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咳 濕咳 傻傻分不清

 

 

 

2014年07月06日

更多專欄文章

 


台諺「醫生怕治嗽」,咳嗽的治療常會令醫生束手無策。某患者因咳嗽數月而前來就診,已在大醫院各科做過全身及肺部健檢無發現任何病變,但持續用藥而未見好轉,現每次咳嗽可以導致全身無力。詳閱患者用藥病歷後發覺可能因乾咳與濕咳交錯用藥而導致。





氣管乾燥 收縮痙攣


一般來說,人體的氣管不可處於太乾燥或太濕潤的狀態,氣管太乾燥易造成乾咳的情況,主要症狀是喉癢,多由於感冒呼吸道感染、說話過多及抽菸造成,此種咳嗽,可引起背痛、兩脇肋和腹痛(脇音同協),甚至會咳到頭暈腦脹,眼冒金星,嚴重者氣管收縮痙攣,呼吸欲絕,氣往上衝而產生類似氣喘的症狀,這種情形常被誤診而使用氣管擴張劑,抗組織胺類藥物而手腳發軟。

反之,若氣管太濕潤、水分太多易造成濕咳的情況,則屬於氣管內壁過敏而致分泌物過多,肺部聽診會有似水笛哮鳴聲音,病人亦常會有胸悶症狀,呼吸肌肉疲勞而引致背痛,有時需要深呼吸來補充一下氧氣,嚴重者即是氣喘。

門診時,患者常會詢問,咳嗽時是否不可食用柑橘、番茄、西瓜、水梨、白蘿蔔等含水量高的食物或較清涼的蔬果,各方說法不一,造成民眾疑惑。簡單辨別,乾咳的患者較適合上述水分含量高、偏於清涼的蔬果,可助滋養肺陰、潤燥呼吸道,減緩患者因氣管過於乾燥產生的咳嗽;反之,濕咳的患者由於氣管內分泌物過多,水分含量高,會越吃越咳或甚至引發氣喘。




久咳不癒 應照X光


不論中西藥物,有些藥物可以讓氣管變得乾燥,但有些藥物可以讓氣管變得濕潤,有經驗的醫師,選擇適當對症的用藥,即可迅速緩解久咳不愈的情況。另外提醒,久咳不癒即咳嗽3個月以上的患者,應及早到醫院做X光或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檢查,以排除單純性咳嗽以外的病因。




陳潮宗中醫師提供

作者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