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習俗節慶,宗教,文學,國定假日 (1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十二生肖簡介



    傳說在古時,玉皇大帝為了人類的記憶力太差,往往記不住自己的年齡,常導致很大的煩惱,祂見到這般情景,於心不忍,想出一個簡易的辦法,以十二生肖作為年歲的代表,只要記住十二生肖的循環更替,就可以輕易的推算年齡,萬無一失了;於是傳令天地間的飛禽走獸按時前往天庭,以報到的先後依序選出十二種生肖。

 

百獸之中,龍、虎、兔、馬諸獸都自以為身手不凡,不是遲遲動身,就是上路時走走停停,只有老牛自知步伐緩慢,日夜趕路,不敢稍作停留;老鼠狡滑,悄悄跳上老牛角上休息,當老牛第一個趕到天庭的時候,投機取巧的老鼠立刻由牛角一躍而下拔得頭籌,受封為十二生肖的首領;然而老鼠這種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行為,弄到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下場。



    有關十二生肖的傳說,雖然荒誕無稽,費人猜疑,卻具有諷世警人的教育意義,在這芸芸眾生之中,人與動物的關係十分密切,自古至今從未改變,人類對動物不僅是利用,同時也具有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把人類比擬動物,來描述人類的心態,著名的伊索寓言就是最成功的例證。



雖然各國選擇不同的動物來表達人的出生年支,但其含義卻大同小異,而我們聰明的老祖宗,卻把中國的十二生肖表現在十二地支中,影響所及,日本、韓國、緬甸、星、馬等地都一直相沿使用,可見中華文化之廣博精深。

 

子寅辰午申戍皆屬陽,故以相屬之奇數為名;鼠虎龍狗,俱五趾,馬則單蹄,丑卯巳未酉亥都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為名;牛兔羊豬雞均四爪,蛇無足。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戍狗

亥豬

    由此看來,所選擇的動物,都是各民族身邊所飼養或其有特別敬畏意義。茲分別說明如下:



1.鼠:

    老鼠對人類來說,是關係最密切的動物,牠分佈在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牠們幾乎是無孔不入,無洞不鑽,無論在什麼惡劣的環境,都可以築巢為生。

即使是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牠也有辦法挖洞棲息,正應了一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

此外,老鼠適應性之強無物可比,植物的根、莖、枝、葉、果實,牠都可以食用,所以不論棲息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缺乏糧食的憂慮。

    子,具有種、根、承續的含意,屬於十二地支的首位,方位是正北,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深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之間,正是人類經過白天一天辛勞工作後,夜裡休息的時候,若以四季來分,則是十一月,正是萬物進入冬眠的時期。

    基於這些原因,選擇適合夜間活動的「鼠」來代表「子」。以利弊來談「鼠」的時候,除了醫學實驗用部份鼠類,益於研究發展外,只有卡通之王「米老鼠」她那可愛的表情、動作,深受人類的喜愛。

    老鼠的繁殖力很強,不需多久,就能繁殖難以數計的鼠子鼠孫來,而這麼多的老鼠將吃掉多少糧食。所以動物學者曾說:「自人類以農耕方式生活以來,歷史就變成了一本記載人鼠戰爭的書籍。」可見老鼠是多麼令人頭疼難纏,不但囓咬穀物、衣服等任何物品,更會傳染瘟疫。

    李斯曾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矣。」「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街邊的老鼠吃的是殘羹剩飯,住的是地下污水道,見到人就驚慌得四處竄逃,不得安寧,而在倉庫裡的老鼠,吃的粟米又多,住的還是大屋簷下,生活安逸,無憂無慮,所以擇居而處是何等的重要。



2.牛:

    俗語說:「馬走千里,牛走千里。」意思是牛馬各走千里,同時出發,雖然到達的時間早晚有別,但同樣都會到達目的地,都不會半途而廢。

    在大平原上放牧的牛隻,都會聽從牛郎一人的指揮,牛進田中,一人一牛,體能相若,牛郎二人以上,牛不如人,負擔太重就不是好事。

牛是草食性動物,只吃植物不喜肉類。「牛耕田,馬拉車。」由此可見,牛是田中之畜,適才適所,可以充分發揮牛的能耐,馬能奔馳四方,「風馬牛不相及」,充分表達出牛與馬之間的不和諧。

    丑,有連結、整理的意思,屬於十二地支的第二位,方位是北北東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午夜一點至三點之間,正是草木皆眠的時候,若以四季來分,則是十二月,正是家人圍爐團聚的月份。

牛對於再重的負擔也能眾志成城負荷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牛一向堅持己見,以自己的步調去完成目標,所以選擇了「牛」來代表「丑」。

    中國是以農立國,從刈草、翻土、犁田到收割,那一項都須靠牛來完成。古代天子祭天地,諸侯拜山川,都非用牛不可;用來做為供品的牛,必須毛色純正,長相整齊的牛中極品才可,對牛來講是犧牲也是一種榮譽。而「執牛耳」則是指各行各業中的權威人士。

    歷史上有名的田單復國事蹟,田單將軍使用神術奇計「火牛陣」,在牛身披上彩衣,牛尾綁上火把,一點火,牛就驚嚇得往敵營狂奔,使得敵人感到突來襲擊潰不成軍,牛也因此光榮地犧牲,但從此名揚千古,所以牛遇彩衣必須先犧牲自己才可留芳萬世,雖死猶榮。



3.虎:

    與其他動物比較,老虎得天獨厚,不但個性凶猛,而且有鮮艷又威武的外貌,我們常聽說;「雲從龍,風從虎」,而古人以青龍(東)、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為四靈禽瑞獸,象徵四方及四季,虎是令人敬而遠之的守護神。

    老虎,又稱大蟲,在山林中因霸氣稱王,生活範圍很廣,隨時確保自己的地盤,是肉食性動物,常常獨來獨往,在山林中耀武揚威,在平地卻完全沒有發揮才能的餘地,最怕的就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也怕「老虎變成家貓」,老虎若被人類豢養,只能虛有其表,彷彿一隻家貓般的溫順可人,無從展現出豪放磊落的胸襟,也不能表達出「山大王」的雄風。

    寅,有擯斥之意,屬於十二地支的第三位,方位是東北東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清晨三點至五點之間,正是黎明的前奏,若以四季來分,則是正月,正是草木孕育新芽的時期,表現出欣欣向榮即將來臨的氣象,而「虎」正代表「寅」的特性。

    古人留下來很多寓意深遠的諺語,而與虎有關的「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以今日的世局來看,頗有此味;還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勸人執著而為,雖然險象迭生,也必須勇往直前;「三人言而成虎」,比喻無中生有的事情,我們必須注意謠言止於智者;「苛政猛於虎」,更是中外政治人士應再三思考必有助益的忠言。



4.兔:

    兔子的個性十分柔順,彷彿初露光芒的朝陽,是那麼地和煦可人,但是如果以為兔子溫和好欺侮,那就大錯特錯了,「兔走疾麒麟」,形容兔子動作敏捷;

「狡兔三窟」,就可以看出兔子是何等的深謀遠慮;「兔子不吃窩邊草」,可見兔子十分警戒周邊環境;兔子愛吃草是人盡皆知,而兔子更喜歡吃豆子來磨牙就鮮為人知。

  「狡兔死,走狗烹」,實力高強反而帶來殺身之禍;古代多少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碰到過河拆橋的事例,所謂「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凡人只要看破沒有人可以長期仗恃白刃之勢,就不會遭到無妄之災;「守株待兔」則勸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說明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

    卯,有冒出的意思,屬於十二地支的第四位,方位是正東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清晨五點至七點之間,正是太陽初昇,即將普照大地的時刻;

若以四季來分,則是二月,正是萬物生長、萌芽的時節,以「兔」來代表「卯」最正適合不過。

    古人傳說月亮上住著一隻白兔在搗「長生不老」的藥,古代風雅之士常以月亮為題來作詩吟誦,「玉兔東昇」說明月亮與兔子的關係不只密切而且別有淵緣!



5.龍:

    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傳說中的瑞物珍獸,是中國人所創,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雖是時代變遷,但見龍跡經常在重大慶典上遊走。

千百年來,國人常把美好的願望寄託於動物之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因此,被賦予吉祥的四靈,廣受民眾尊敬喜愛。

龍是四靈之一,古人認為四靈具有無比的神力,傳統建築物或廟宇常裝飾四靈圖或龍吟虎嘯的壁畫。

龍有九似,龍角似鹿,龍頭似駝,龍眼似鬼,龍身似蛇,龍腹似蚩,龍鱗似鯉,龍爪似鷹,龍掌似虎,龍耳似牛。在我們中國,九是個極數,而八十一是九和九的乘積,象徵無垠無涯,無有所終。

龍既是瑞獸,自然不食人間煙火,只要逢雨遇水,就能凌雲昇空,又能興風作浪,更會呼風喚雨,吞雲吐
霧,「神龍見首不見尾」,變化莫測,真是集千萬寵愛於一身,非常有能耐。

    龍是瑞兆又是靈物,所以順理成章的被拿來作君王之喻,「龍者君也」,帝王自認是龍的化身,代表天意,君臨天下,龍德是天子之德,龍顏是天子之貌,龍駕是天子之車鸞輦,龍袍是天子之衣。

    辰,排在十二地支的第五位,方位是東南東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早晨七點到九點之間,正是大陽柔光四射,光輝漸增的時間;

若以四季來分,是三月,春暖花開的時期,以「龍」代表「辰」,彷彿萬物充滿無限生機。



6.蛇:

    蛇,又名小龍或稱長蟲,是夜行動物,性喜葷食、鑽洞或在草地中遊走,翠綠的外表,足以嚇人,沒有腳,靠腹部鱗片運動前進,大蛇不怕人,小蛇怕人,蛇的精力旺盛;「龜智蛇果」,讚蛇果敢,凡事都能貫徹到底,永不退縮,

家喻戶曉的「白蛇傳」,道出了許仙和白蛇娘娘之間哀怨動人的淒美戀情,沒有人會覺得白蛇和青蛇有什麼可怕之處,倒是白蛇的溫婉專情,和青蛇的靈俏忠誠,留下給後人深刻的印象;

舊約聖經中,蛇把智慧之果拿給了亞當,夏娃吃後,開啟了人類進步繁榮;「畫蛇添足」則言多此一舉之
意;「杯弓蛇影」比喻為了虛幻之事而自我困惑之詞;「蛇蠍美人」是形容女人的陰險狠毒。

    巳,有自我奮鬥的意義,是十二地支的第六位,方位是南南東方,若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上午九點至十一點之間;若以四季來分,是初夏的四月,正是萬物欣欣向榮,萬頭鑽動之象,「蛇」正足以代表」。巳具有蛇的象形,是十二地支中惟一具有字相對生肖的象形文字。



7.馬:

    馬是一種極受人喜愛的動物,天生行動快速,性格活潑開朗,古人說過「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馬是沙場之物,自古以來,名將和名駒的佳話不少,項羽和烏騅的故事最膾炙人口令人鼻酸。

  「龍馬」是指具備仁德之馬,「駑馬千里」,勸人有志者事竟成。雖然中國各地都產馬,但是好馬在北方,長江以南無好馬,好馬都以大豆餵食,體格健壯,披上彩衣,追隨主人南征北討,騁馳戰場同享殊榮,一般馬匹得草而肥。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難求」,感歎識才之士不恆有,「馬耳東風」是摒棄忠言或善意批評,「天馬行空」形容一個人筆力雄渾氣概自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福無門,因果互牽,凡事隨緣自在,「良駒不跨雙鞍,烈女不配二夫」,充分顯示出馬的高風亮節。

    午,屬於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方位是正南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正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之間,此時正是日正當中,陽光普照,若是以四季來分,正是農忙的五月,一切充滿朝氣活力。



8.羊:

    說文解字上說:「羊者祥也」,古代能當做天子諸侯祭祀供品的物類(牛、羊、豬),必是神聖祥瑞的,由此可知「羊」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種溫文懦雅善良安祥的動物,總是不與人爭地低頭啃嚼青草,並且心平氣靜的漫步著。

實際上,羊遇到惡劣環境,仍然會隨遇而安,即使是懸崖峭壁、羊腸小徑也照樣來去自如,沒有草吃,只
要是綠色的植物照吃不誤,寒冬來臨,羊會跑到山谷中找食物,求生力很強,但是羊的汗腺長於腳底,最怕阻塞,會有生命之憂,故怕水。

    「蘇武牧羊」敘述蘇武忠貞節義、可歌可泣的故事。小羊折足跪乳之恩,人類特別稱讚羊有孝心,「羊質虎皮」指外強中乾的人,「掛羊頭賣狗肉」譬喻表裏不一之人,「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勸人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未,屬於十二地支的第八位,方位是南南西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下午一時至三時之間,陽光柔和,若以四季來分,正是溫暖適中的六月。



9猴:

    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中,人類的本源是猴子,猴子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進化為人。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最吸引人的猴王,手執金箍棒,腳踏觔斗雲,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出生入死,令人又愛又好笑。

猴子除了水果,什麼食物也不吃,但是看到五穀,雖然不吃卻是玩性大發,滿地踐蹋,又拉又扯,好好的糧食就成了玩具,全給糟遢,這就是「大猴損五穀」。

「沐猴而冠」說人華而不實,專飾外表而沒有內涵。「癡猴捉月」喻人的無知和妄想。「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可見猴子會趁人之危瞎掰一下。

母猴愛子,子猴愛母,金絲猿的母慈子愛故事讀來哀怨感人,可見猴性和人性之類似。猴走起路來左搖右晃人模人樣,才智出眾是十二生肖之最。

    申,是象形文字,有伸張延展的意思,可以伸縮自如,屬於十二地支的第九位,方位是西南西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下午三時至五時,太陽即將下山,若以四季來分,是秋初季節的七月。



10.雞:

    金雞報曉,處處生機,人人朝氣蓬勃煥然一新,在古代民間祭祀,雞是必備的祭品,雖然犧牲了生命,得到的代價卻不及牛、羊、豬。

從前大夫相約誓盟,需用雞血來「歃血為盟」,雞骨可以用來占卜,今日選風鼎盛,動輒砍雞頭發誓自己的無辜,可見雞是古今皆宜的吉祥物。

    「雞鳴狗盜」說出人人各有專精,各有一技之長,「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指忠臣耿耿於朝,即使豪強橫阻,無法奪其志。

鳳凰是百鳥之王,又稱朱鳥,神靈之精,非梧桐不棲,非竹籽不食,非禮泉不飲,飛則群鳥從之,出則王政平、國有道,象徵明君的威德。雞經過歷鍊奮力展翅飛翔,可以飛上枝頭當鳳凰。

    酉,屬於十二地支的第十位,方位是正西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下午五時到七時,若以四季來分,是涼爽的中秋之月-----八月。



11.狗:

    自從人類以狩獵為生開始,狗就是人類最親近最忠實的朋友,也是最要好的生活伙伴,只要和人在一起,狗一定有食物吃,這種親密關係,自古至今,仍是恆久不變的。

在中國北方,狗擔任運輸和救護工作,可以展現體能,在一般家庭中,夜深人靜時,門戶的安全警戒工作,就交給最忠實的好朋友負責,夙夜匪懈,任勞任怨,盡忠職守,白天見到主人必定猛搖尾巴,表示親切和歡欣,惹人憐愛,故有忠犬之稱。

    狗在平地可以隨心所欲的奔馳,追逐小動物,喜食肉類,在白天沒事對太陽叫,被稱為「天狗咬日」,狗上山,環境不利,只有忍受外來的欺侮。杜甫曾經寫過:「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望著時時刻刻變幻的雲,想想明日世事的變化也是無窮無盡,故有「白雲蒼狗」之嘆。

    戍,屬於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方位是西北西方,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下午七時至九時,若以四季來分,已是落葉凋零感人寂靜的秋末---九月。戍,人戈,就像人拿著戈,對人而言,狗在保護人,是人類的好伙伴。狗逢一口為吠,逢二口為哭,逢二日亦有哭象,若逢三口為亂吠之犬,逢四口反變為「器」,為可用之材。



12.豬: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在家中養豬,祭拜大典也少不了牠,其與人類的關係深遠,一般人都以為豬又懶又笨,實際上豬很聰明,又愛清潔。

    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山野之豬性兇猛,活動力強,而家豬則由於被豢養於欄內,長得肥胖,不易活動。

    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後一位,方位是北北西方,若以一天的時間來看,是下午九時至十一時,若是以四季來看,是草木逐漸彫零枯萎,初冬見寒的十月,亥相當於(核),所代表的意義是指堅固的殼中的種子度過嚴冬之意,另解是指事物的中心點,凡事充滿自信。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昔難比

 

◎庄腳人

人類生活的條件與環境,不斷改變進步,有賴既往的傳統經驗及改革與創新所致。台灣曾有一句很保守的諺語:「新例無設,舊例無滅。」因早期農業社會較迷信,婦女懷孕及嬰兒剛出生時,民間傳說有所謂的「胎神」、「床母」,基於敬畏「胎神」,日本殖民統治時的打掃活動,也順應民情而入境隨俗,比方說,當時每年春、秋季都須大掃除,屋內屋外打掃乾淨後,由「保正」(現在的村、里長)會同營區警察檢查,如果不夠乾淨,就會被要求再打掃一次,然後再行複檢。唯獨家中有懷孕者,因不能打擾寢室中的「胎神」,得以免打掃且不受檢查。筆者曾以為是日本人尊重台灣人風俗,現在回想起來倒覺得,那不過是當時日本政府對台灣施行愚民政策的手段而已。

其次是各地方的迎神廟會。筆者所居住的地方就有三位「神明」,在地人每年要分區輪流擔任「爐主」,以「陣頭」(各種鑼鼓、樂隊、旗隊等)巡境換香,並請野台戲表演,更宰殺豬公,家家戶戶大宴賓客。這三位「神明」分別是媽祖(天上聖母)、開漳聖王、三界公(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在當時的農業社會,村落的人民平時都是平平靜靜,規矩生活,只有迎神廟會「當角」(主辦)時才會熱鬧無比。進香時「陣頭」要多、豬公要大、宴客桌數要多,才是很風光、很有面子。

每年農曆5月13日,台北大稻埕(迪化街、延平北路一帶)的城隍爺大拜拜更是全台最大規模的廟會,頂(北部)、下港(中南部)有名的陣頭及看熱鬧的民眾,幾天前就陸續抵達台北,將台北街頭巷尾擠得水洩不通,廟會前後的兩、三天,台北大稻埕的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流水席」,從各地來看熱鬧的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會被熱情地請去吃宴席,賓客愈多,主人愈覺得有面子,並認為家運會更平安、幸福與昌盛。早期火車並無快車,只有每站都停的普通車,加上班次不多,因此5月13日前後幾天,南北來往的火車廂都擠滿乘客,便有「有如五月十三」的俗諺來比喻人多之地。

日本殖民台灣時,日本人使用「陽曆」,台灣人則用「農曆」。以「春節」來說,分「日本過年」與「台灣過年」。「台灣過年」時,不但要做多種糕點,且重視家庭團圓。吃年夜飯圍爐時,如果有家人因工作趕不上團圓飯,也會在餐桌上排上他的碗筷,象徵全家團圓。元旦初一何時「開門」,及第一步踏出門要向東西南北的哪個方向,也要請命理師指點,因為這些動作將會影響當年的家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不似現今常在餐廳吃「年夜飯」,再夜泊大飯店;也有人趁年假出國遊玩,開工時才回來上班。古早的「新例無設,舊例無減」,早就被時代的變化沖淡,不存痕跡,實是今昔難比。●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冬」,在臺灣有一個習俗,就是所謂的「補冬」。

 

☆「立冬」
                (國曆11月7日或11月8日)

                   今天正是進入「立冬」節令了。「冬」有「終」或是「凍」的意思,「立冬」的到來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到了這個時節,農夫的作物活動已經告一段落,準備將收成品收藏起來;許多動物也開始準備以冬眠的方式,度過嚴寒的冬天。

  「立冬」這一天,在臺灣有一個習俗,就是所謂的「補冬」。因為古人認為冬天的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所以你會發現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開始高朋滿座了。除此之外,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臺灣,「立冬」未必會感覺到非常寒冷,有時候甚至還會出現幾天的大太陽,天氣炎熱,所以有「十月小陽春」之稱,不過這裡的十月是指農曆的十月喔!                 

  在這個時節,喜歡賞鳥的朋友們可以開始準備賞「冬侯鳥」了。進入這個節令後,陸陸續續會有許多鳥類從遙遠的北方飛來過冬,這些侯鳥來台過冬的時間約半年左右,你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到台北近郊關渡觀賞各種的「冬侯鳥」喔!                 

                 節氣小農夫:

                   「稻成熟,入冬田頭空」這句俗語點出這時節的水稻已經成熟了,農夫們也開始忙著收割稻作。收割後的田地要休息一陣子,等下次播種時期才開始使用。此外,在玉米園裡,農夫們忙著採收玉米,因此我們可以品嚐到又甜又香的玉米喔!                 

                 節氣小漁夫:

                   「立冬」後雖然天氣變冷,但是臺灣沿海的水溫仍然偏高。東部的海域因受到黑潮的影響,所以漁夫們還有鯧魚、旗魚、沙魚等漁獲可以捕撈喔!

                 節氣小園丁:

                   你是不是發現水果攤出現香澄澄的橘子呢?沒錯,「立冬」正是柑橘豐收的季節,許多果農們都忙著採收橘子。你可以利用這個時節,到觀光果園體驗一下採收橘子的樂趣喔!

                 節氣生活:

                   進入「立冬」以後,東北季風逐漸轉強,天氣越來越冷,流行性感冒也慢慢流行起來了。在此提醒小朋友們,這時候要特別注意保暖的工作,讓感冒病毒遠離身旁喔!

◎                  節氣俗諺: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這句俗諺的意思是:「立冬」時期正值收成季節,放飼的雞或野生鳥群有不虞匱乏的穀物可吃,所以常會生機勃勃的頻頻啼叫呢!      

 

           

立冬(國曆11月7或8日)

           

 

立冬立冬
立冬立冬  
想像一下太陽是在此圓的正中間
二十四節氣在地球公轉軌道的位置

節氣與農業

  秋去冬來,冬季開始以立冬為準,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意指一年辛勞,歷經寒暑,體力衰弱,進補以恢復元氣。此時水稻收割已結束,「稻成熟,入冬田頭空」。

節氣與漁業

  在立冬前後,台灣北部海域水溫仍稍高,約在22℃~24℃,故可捕獲加腊,而東部在本節氣中因黑潮流之影響,仍維持在24℃~27℃之水溫,故東部適高溫魚類仍是不變,有旗魚、沙魚、加納、紅目鰱等漁獲。

節氣與民俗

  台灣一入十月即有「謝平安」的宗教活動,就是「建醮」,其目的無非叩謝上蒼,也祭拜祖先及無主孤魂,豎燈篙、放水燈就是召請的訊號;而普施時,獻供的祭品充分表現收成後的感恩心意,基本上是崇德報功的禮意,保存了素樸的年終祭典的狂熱氣氛。

  而十月十日是水仙尊王祭日,台灣民間相傳,水仙王在此節氣內,由高麗將白腹魚、烏魚、土魠魚驅趕過來,讓漁民豐收。故具有保護神性格,保平安,助收穫。

節氣與諺語

  • 立冬過,稻仔一日黃三分,有青粟無青菜:中南部地區二期稻作到立冬時皆可收穫。
  •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收成期間,放飼的雞及野生的鳥有穀物可吃,喜而好啼。
  • 補冬補嘴空:台灣人的習俗,立冬日要進補,一般是吃麻油雞酒或者是四物仔、八珍、十全等。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淺讀《金剛經》

 

  • 作者:夏春芬
  • 出版社:文經閣出版社(創智代理)
  • 【內容簡介 】

  •  

    佛,有時可以是女子

      佛門女眾都不會忘記小乘佛法中的「五障思想」,《中阿含經·瞿曇彌經》稱女子這種「五漏之身」,不能成梵王、帝釋、魔王、轉輪王、更不能成佛;如此觀點,令不少現代女性不得不對佛法望而卻步,退避三舍,甚至,個性直率的女性會直接咬牙切齒:佛不要我,我不要佛!

      其實,當代的女子,完全不必為此念困擾,大乘佛法已經提倡眾生平等,佛甚至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在《佛說轉女身經》中,明確解答:「若有女人發菩提心,那就是大善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離二乘狹劣之心,能破外道異論之心,為三世中最勝心,能除煩惱不夾結習的清淨心。」已經徹底決斷了性別給予女性的障礙。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自古至今,女子的確因為性別的原因,被佛法排除在邊緣地帶,多少年來,在佛法領域中,從修行者到在家信眾,女性的著述講經、傳道修煉等活動都受到了極大限制,而女性關於佛法的認識、理解、領悟,更是鮮見。

      所幸,如今我們已經能夠有機會聽到越來越多女性在佛法領悟中的聲音,看到她們對智慧與宗教、人生的感悟,同時感受到這個群體特有的細膩,優雅,從容,智慧。

      《金剛經》是佛教中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佛教在中土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經書,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甚至把《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並列視為釋儒道三家的宗經寶典。

      在浩如煙海的《金剛經》闡釋中,女性的相關著作卻非常罕見,或許是因為女性五漏之身思維的影響,讓修佛群體對女性智慧帶有一定的偏見,當然,限於時代與生活的約束,古代女性群體的確在見解與領悟上,難以突破男性的高度。

      可喜的是,本書一反純粹經典闡釋的方式,作者用自己商業經營與生活累積的閱歷,開始講述一位女性對《金剛經》博大精深智慧的領悟,以入世之心,悟出世智慧。

      在本書中,你會看到一名現代的職業女性經理人,如何提綱挈領對《金剛經》進行個性化領悟,如何透過高深的經文,來闡釋自己心中對世間百態、人類情感、信仰修持、慈悲心態,乃至信仰與生命等命題,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每個人都有智慧,本書卻讓你看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智慧;
    每個人都有慈悲心,本書卻告訴你一顆更加真實的慈悲心;

      合上本書,感受著這股清新的領悟力量,恍然間有點些許明白佛所講「非男非女」的真正佛相,在慈眉善目與豐腴圓滿中,有著那麼多女子的明朗與柔和,或許,佛有時候真的可以是女子。

    作者簡介

    夏春芬

      某智業機構總經理,成都藏傳佛教協會助理。喜好歷史、宗教。《淺讀金剛經》是他第一本有關宗教方面的著作,有待改進的地方甚多,希望讀者能多予指教批評。

 

【目錄 】

第一章 智慧照耀有心人 

 

須菩提涕淚悲泣——稀有,世尊!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智慧瞬間擊中悠悠世心,從牢牢握住的執著到平和地放開,從山山水水到非山非水,到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這世間竟有如此空靈洞透的學問,讓你我用混濁之眼看破百年!智慧之刃,一下割斷萬般塵絮,劃破翳雲,可看到你伸開的手中,光芒萬丈?

第二章 看透虛妄,看淡苦樂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有佛可以生活,無佛也可以生活,而無智慧卻空洞如泥中竹竿。是否曾恍然感到這凡身肉胎最不瞭解的乃是蒙昧頑固的內心,那麼在乎的事情與所謂原則,究竟為了什麼?因得到而喜不自勝,為失去而悵然悔恨,不堪一擊的是我們的心,還是我們的智慧?

第三章 修顆隨性自在清淨心

  應如是生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活之所以會苦累,是我們總是期待得到,而不是放開;總是期待成為什麼,而不是做到本來是什麼。有沒有想過,當自我暗示說:我就是這樣。此時,內心會升起多少壁壘,來維護這個自己認為的樣子!你執著在自己是棵蘑菇的樣子上,怎麼會瞭解到一條魚暢游無礙的自由!

第四章 修心性,不要修欲望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虔誠磕頭,沐浴焚香,梵音木魚,你問過自己嗎?如此而為是為解脫內心諸般的糾結與欲望,還是純淨沉浸於這一舉一動中的寧靜祥和?帶著無盡的負荷與期待進入日日修持的狀態,見佛便拜,逢事便求,佛可以等同於萬能的神祇○。而你修了一世的佛,依舊只是懂得祈求而已,卻不曾留住點滴佛的智慧。

第五章 該來的來,該去的去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時名為心。

  若我死後,願君平靜依舊,開心依舊;因君作古,我當如此——你我無論恩愛如何,敬重如何,都必將因緣際合散滅,既已與你全心全意共度有生,何必再為失去悲泣哀傷?莫讓本心沾染得失而致的執念,讓該來的來,該去的去吧;不要只看到不知珍惜的漠然,卻不知一顆不曾改變的赤心,如你從未離開般深情。

第六章 情緒是水波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是稀有。

  有人戲稱﹁波﹂為水之皮,情緒乃是內心之皮,留藏了多少智慧,此皮便有多深厚——萬丈深潭不曾驚濤駭浪,淺灘濁溪,卻因風而浪,因石而泛——無法沉積,則無法得到大涵養,不曾體悟大智慧,必會因周邊小小驚動而大起大落,而短暫的今生今世,怎能承受這諸多的跌跌撞撞!若能於二十歲悟到四十歲乃至六十歲、八十歲的生命至理,並篤行之,此人必是稀有。

第七章 微笑的靜默

  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心與口之間,永遠隔著無法跨越的鴻溝,如同百般解釋糖有多甜,而從未體驗過的人,怎麼清楚那是何種滋味!這世間,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如眼神中的那點靜默閃耀的若有還無,似嘴角那抹欲言又止的似笑非笑。多少次,以為說清楚了,卻發現已經完全糊塗了,而靜默時,印於心底,卻又找了回來;可是聰明的你可知,究竟是因為不能表達,還是因為我們不曾懂得如何更好表達?

第八章 大慈大悲一念間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世間之人,當為了福報而發了善心,這執著的心卻有了更多的負擔:怎麼好人總是沒有好報!當我們要去拿一樣東西的時候,總是會有另外一種代價跟隨其後。乾乾淨淨的善念悲慟,此時此事,打開心門,洗刷完畢,了無罣礙,又重新回到平常的狀態中,此時此事,一切如常,一切又不似從前。一念之間,處處道場。

第九章 信仰在靈魂深處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晨鐘暮鼓,木魚青燈是信仰;俗間尊持,沉吟證悟也是信仰。此間可群體日日精進,他處可孤身冥思求解,都應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信仰只要走入內心深處,便成了一扇無法關上的門,在什麼地方,什麼人心裡開啟,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要這扇門打開了,智慧便開始播種,花瓣遍撒。也許你心中那扇門已經開啟,因為我們都察覺到,內心中,多了些平靜。

第十章 領悟生命與宇宙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真誠修行的人,乃是為了證悟生死,獲得生命自由,在這個終極問題面前,佛教似乎在找一條凡人難以解決的道路,彼岸,真的能到達嗎?而彼岸風景,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像我們幸福的樣子嗎?像我們快樂的樣子嗎?在我們無限追尋智慧的旅途中,是宗教的信仰嗎?是哲學的思索嗎?還是心理的滿足?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