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19 Mon 2016 18:28
【 看開所以快樂 看淡所以幸福 】
- Dec 19 Mon 2016 17:39
【 看得破 忍得過 】
- Dec 19 Mon 2016 17:19
【 拿得起 放得下 】
- Dec 19 Mon 2016 16:24
【 上班族事務化繁為簡 】
- Dec 19 Mon 2016 15:52
【 認識與了解 歧視才能消失 】
【 認識與了解 歧視才能消失 】
12月3日的捷運台大醫院站,從中午過後就湧現一波波的出站人潮,其中,有攜帶國、高中子女同行的父母,也有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爸媽,這些看來似乎非常幸福美滿的人們,都是要去參加反同志婚姻活動「百萬家庭站出來」的成員之一。
奇妙的是,在這個由家庭為單位所組成的龐大人群中,也有少數如我一般的孤單身影,因此,每當「我們」和「他們」擦肩而過、甚至是四目相對時,我就好奇地想著:這些參與活動的人們,會看出我們的同志身分嗎?還是,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任何一個同志,卻還是堅持著反同志婚姻的信念?
其實,當「同志婚姻立法」成為熱門議題後,媒體就出現了大量的各種正、反論述,像是曾經多次參與社會運動的「實踐哲學家」妖西,就以一個「親哥哥是同志」的異男身分,在網路發文寫道:「同志一點也不特別,怎會需要專法?」
另外,家庭醫師李佳燕也以「帶孩子認識多元性別」為題投書媒體,文中特別提及,「唯有讓孩子從小認識異性戀以外的其他性傾向,才能讓孩子學會打開視野,認識多元,並打從心底尊重其他跟他不一樣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有民主素養的現代公民。」
是的,正如律師簡旭成在某報的論壇中所說:「認識與了解,是歧視消失的第一步。」因此,不管是妖西或李醫師,都是因為有同志家人或朋友,所以能對同志婚姻抱持正面的態度;但是,如果是一個根本不認識任何同志的家庭,又要怎麼奢求他們去了解同志呢?還是對他們來說,參與反同婚的活動,正是給孩子嚴厲警告的大好機會:看吧!有那麼多人上街抗議,看你以後還敢不敢當同志!
【 文/蔣明白〈異同OPEN講〉 】
- Dec 19 Mon 2016 15:48
【 本周星座的運勢 】
- Dec 19 Mon 2016 15:36
【 愛要及時把握 恨要適時放手 】
- Dec 19 Mon 2016 12:02
【 過往情史很受傷 女友走不出舊愛陰影 】
- Dec 19 Mon 2016 10:24
【 婚後是好老公的 情人特徵 】
【 婚後是好老公的 情人特徵 】
常有機會跟來自不同背景的感情專家聊天,他們都曾經不約而同地提到:「若要在婚前觀察一個男人,看他將來是不是顧家好老公,可以留意他在和親友或同事的小孩相處時,是否玩得很投入!」
這些感情專家的見解,確實可以做為觀察男人的初步參考。但恐怕還有更多細節必須留意,才不會被表象誤導。
⋯⋯在我深入的觀察中,未婚男人偶爾跟幼童玩耍,還滿能盡興,甚至有些男人本身根本就是個大孩子,玩心很重,一邊逗弄,一邊自得其樂,果然玩得很高興;若是要他們長時間幫忙照顧小孩,就未必可以持續耐性。
所以說,未婚前要觀察一個男人是否顧家,可以縮小觀察範圍,只要試探他在哭鬧的小孩身邊會有什麼反應,就可以真相大白。
當下他若能耐心安撫,將來婚後必成大器;相對地,表現不知所措,甚至立刻失去耐心,很難指望他成家後會有多麼顧家。
聽聞此言,有年輕男子跟我抗議:「那是別人的小孩,不準啦!若是我自己生養的,肯定會有耐性。」老實說,這種話聽聽就好,男人的造化,比起女人的情緒,多變的程度可毫不遜色。
會哄孩子 較有耐心
男人會不會顧家、對孩子有沒有耐性?還真是碰到了才知道,話都不要說得太早。倒是男人面對哭鬧中的小孩,若依然耐心溫柔,至少將來在教養時會有比較好的EQ,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常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觀察年輕的爸爸如何照顧自己新生的小孩,尤其是在幼童哭鬧的時候,最能看出這個家庭幸福的樣貌。
如果他會伸出臂膀,親自把孩子摟抱過來輕輕哄著,甚至為了怕打擾妻子或鄰座乘客,而往車廂的空位處走去……這種男人,確實比較值得依靠信賴。
等他慢慢熟成到中年,挑起自己家庭重任的時候,還要兼著要照顧家中長輩,也必較有能力、有孝心,可以承擔責任與壓力。
對於大多數的「三明治」家庭來說,中間這一世代的夫妻要同時面對「侍奉父母」與「養育孩童」的重責大任,看起來都是費心費時、花錢花力;但其實「侍奉父母」與「養育孩童」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無論多麼辛苦付出,至少在「養育孩童」的歷練中,可以看到無窮的希望;而「侍奉父母」的過程裡,就算再怎麼努力,還是會因為雙親的衰老與病痛,而心疼不捨,甚至絕望痛苦。
有些朋友開玩笑地表示:即便如此,就讓「養育孩童」與「侍奉父母」的喜悅與感傷相互平衡抵銷。其實,這是完全獨立的兩件事。
更何況有很多像我這樣的中年單身男子,必須一肩扛起「侍奉父母」的責任,眼看著父母的病老,甚至總有一天終要彼此告別,而無法跟老天有任何的商量。
彼此望著殘燭搖曳在風中,雖不能守護完整希望,只求不要太多遺憾。【 文/吳若權《幸福人哈啦》 】
- Dec 19 Mon 2016 09:10
【 總有這麼個人等著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