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咬指甲 怎麼辦?

 
我們可以教孩子學習正確保養指甲的方法。
不要用嘮叨、恥笑或責罵等負向的方式要孩子改正不良習慣。
孩子為何會咬手指甲,應該是很多家長的疑惑。

文/方志源 攝影/記者陳奕全

小雨的媽媽前來諮詢,她說:「孩子會咬手指甲,怎麼辦?只有我的孩子會這樣子嗎?這種情況會不會隨著漸漸長大而自然消失呢?他為什麼都講不聽呢?」小雨媽媽的問題應該是很多家長的疑惑吧?

首先我們要知道幾件事情,第一、大多數的小朋友偶爾都會咬指甲的。第二、咬指甲的情形似乎是不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消失。第三、一般來說,女生比男生嚴重。第四、有此問題的小朋友在社交場合容易焦慮不安。最後,有這樣問題的小朋友在一個人的時候,是「享受」這種行為的,因此改變動機通常較低,所以他可能知道這樣子的行為不好,但是改變動機卻不大,通常也就不容易改變這樣子的行為了。

<Check Point>為什麼咬 找出原因

為什麼小朋友會出現咬指甲的行為呢?

其實有咬指甲這樣不良習慣的原因不外乎是:1.為了紓解緊張、不安和焦慮的情緒,這樣的小朋友其實容易焦慮、緊張和不安,所以以此方式來紓解。2.滿足攻擊的動機,小朋友也有可能因為生氣,但不敢或無法表現,因此轉而對自己下「手」。3.模仿而來,也有可能看到別人這樣子做而學習此行為。4.有些小朋友是因為不喜歡看見指甲超出手指的稜角,強迫的想要把它處理好,手邊又不可能時常有工具可以使用,因此就動「口」了……等等以上的原因,無論是什麼原因,一旦形成習慣後,即便是原本的原因消失了,此行為還是會被保留下來。

要如何預防以及修正此一不良的習慣呢?首先預防的做法可能需要家長辛苦一些,常常注意孩子的指甲,隨時幫孩子修剪指甲,並且找一些可以增加孩子手部活動的機會。

其次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嘮叨、恥笑或責罵等負向的方式,要孩子改正此不良習慣,這樣反而容易因為壓力及情緒反應而讓此行為惡化。我們應該要做的是,想辦法讓小孩明白咬指甲的壞處,例如:這樣子不好看、別人會笑、別人會以為我很怪……等等,帶著孩子一起找出其不良的影響,藉此來提高孩子改變的動機。

<家長看過來>有賞有罰 尋求專業也ok

實際上可以怎麼做呢,以下提供幾個方法:

一、做紀錄:8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訓練他自己做紀錄了(根據報告,光做紀錄就可以減少咬指甲的次數了),要記錄的包括一天咬了幾次、在什麼情況下最常咬指甲,可以設計好表格請孩子執行,並且每天檢查。如果是8歲以下的孩子可能就需要父母親來做記錄了。

二、給予獎賞:獎賞方式首先要設立改善的目標,例如一天咬指甲不超過N次,這個部分可以設計成計點制度,就好像是超商收集點數一樣,並且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把目標訂得太高,以免造成孩子額外的壓力,讓成效變差或甚至造成反效果。接下來要注意的是,時時記得適時且即時的給予孩子口頭上稱讚,以增強正向的(不咬指甲)行為。

三、施予處罰:處罰的方式可以參考以下兩種,第一種可以訓練其採用自我處罰的方式,找出一些可以提醒又可以讓孩子自己執行的方式,例如在手腕套一條橡皮筋,當出現咬指甲行為前或行為剛結束時彈一下自己,這樣的好處是家長不用時時刻刻注意孩子,也可以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也不至於懲罰過度了。第二種,剝奪掉孩子原有的正向獎賞,例如看電視的時間變少或扣零用錢等,重點是這些事情是孩子所在意的。

四、洞察訓練:例如讓孩子在鏡子前觀察,當他舉起手,低下頭,嘴巴張開,手靠近嘴巴等樣子是怎樣的,藉此增加孩子的自我覺察。

五、增加孩子手部及口部的競爭性反應,包括:1.教導手部動作,當他察覺到有此衝動時手部可以做的事情,例如緊握拳頭、手指輕敲桌面等可以增加手部活動的事情,這樣自然能降低咬指甲的機會。2.教導口部的動作,當他察覺到有此衝動時,嘴巴可以做的其他事情,例如張口呈現「啊」的動作或者抿嘴(緊閉)的動作;也有人在某些最容易咬指甲的特定時間做特定的手部或嘴部活動,例如看電視時嚼口香糖等方式。

六、另外我們也可以教孩子學習正確保養指甲的方法,例如:1.如何正確修剪指甲,在使用指甲剪時,沿著指甲邊緣剪齊,不要太深入甲縫。2.可使用銼刀取代指甲剪,磨短指甲。3.就如同刷牙一樣,讓孩子擁有自己個人專用的指甲刀(剪)。4.盡量保持指甲清潔,減少感染機會。

當然有時候還是無法處理好此不良行為,這通常牽涉到主要照顧者以及孩子的個性、情緒或壓力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干擾我們處理孩子此不良習慣的成效,這個時候我們就得考慮尋求幫助了,通常醫院或社區的臨床心理師可以提供這些幫助,包括協助處理家長及孩子的情緒問題以及教導一些放鬆技巧等等,最後要記得這樣的問題通常不會自然消失,所以盡快處理是最好的。(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躁症患者用藥 最好停喝綠茶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綠茶含有兒茶素、茶多酚等,是現代人喜歡的養生飲品。不過,最新研究卻發現,喜歡喝綠茶的人如果正在服用Haloperidol(HAL)類治療精神、神經失調的藥物,最好停止飲用綠茶。因為有研究發現,大量飲用綠茶可能反而使得副作用以及精神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這項研究刊載在最新一期的《藥物食品分析期刊(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研究人員原本想要利用綠茶的抗氧化力來降低HAL藥物的常見副作用—錐體外症候群,因此將實驗用大白鼠分成兩組,一組純喝水、一組純喝綠茶,結果喝綠茶的大白鼠不僅精神副作用沒有降低,因為該藥引起的運動障礙以及不自主運動反而更嚴重。研究人員建議患者在治療中,最好停止飲用綠茶。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Haloperidol是一個「很老」(使用很久)的抗精神病藥物,主要用來治療精神分裂或是妄想、躁動不安。

他表示,該藥是透過阻斷多巴胺,讓患者鎮定下來。但在阻斷多巴胺時,原本想要讓腦前額葉不要活化,不會有幻覺、妄想,但因為多巴胺也會到其他地方,一旦也阻斷時,就可能出現「錐體外症候群」,包括眼球上吊、手抖、走路小碎步等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可能有人以為綠茶等含有咖啡鹼等成分會讓人興奮,此藥可以讓人鎮定,一起使用可以降低用藥後的不適。但是,這個研究顯示,兩者併用只會更糟,不僅讓運動障礙以及不自主運動等副作用更嚴重,甚至可能讓精神分裂症復發。

許正典表示,不管是哪一類藥物,搭配藥物還是應該使用開水才理想,不管是綠茶、還是咖啡,都不應該拿來配藥。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覺易磨牙 恐壓力過大

 

 
磨牙的民眾常會吵得枕邊人無法入睡。設計畫面

 


Q:晚上睡覺時會有磨牙的情況,請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A:民眾若在白天處於壓力過大的環境,容易造成臉頰兩側咀嚼肌緊繃,若直到入睡後,咀嚼肌仍處於緊繃狀態,就有可能會發生不自主磨牙,建議應就醫診治。

長期磨損琺瑯質

牙齒由外至內分為琺瑯質、牙本質、牙髓,磨牙者若延誤治療,長期下來,可能會因此磨損牙齒琺瑯質,使牙本質外露,造成敏感性牙齒,日後在吃冰、熱食物時,牙齒易出現痠痛。此外,長期磨牙者也易使咀嚼肌、顳顎關節磨損,造成患部疼痛,枕邊人也常因患者磨牙噪音困擾不已。若欲尋求改善,除建議患者適時紓壓,也可在醫師指示下,睡覺時咬著咬合板,避免不自主磨牙,造成牙齒與顳顎關節持續性磨損。

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李長祐

採訪整理:記者沈能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失眠 不一定要靠藥物

 

文/林俊成

許多人深受失眠困擾,難以入睡,一夜醒來好幾次,早晨醒來得太早,想擺脫這些惱人的症狀,卻又擔心服用安眠藥的副作用,可是沒睡好又擔心身體狀況出現問題,常為此焦慮到不知所措,究竟該如何擺脫失眠的苦惱?

目前在歐美國家,常使用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來治療失眠患者。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非藥物」的治療,它是有系統地透過心理學及睡眠醫學的方法,教導患者睡眠衛生習慣,並透過調整想法,加上行為技巧來改善失眠的治療方法。

人類睡醒機制主要是由「恆定機轉」、「生理時鐘」及「清醒焦慮激發」三者和諧運作而產生;「恆定機轉」、「生理時鐘」掌控我們的「睡眠」,「清醒焦慮激發」負責我們的「清醒」。

白天時,清醒機能會遠高於睡眠系統,因此我們可以保持清醒完成日間工作;但在夜晚時,清醒系統作用會減弱,睡眠機轉會逐漸增加,使得我們順利入睡。但對失眠患者而言,問題就出在晚上清醒系統降不下來,睡眠系統也無法提高運作效能,導致在床上輾轉難眠。

在失眠心理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仔細評估患者失眠原因,然後針對每位患者的狀況做調整。

◎改善失眠的原則就是:提高睡眠驅力、穩定生理時鐘和降低清醒系統。

◎提高睡眠需求:

●規律的運動

●白天不要過度躺床休息

●午休不要超過30分鐘

●下午3點過後不午睡

◎穩定生理時鐘:

●早上適度接觸陽光

●固定睡醒時間,規律作息

●週末不要補眠

◎降低清醒系統:

●睡前不做激烈運動或攝取咖啡因食物

●睡前適度放鬆

●不要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活動

●睡前避免處理不愉快的事情

●睡覺不要一直盯著時間看

失眠問題不單只是睡不著,其形成原因有很多,需透過專業睡眠心理師的協助找出癥結。

與傳統藥物治療相較,認知行為治療雖不如藥物快速,卻可以透過心理治療學到自己對抗失眠的方法,治療效果也較能長久維持。

目前許多醫療機構都有臨床心理師提供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服務,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多加利用,幫助自己順利找回消失已久的睡眠。(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故喊痛、睡不好 老年憂鬱拉警報

 
▲陳永興說,自己也曾誤以為母親的憂鬱只是身體不適,經及時治療,現在身心狀況已好轉。(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又快到老少團圓的年節,可能會聽到長輩抱怨睡不好、吃得少、成天操煩擔心、到處喊痛,家人都已經見怪不怪,甚至覺得是「老番癲」的正常現象。不過,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宗正提醒,這些都是憂鬱症的警訊。

家人多關心 出現警訊最好就醫

董氏基金會昨舉辦高齡憂鬱情形公佈記者會,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出席表示,自己的88歲母親曾經忽然說想死,家人才驚覺她不愛外出、常腹痛、焦慮,都可能是憂鬱症造成的結果,所幸治療後記性和口語能力都改善。

護理長翁靜宜從事居家護理工作,發現獨居老人特別憂鬱,除非有人陪伴和懇談,否則都像孤島一樣無援。

一位80歲獨居老婦長期頭痛、嘔吐,有輕生念頭,家訪幾次後,老婦才吐露很思念在花蓮服監的兒子,擔心有生之年無法再見面。

男性好強 就診數僅女性的1/4

依據盛行率估算,台灣至少有31萬名老人已經憂鬱到明顯失能,羅東聖母醫院卻發現,願意就醫求助的不到一成,男性太好強,就診人數更只有女性的1/4。黃宗正提醒,若發現長輩面容愁苦、身體不適,真的要花點時間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心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耐心地聆聽與陪伴 憂鬱青少年不走絕路

 

文/陳舒儀

根據衛生署近幾年所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中,自殺一直位居15至24歲青少年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意外事故。

許多家長不禁困惑:「為什麼?」在物質無虞的年代中,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正值青春的孩子想結束生命?我們又可以如何幫助迷惘的青少年呢?

從筆者的實務經驗中,現代青少年常需面臨人際適應與情緒困擾的挑戰。也就是說,現代青少年在「與人」相處上,更容易出現困境,包含親子、家人、同儕、愛情等各類人際關係,這也是青少年更躲進虛擬世界的互動、甚至崇拜虛擬偶像的原因。

當「與人」相處的困境長期被忽略,青少年很容易處在「沒人了解我」的狀態裡,一旦遇到生活壓力,便感受到強烈的孤單無助感,而陷入個人的負面情緒漩渦中,最後鑽牛角尖地認定無路可走,輕易放棄寶貴性命。

當青少年有異常的情緒表現,例如:面帶憂愁、關在房間、嗜睡或失眠等,家長就應該多加留意與關心,並參考下列原則來協助青少年:

●接納孩子的煩惱:不少家長經常輕忽孩子的煩惱,以為那沒什麼大不了,然而成人眼中的小事,往往就是孩子心中的大事。「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往往只會讓青少年更將煩惱鎖在心中,不願或不敢再啟口。

●多傾聽:「說出來」可以幫助一個人釋放情緒與整理思緒,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煩惱,但不要急著給予建議或責備,耐心地聆聽與陪伴,就能幫助青少年舒緩擔心與焦慮的情緒。

●鼓勵青少年求助:有時孩子並不想對家人訴說,或者家人的幫忙有限,此時家長應該鼓勵或陪同青少年向外求助,不論是找學校的輔導中心,或尋求精神科醫師、專業諮商心理師協助,皆能陪伴青少年面對生命中的難題。

最後提醒家長們,解決問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當您在關心孩子的困擾時,避免時常心急的去問他:「好一點沒?」「問題解決了嗎?」應該盡量給予青少年一段時間與空間去改善困境。

(作者為北市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愛與擁抱 幫孩子走過創傷

 
在重大創傷後,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而非過多的解釋。(歐新社)

文/游勝翔

去年底美國康州發生駭人聽聞的校園槍擊案,好多個來不及長大的年輕生命不幸在意外中消逝。令人心疼不捨的,還有那些經歷甚至目睹事發經過的生還者。

孩子在經歷如此重大的創傷事件之後,可能出現強烈的不安與害怕,難以入睡,重複訴說與意外有關的事情,或者退縮不語,行為退化到較小年紀時的行為等症狀。身處台灣的孩子,同樣面對其他各種形式的災變與意外的可能,例如地震、風災、巴士車禍,甚至是與同學一同出遊卻發生溺水意外等等。面對這類事件,都可歸屬於重大創傷事件。其中,有一些孩子可能是自己經歷或得知自己相關的人遭遇這樣的事件,這些孩子的身心同樣受到極大的衝擊,需要周遭的大人給予關心與協助。

面對經歷創傷事件的孩子,父母可以做什麼呢?最重要的是,先確保孩子知道他現在是安全的、受到保護的。接著,接納與包容孩子這些暫時的感覺與反應,告訴他這是正常的、可被接受的。此時,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而非過多的解釋,父母可以經常地擁抱孩子,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允許孩子用自己的速度調適與恢復,跟著孩子一起哭泣,牽著手一起度過這艱難的時刻。

若是持續一段時候,觀察孩子的改善仍然很有限時,則建議應該進一步求助專業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以尋求專業協助。

歐美各國在處理此類重大意外事件時,從第一時間開始,就一定有如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的積極介入,協助處理倖存者的壓力危機與心理創傷。衷心希望台灣永遠不會遇到這樣的事件,但更希望當這樣的不幸發生時,我們能夠有更好的準備,有足夠能力與智慧一同幫助經歷如此創傷的無辜心靈。

(作者為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治療引導 可抒發內在情緒

 

文/楊釗雯

如果不懂音樂或從沒玩過樂器的人也可以把音樂當做是表達自己情緒的工具嗎?答案是可以的。個案可藉由音樂治療師從旁的引導與指引,在安全的環境下,自由地探索音樂與自我情緒的關係,經由音樂的傳達,表露自我潛在內心的情緒。

與過動兒個案的相處經驗裡,個案在課堂裡,跟著我的鋼琴伴奏聲,敲打樂器。沒有口語的溝通,只有一來一往的樂器對話,過程中,卻重新塑造個案情緒內化的不同經驗。其實音樂不只是表達情緒而已,也扮演喚起者的角色,將聆聽者另一層面的情緒引導出來。

如同在日常生活當中,音樂可以在不同模式的情境下產生作用,例如:同樣一首歌,在百貨公司、車子裡或在音樂廳裡,會隨著環境的不同,喚起不一樣的情緒。

在與發展遲緩個案們的音樂治療課程當中,治療師運用音樂為個案塑造不一樣的環境氣氛,逐漸地慢慢建構他們內在的認知能力,幫助他們輕鬆愉快地學習。各種聲音建構起來的「音樂」,都具有表達情緒的功能與塑造環境的氣氛。音樂是多元面向化的製造器與容器,隨時都可以接收與提供不同個案們的需求。

另外,隨著音樂治療師運用音樂多元面向化的力量,幫助個案們建立內心與外界的溝通橋樑,進而產生正面情緒與學習能力。(作者為長庚紀念醫院音樂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到哪裡去了?

 

◎KeLu

滴答,滴答,滴答。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原來天花板在夜晚是墨綠色,每一分一秒是以這樣的步調在行走,以前不曾在意過這些。眼前天花板開始浮現一根秒針,它正劃出一個圓,流轉無數,宣告著我遺失的睡眠。睡眠能夠修復白天受損的身體,我卻遺失這個機會。

已經忘記是第幾次失眠,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身體的疲憊總是掐著我的神經,警告我趕快入睡,然而,腦中的虛擬私人樂團似乎還不肯罷休,持續敲打樂曲。放空,放空,愈是這樣想,就愈要打響拍子,連白天的煩惱都開始排行程表輪流放映。試圖讓身體側至另一邊,頭往左上傾一點,再把雙腳稍微往右順時針移動三十度,非得要喬出一個讓小型樂團願意下班的姿勢。我鑽進被窩更深的地方,闔上眼睛,四隻羊,五隻羊,六隻羊,再次步入無限迴圈,還是無法闖入淺層睡眠的大門。

據說如果使用三十分鐘左右才入睡的人都算正常,入睡與醒來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從淺層睡眠到深層再到淺層,不可能說開就開,說關就關。在無法得到進入淺層睡眠門票的情況下,我決定把失去到進入睡眠期間的時光,當作與自我對話的秘密小徑。失眠時,總是會特意丟一個問題給虛擬樂團思考,想著想著,就會跨越心橋到天明。神奇的是一覺醒來,會發現心中早有個決定或答案,看來大腦都會趁人們不注意時,在潛意識裡和心靈幽會。

滴答,滴答,滴答,又是新的開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好命 才得憂鬱症

 

 

20出頭,就如願嫁豪門,可惜人生,不是有錢就好。


 

年輕美麗的小姑姑,從小就立志嫁有錢人,也有很多男人追求,但她只跟有錢的男生約會,在同時與3男交往後(醫生、律師、企業小開),最後接受財力最好的企業小開求婚,在20出頭就躍上枝頭。

當少奶奶 心裡自卑

婚後的小姑姑,跟著做生意的丈夫世界走透透,護照蓋滿世界各國的出入境章,在出國不普及的年代,非常令人羨慕。幾年後,小姑姑獨自帶小表弟到美國當小留學生;也曾有一年邀請我到美國度假,當時只覺得小姑姑美國的家好漂亮,不但房子大,還有泳池跟花園。小姑姑還對我說:「如果要交男朋友,就找有錢的男人,這樣可確保妳的婚姻生活無虞。麵包絕對比愛情重要。像妳大姑姑,跟個普通的上班族結婚,現在夫妻兩個都要工作,才能維持生活開銷,小孩留給鄉下的公婆帶,妳覺得這種生活好嗎?」看著小姑姑富裕的生活享受,再想想大姑姑平凡的上班族苦勞,當下的我點頭如搗蒜。
20多年後,聽說小姑姑回台定居,但是患了重度憂鬱症,於是我去探望她。沉默的她不復以往的意氣風發,人也感覺很蒼老。我問她到底怎麼了?雙眼無神的小姑姑緩緩道出不為人知的委曲。

攜子赴美 為了逃避

原來,風光嫁入豪門的她,並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般幸福。其他妯娌為了爭取一席之地,無不勾心鬥角的討好公婆。但是跟其他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妯娌比起來,農家出生的小姑姑身家明顯遜色,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高攀來的,也因此帶給小姑姑無形的自卑感,在夫家總是抬不起頭。
所以她最愛跟著小姑丈到國外出差,美其名陪伴,其實是要逃避跟公婆及妯娌間的相處。只可惜婚後沒幾年,小姑丈迷戀酒店女子,甚至徹夜不歸。如果小姑姑逼問行蹤,甚至會惹來一陣拳打腳踢。為了面子也為了保住麵包婚姻,最後她不再聞問,乾脆帶兒子到美國就學,逃離空虛的婚姻生活。對她而言,只要抓住兒子,就等於穩住婚姻的金飯碗。
後來小表弟考上美國建築師執照,並娶了個美國籍女子。或許是西化影響,小表弟直接表明,婚後要跟妻子搬出去生活,向來以兒子為重的小姑姑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再加上台灣的公婆認為孫子已成家,小姑姑沒必要再留在美國,於是斷了美國的金援,要小姑姑回台盡妻子及媳婦的義務。失去金援,又無謀生能力的小姑姑只好回台,但是跟老公感情早已蕩然無存,還要重新適應跟公婆及妯娌同住,每天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不久就因為壓力過大而憂鬱症上身,躺在床上無法起身。公婆不能體諒的說她太好命,沒事跟人家得什麼憂鬱症。
小姑姑說著說著,突然感嘆的說,前些日子大姑姑夫妻來看她,看著他們夫妻倆老來互相扶持的樣子,讓她好生羨慕。雖然大姑丈家境小康,但是也把小孩養育成人,夫妻倆現在過著爬山運動的退休生活,開心而滿足。小姑姑現在才知道,麵包是婚姻裡頭很重要的東西,但是有麵包卻無感情的婚姻,雖然不會餓死人,但是心靈上的折磨卻比餓肚子更傷人。

 

小瑜╱高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