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怪現象〉孩子上學 別跟前跟後
文/孫櫻芬
正當我們捨不得孩子、放不下心孩子時,無形中孩子也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牽掛……
孩子第一次上學,家長帶著孩子來學校或幼兒園時,園長、老師常常會碰到以下這樣的情形:「我可以在一旁陪伴他嗎?因為第一天上學,我怕他不適應、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會哭鬧、不會主動去上廁所、不會吃飯……」種種孩子可能面對的問題,令家長擔心不已。
其實正當我們捨不得孩子、放心不下孩子時,無形中孩子也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牽掛。
孩子或許是真的不會,可是一旦他們來到團體生活,就是會自動和大家參與學習,我們就應該給他們去克服、適應的機會,除了有媽媽的愛,還多了園中老師給予的愛,他們將擁有來自不同的人給予的愛,那是多麼不同的感受啊!
多數的孩子在第一天上學都會有分離焦慮感,此時媽媽的安撫及老師在一旁的鼓勵加油減低了孩子的焦慮、增加了對人事物的安全感,很快他們就學會了自己要去面對自己心裡的不安,最後也就能融入大家,和每位小朋友一起快樂學習。
每個孩子的適應力、學習時間長短不一,根據觀察發現,越是依賴性強的孩子,他們在適應的時間就會比較長;越是獨立的孩子,他們適應的能力越好。
「來,媽咪幫你!」幾乎每位家長都曾經向孩子說過這句話,因為我們怕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行的。「你還小嘛!等你長大才會!」殊不知等他長大了,就真的變成這個不會、那個做不來,原因都是錯失了學習長大的時機了!
<家長看過來1>怎麼放手 跟著做
當然有些父母在該放手的準則上常不知如何是好,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方向,大致上就能給予孩子學習的機會。
1.不要剝奪孩子的主動性:當孩子主動要求要幫忙擦桌子、做事情,不要怕麻煩,怕他們越幫越忙,此時就該給予機會學習。
2.相信他們的能力:有些事孩子是有能力自我完成的,他們也可對自己負責。如:生活自理的能力、吃飯、穿脫衣服、照顧好自己的物品、幫助他人、遵守團體生活的常規、尊重別人等。
3.和孩子共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當孩子提出:「我也要幫媽媽煮飯、炒菜。」別馬上阻止,可以給予分工合作的機會,洗菜、擺放碗筷,讓孩子有學習的樂趣,從中也可增進親子關係,他更有著今天的桌上餐他也有參與完成的自信,這是對他們的一件大事,上學時他們會和好朋友、老師分享那超越自己的喜樂,這又何嘗不是自我肯定的學習。
生活中的每件事對幼兒而言,都是充滿好奇及探索的心,而我們唯有放手讓他們去嘗試,才是真正愛他們。只要心中有愛,也就充滿勇氣、不怕挑戰,這樣孩子才能去面對多元社會及科技不斷創新的世界。
<家長看過來2>遇到困難 怎麼幫很重要
除了孩子之外,家長的教育方法與態度也是需要學習的。
當面臨孩子產生問題時,該如何去協助孩子呢?家長應該告知孩子該如何去解決,陪伴在旁,由孩子去面對,這樣孩子可學習到遇到問題要如何去克服。如果家長直接幫忙他解決問題,那就造就孩子沒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有的孩子會以哭鬧來尋求大人的幫忙,而不是以表達的方式面對,尋求協助。
當大家說台灣有最多「媽寶」時,我們不能完全接受,但須深思的是:我們教養孩子的方法、態度是否需要調整。你給孩子去嘗試學習了嗎?還是我們去幫他學習了?孩子能力越來越低落,而父母越來越能幹了!
家長適時放手,給孩子去親自體驗身邊的任何事物,你會發現孩子是可以的,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去克服他們面對的事物。
愛的教養叮嚀:
當孩子要用爬的探索時,你不要一直抱著他;當孩子會走時,你不要控制他只要爬著;當孩子想感受跑的速度時,你不要說走路就好,才不會跌倒!
無形的阻礙會讓孩子停頓、依賴,一旦成定局才要來修正,即使多一倍的心力也不一定能改變。
<達人小檔案>孫櫻芬
天主教育仁幼兒園園長,擁有幼教經驗二十多年。站在幼教現場的第一線,想要提醒家長:「愛他,就不要阻礙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能力,就是要有不斷的嘗試摸索的機會,才能使他們完全發揮出來。家長適時放手,給孩子去親自體驗身邊的任何事物,你會發現孩子是可以的,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去克服他們面對的事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