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29 Sat 2017 13:40
【 討她的歡心 】
- Apr 29 Sat 2017 13:30
【 實踐三承諾 遠離不開心 】
- Apr 29 Sat 2017 13:25
【 無聲的呵護 無所不在的愛 】
【 無聲的呵護 無所不在的愛 】
「他有多愛你?」
世間女子對於另一半多愛自己,總或多或少期待可以聽到答案,我也不例外。然而一直到婚後這些年,才知道沉默的愛更讓人心動。
⋯⋯外子內歛沉默,不善談情說愛,偶爾吵架,也不會哄人開心,在男女關係上,大概就是屬於那種不懂得討女生歡心的人。
剛結婚時,因為母親病重,我南北奔波,再加上也要顧及對方家族,多重壓力累積下來,雖然新婚以來兩人聚少離多,偶爾相見卻是經常一言不合就吵了起來。
由於個性使然,當時縱有爭執,外子也從不做哄人之態,為此,我也曾傷心不已。
然而,儘管外子不善討人歡心,也從不示愛,卻在我全職準備國考且兩人經濟拮据的那些年,總是盡力為我維持較好的生活。
例如,偶爾公司聚會上有美味的糕點,他會捨不得吃而悄悄帶回家給愛吃糕點的我品嘗;沒有多餘的娛樂費用卻又怕我考試壓力大,所以經常帶我到郊外去走走;每年陪著我到各考場征戰大大小小的考試,伴我度過落榜的失意等等。
這兩年,因為長久以來的興趣,我開始陸續接翻譯工作及嘗試寫作,收入雖然微薄,但每有作品,他也會喜滋滋且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
「他有多愛我?」
一如世間女子,我曾經很想聽他說出來,也曾經對他的木訥不解風情氣惱不已。
然而這一路走來,慢慢發現,在國考和工作路上跌跌撞撞的我,一直都因為他無聲的呵護,才可以對人生滿懷熱情地堅持到現在。
他不說愛,但所做所為卻無一不是愛。愛?不愛?有多愛?如今想來,說或不說,其實不重要,因為他無聲的愛無處不在,言辭已是多餘。【 文/洵平 】
- Apr 29 Sat 2017 13:23
【 小心情緒過勞「反撲」 】
【 小心情緒過勞「反撲」 】
你是好人嗎?小心情緒過勞「反撲」。
這些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或許人前表現開朗樂觀,其實心理上已經慢慢染上許多複雜的情緒,過勞的因子了。
⋯⋯◆◆◆ 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
此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
◆◆◆ 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
大好人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
◆◆◆ 第三種情緒過勞因子是「沉溺」。
這種情緒,大好人最容易患的情緒,由於幾乎每天清醒的時刻,情緒都處於壓抑,以及內疚的負面狀態下,因此對於其他情緒的表現,以及感受力,變得越來越不敏感。
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這些身心症狀在精神醫學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名歸類,通常也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
但是如果以抗憂鬱症的藥物,以及心理療法治療患者,並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
又因為這些症狀以及成因,與「慢性疲勞徵候群」(過勞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暫時稱它為「情緒過勞」。
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
◤ 這包括4個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的重新檢視與調整:◢
◆◆◆ 1. 找出導致情緒過勞的不合理認知:
「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每件事情我都必須做到完美」、「我千萬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這些都是導致情緒過勞的自我對話。
◆◆◆ 2. 以新的合理認知替代過去過去不合理的認知:
相較於上列的不合理認知,逐漸以這些內在對話替代。「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事情我只能盡量去做,但後果不是我能控制的」。
◆◆◆ 3. 對自己的情緒忠實:
從大好人的臉上,我們彷彿只看的出幾種「完美的」表情。但事實上,只要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情境之下展露情緒,會讓旁人覺得你更真實。
◆◆◆ 4. 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
臉部表情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面孔雖然只有44條肌肉與2根骨頭,但卻可以製造出超過7000種不同的複雜表情!
- Apr 29 Sat 2017 13:21
【 不想再假裝 】
【 不想再假裝 】
閔杰的情路一直不順利,雖然他的朋友很多,人緣頗佳,但是,戀愛總是談得無疾而終,我曾經問過他:「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他想了想:「可能是我對女人不太了解吧,總覺得她們看起來的樣子,和真正的樣子有落差。」
⋯⋯「應該是你的想像與事實不符吧?」我故意戳他的盲點,他苦笑著同意。「那就修正你的想像吧。」我對他說。
閔杰去年突然告訴我們他要結婚了,是出差時在飛機上認識的一個女人,名叫芷蘿。
芷蘿的名字很夢幻,長得也很夢幻,個性更是好得沒話說。在他們結婚前,閔杰就告訴我們,芷蘿對他家的長輩們非常有心,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從阿祖到姑婆到表弟、表妹,都愛上了她,催促閔杰盡快結婚。
◆◆◆ 夢寐以求的媳婦
「我擔心對她的感覺又是一廂情願的想像,可是大家都認證了,我想,這一次是真的找到我的真命天女了。」
芷蘿出現時永遠都是最佳狀態,優雅有氣質,對於地方望族的閔杰家來說,根本就是夢寐以求的媳婦人選。
他們原本夏天就要結婚,因為家中長輩堅持要為他們準備好別墅新房,才拖到秋天。
剛結婚時,閔杰天天貼出小倆口的甜蜜照,漸漸的,就變成他自己的活動照了,一個人跑步,一個人喝咖啡,一個人逛花市,或是一個人與家族聚餐等等。
今年春天,閔杰和他的同學們與我一起聚餐,原本說好各自帶伴出席,位子也都訂好了,吃飯時卻只有他一個人出現,落落寡歡坐在我身邊。
「已經過了黏TT的期限啦?」我問他。「芷蘿是職業婦女,沒辦法囉。」他勉強笑了笑,突然轉頭問我:「如果老婆對老公說,我不想再假裝了。是不是就完了?」
芷蘿婚後漸漸不想再配合另一半了,不樂意應酬婆家一大家子人。
她有自己的工作和朋友,有她喜歡的活動,甚至連看電影也有自己的主張,閔杰覺得很錯愕:「妳以前不是這樣的。」
芷蘿看著他的眼睛說:「我不想再假裝了,接受真實的我吧。」
閔杰的困擾是:為什麼不再假裝?而我覺得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婚前需要假裝? 【 文/張曼娟《六感生活》 】
- Apr 29 Sat 2017 13:18
【 揭開不健康的食物的假面具! 】
【 揭開不健康的食物的假面具! 】
許多食物看似健康,其實不然,現在就要揭開它們的假面具,快來看看不健康的食物,有哪些吧!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除了運動健身外,還延伸到飲食上。
⋯⋯賣場架上不難發現,許多商品標榜健康、低卡等字眼吸引大家購買,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很多食物並非你想的這麼「健康」!
快來看看哪些食物,看似對身體有益,其實危害很大,現在就要打破妳對它們的迷思!
1 、燕麥
近幾年國內外早餐都掀起一股「燕麥潮」,利用燕麥加上鮮奶或新鮮水果,都能達到充分的營養和飽足感。
雖然燕麥本身含糖量不高,但為了讓消費者,更能接受燕麥的口感,一些廠商會在裡面,加入些許的糖。
所以在選購時要特別注意要買原味無糖,千萬別買加糖的燕麥,別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沒有越吃越瘦,反倒越吃越胖!
2 、純果汁
口渴時來杯鮮果汁清涼又解渴,但你可能不知道,就算是純果汁也會加重身體的負擔!
水果中所含的纖維,會刺激腸道蠕動,還可以抑制血糖升高,但在打果汁時,通常會把纖維與渣濾掉,就少了纖維,水果中的糖分,就會直接被肝臟吸收,再轉化為脂肪。
別再只喝壓汁或果汁機打的果汁,要改吃富含纖維的新鮮水果!吃水果含有纖維,既容易得到飽足感,也比較不容易發胖!
3 、水果乾
既然喝新鮮果汁,都容易發胖了,何況是不新鮮的水果乾!水果乾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和水果色澤會,添加可食用的二氧化硫,嚴重一點還會引發氣喘和過敏,建議還是多食用新鮮又多汁的水果,比較健康!
4 、脫脂牛奶
愛喝全脂牛奶又怕胖,但又覺得低脂牛奶難喝嗎?告訴你個好消息!其實全脂牛奶比脫脂牛奶還健康!
全脂牛奶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營養物質,但經過濾化後的脫脂牛奶,反倒會流失這些養分,甚至加糖彌補脫脂牛奶所欠缺的風味。
下次選購時別再猶豫!直接把全脂牛奶帶回家享用吧!
5 、豆漿
豆漿被譽為是女性的減肥聖品,但喝豆漿也是有禁忌的!用來製作豆漿的黃豆,有可能是基因改造黃豆,這種黃豆會使人體甲狀腺產生病變,並且致癌,還會導致不孕的風險增加。
若是你有乳糖不耐症,不適合喝牛奶,又習慣在早上喝點東西,椰奶和杏仁或許是不錯的好選擇!
6 、蔬菜薯片
總是受不了薯片的誘惑,但又為了健康改吃蔬菜薯片?
「蔬菜」兩字看似健康,其實添加了大量的調味料和防腐劑,想要從薯片獲得營養,根本不太可能。
若你真的很喜歡吃薯片,不妨在家用烤箱烤,不僅可以減少鹽分的攝取,還能達到你想要的酥脆口感!
7 、低熱量蘇打水
想喝氣泡飲料又怕胖,來瓶低卡可樂好了!拜託!別再欺騙你自己,不管是一般汽水,還是標榜低卡的汽水,都非常不健康!
為了降低熱量,保有甜度,廠商會在飲料裡加入人工代糖「阿斯巴甜」,但阿斯巴甜吃多容易致癌,建議要減肥的你,還是乖乖喝水,比較實際。
8 、壽司
壽司對愛吃魚的人來說,是無法抗拒的美食,也被視為是健康飲食的代表之一,但魚類體內非常容易累積汞等重金屬汙染物,這些汙染物,被吃下肚後會對神經系統和心臟疾病造成損害。
若你真的難以抗拒壽司的誘惑,那就從減少吃壽司的次數開始!
9 、麩質食品
最近國外大力提倡無麩質食品,但無麩質食品通常價格高昂,還添加大量的糖,甚至用基因麵粉當替代品,想要瘦的美麗、吃的健康,吃食物的原型,搭配適量的運動,才是最正確的解決之道!【 文/汪瑋琪 】
- Apr 29 Sat 2017 13:14
【 別問男人 煩什麼 】
【 別問男人 煩什麼 】
本來還算活潑健談的男人,突然在晚上回到家之後變得很悶。她焦慮地問:「你怎麼了?」
幾乎全天下的男人都很有默契,面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會是:「沒有啊。」
⋯⋯如果彼此之間關係不夠好、或是他的個性太自我,還會接著補上一槍:「你想太多。」讓關心他的女人更加挫折,或是疑心病發作,猜想男人是不是有做出對不起她的事,才會一時心虛,不肯明說。
其實,男人往往只是在外面跑累了,回到家需要一點時間重新調整情緒;或他真的有些心事需要在自己心底慢慢消化,並不一定是故意要隱瞞伴侶。
倘若他是個自信心足夠,而且個性體貼的男人,也許會簡單交代說:「今天被豬頭同事搞得有點煩,妳不用擔心,很快就沒事的。」這已經可以算是對經營感情仁至義盡。
◆◆◆ 切忌「來來來」式體貼
聰明的女人會在這時候忍住自己的好奇與感性,適可而止地暫停追問,等他休息夠、調整好、氣氛對,有機會再表達關心與了解,而不是繼續無止境地追殺。
有些女人自以為溫柔賢淑,並不追問男人心煩什麼,而是不停端出鮮魚、雞湯、咖啡,試圖以「來來來,趁熱享用!」表達自己的體貼,男人也會因此感到窒息。
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兩性大不同,男人苦悶的時候,偏愛一個人獨處;
女人心煩的時候,喜歡找朋友聊天。懂得妥協與退讓,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待,關係才可能長久。
有些品種稀有的男人,常會在兩性關係的互動中,不斷自我檢討,以求改進。
他因為覺得自己做錯事、或做得不夠好,而沉悶一段時間。女人只要耐住性子,等他自己的內心世界雨過天青,就能一起往幸福更向前邁進一些。
【 文/ 吳若權《幸福人哈啦》 】
- Apr 29 Sat 2017 13:12
【 理直氣緩 ,「生氣不如爭氣」 。 】
【 理直氣緩 ,「生氣不如爭氣」 。 】
有些人口才很好,也很會說理,辯才無礙,走到哪裡別人避之唯恐不及,因為不管再怎麼對談,你都會是他的手下敗將,跟這樣的人相處,壓力總會一波接一波,隨波而至。
以前的我,應該也算是理直,氣不緩的人,只要我認為是對的,我就堅持心中的理念到底,別人提出的忠告與規勸,根本視若無睹。
⋯⋯這樣的感覺,常讓我對人生感到懷疑,心想:「難道這就是我的人生嗎?」
我經常自問:「我這樣自以為是的生活,是否有意義?與人相爭,爭得了理,但卻傷了彼此情誼,值得嗎?」
所以我開始閱讀和情緒管理有關的書籍,慢慢調整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才把「生氣不如爭氣」哲學實踐在生活上。
自從養成「理直氣和,生氣不如爭氣」的人際來往方式後,職場人氣與家庭和諧自然應運而生,以前討厭的人,或是不喜歡的事,我都慢慢學會接受;
當接受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以前的想法太過偏頗,觀念太過執著,若沒有捨得與放下,這些道理我永遠都不會懂。
最好的人際互動處理方式是,雖然發生事件時,你是站在有理的一方,但也不要太自我堅持,因為也許有許多你沒看見的原因在背後,我們要隨時隨著時勢的改變而調整心態與處理方法,能夠把心跟腰都放柔軟,那麼不管你走到哪裡,必定所向無敵,也能夠締造良好人際關係和職場績效。【 文/洪金鳳 】
- Apr 29 Sat 2017 12:50
【 教養沒原則 養出慣寶寶 】
【 教養沒原則 養出慣寶寶 】
沒有原則的教育是寵溺孩子,造就公主、王子病,嚴重影響孩子日後與人相處的能力,缺乏良好人際關係……
社會少子化現狀日趨嚴重,大家對孩子特別寵愛,是目前普遍的現象。
⋯⋯前陣子兒福聯盟有項調查發現,有五成的家長在溺愛之下,造就出了慣寶寶。
所謂「慣寶寶」的特質:驕縱、任性,不懂分享、感恩,會有如此特性,多半是家長從孩子在學習時期,未給予適時的教導,一點一滴所造就出來的。
「慣寶寶」可說是現今孩子的特質,由於嚴重的少子化,家長當然寵愛獨生子女,甚至一大家庭為一個王子或公主舉行慶生會更是屢見不鮮的,因為社會少子化現狀日趨嚴重,大家對孩子特別寵愛,更是目前普遍的現象。
以我目前在第一線的教育現場觀察,過去的孩子較單純,老師說一是一,不太會質疑、挑戰老師,但現在的孩子因為接受的資訊多了,再加上常是家中的獨生子、獨生女,大家都會以他的意見為意見,愛說啥就說啥、愛做啥就做啥;
因此,到了學校,一旦不遂己意,就不遵守團體規則,即使老師出面,也會大聲反駁、堅持自己想要、想做的,就一直想要「魯」到順他意。
通常遇到這樣的情形,老師處理的態度就是先「冷處理」,請他到旁邊「想一下」,然後,再好好講道理給他聽,很多孩子通常不解的是,「為什麼在家可以,在學校就不可以?」
其實,想要改變「慣寶寶」必須從小就要教育。
要如何教育孩子是目前家長重要的課題,只要多一份用心、關心,教育孩子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了,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著手。
◆◆◆ <Check Point 1>了解孩子本質 堅守原則
首先是了解孩子本身的特質。
孩子是屬於外放型或是內斂型的,自然所呈現出的行為就不一樣,這是父母平常就要去觀察、了解自己孩子的屬性,而給予適時適性的教導,「家長的原則」就在此建立了。
孩子知道父母是有原則的,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教育就能有效的進行了。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玩具或不如己意哭鬧不休,這時就會挑戰「家長的原則」,父母當下如無法制止孩子的吵鬧行為,又因為面子問題,通常只好和孩子妥協了,這樣就會使孩子認為只要吵鬧就可以滿足自己所需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堅定說出:「不行、不可以」。
或許有些時候父母當下無法堅持原則來面對孩子的吵鬧,但也必須在孩子情緒緩和下來時,給予溝通,並告知必須取消他的部分權益做為代價,如原本安排去公園玩就取消不去了,給孩子清楚知道,他的胡亂吵鬧是要自己承擔後果的,這樣除了堅持「家長的原則」一致性外,也讓孩子知道自己該負起的責任。
◆◆◆ <Check Point 2>家長觀念正確 孩子不「走鐘」
除了了解孩子本質,家長的觀念也要正確。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總覺得他們還小,所有屬於孩子可以做的、可以解決的、可以面對的,都被父母幫他們完成了,孩子不必去思考、面對、動手做,結果是享受成果習慣了,也給予他們認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那又如何要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呢?
例如:當孩子遇到困難,家長馬上為他們一一的解決,孩子沒有機會先想該如何去面對?用什麼方法去做?反正只要有父母在,就會幫他們去面對、去完成,日後就會養成:父母為我所做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啃老族」也就是這樣產生的。
只有放手讓孩子去面對、去思考、自己動手做,家長從旁給予鼓勵,孩子就會感受到自我成長的喜悅,肯定自我的價值,才能懂得分享,知道感恩。
總之,家長對孩子的愛,發自於內心,以教育的方式呈現於外,而不是只有一味地滿足他們所需。
沒有原則的教育是寵溺孩子,造就公主、王子病,嚴重影響孩子日後與人相處的能力,缺乏良好人際關係。在肯定自我上,家長放手讓孩子有著面對問題的能力,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自我的價值存在,就不再會有啃老族的形成。唯有透過家長多一份用心和觀念的改變來教育孩子,改變孩子,從小就要教,不要等到孩子長大行為偏差,才知道沒把孩子教好的嚴重性,也才能減少「慣寶寶」及日後「啃老族」的孩子。
期許我們所有負有教育責任的教師及家長,都能為我們的下一代思索,如何教育出肯定自我價值,懂得感恩的孩子!【 文/孫櫻芳 】
<作者小簡介>孫櫻芳
目前為「和智」幼兒園園長,姊姊也在幼教界,姊妹倆已有二十多年的幼教經驗,不時會互相切磋,交換意見。希望培養出知道尊重他人、懂得感恩與人分享,與更具有國際觀思維的孩子。
另一方面也期望家長應該要多學習聆聽與陪伴,與孩子分享生活點滴,家長學會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學習,從做中學,才能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 Apr 29 Sat 2017 10:22
【 要深交這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