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如此。 】
生命中的大事小事,之所以會變成今日模樣,總是其來有自。
也許有時事過境遷後,會對某些事情,某些決定感覺遺憾,或者不甘心:如果那時知道如何如何就好了!
⋯⋯然而,說這話的時候,我們都忽略了,其實以那時的智慧與擁有的資源,可能我們所能夠做的最佳決策,也就是那樣了。
但,事後我們常常忘了當時的心境,忘了當時的情境,用此刻的生命歷練去觀照當時,心裡難免有些不平與不解「唉,那時怎麼那麼傻呀!」
這種懊悔,不過是徒勞,不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而是--人生沒有走過後來的萬水千山,那時的我們就是沒有本事看清楚生命風景的虛實與輕重。
再活一次,再回到當年,我們會更聰明,更知道該做什麼選擇?未必吧。
話說回來,如果人生打從一開始就萬事完美,我們一開始就做了最正確的決定,就不犯過錯不留遺憾,那,我們又何必再多活後來的歲月?
多活一時多一時改變,多活一日多一日智慧,這樣的人生豈不更有趣些?昨天的自己比今天差勁,理所當然。
既然人生不可能rest,主客觀情勢不變,我們再做一次決定,也不會更高明,那麼也許當年的我們就非得那麼愚蠢不可了。
「如果」,不過是一種假設性,但人生並沒有假設性,且假設性的問題,其結果也未必如我們所想般,會有更好的結果。
就好像有一個男人,他所深愛的女人嫁給別人,這樣的打擊讓他傷心了許多年,最後還因此尋找心理醫師做治療,而在治療時,隔壁房間有一個男人對著牆壁拼命的撞頭,這男人好奇的問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告訴他,他就是當年娶到那個女人的男人。
「如果」,一旦成了現實,它並不會依照我們所幻想的結果去進行,
畢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當人們做了一個決定往前行,前面有更多的岔路,等著我們做選擇,而每個選擇的背後,都將有不一樣的結果,且這些結果未必每個都比現今的人生要來的好。
「如果」,只是我們對人生的某些事有所遺憾,而在腦海裡產生一種自憐的虛幻人生,運用想像力,幻想若當時做了不一樣的選擇,今日肯定會過的更好。
雖然偶爾這樣幻想一下是,可以讓心靈達到某種程度的安慰,但安慰過後回到現實,有時反而會讓人產生更大的失落與悲傷。
時間過的真的很快,但不管如何,上一刻已成歷史,記取以往的教訓、接納現實,才能勇敢的迎接未來。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如此,若沒有以往的失敗,又何來累積成功的經驗呢?【 文 / Mr.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