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斷關門的孩子 】

10歲的男孩坐在我面前,兩隻手不停絞扭,他的母親在旁邊說,去年6月帶去給醫學中心的小兒身心科診察,應該是強迫症,行為治療了4個月,卻完全沒有改善。

兒心是非常專業的領域,即使我是醫師,一開始也只打算先當一位朋友聽她訴說,不打算太早下評斷。

然而這是第3次見面了,我從她講述的片片段段裡,似乎開始拼出一些診斷以外的故事。

◆◆◆ 〈身心病了〉強迫症 門開開關關

男孩的強迫症狀是看到門就想跑過去關起來,而如果這扇門本來是關的,他就會先把門打開,張望一番後再關起來。

症狀一開始是在家裡,三房兩衛一陽台的門都給他一整天關上一輪,男孩的媽媽不得不盡量帶著他外出,希望能減低他在家裡的焦慮。

誰知道病症嚴重後,發展為連路上店家的門,男孩也硬想要去開關,媽媽阻止他,他就不肯離去,硬要往那扇他想開的門衝。

媽媽和男孩僵持久了也只好放手,任由一小段100公尺的路走上一個小時,只因為男孩必須將每個店家的門重複開關到他願意關上離開為止。

「我的臉皮在這一年變超厚的……」疲憊的朋友嘆了氣,望向兒子:「我必須趕緊到店裡向店員解釋,拜託他們通融讓兒子開關門到滿意為止,幸好店員們幾乎都會同情地接受我的請求,而我就守在他身旁,向因為他造成不便的顧客們道歉……」

◆◆◆ 〈缺了一角〉爸爸缺席 媽媽說謊

「爸爸呢?爸爸對凱凱(化名)這些行為有說過什麼嗎?」我終於忍不住問道,因為父親的角色幾乎消失在這位母親陳述的故事中。

「他……很忙啊,剛升主治,你也知道的。」「就算升了主治,再忙也比不上孩子還來得重要。他沒有參與過凱凱任何一次的治療嗎?」

「……畢竟和他比起來,我的工作比較不重要吧,所以都是我陪著。」

她側著頭撫摸兒子,我總覺得這之中有什麼不合理。

「那你們一起出門時,凱凱去開關門時爸爸的角色是在做些什麼呢?」

她深吸一口氣:「我們很久沒一起出門了。」

我沉默了,我看著她,希望她躲避的眼神能重新看向我。「你們在同一家醫院工作,凱凱也在同一家醫院治療。」

她的頭終於轉正回來,我看到淚水從她的眼角湧出:「我能怎麼辦?我沒辦法給別人看笑話,他要面子,我也只能顧著他的面子……」

兒童心理的治療本來就非常需要父母的配合,然而凱凱的治療卻因為母親對同醫院精神科醫護的隱瞞,而難有進展。

◆◆◆ 〈掩飾真相〉何者為因?何者為果?

就在醫師丈夫與護理師妻子的感情出現裂痕時,凱凱的開關門行為開始出現,他幼小的心靈藉著行為表現出父母爭吵時那些甩門、把自己關在房內、離家的舉動,反覆地開關門檢查像是在確認父母是否還在家裡,是否沒有把他丟下。

而醫師父親對於兒子的強迫行為感到厭煩,加重了凱凱的病徵,夫妻關係也走向了分居。

「孩子是無辜的,你不能順著丈夫的氣話,認為凱凱生病是壓垮婚姻的稻草。」

她摀著臉:「孩子是我的心頭肉,我知道我不該怪他,不,根本是我們夫妻倆害他生病的,但是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凱凱,在醫院面對同事還要裝笑臉,上次在醫院做治療時,心理師還對凱凱說爸爸最近很忙吧,我聽了都覺得自己快生病了……」

「換一家醫院治療吧,如果妳覺得自己沒辦法在同一家醫院對凱凱的治療團隊誠實說出夫妻感情問題的話。」

「但是換了醫院我就沒辦法那麼方便帶凱凱去治療了,畢竟同一家醫院,要做些什麼容易得多,我這樣考慮自己的方便度,是不是很自私?」

「妳不是自私,妳是在逃避自己的婚姻狀況。」我正色回她。她沉默了,隔了半晌幽幽說道:「你說的對,我不敢面對自己失敗的婚姻。

帶著凱凱去治療時,面對被關心先生忙不忙、被詢問假日3個人的活動或相處情況,我為了掩飾,會將缺席的丈夫編進我們假日的生活裡,替丈夫圓各種他從來沒參與治療的藉口,但是那麼說著的同時,彷彿我就還真的享受著丈夫在身邊的家庭生活,彷彿他真的是因為想要給我們母子更好的生活,才每天看那麼多病人、開那麼多刀,說著這些謊言的同時,我會覺得還有那麼一點幸福感……」

「妳對精神科醫師和治療師說的話,凱凱想必也聽在耳裡,凱凱會怎麼想呢?」

她一臉惶然:「我以為都只是一兩句場面話過去,凱凱應該不會那麼放在心上……」

我握住她的手:「其實妳知道的。說出來,或者換一家醫院吧,不然妳自己也要生病了。」

我調了能給予她勇氣、協助她面對婚姻問題的個人化複方精油給她,而不是原本她所想的給凱凱。

如果大人才是讓孩子生病的來源,該處理的對象不就是大人嗎?
【 文/汪郁榮〈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春夏肌膚乾、紅、癢 越洗臉越嚴重 ? 】

春夏換季時節到來,環境條件變化、加上近期空汙問題越來越嚴重,常常可見空汙指數紫爆新聞;讓許多人出現肌膚乾、紅、癢問題。

面對換季肌膚的種種惱人小毛病,有些人覺得只要加強清潔或是勤擦保養品就可以。但是也有人發現,為什麼越洗臉、越猛力擦保養,肌膚問題不但沒改善,甚至更糟呢?

純淨的無添加系列產品,全家人都能安心使用。

◆◆◆ 換季肌膚紅腫癢 過度刺激反加重傷害!

春夏換季是皮膚過敏的高峰期,原因除了溫度、濕度變化,空氣中的花粉、塵蟎也是讓肌膚過敏的原因。

一般過敏可能出現皮膚變粗糙、搔癢感,嚴重一點的話會發紅或起紅疹,甚至脫皮或有刺痛感。過敏時的肌膚其實是處於發炎脆弱的狀態,若在此時選擇更強力清潔、或是加重使用保養品想要改善肌膚不適;

很容易因為使用產品中的化學成分對肌膚造成更多的刺激,當然會陷入越洗越糟、越保養皮膚越爛的惡性循環之中!因此,如何挑選日常的清潔產品就成為重回健康自然好膚質的重要課題。

牛乳石鹼無添加系列特別注重使用天然的配方,同時不含色素、香料、酒精、礦物油、防腐劑、品質安定劑等容易刺激肌膚的成分;以最純淨的的配方清潔呵護肌膚。

◆◆◆ 減法保養概念 用〝無添加〞給肌膚最多呵護!

面對換季時期的敏弱肌膚,挑選清潔護膚品首要注重的就是〝單純〞、〝溫和〞的配方。

排除對肌膚多餘的刺激,減少肌膚的負擔;自然就能減少肌膚過敏的機會,並且讓肌膚發揮自癒能力回到自然健康的狀態。

這樣的〝減法保養〞概念其實在日本盛行已久,日系美女注重的〝透明感〞不僅從妝髮造型,而是從清潔保養這一步就開始喔!而來自日本,擁有百年歷史的經典品牌〝牛乳石鹼〞就是無添加清潔的達人。

從大家熟悉的經典紅盒、藍盒皂,牛乳石鹼更進一步推出〝無添加〞系列,包含完整的臉部、身體清潔產品。

牛乳石鹼無添加系列特別注重使用天然的配方,同時不含色素、香料、酒精、礦物油、防腐劑、品質安定劑等容易刺激肌膚的成分;以最純淨的的配方清潔呵護肌膚。

而如此純淨的成果都來自於日本品牌對品質的專注追求。據開發人員分享到,一般市售香皂都是來自東南亞的中和製法,皂基再添加保濕成分品質安定劑,方便快速大量生產。

但是牛乳石鹼無添加皂依然採用百年來的傳承手工製法,從原料開始天然油脂開始鹼化加熱、靜置、熟成,讓天然油脂轉化肌膚最能吸收的保濕成分的皂,因為不添加任何的品質安定劑、防腐劑、在生產過程中非常容易因為溫度、濕度等種種外在因素影響成品的品質,所以專業職人需要日以繼夜耗時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製程,並經過研發人員多年的努力,克服種種技術上的難度,才能終於將完美的無添加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這個春夏,就用純淨溫和的牛乳石鹼無添加系列給肌膚溫和的呵護吧!

 

【 文/蘋果日報/ 廣編特輯報導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真愛不在虛浮外表 外貌協會喜新厭舊 】

◆◆◆ 女神 不崩壞

搭捷運的時候,兩個女孩在討論影劇版的八卦新聞。

◆◆◆ 美女遲暮難接受 凍青春變僵臉妖

「買尬!那女演員的照片妳有看到嗎?老到整個臉都垮下來了,真可怕!」其中一個女孩用見到鬼的口吻說著。

這女演員的模樣,已經被談論了一整天,誰都看過了她那張被形容成「活見鬼」的照片。

的確,跟以往清純的模樣比起來,她的確皺紋多了,眼角與雙頰肌膚也沒贏過地心引力的強大,但即使如此,她依然帶有當年的美麗風采,並且氣色紅潤,想必日子應該過得不差。

那女孩把她形容得跟鬼一樣,聽了其實有點讓人難受。

「人都會老啊!再怎麼保養還是會老吧?沒有人到了80歲還長得跟18歲一樣年輕的嘛!」另一個女生似乎不認同她的看法。

「不管!總之我絕對不讓自己變老,保養救不了,那我就去整形,總之絕對不要變成老妖怪!」

兩個女生的對話沒有繼續,也許是認為再爭論下去也不會有共識。

但當那女孩說出「絕對不要變成老妖怪」時,我腦中反而浮現出另一個「妖怪」的模樣:她的臉因為整形而變得僵硬,平板的臉上看不出喜怒哀樂,那威力足以讓人連作7晚的惡夢。

◆◆◆ 嫩白Q瘦裝可愛 拒老吸引膚淺男

究竟是為什麼,這社會看待女性的衰老總是相當嚴苛?然而許多歐美明星,像梅莉史翠普、茱蒂丹契、海倫米蘭等,她們從來不去遮掩歲月在身體所留下的痕跡,因為她們內在所擁有的堅實,就足夠讓她們散發耀眼光芒。

然而我們一般大眾所推崇的美麗,似乎只有一種模樣:年輕貌美、肌膚白皙、清純可愛、骨瘦如柴。

女人只要不符合「嫩、白、Q、瘦」四大原則,就會遭致嚴厲的批評,導致不少女人一窩蜂地用力減肥、美白、抗老、裝可愛。

是為了要吸引男性嗎?或許吧!許多男性的確信奉這四大原則,只要一項不符,就嗤之以鼻。

不過這種眼光短淺的男性,又何須在乎呢?這世界上有更多的男人,其實見到紙片女上濃妝又裝可愛就倒退三步。

他們所要的,反而跟這些原則毫無關係,就跟女人對男人的基本要求一樣,希望溫柔體貼,能夠個性相符,並且有辦法一起生活,走向生命的未來。

◆◆◆ 真愛不在虛浮外表 外貌協會喜新厭舊

愛情,不只是相遇當下的電光火石,也不是貪圖短暫的慾望。真正的愛情,還包含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理解。

男人女人都會變老,身體代謝都會變差,於是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白髮蒼蒼,皺紋滿面,也有可能變寬變胖。

愛你的人,他會了解這一點,他會知道這是生命的歷程,並且願意跟你一起攜手迎接。

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而強求對方一定要維持著某種模樣。

這樣的要求,不是愛,而就算你做到了,他也不保證對你永遠忠誠,因為他在乎的東西,過於短暫虛浮,喜新厭舊的他,只要找到了另一個更順眼的、更合乎他要求的外表的,就會將你拋下。

這樣的人,你又何苦去迎合他他對你的批評眼光?

◆◆◆ 女為悅己而容 美麗風采來自內在

外表不是一切,但也不代表追求美麗的女人,就是對男性的臣服。

女人當然可以追求美麗,就算想要「嫩、白、Q、瘦」也沒有不可以,前提是為了自己。

而她所追求的美麗,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定義,那種定義,是能夠讓自己開心,讓自己每天有更高昂的志氣。

人會變老、變胖,但不可讓自己意志消沈。

快樂與自信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它能帶給一個女人由內而外的美麗,不分男女,都會因此而臣服於你。

再厚的妝容,總有卸下的時候;技術再高超的外科醫師,也無法整出美麗的心。

只有活出屬於自己的樣貌,才能夠維持長久,而你愛的人,也才會甘願為你死心蹋地。

◆◆◆ 以自信妝點自我 女神魅力永遠不減

那些被人說成崩壞的女神們,有辦法拿素淨的原貌去面對大眾,正表示她們處於人生的最佳狀態,就算許多人依然會拿慣常的那把尺去衡量她們,但她們無須在乎,她們的自信,早就替她們築成了堅厚的堡壘,沒什麼能撂倒她們。

當然,也不會崩壞。【 文/劉凱西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囤積 其實是一種病 】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囤積傾向,你可能有一個雜物抽屜,裡面裝滿暫時不想處理的小東西,也可能有一個雜物間,裡面塞滿用不著的電器、多餘的家具、不再翻閱的文件和不會再穿的衣服。

但有一種人的囤積規模要大上許多,他們的東西可能多到讓自己和家人無法在床上睡覺、在廚房做菜、在餐廳吃飯、在浴室洗澡,整間屋子最後只剩下儲物功能而已。

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出版的最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中,過度的囤積行為被視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

如果你的家人是購物狂、愛拿免費贈品、對還堪用的廢棄物難以抗拒,又不願丟棄任何物品,結果導致住處凌亂不堪,甚至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那麼他在精神科醫師眼中,很可能是「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的預備軍或準患者。

研究顯示,大部分的囤積者在20歲左右便出現囤積行為,40歲以後症狀較為明顯,過了50歲則漸趨嚴重,一來是年紀越大購買力越強,積累的物品也越多;

二來是初老之人在處理雜物上,可能有認知或身體方面的限制,因此不自覺或非自願地任其囤積。

◆◆◆ <大解祕>囤積與收藏 大不同

囤積症的行為特徵有:難以丟棄、住處充滿雜物、過度獲取和缺乏自覺等4點。

東西只進不出自然容易把房子給塞爆,可是受家人指責或被要求清理時,囤積者第一時間的回應往往是「我不覺得有哪裡亂啊。」

基於這樣的認知,他們多半不認為家中亂象需要改善,也無法理解家人為何老是反彈,雙方於是劍拔弩張,三不五時就為了物品而陷入爭吵。

不少囤積者會辯稱自己是「收藏者」,但兩者最重要的差別不在於家中的物品數量,而是這些物品對生活的舒適度有沒有造成妨礙,會不會使住處淪為倉庫。

囤積者的另一項特色是單身獨居者占了大宗,而且男性多於女性。

此外,有不少囤積行為是由家族遺傳所引起,因此父母愛堆東西的人,走上囤積之路的機率也較高。

那囤積者都囤些什麼呢?根據學者和整理師的經驗談,前三名包括:紙張、衣物和容器,至於廢棄物、食物和動物也是常見的囤積對象,後三者尤其容易造成居住環境和衛生條件的惡化。

只不過,囤積者大多不承認問題的嚴重性,以致最受困擾的其實是同住的家人,和離家後憂心父母健康及生活品質的成年子女。

對囤積者而言,捨棄物品是相當困難的。

有些人愛物惜物,覺得丟掉浪費;

有些人捨不得拋下「老朋友」,彼此間的羈絆太深;

有些人對自己的記憶力沒信心,害怕回憶會隨著物品而消失;

有些人則是對物品太有責任感,非得找到心目中最理想的接收者才肯放手。

於是分離的過程每每充滿了焦慮、壓力和猶豫不決,而這正是囤積者傾向於迴避清理的主因之一。

◆◆◆ <如何幫他>囤積者 需要治療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指出,美國大約有百分之四的人口患有囤積症,光是當地就有超過一千萬人為程度不一的囤積症狀所苦。

假使台灣的比例相仿,推算下來,國內至少有近百萬人受它影響,受牽連的親友更可達數百萬之譜!

囤積對兒童的身心傷害尤其重大,他們可能被雜物絆倒、受蟲鼠叮咬,或因為屋內空氣品質太差而引發氣喘或過敏。

失去功能的住處則可能令孩子三餐外食,或被迫在沙發上吃飯、睡覺、看電視、做功課。

而父母與物品的扭曲關係,更使他們覺得自己的重要性遠不如雜物或垃圾,進而導致自尊心低落,和焦慮、羞愧、沮喪等負面情緒,甚至在青少年時期出現輕生念頭。

然而,囤積者並不是懶惰、骯髒,也不是愛物品更勝於愛家人,他們需要的其實是關懷和有效的協助。

目前國外已經發展出能緩解嚴重囤積症狀的藥物和心理治療方式,坊間有助於解決問題的資源也越來越多。

因此,別再誤解囤積者或是跟他們鬧彆扭了,試著了解對方的想法、盡可能維持良好的互動,並尋求正確的化解之道,才是讓他們願意改變的良方。

如此一來,家人們自然也能跟著受惠。

◆◆◆ <作者小簡介>Phyllis

身心靈書籍譯者,著有《零雜物》《囤積解密》等書。曾為二十幾間房子做過室內設計,對人、物及空間的關係深深著迷。希望透過書寫,傳遞讓生活更輕盈、心更自由的訊息。

【 文/Phyllis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從跌跤領悟成長之道 】

在工作職涯初期,我曾任職於大型企業總部,擔任日文行政助理,協助日籍主管處理繁雜業務,因為語言文化及專業領域不同,溝通就成了一門大學問。

所幸我遇到兩位氣度翩翩的好主管,即使我出錯鬧笑話,例如把廠商的需求翻譯錯誤,或者打錯電話找錯人,他們依舊包容體諒,不厭其煩地更正教導,因為受到如此的提攜,我的工作能力也不斷地提升。

◆◆◆ 摔跤是基本動作

有一次心血來潮,我和祕書課姊妹們相約購買直排輪,在某個豔陽高照的星期天,我們在國父紀念館前廣場體驗附贈的教學課程,和一群小朋友們一起受訓。

我小時候曾自學溜輪鞋,有一些基礎,心想直排輪應該是同理可證,一下子就可以上手。正當我們一字排開,我躍躍欲試向前伸出右腳時,教練開口了。「溜直排輪最重要的基本動作是摔跤。」

「什麼!?」我連忙把伸出的右腳收回。「不小心跌倒時,你們要利用護肘護膝保護自己,千萬不要用下巴著地。」教練一邊解說一邊示範,在兩小時的體驗教學裡面,我們大約花了一個小時練習摔跤。

我想起十歲時自學騎腳踏車,當時是拜託童黨坐在後座充當我的煞車和腳架,摔了上百次後終於學成。

我想當時如果有大人教我如何在摔車時保護自己,我的腿上應該就會少幾處歷史的疤痕。

◆◆◆ 累積失敗經驗值

自小,環境不斷灌輸我成功哲學,在學校要有好成績,要考上好學校,出社會要有一份好工作等等,卻從沒有教導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

因此,大學聯考不理想、失戀了、面試失敗了、工作遇到瓶頸了、出車禍了、失業了、負債了,種種的失敗所造成的情緒與壓力壓得我幾乎喘不過氣來,甚至有過輕生念頭。

台語有個俚語:「打斷腳骨反而勇。」古人也說:「三折肱成良醫。」都意謂著我們可以將過去的失敗轉化為後來成功的經驗值。

我承認過去曾經因為一些愚蠢決定而導致失敗的結果,但我不再感到羞愧,不再自責,也不再繼續耽溺在過去失敗的泥沼裡,我相信上次的失敗會是這次成功的墊腳石。

在美國電影《明日邊界》裡,主角被賦予可以重複同一日的特殊能力,他不斷地嘗試、失敗、再修正,重複死了好幾百次之後,終於得以消滅外星怪物,贏回世界和平。

◆◆◆ 勿因害怕失敗而停滯

你摔過跤嗎?不要害怕跌倒,要勇敢跨出去,只要每一次跌倒摔跤後,學著重新爬起,對你都是有益的,生命會因此被擴張,日益強盛。【 文/矢吹薰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溫柔暖女 讓我更懂珍惜愛 】

總以為自己不會愛上誰,但當真愛來臨時,卻發現就有這麼一個人,總是不求回報對你好,無怨無悔寵愛你,輕輕鬆鬆擄獲你的心,誘惑著你愛上他。

我是一個女孩,而在我遇到這個女孩之前,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大女人。

她讓我卸下一切在男人面前該有的欲擒故縱、不需要猜忌她貪戀的是我的肉體或是我的情。

當她摟著我的時候我不想做強者,只想做耍賴不上班的女孩。

她是一個女孩,但她讓我枕著的肩膀比男人還寬闊,所以我不必裝出一副不可一世,或者是想證明自己比男人還要強悍。

她有女子的柔情,也有鐵漢的氣概;她在吃我親手煎的荷包蛋時,連筷子上的蛋汁都舔了乾淨;

她在吵架的時候,一句抱怨也不會說,但從來不會吝於給我讚美。

她在我遭受最深的情感挫敗後出現,在我還自顧自地傷神之際,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就算不說話只站在我身邊,我也能感受到她散發出的溫暖。

她讓我頓悟,有些人不值得停留更不值得眷戀。曾經耗費那麼多心神去緬懷往事,甚至覺得自己即使遇見再好的人也無法珍惜,所以對未來也就不抱期待。

然而在我們不再渴求的時候,所遇見的人事物才是最真實最單純的,而她是這世界上僅存的純樸瑰寶,被我有幸挖掘到,且正好學會如何珍惜。

我經常因此想流淚,當我能夠再度傾盡一切去愛一個人,對我來說不能再更珍貴了。

而這人能讓我展現出我從未或久未顯露出的面貌,更讓我覺得愛情不可思議。

許久以來一直是我的驕傲被照顧,現在在她面前,我不想再繼續強悍。

已經許久沒有這種怦然,也極少有機會擁有這種能夠讓我感動的愛情。

每個人給的愛情不一樣,有人就是只夠格做一個過客,而現在,有人值得讓我心疼,就算流淚也是值得。【 文/Quiet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因你的寵 為愛而生的依賴 】

「愛情來臨時,擋都擋不住。」

每當我信誓旦旦地和母親說著自己才不會輕易墜入誰的情網時,母親總是笑笑地回我這句話。

那時的我總覺得「愛情」就像個外層裹著糖漿的藥,遇到對的人就是一副良藥,遇到不對的人就是一副煎熬苦澀的藥。

而褪去起初的甜蜜後,核心的部分才是考驗的開始,所以不可能為了跟上流行或為了不輸給誰,就去找一個不知內容物為何的藥給自己。

也許就是因為抱著這樣的心態,使我面對愛情時,總是抱著不急著去擁有的態度,畢竟沒人規定每人都得有副藥。

每當我開始講說這番理論時,母親總是笑而不語。直到有一天,他出現了。

或許是天生不習慣依賴他人的性格,又或許是極度的不安全感所致,我總是習慣性地拒人於我心之外,使勁地裝傻面對他的心意、冷漠地回應他對我的關心。

但即使如此,他卻沒有任何退縮,不管我接不接受,他就是默默地想對我好,而我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被影響了。

當指間的旋律開始隨著浮動的心,變得忽快忽慢時,便發覺我的心早已受到他一舉一動的干擾。

我以為能繼續壓抑著這種內心波動,以為一切都在控制範圍內,而當我漸漸卸下外層那高傲的防衛心後,卻發現在期待每天的早安、晚安中,字句裡的期待與想念,此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已經愛上他了。【 文/穆琪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 】
 
💐💐💐 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
 
朋友傳來一段不知出處的對話,道盡多數人性之荒謬,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老師答道:「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
 
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視現在的幸福。
 
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
 
他們活著彷彿自己從來不會死亡;直至臨死前,卻又彷彿從未活過。」
 
人,而且多數人皆活在上述狀態,所謂「生命」簡直成了「無意義之氣球」,在荒謬稀薄的空氣中,任意飄浮;直至死亡之日,氣球落下。
 
人生許多終極核心的難題是:「無論在任何狀態下,人始終不快樂。」
 
人貧困的時候不快樂;富裕的時候也不快樂。
 
有工作的時候不快樂,失業當然不快樂。
 
健康的時候不快樂,生病的時候更不快樂。
 
自小我們學習許多課程,學數學「1+1=2」,但我們沒有學過人生何時該加、何時該減才會快樂;
 
我們學英文、學歷史、學化學、甚至天文學…宇宙大爆炸,在某個點上、創造了生命,偶然創造了我們。
 
🌸🌸🌸 但人如何快樂?
 
所有我們學習的「課本」,都少了這門課。
 
人有許多天性,快樂、欲望、恐懼、嫉妒、自戀、愛、恨……當我們把這些天性列成一張表格時,赫然發現快樂在人的本性中,佔的比率非常少。
 
如何在各種狀態中極大化「快樂」,絕非理所當然,它是一場萃取的物理,質變的化學,相對的數學,智慧的藝術,以及博而深奧的歷史學。「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
 
🌺🌺🌺 人生無常珍惜平常
 
賈伯斯一生未曾快樂;直至面對死亡。
 
當死神逼近時,他珍惜家人,和從不承認的私生女和解,戮力iPhone、iPad移動時代的創造。
 
那一刻,他的親生父母為何遺棄他,他創辦的公司為何開除他……一點都不重要了。
 
他珍惜還擁有的,死神的腳步步步逼近,他一天比一天體會快樂的價值。
 
他放下了一切「怨與恨」,找到自己的價值。
 
賈伯斯不只是名天才,他永遠改造了人類歷史,進入移動時代;但很長很長的時間裡,這位「天才」沒有能力從自己的創傷中移動,找到快樂。
 
🌹🌹🌹 什麼是快樂?
 
快樂的定義可能很簡單,「今天的你比昨日的你慈悲、感恩。」
 
貧窮的人,可以因家人還相聚快樂;因自己還健康快樂。
 
即使面臨死亡,回憶一生曾擁有的美好時光,那怕只是片段,也可含笑而去。
 
近日我為自己搭建了一堂「快樂學校」,我的手機上是一張敘利亞4歲兒童照片,2014年12月一名土耳其攝影記者薩厄爾在難民營看到女孩可愛的臉龐,拿起照相機以長鏡頭對準拍她,她以為「相機」是「武器」,看到攝影師「瞄準」自己,小女孩嚇得立刻高舉雙手投降。
 
晨起,打開手機,看著「投降女孩」的照片,我告訴自己,「人生是一齣短暫的美夢」,別讓它虛度,我們都有幸,不活在戰亂的國度。
 
🌷🌷🌷 「 人生無常,請珍惜平常」。
 
🉐️空閒,準備周末「世界周報」工作之餘,將二個月前購置的廚餘機內放家中的剩餘食物、壞葉子,打成的有機肥料,一一放置花園及盆景中。
 
看到「五彩茉莉」比往年盛開,天竺葵、玫瑰花朵燦爛,狗孩子陽台上曬太陽,所謂夢想的「山居歲月」就在當下。
 
聽著《風流寡婦》,頭髮都飛揚愉悅。
 
我們最終都要遠行,好好習🉐️人生減法,早日懂🉐️「 快樂 」這門課。
 
永遠相信明天的朝陽,會有新的音符。
 
和未來乾一杯吧! 【 文/陳文茜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年長者習慣性抽筋 多運動助循環 】

老年人半夜易抽筋,睡眠備受影響。

根據統計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3成有習慣性腳抽筋的問題,有許多人以為抽筋就是缺鈣,補充鈣就能改善,卻未見效。

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何偉強表示,腳抽筋缺乏鈣只是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因為靜脈曲張或糖尿病造成血液循環差,或是老化、慢性病等因素,使電解質不足容易抽筋,可多運動、睡前四肢泡熱水,避免抽筋,影響睡眠品質。

何偉強說:「老年人除了血液循環差,若再加上骨刺問題,就會形成周邊神經壓迫,在交互影響下,造成腳抽筋的發生率會更高。」

建議應避免久坐不動,多加強適度運動,以免肌肉緊繃,又遇到低溫環境,血管收縮,就更容易引發抽筋。

◆◆◆ 增進下肢循環

多活動行走,有助促進下肢循環。

何偉強建議,平時最好養成步行等簡單運動習慣,可到家中附近公園散步、快走10~30分鐘,還可在睡前用熱水泡腳約20分鐘,或用熱毛巾敷小腿15~20分鐘,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以及配合將腳伸直、腳踝往上扳3~5分鐘,

伸展小腿肌肉,使小腿肌肉更柔軟,避免緊繃,晚上也較好入眠,降低半夜腳抽筋的發生機率。

另外,何偉強表示,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老化,使電解質不足,會造成肌肉不自主收縮,進而引起小腿抽筋,尤其在運動過後,電解質會大量流失,

所以在運動後,用運動飲料跟水,以1:1的比例稀釋後補充電解質,且通常稀釋過後的電解質人體也較好吸收,藉此改善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減少抽筋的發生。

【 文/何偉強/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45歲以上 聽力下降 勿輕忽 】

◆◆◆ 男比女早重聽 速就醫治療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聽力受損超過12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銀髮族佔75%,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醫師表示,隨身體老化,約從45歲後聽力就會逐漸下降,有些人最後會演變成聽力受損,但臨床經驗上發現,多數聽力受損者並不會就醫治療,也很排斥配戴助聽器,過著聽不清楚的生活,長久下來就會影響認知功能、甚至失智,而且因為聽力一旦受損幾乎無法恢復,建議趕緊就醫治療。

我們是透過內耳耳蝸的毛細胞來感知聲音,隨著毛細胞受損、聽力就會逐漸下降,而且由於受損的毛細胞無法再生,所以聽力一旦受損嚴重就難以恢復,

而老化也是造成毛細胞受損的原因之一,但為何有人會演變成嚴重的聽力受損,可能與先天基因相關,或是長時間處於噪音環境導致毛細胞受損嚴重,但大多數聽力受損的患者都不積極就醫,可能擔心助聽器引人側目,長期聽不清楚就會影響生活品質與社交生活。

◆◆◆ 【先了解】男比女 易重聽

一般來說,男生比女生更早出現重聽情形,男生大約45歲後聽力便會逐漸下降,女生則是大約55歲左右更年期後,主要是因為女生的荷爾蒙具有保護力緣故。

另外,力博宏醫師表示,環境也是影響聽力的關鍵原因之一,例如是否經常處在噪音環境,或是長時間戴耳機也會導致聽力受損。

◆◆◆ 長期 容易失智

長期聽力受損會影響與人的互動,因為聽不見別人說話,自然就不會開口,大腦也會缺乏刺激,久而久之會影響認知功能,甚至出現失智情形,就有研究顯示聽力受損者較容易罹患失智症,而且聽力受損者由於無法與外界互動,一直處在自己的封閉世界裡,情緒也會逐漸變得憂鬱。

◆◆◆ 【這樣做】就醫 了解原因

其實聽力受損的原因很多,但許多人都不願積極治療,力博宏醫師表示,有時聽不見只是因為中耳長期積水,只要就醫吸出積水,聽力便可恢復正常,門診中也曾經有人是因為耳屎過多影響聽力,所以建議若覺得聽力下降,應該先就醫檢查病因。

◆◆◆ 勿排斥 助聽器

若就醫檢查發現聽力下降是因毛細胞受損所致,且影響與人溝通,宜配戴助聽器,許多人排斥助聽器,擔心別人會因此投以異樣眼光,其實應該保持正面心態,把聽損戴助聽器視為近視戴眼鏡一般,助聽器現在也有很多類型,甚至可利用APP增進使用便利性,建議諮詢醫師選適合助聽器。

◆◆◆ 【醫師說】

如果聽力受損嚴重,80~90分貝以上的聲音都無法聽見,就要考慮手術植入電子耳,不過電子耳的費用要近百萬,相當驚人,可尋求政府相關單位或慈善團體尋求醫藥費補助。 
【 文/力博宏醫師/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