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的療癒 】
 
寒冷的時候,你想的是暖洋洋的火鍋。
 
酷熱的時候,你又渴望來一杯透心涼的冰淇淋。
 
食物對你來說常常是一種療癒,不只是舌尖上的慾望,也是某種精神性的安慰與補償。
 
你吃下去的東西會成為你的一部份,並與這個世界產生某種連結:一個橘子不只是一個橘子,還是整個宇宙的生成;
 
一塊餅乾也不只是一塊餅乾,還是所有相關工作的人們齊心努力的結果。
 
所以,親愛的,懷著感謝的心情進食吧,讓食物成為你身心的滋養。
【 文/朵朵小語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妳怎麼可以不愛我?】
 
我和母親之間就像死結,不知如何打開,也不想去碰觸。
 
直到那年心病了,只覺生活陷入流沙,只想抓住任何一個救命的東西。
 
於是雖然與母親關係頗為疏遠,但還是走向她。
 
告訴她,然而卻得不到一絲溫暖,只有不理不睬的冷漠。
 
「身為媽媽怎麼可以不關心女兒的病?」這個死結念頭緊緊勒緊我,繞東圈西,近乎窒息。
 
瞋怒她無情與無感,又擔心若不把心結解開,告別時候無法說出「感謝妳撫養我」,就像重感冒的人被凍在冰庫裡,對我的病情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翻閱書籍,許多說法都沒有辦法釋放我。
 
直到有天在夢中怒吼:「妳怎麼可以不關心我?」
 
在痛徹心扉的感覺中醒來,悶在壓力鍋的怒火無處宣洩。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心中彷彿出現智者:「沒有人一定要關心你,療癒是自己的旅程。」
 
當頭棒喝,千萬糾纏的繩子竟找到開頭,一線平坦。
 
我對她沒有憤怒了,但也不想接近她,這片凍原的歷險太多未知!但她畢竟是媽媽,我仍會關心她。
 
再度見面,她更老了,言談間眼前彷彿看到一個畫面:「她是一個對過去婆媳問題無法釋懷,又對老公愛恨交織的滄桑老人,她累了,只想坐在搖椅上安享晚年。」
 
我想:「她累了,別打擾她吧!」
 
一個轉念,突然間竟然覺得沐浴在安詳的春風中。於是我知道,她不再是我的結,我自由了!
 
一心祈求媽媽愛的小女孩,討愛變成討人厭的小女孩,成熟長大了。
 
她可以愛自己,並且內心充滿多餘的愛,我甚至可以悲憫媽媽。
 
走出戶外,南部的豔陽刺痛雙眼,不知不覺中竟流下眼淚,那是與自己和解、被釋放而平靜的淚。
【 文/傳承《 人生作業簿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惜福感恩、喜樂幸福 】
 
懂得隨時惜福感恩的人,將使您的生活更幸福,您的人生更美麗,讓您的生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
 
1、如果您的生活以【 金錢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
 
2、如果您的生活以【 兒女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3、如果您的生活以【 愛情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4、如果您的生活以【 攀比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5、如果您的生活以【 計較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痛苦』。
 
6、如果您的生活以【 亂想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恐慌』。
 
7、如果您的生活以【 寬容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快樂』。
 
8、如果您的生活以【 知足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幸福』。
 
9、如果您的生活以【 感恩 】為中心,你會活的很『愉悅』。
 
※ ※※ 人生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                  【想要走】的。
 
※※※ 我們要把【必須走】的路,走的漂亮,才能把【想要               走】的路,走的精彩 !
 
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喜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快樂。
 
人生無常,富貴在天,富在知足,貴在感恩,知足常樂,惜福感恩,隨緣喜樂,平安是福,其實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
【 文 / Mr. Right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胸悶 久咳 胃食道逆流作祟 】
 
◆◆◆ 自律神經失調 照胃鏡確認病因
 
胸口怎麼悶悶的?!
 
許多上班族都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開業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表示,在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15~25%,胃食道逆流主要是自律神經失調與胃部上方的賁(音同奔)門鬆脫導致,患者會有胃酸逆流、胃部脹氣,甚至是慢性咳嗽、胸悶等不適;
 
建議有疑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應照胃鏡確認病因,並採取適當治療,不要自己私自吃胃藥,來緩解不適,以免延誤病情。
 
賁門位於胃與食道的交接口,而賁門的開闔是由自律神經系統調控,在正常狀態下,人吃下食物後,食物在食道盡頭要進入胃時,自律神經會控制賁門打開,讓食物進入胃後,賁門就會關起來,食物、胃酸才不會逆流上來;
 
但如果自律神經失調,會使賁門經常不自主開啟,使胃酸逆流上來,因此像是飯後、吃甜食或喝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半夜睡覺時、早上起床時等任何時間,都可能使胃食道逆流發作。
 
◆◆◆ 【先了解】熬夜抽菸易罹患
 
由於胃食道逆流與自律神經系統息息相關,因此經常有三餐作息不正常、愛喝咖啡、濃茶、抽菸、壓力過大等習慣的人較易罹患,患者症狀輕為胃酸逆流、胸口灼熱、腹部脹氣、喉嚨有異物感,中度則演變為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嚴重會有胸悶、胸痛、氣喘等症狀。
 
◆◆◆ 【這樣做】應先就醫檢查確診
 
想治療胃食道逆流,首先要照胃鏡確定診斷,因像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也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只要確定為胃食道逆流,可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抑制胃酸,健保有給付,但仍應改善生活習慣預防。
 
◆◆◆ 勿自行吃胃藥緩解
 
此外,許多民眾胃食道逆流症狀發作時,不選擇就醫檢查確認病因,卻自行購買胃藥、胃乳來緩解,當心延誤病情,例如長期慢性胃食道逆流,可能導致食道腺癌,或其實是消化性潰瘍作祟,卻因延誤醫治,而演變為胃癌。
 
◆◆◆ 少喝咖啡全脂牛奶
 
平時作息應正常、睡前3小時勿進食、避免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自律神經失調,且少吃甜食如巧克力、蛋糕等刺激胃酸分泌,盡量少喝全脂牛奶,若想喝牛奶可選擇低脂,因過高的脂肪量容易使賁門打開,導致胃酸逆流。
 
◆◆◆ 不要穿過緊的衣褲
 
衣著方面,由於睡覺時的平躺姿容易導致胃酸逆流,因此晚上睡覺時不要穿過緊的衣褲,避免腹部壓力上升、擠壓到胃部,或者睡覺時可使用高15公分的枕頭,將上半身墊高,防止胃酸逆流。
 
◆◆◆ 【忌吃喝酸甜辣茶咖啡酒】
 
胃食道逆流患者,平常要忌吃刺激性、酸、甜、辛辣的食物;
 
空腹不要吃蔬果、生菜沙拉,不要喝茶、咖啡、酒,除非飯後喝比較不傷胃;
 
少吃薄荷類食物,像是薄荷糖、薄荷茶、薄荷口香糖等都應避免,因薄荷的藥性,也容易使賁門打開。
 
若有服用止酸痛的藥,記得要參服胃藥,以免刺激胃傷胃,引起胃酸的分泌。
 
◆◆◆ 【心情要放開朗,壓力要放輕鬆】
 
緊張、壓力、憂鬱放不開、錯誤的飲食、暴飲暴食、三餐不正常、抽菸、熬夜、生活不規律,這些都是胃食道逆流的激發因子;
 
心情要放開朗些,壓力要放輕鬆些,心情好,身體自然就會健康愉快。
 
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文/張振榕醫師/肝膽腸胃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若是真愛 肯定會一起努力 】

朋友正為了分手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她的錯愕是,兩年多的感情為什麼男生「突然」要分手?然而男生卻說,近半年來,他早已明示、暗示過無數次,是女方都不當一回事。

那麼,男方到底是否真如他所言明示加暗示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兩人冷戰時,男生絕不主動打電話來,女生打去時,男生就說:「不是要分手嗎?」;

⋯⋯

又比方說,兩人為了老問題起爭執時,男生會回:「不然乾脆不要在一起了!」男生對這段感情已不想再努力的態度恁地明顯,只不過因為沒有直接決裂地甩開女方的手,便被女生解釋為「還有希望」。

很多時候,分手便是難在這裡。說得太直接被嫌絕情,說得太隱晦對方又聽不懂;你手下留情,對方以為還有餘情未了,浪費彼此時間不說,凌遲處死只有比砍頭更加痛苦。

所以我覺得,評估一個人還有沒有心要跟你經營一段感情,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還願意為你們之間做什麼──例如,他是否會主動解決你們之間遇到的問題?

比方像是水龍頭漏水吧!如果是你買的房子,你肯定會立刻找水電工來修繕,說不準還把全家的水龍頭一次換新,雖麻煩,可修繕之後,享用的還是你自己;

可若是租的房子,也許便換個最便宜款式的水龍頭,當下可以用就好了;

若是旅行時臨租的民宿,恐怕你壓根不會去管它,連隔早退房時跟民宿老闆說一聲都懶──這中間的差別是,如果你打算在一個地方安身立命,你肯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將這個地方弄得舒適美麗,或者最起碼宜家宜居,畢竟沒有人想一輩子忍受同一個困擾,誰都希望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避風港。

感情也是一樣的。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環境背景不同,再怎麼相愛也會有爭執的時候,忍讓一個月容易,但要忍讓一輩子,恐怕誰都不想!

即使溝通時經常帶來情緒、就像整修房子時會暫時帶來不便,但若是你打定主意想跟這個人過一輩子,肯定還是會盡力去改善。

在這個戀愛不一定通往婚姻的年代,很多人戀愛的打算是:「我只是想交個男/女朋友,寂寞時有人陪,將來並沒要跟這個人結婚。」如果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在戀愛,能為對方做出改變的額度就很有限。

講白一點,這種「暫時休憩」型的戀愛,今日不分手、明日也會分手!所以也無須太執著,與其一個人孤軍奮戰到死,不如找一個願意跟你一起努力的人吧!【 文/密絲飄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去你的最愛 】
 
俊總是對小伊說:「我很愛妳。」俊也認為他為小伊做了很多,也盡量滿足小伊的要求,但有一天,小伊提出了分手。
 
俊不懂,他到底做錯了什麼?他瘋狂地對小伊吼叫著:「不是一切都好好的嗎?」
 
小伊平靜地說:「你難道都沒發現,一直以來,你的最愛都不是我嗎?我愛旅行,我愛攝影,我愛美食,但你的最愛卻是電動。
 
你電腦裡『我的最愛』儲存的,不是電動的網站,就是和你工作有關的資訊,其中僅有的1、2個美食網站,你也從沒帶我去吃過。
 
還有,你還記得之前,反對我一個人去環島嗎?那時你說每兩個星期會帶我去一個縣市玩,說這樣也是可以把台灣玩透透的,但事隔這麼久,你帶我去哪裡玩過?
 
還有,當我問你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玩電動上?你回了我一句「十個男生有九個都愛打電動」。
 
對,誰不會打電動?如果是無聊時打發時間,我可以接受,但如果我們明明還有很多事可以做,而你卻總把電動排在第一順位,憑什麼我一定要接受呢?」
 
小伊對俊說:「我相信你真的很愛我,但那是在你的認知中。這段感情,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我不願意、也不想再等了!
 
我不想再傻傻地,相信有一天你會懂,我也不想再為了你,總是不會實現的承諾而一再失望。
 
我不管你了!選擇放手,是讓你能好好地去和『你的最愛』談戀愛吧!」 【 文/Leah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冤家的路一定窄嗎?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好友不見,冤家路窄」,這是經常聽到同事朋友聊的生活體驗,他們說,好朋友好久才會見一次面,見了面大家都會開心話從前,不想遇到的仇人或冤家,卻三不五十出現在你面前,讓人錯愕不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莫非定律」,你越想要逃避,它就一定會發生。

◆◆◆ 形同陌路 相見不如不見

⋯⋯

當我們年紀還小,社會經驗歷練不足,很容易在小事上與人計較,今天別人講了無心的話,聽在自己耳裡,卻在心裡發酵,一直細究對方說這句話有何居心,是不是自己做錯什麼,還是對方暗示什麼?太多想法搞得心頭緊繃,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合宜,才能符合他人期待。

另一方面又告訴自己,為什麼我一定要處處配合別人,他不爽是他家的事,很多情緒在內心交戰著,甚至會不甘示弱和對方唱反調,到最後雙方就會心有疙瘩,形同陌路,最好相見不如不見。

◆◆◆ 主動示好 友誼鴻溝瞬間消失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越是不喜歡見到的人,就會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前,想躲都躲不掉,有時在職場上,這樣的人還必須跟他合作,見到面時,儘管心情低落,外表還是要展現熱絡,心裡卻納悶:「誰不好合作,偏偏要跟這樣的人完成案子。」

有時更會幻想:「對方可能也有同樣想法。」其實對於不喜歡的人,我通常抱持「敬而遠之」心態保持距離。

記得40歲那年某天中午,我在提款機前排隊,回頭一望,正看見某位曾與我交惡同事,當下立即把頭轉回來,但左思右想,都過去的事,有什麼好計較呢?

我深呼一口氣後,隨即回過頭向這位同事微笑打招呼,原本表情木然的他,看到我的微笑,臉上瞬時展現柔和線條,綻放蓮花般的笑容,瞬間讓雙方不悅化為烏有。

◆◆◆ 放下仇恨 以慈悲聚集友誼

當時我告訴自己:「這種不計前嫌,開心微笑的感覺真好,把仇怨放在心上,只會徒增煩惱罷了;

事過境遷,恩情記得,不好的記憶就隨風飄去,只要願意彎腰、低頭,先向對方表示善意,那麼相見的就不會是冤家。」

這樣的想法就好像是修道中人,「當你學會放下仇恨,就不會起煩惱心,內心慈悲,就會聚集友誼,因為慈悲沒有敵人」。

生活及工作仍然進行著,人只要有接觸、有連結,都會有意見不合或言行錯失,心裡怎麼想,事情就會朝那個方向發展,能抱持事情過了就好,不生怨尤,

不管和別人有什麼不快,下次見面時仍能給予對方,一個溫暖親切的微笑,我相信,條條通往友誼美好幸福的康莊大道,都會任我們自由行走。【 文/洪金鳳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命中注定的不倫 】

他們從一開始就錯過了,22歲那年相識,雙方都各有男女朋友,一大圈朋友裡,他們鮮少獨處,大學畢業時,一次6人3對的環島旅行,抽摩托車鑰匙的遊戲,大光才有機會載著小綠,透過小綠環抱著他的腰,透過大光特別多話的表現,他們確認了彼此的好感,沿著長長海岸線,海風吹亂頭髮的車程飛馳,他們相約有一天還要一起來海邊,實現這個願望時,他們已經30歲了,各自遭遇,小綠先結婚了。

那是部落格時代,他們透過MSN聯繫,去的是北海岸,在小綠丈夫出國的空檔,他們開著大光的車,在海邊的民宿住了一晚。

⋯⋯

「為什麼我們不在一起?」大光問,他們親密得就像一直是情人那樣,22歲的熱情,實現在30歲的身體。分開時,彼此都沒有怨言。

◆◆◆ 各自婚嫁依然相愛

「命運不站在我們這邊。」小綠回答。

「下次再來看海。」大光抱緊她,小綠點點頭沒有出聲。這次的分別特別漫長,平時幾乎不私下聯繫,他們都在等命運的安排,然後大光也結婚了。

不知為何,他們無法將對方排進自己的真實人生裡,卻總是在夢裡相見,夢中,他們總是說走就走,山上,海邊,城市裡,處處有他們的蹤影,他們甚至像一對小夫妻那樣,閒適地在公園散步,儘管這些畫面,從來也不曾在現實裡發生。

後來是臉書時代了,他們就像從夢裡走出來那麼自然,小綠po了一張海邊的照片,大光就尋她去了。

那家民宿早已歇業,他們住進了濱海的飯店裡,海面灰撲撲的,大光的腰圍粗了一圈,小綠變得更漂亮了,38歲,感覺她的人生很幸福。

「還會再見面嗎?」大光問,小綠點點頭,又搖搖頭。「會見面的。」她說,就好像那是一個約定。【 文/陳雪 / 命運交織的房間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完美情人進化論 】

一個男人的告白:「完美的對象會隨著年紀而改變,外貌內在的比例會不同。所以一直維持同一種樣子、沒進步,永遠也都只會遇到同一種人。」

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包含運氣成分,或多或少,愛情也是。

⋯⋯

然而,若把一段關係的失敗原因,都歸咎給運氣的話,就註定永遠無法擁有好的戀愛。

你終於可以如此去想了,當身邊的朋友逐一找到好的對象時。

但也只有你自己知道,這樣的體悟竟是從埋怨開始,最後才能修成正果。

◆◆◆ 相信自己值得好對象 只是運氣不夠好

一開始你先是抱怨:「怎麼好的人都已經有伴了?」你想著,自己的條件並不比別人差,卻老遇不到好的人,甚至,就連各方面條件都不如你的人,都已經談了一場好戀愛了,那麼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一定就是自己的運氣不夠好。

一定是這樣,自己不受老天的厚愛!唯有如此,你才可以有立足點去說服自己為何至今仍然獨身;

也唯有如此,你才可以繼續相信自己是好的,自己值得有人來愛。

你的身邊總會出現幾個人對你示好,也嘗試過跟其中一個誰約會,你並不是一個苛刻愛情的人,但對方明顯的不足處卻說服不了你,就連想要勉強自己適應都辦不到。

努力和勉強不同,很久之前你就知道了。尤其當圍繞在自己周圍的對象都不夠好時,你更是感到灰心。

你也想過遷就,但卻發現當自己有這樣的念頭時,就已經是一種勉強。於是你感嘆著,自己費盡了這麼多的心力去跟上愛情的腳步,但怎麼出現的人都跟不上你的腳步?

◆◆◆ 苛求完美情人 其實是病急亂投醫

你責怪出現的人,他們不是沒發現你的好,就是你覺得他們不夠好。而愛情,要有兩個好,才成就得了。

後來,你開始自暴自棄。你的氣餒來自漫長的等待,甚至你更責怪自己,你用另一個人的不長久對待來度量自己的好壞,那些碎裂的關係,也破碎了你的信念。

你認真以為是自己不夠好到擁有好的愛情,於是加倍讓自己完美。

你覺得只要自己再離完美多近一點,愛情與自己的距離也就會跟著再少一些。

你一度認為這是一種檢討,但後來才發現,若沒能提供正確的修正建議,就稱不上是檢驗探討,只會是一種否定,對自己的人生其實毫無幫助。

因為所謂的完美並不是指毫無瑕疵,而只是一種剛剛好,一種適合。你的追求完美,原來只是一種病急亂投醫。

◆◆◆ 願意為愛變更好 正面能量互相引導

愛情,從來都不是因為完美就可以擁有多一點,或比較快獲得,但兩人能夠走得多遠,靠得包容與耐心。

於是在很久之後,尤其是幾次心力交瘁、努力想找到好的對象卻未果之後,你才能有了新的理解。

原來,在很多時候,那些能遇到好對象的人,並不單只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好的人,而是,他們讓對方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好。

他們有擁有那樣的能力,那種讓人可以去變好的力量,不只是給予,而是引導,讓一個人成為更好的人。

原來大多數所謂的好對象,其實在一開始都不那麼好,而是因為遇到現在的人,變得更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你不再羨慕擁有好伴侶的人。

你終於從「完美情人」的桎梏中掙脫出來,可以打從心裡去接受一個人,同時也接受自己。

◆◆◆ 先把自己變好 再一起變完美

原來所謂的「好的對象」,並不是指對方多好,而是自己先成為一個好的人,然後再有能力去影響對方一起變好。

原來,那些看似完美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好,而是另一個人的出現讓他變得更好。

這也就像是在說,完美的愛情不是指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來戀愛,而是因為對方,讓你得以在愛裡舒展並覺得安適,一種關於完美的姿態,而這就是完美。

終於,你不再追求完美的愛情,而是開始去努力把當下的每一刻過得美好。

你也不再尋找完美的對象,而是希望先把自己變得好,然後有朝一日他出現了,你們再一起變得更好。【 文/肆一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外界變化大 高齡難掌握 】

家中養的兔子,這幾年來變得越來越易怒,常常在家人餵養牠,或是打掃牠所在的陽台時,發怒攻擊人。

漸漸地,家人發現除了兔子原有的地域觀念以外,這樣的行為主要是,因為兔子的年紀大了,聽覺與視覺漸漸退化,就連動物賴以為生的嗅覺,也不太靈光了,因此面對外界的風吹草動,牠十分恐懼,不分青紅皂白一概先攻擊再說,要不然就是逃到一邊去。

⋯⋯

想想,這樣的行為似乎也常常發生在,生活中周遭的高齡長者身上:當他們的感官與身體機能開始退化,體力與活動力大不如前時,他們對這個瞬息萬變,就連我們年輕的一輩,都不見得容易適應的世界,也開始覺得恐慌。

很多高齡者,害怕使用手機、電腦或是任何高科技產品,而對各式各樣的新名詞,像是APP、LINE、SKYPE、臉書、線上交易等,他們也都感到困惑與害怕。

終究在他們成長的年代,並沒有這些東西的存在,更不用提他們日益衰退的感官與身體,讓他們難以像較年輕者一樣,如此快速地面對越來越多的資訊與聲光刺激。

面對這樣的恐懼,有的高齡者,選擇退縮到自己習慣的世界中,盡量少出門;

有的人則是,性格變得更加固執易怒。有些高齡者原本是一家之主,現在卻得面臨體力上的衰退,與年輕一輩對其權威的挑戰。

所以在面對有些高齡者退避恐懼,亦或是易怒的態度時,也許我們可以多設身處地替他們想想,了解他們的困難,以增進我們與高齡長輩間的互相了解,在應對與照顧他們時也更能得心應手,建立更深厚的互信機制。【 文/南南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