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蕭萬長都已改口 馬英九還要蠻幹?
前副總統蕭萬長本週二強調,經貿依賴中國,令台灣人民焦慮不安,為減少政治風險,應逐漸降低對中國出口比重。眾所周知,「微笑老蕭」長年推倡台海兩岸「經濟統合」,是馬英九所推崇的經濟發展「總設計師」,斯人而有斯言,特別值得注意。
蕭萬長所言,其實是常識,只要關心國家生存安危的正常台灣人,都不難看出;特別在馬政府荒腔走板處理服貿協議而引發太陽花學運之後,看清經貿向中國傾斜禍害的公眾,已成絕對多數。有如本週公布的民調顯示,四分之三民眾贊成「台灣應朝向自由化、全球化且與國際接軌」,但逾五成反對服貿;凸顯台灣人民支持經貿國際化與自由化,卻不贊成偏向中國。
國人看清經貿偏向中國的禍害,既出自常識,也符合經驗法則。台灣與中國,雖語言文化有相通之處,就經貿往來而言,差異其實很大;經貿依賴中國,必定招致惡果。
政治敵對是最大問題。台灣對中國沒有敵意,中國卻是台灣最大且唯一敵人,它千方百計要併吞台灣,從不掩飾︰即使是經濟的,也是它對付台灣的手段,中國對付台灣沒有「政經分離」這一套。曾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柯林頓奉勸台灣,經濟依賴中國,會變得脆弱,很容易受傷。日本眾議員大塚拓警告,依賴中國,台灣恐陷入烏克蘭受制俄羅斯的困境。這都是中肯而適時的忠告。
經濟規模的差異,也使台灣受傷。有識之士多年前就警告,與中國往來,彼大我小,且其人力充沛價廉,受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必導致台灣就業減少、薪資降低、技術流失、資金產業遭掏空。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膽西進者眾,在中國成「世界工廠」之路,台灣經濟社會深受其害,至今困境難解;其間少數人獲利,雖成就若干「紅頂商人」,卻擴大了貧富差距。
體制不同,尤不利台灣。中國不但一黨專政,經濟在邁向權貴資本主義之際,黨國主導經濟,以政策、資金、差別待遇扶植自己的產業,加上法令制度不透明、智慧財產權保障不足,大型跨國外商也常難突破。台灣廠商西進,初期或有技術和營運優勢,也享有統戰優惠,但在中國產業逐步發展之後,在人治與黨國體制下,政商關係左右事業前景,台商地位今不如昔。
馬英九執政六年,西進之外,也對中國門戶大開。大量開放陸客最明顯,如今打著中國省市名號遊覽車趴趴走,但肥水不落外人田,以「一條龍」經營手法,台灣業者很難從中明顯實質獲利,白忙一場,卻導致故宮等熱門景點「比菜市場亂」,也帶來旅館業泡沫。至於馬英九所宣稱的ECFA好處,包括中國對農產品採購,也盡落入政商中國買辦和代理人口袋,農民未能受益。
台灣戰後的經驗,對日本出口比重曾超過五十%,對美國出口比重也有過四十八%,但台灣人民並未引以為憂。最主要的,美日都是先進文明且民主國家,經濟向其傾斜不但沒有遭併吞的顧慮,也有利台灣經濟後來的上進起飛。
相形之下,如今經貿偏向中國,台灣不但經濟社會遭拖累,陷入困境難以掙脫,政治與安全危機也已出現。張志軍一來,政商和尚鞠躬哈腰,競相討好;若非學生、公民團體、台聯嗆聲,宣稱「帶著耳朵」的張志軍或連台灣庶民聲音都聽不到。此外,角逐院轄市長者爭取北京當局欽定,乃至於前此大選發動投票部隊、紅頂商人出面表態…,中國已透過經濟依賴,全面影響台灣。
蕭萬長歷任要職,台灣經濟依賴中國,他難辭其咎,欠台灣人民公開道歉。如今改口,不論是受太陽花學運感召,還是為爭取我國加入TPP或RCEP等區域多邊整合,都算符合民意。倒是遠在中南美的馬英九,還在指責學生與反對黨把中國「妖魔化」、「看成洪水猛獸」、「大陸這麼大的籃子,不可能不放雞蛋」。執迷不悟,蠻幹到底,意識形態治國,就是指這種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