人掌,他的房間裡到處都擺著仙人掌盆栽,不是有人說,仙人掌會吸收輻射嗎?說不定是因為這樣,所以他才這麼白皙的!」小娟姊姊煞有其事地跟我說。
阿姨此刻也若有所思點點頭:「原來如此啊。」
由於太沒有科學根據,我一直半信半疑地反覆問她們母女倆:「真的嗎?是真的嗎?」
她們一直肯定地說:「沒錯,絕對是這個原因。」
正巧我們討論的主角回來了,當我急著跟他說這個科學新發現時,只見小娟姊姊跟阿姨笑得不支倒地,然後他不敢置信地對我說:「妳也太好騙了吧?」
雖然事後她們坦承的確是開玩笑的,但是鄰居男生房間裡也的確種了很多仙人掌,所以從那天之後,我們開始叫他小仙仙這個綽號,並對他的抗議充耳不聞。可是,沒人知道,我也偷偷在房間裡擺起仙人掌盆栽。誰知道呢?也許,在誤打誤撞之下,我們可能真的發現了保養妙方了呢!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朵朵小語》夢境成真
◎朵朵
小心檢視你的核心信念,因為它們必然會實現。
心想事成這件事是真的,只是那並非基於你的表面期望,而是來自更深的潛意識。
而你的潛意識屬於夢境的層次,從這裡發出的美夢都會成真,但噩夢實現也是你召喚的結果。
所以,你必須常常提燈往自己的內在去探尋,去檢視自己的核心信念,去仔細看看你的心底深處相信的是愛還是恐懼,是光明還是黑暗。
外在是內在的投射,親愛的,你心裡是怎麼看待人生的,人生就會以你相信的方式來呈現。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醫治頭痛 發現乳癌找上門
記者郭顏慧/新北報導
一名年約60歲中年女性頭暈、頭痛就醫,醫師檢查發現轉移性腦腫瘤出血,進一步探究原因是她的左側乳房存在硬塊3年都未治療,最後演變成乳癌,癌細胞轉移到頭部所致。患者左側乳房切除後,正持續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盛斌表示,這名患者因多日頭暈、走路不穩前往神經外科求診,第一時間接受頭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顱內出血,由於出血點位於小腦,且出血量不大,並非常見的高血壓引發的出血,因此研判是轉移性腦腫瘤出血,且病因不單純。
陳盛斌說,詢問患者身體有無其他疼痛,患者才告知左側乳房長了一個硬塊已經3年了。因為不好意思到醫院求診,3年來採用中醫及偏方治療,但沒有好轉,現已出現皮膚潰瘍現象,進一步切片檢查證實罹患乳癌第4期。
陳盛斌說,因乳房硬塊過大無法立即切除,決定先施予患者5次術前化學治療,腫瘤變小後,2月底進行左側全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腺廓清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目前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中。至於顱內出血現象隨著硬塊消失停止,但仍須持續追蹤。
陳盛斌說,不少民眾都有諱疾忌醫的傳統觀念,
但比起其他類別癌症,乳癌治療效果相對而言較好,0期或第1期的乳癌經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較晚期的第4期乳癌也可達25%,呼籲民眾「早期發現、勇於治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椎間盤突出 一推拿竟大小便失禁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52歲吳姓婦人3個月前因肩頸痠痛,到坊間的油壓館油壓按摩,不料返家後,不僅狀況未改善,反而背部疼痛、兩腿發麻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趕緊到童綜合醫院治療,才知道有3節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頸髓,經手術後恢復良好。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徐少克表示,頸椎磁振造影等檢查後發現,吳婦的頸椎第4節到第7節共3處椎間盤突出,並壓迫頸髓,經施以頸椎微創減壓手術及頸椎骨融合與動態穩定手術,住院5天後,不必穿戴頸圈,就醫前的大小便失禁、兩腿無力及疼痛等症狀也消失。
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金若屏表示,頸椎椎間盤突出是因為頸椎椎間盤內的髓核、纖維環、軟骨板退化病變。
金若屏進一步說明指出,當外力施壓時,導致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軟骨組織從破裂的地方突出到椎管內,壓迫到脊神經根及脊髓,才會出現頭頸痛、眩暈、心悸、胸悶、肩頸痠痛、背痛、四肢麻木無力等症狀,甚至癱瘓。
他表示,吳婦可能原本頸椎狀況就不好,加上不當按摩,才引發嚴重症狀,提醒民眾慎選按摩師,平常應保持正確姿勢,適時休息及活動身體,以防頸椎病變。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蝦蟹等過敏食物 明年強制標警語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蝦、蟹、芒果、牛奶、雞蛋、花生等6類食物,是國人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為了避免民眾不小心將過敏原吃下肚,食品藥物管理署昨日公布「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強制包裝食品中,若含有這6類常見致敏食材,必須在外包裝或容器上,以警語方式額外標示含有這些容易導致過敏的成分。
若有前述成分卻未標示,視同標示不實,除了產品必須回收、改正標示,最重將可處400萬元罰鍰。
該規定預計明年7月上路,依規定含有前述6類食材的食品,應該標示「本產品含有○○」、「本產品含有○○,不適合其過敏體質者食用」或其他同義字樣。
這項新規定強制標示的6類食物,主要是根據一份由台北榮總、花蓮慈濟等醫院共同進行的大型調查所得研究成果。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指出,這項規定主要是保護已知道會對這6類食品過敏的民眾可以避免因為標示不清,不小心吃下致過敏食物。一般民眾若不曾對這6類食品過敏,不需要自認是過敏體質就特別避開這些食物。
朱家祥說,食物過敏多數是立即性反應,比較常見的除了嘴巴腫、皮膚起蕁麻疹之外,還有些人會因為過敏性腸胃炎腹痛、嘔吐。最嚴重者可能因為立即性休克,甚至致死。
如果不清楚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建議不妨先製作飲食日記,發生過敏症狀時,記錄飲食內容,有助於醫師找出過敏原。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指出,檢測食物過敏原,主要是採取口服激發測試,在醫師的監測下進行,一般來說,食物吃下肚後兩個小時都沒有不適反應,多半就沒有對該食物過敏的問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歸川芎併吃抗凝血劑 當心引發大出血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中藥併西藥,小心潛藏出血危機!
長庚醫院發現,部分正在服用中藥「疏經活血湯」的患者,出現皮下出血現象,檢查發現,原來這些患者除了中藥外,也長期服用抗凝血西藥。
該院團隊經動物實驗確定,治痠痛的「疏經活血湯」若與抗凝血老藥「香豆素(warfarin)」併用,確實會增強西藥的抗凝血作用,至少要停用中藥3天,才能不影響西藥作用。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指出,疏經活血湯由17味中藥材組成,具有舒筋活血作用,臨床常用在筋骨痠痛、五十肩以及退化性關節炎等患者。
長庚醫院最早是在兩名住院病人身上發現患者出現異常皮下出血症狀,但患者停用中藥幾天後,皮下出血症狀也就恢復正常。檢查發現,可能與患者併用warfarin、舒經活血湯有關。
除了這兩名患者外,之後醫師也陸續在門診患者身上發現有類似情況,有些人是異常刷牙流血,有些人則是身上莫名出現大片瘀血。
近來該院透過動物實驗確認,單獨使用疏經活血湯時並不會有出血傾向,但若以中、高劑量的疏經活血湯合併warfarin,則凝血時間確實會顯著延長。停服中藥後3天,又可恢復到正常值。顯示疏經活血湯確實會增強warfarin的抑制凝血作用。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分子學期刊》。
楊賢鴻指出,目前已知,疏經活血湯中的當歸、川芎以及白芍可能與抗凝血西藥有加乘作用,但這個現象不一定只與這3種藥材相關,也因此,長庚醫院已經在電腦處方時設定安全警示,一旦患者病歷有服用warfarin,中醫師在開藥時就會跳出警示提醒,也提醒民眾使用中西藥物都應該經過醫師評估,不要擅自購藥服用。
由於當歸、川芎等在日常藥膳使用極廣,包括當歸鴨、四物湯等都可能使用,若藥膳老闆用料實在、藥材濃度高,也可能提高出血風險,正在服用抗凝血西藥的民眾,一樣不能過量食用。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患者併發心肌梗塞 比一般人高2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images/213.jpg) |
75歲的盧先生手部關節長出明顯的「痛風石」。(記者魏怡嘉攝) |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痛風也是民眾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國內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痛風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比沒有痛風者高出23%。值得注意的是,20至44歲年輕族群因痛風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為1.59倍,高於70歲族群的1.11倍,提醒年輕痛風患者不可輕忽。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羅淑芬表示,台灣男性痛風盛行率約3.3%,女性約1.1%,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分析2000年的資料,痛風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下佔25%、40歲以下佔50%。痛風的臨床表現包括:血中尿酸值過高、反覆關節炎急性發作、尿酸鈉鹽結晶沉積於關節組織等,甚至尿路結石或是腎臟病變等。
羅淑芬指出,過去認為,痛風與心肌梗塞無關,但經由健保資料庫2萬6千多位痛風病患所做分析卻發現,70歲以上的痛風病人發生心肌梗塞風險為未罹患者的1.1倍;45歲至69歲的痛風患者則是未罹患者的1.24倍;20至44歲年輕族群則為1.59倍。
風濕病基金會創辦人周昌德表示,痛風與基因、飲食生活習慣等相關,其中遺傳又佔了較高的比例。
痛風患者除了易有關節炎、痛風石沉積外,還可能同時罹患一種或多種病症,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其中多項是引起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
75歲的盧先生昨天分享親身經驗表示,年輕時喜歡喝酒、吃肉,在30年前的某一天突然腳關節腫脹、疼痛,四處求醫後發現是痛風。他從此戒酒、減少肉類食物,也遵照醫囑服藥,痛風控制很好,但7年前因胸口不適急診,才發現是心肌梗塞。緊急開刀才撿回一命,不料去年又中風住院,這時他才深深覺得,痛風的傷害遠超過想像。
醫師提醒,預防痛風,除了平時多蔬果、少肉、少喝酒,還是可以吃豆類製品、牛奶及菠菜等。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性心肌梗塞 青壯年也要小心
文/陳建志
急性心肌梗塞非老年人專屬的疾病!一名40歲的警察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不抽菸、吃素,但是某一天上班時,突發胸痛、冒冷汗,同事馬上將他送醫,診斷為心肌梗塞。
幸好送醫急救的速度夠快,經心臟醫療團隊立即進行心導管及氣球擴張、支架置放,打通血管後,緩解他的不適症狀,救回一命。
一般年輕型心肌梗塞患者常有抽菸、少運動、熬夜、工作壓力大等通病,但這名患者並無不良習慣,也不是冠狀動脈高危險群,可能是工作壓力大(在高壓力的環境下工作,易引起交感神經亢奮,荷爾蒙分泌不良),加上氣溫忽冷忽熱,造成血管變化,成為心肌梗塞高危險群。
心肌梗塞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阻塞,心臟肌肉血流供應不足,引起心肌局部壞死、缺氧,因此,一旦有胸痛、喘不過氣、冒汗症狀出現,記得要趕快送醫。
一般而言,從胸痛等症狀出現到血管打通,最好不要超過3小時,以免影響預後。
許多民眾因獨居或不想麻煩子女,生病時,常忍耐或吃成藥,想要抑制病痛,但遇到心肌梗塞這種急症,忍耐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會枉送寶貴生命。
曾有一位58歲的婦人平常忍功一流,身體病痛都是忍到無法可忍才就醫。有一天在家裡突然急性胸痛,她自認是上腹痛、胃腸不舒服,於是吃胃藥意圖緩解,沒想到症狀持續,且愈來愈喘,經家人緊急送醫,檢查後發現她是心臟下壁心肌梗塞,血管有很多血栓,醫療小組雖立即做心導管,打通血管,但她的左心室功能已嚴重受影響,留下日後心衰竭的隱憂。
天氣忽冷忽熱,尤其是驟冷氣候,心血管更容易出現變化,再三提醒年輕人,平時注意減輕工作壓力、多運動、不熬夜、不抽菸,萬一自己或別人出現胸痛、冒冷汗的症狀,千萬不要拖延,趕快送醫急診,把握黃金3小時,才能確保心臟功能,不會留下後遺症。(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勝文、王曉波、謝長廷
中國國民黨政權已經爛到人人唾棄的地步,為何同屬中國國民黨的連勝文,還能如此強勢的參選台北市長?
連家雖有錢有勢,追捧者眾,但也只有透過中國共產黨權力核心的加持,才敢和陰狠的馬金體制決裂衝撞,甚至搶下黨內初選的主導權。
在國民黨「權貴執政」的結構下,連勝文和馬英九是同一夥人,一旦連選上台北市長,台北市民等於又製造了另一個馬英九,未來一切的痛苦與後悔,都是自作自受!年底的選舉,台北市民應該拿出理性與決心,切斷和這個百年爛黨的肚臍連結。
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脫口而出國民黨二二八殺兩萬人,只是小case,和他主導高中課綱內容、消滅台灣意識的作為是如出一轍。王曉波的思維層次是:中國共產黨政權對中國人民,有問題就「殺」!中國國民黨政權對台灣人民,有問題就「殺」,殺多少人根本不是問題!
重點是,要殺得其他留下來的人都從此不敢開口!最近他們開始殺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台灣一旦被併吞,中國共產黨政權對台灣人民再來個十次、百次的二二八,對這個恐怖的獨裁政權而言,也是個小case吧!
謝長廷,昔日號稱民進黨內的智多星,自從他二○一○年承諾「敗選退出政壇」後,現在的身段與作為已被質疑是中國共產黨安插在民進黨內的智多星!只要媒體大肆報導民進黨因謝而起的可能轉向與內亂,一切就被打回原點。人民簡單的分類思維:一個爛,另一個亂,造就了中國國民黨政權今日的形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鄧蔚偉)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幸福的抱睡
距離上一段戀情結束,已經半年多。他突然聊起和前女友的親密關係時,有點愧疚地說:「每次她都希望跟我抱著睡,可是我都故意把她踢開。」他的用字遣詞,雖然有點大男人主義,但我能聽出他淡淡的悔意。
回想起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當我們對愛情有些懵懵懂懂的憧憬,看到西洋電影上的情侶或夫妻,幾乎都是赤裸裸抱著睡,纖細的女性身軀,柔軟地窩在男人壯碩的胸膛上,這個畫面成為少男少女心中對於未來幸福的嚮往,總以為長大之後的某一天,也可以像男主角或女主角一樣,和心愛的人緊緊依偎著,以傾聽彼此心跳的浪漫,甜甜地進入夢鄉。
直到我們愛過幾個人,經過幾段戀情,嘗試過幾次抱著睡的經驗,才知道未必人人適合、次次舒適、夜夜美好。
掙脫懷抱未必不愛
或許,是因為體型;或許,是因為姿勢;或許,是因為溫度;或許,是因為氣氛;或許,是因為習慣;或許……還有很多連自己和對方都不清楚的原因。總之,某個纏綿過後,很盡力想抱著對方卻一直睡不著的夜晚,終於學會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原來,並不真正想要跟對方抱著睡覺。
此刻,突然很想掙脫這個曾經盼望很久的懷抱,回到一個人可以獨自霸佔整張床的豪放。未必不愛對方了;只是不想抱著睡。
於是懷念起母親或父親給過最初的臂彎,那是每個嬰兒曾經全然把自己託付出去的溫柔懷抱。我們終於明白:最幸福的抱著睡,是在最不需要特別主張自我意識的時候,基於沒有任何條件的信賴,於是可以安心地依賴。
如果長大以後,還能擁有這般可以安頓身心的懷抱,讓彼此甜蜜進入夢鄉,那真是上輩子修來的幸福啊。
吳若權《幸福人哈啦》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