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22 Sat 2017 13:21
【 食物的療癒 】
- Apr 22 Sat 2017 12:03
【 妳怎麼可以不愛我?】
- Apr 22 Sat 2017 11:40
【 惜福感恩、喜樂幸福 】
- Apr 22 Sat 2017 11:32
【 胸悶 久咳 胃食道逆流作祟 】
- Apr 22 Sat 2017 11:29
【 若是真愛 肯定會一起努力 】
【 若是真愛 肯定會一起努力 】
朋友正為了分手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她的錯愕是,兩年多的感情為什麼男生「突然」要分手?然而男生卻說,近半年來,他早已明示、暗示過無數次,是女方都不當一回事。
那麼,男方到底是否真如他所言明示加暗示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兩人冷戰時,男生絕不主動打電話來,女生打去時,男生就說:「不是要分手嗎?」;
⋯⋯又比方說,兩人為了老問題起爭執時,男生會回:「不然乾脆不要在一起了!」男生對這段感情已不想再努力的態度恁地明顯,只不過因為沒有直接決裂地甩開女方的手,便被女生解釋為「還有希望」。
很多時候,分手便是難在這裡。說得太直接被嫌絕情,說得太隱晦對方又聽不懂;你手下留情,對方以為還有餘情未了,浪費彼此時間不說,凌遲處死只有比砍頭更加痛苦。
所以我覺得,評估一個人還有沒有心要跟你經營一段感情,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還願意為你們之間做什麼──例如,他是否會主動解決你們之間遇到的問題?
比方像是水龍頭漏水吧!如果是你買的房子,你肯定會立刻找水電工來修繕,說不準還把全家的水龍頭一次換新,雖麻煩,可修繕之後,享用的還是你自己;
可若是租的房子,也許便換個最便宜款式的水龍頭,當下可以用就好了;
若是旅行時臨租的民宿,恐怕你壓根不會去管它,連隔早退房時跟民宿老闆說一聲都懶──這中間的差別是,如果你打算在一個地方安身立命,你肯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將這個地方弄得舒適美麗,或者最起碼宜家宜居,畢竟沒有人想一輩子忍受同一個困擾,誰都希望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避風港。
感情也是一樣的。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環境背景不同,再怎麼相愛也會有爭執的時候,忍讓一個月容易,但要忍讓一輩子,恐怕誰都不想!
即使溝通時經常帶來情緒、就像整修房子時會暫時帶來不便,但若是你打定主意想跟這個人過一輩子,肯定還是會盡力去改善。
在這個戀愛不一定通往婚姻的年代,很多人戀愛的打算是:「我只是想交個男/女朋友,寂寞時有人陪,將來並沒要跟這個人結婚。」如果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在戀愛,能為對方做出改變的額度就很有限。
講白一點,這種「暫時休憩」型的戀愛,今日不分手、明日也會分手!所以也無須太執著,與其一個人孤軍奮戰到死,不如找一個願意跟你一起努力的人吧!【 文/密絲飄 】
- Apr 22 Sat 2017 11:27
【 去你的最愛 】
- Apr 22 Sat 2017 11:24
【 冤家的路一定窄嗎? 】
【 冤家的路一定窄嗎?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好友不見,冤家路窄」,這是經常聽到同事朋友聊的生活體驗,他們說,好朋友好久才會見一次面,見了面大家都會開心話從前,不想遇到的仇人或冤家,卻三不五十出現在你面前,讓人錯愕不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莫非定律」,你越想要逃避,它就一定會發生。
◆◆◆ 形同陌路 相見不如不見
⋯⋯當我們年紀還小,社會經驗歷練不足,很容易在小事上與人計較,今天別人講了無心的話,聽在自己耳裡,卻在心裡發酵,一直細究對方說這句話有何居心,是不是自己做錯什麼,還是對方暗示什麼?太多想法搞得心頭緊繃,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合宜,才能符合他人期待。
另一方面又告訴自己,為什麼我一定要處處配合別人,他不爽是他家的事,很多情緒在內心交戰著,甚至會不甘示弱和對方唱反調,到最後雙方就會心有疙瘩,形同陌路,最好相見不如不見。
◆◆◆ 主動示好 友誼鴻溝瞬間消失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越是不喜歡見到的人,就會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前,想躲都躲不掉,有時在職場上,這樣的人還必須跟他合作,見到面時,儘管心情低落,外表還是要展現熱絡,心裡卻納悶:「誰不好合作,偏偏要跟這樣的人完成案子。」
有時更會幻想:「對方可能也有同樣想法。」其實對於不喜歡的人,我通常抱持「敬而遠之」心態保持距離。
記得40歲那年某天中午,我在提款機前排隊,回頭一望,正看見某位曾與我交惡同事,當下立即把頭轉回來,但左思右想,都過去的事,有什麼好計較呢?
我深呼一口氣後,隨即回過頭向這位同事微笑打招呼,原本表情木然的他,看到我的微笑,臉上瞬時展現柔和線條,綻放蓮花般的笑容,瞬間讓雙方不悅化為烏有。
◆◆◆ 放下仇恨 以慈悲聚集友誼
當時我告訴自己:「這種不計前嫌,開心微笑的感覺真好,把仇怨放在心上,只會徒增煩惱罷了;
事過境遷,恩情記得,不好的記憶就隨風飄去,只要願意彎腰、低頭,先向對方表示善意,那麼相見的就不會是冤家。」
這樣的想法就好像是修道中人,「當你學會放下仇恨,就不會起煩惱心,內心慈悲,就會聚集友誼,因為慈悲沒有敵人」。
生活及工作仍然進行著,人只要有接觸、有連結,都會有意見不合或言行錯失,心裡怎麼想,事情就會朝那個方向發展,能抱持事情過了就好,不生怨尤,
不管和別人有什麼不快,下次見面時仍能給予對方,一個溫暖親切的微笑,我相信,條條通往友誼美好幸福的康莊大道,都會任我們自由行走。【 文/洪金鳳 】
- Apr 22 Sat 2017 11:22
【 命中注定的不倫 】
【 命中注定的不倫 】
他們從一開始就錯過了,22歲那年相識,雙方都各有男女朋友,一大圈朋友裡,他們鮮少獨處,大學畢業時,一次6人3對的環島旅行,抽摩托車鑰匙的遊戲,大光才有機會載著小綠,透過小綠環抱著他的腰,透過大光特別多話的表現,他們確認了彼此的好感,沿著長長海岸線,海風吹亂頭髮的車程飛馳,他們相約有一天還要一起來海邊,實現這個願望時,他們已經30歲了,各自遭遇,小綠先結婚了。
那是部落格時代,他們透過MSN聯繫,去的是北海岸,在小綠丈夫出國的空檔,他們開著大光的車,在海邊的民宿住了一晚。
⋯⋯「為什麼我們不在一起?」大光問,他們親密得就像一直是情人那樣,22歲的熱情,實現在30歲的身體。分開時,彼此都沒有怨言。
◆◆◆ 各自婚嫁依然相愛
「命運不站在我們這邊。」小綠回答。
「下次再來看海。」大光抱緊她,小綠點點頭沒有出聲。這次的分別特別漫長,平時幾乎不私下聯繫,他們都在等命運的安排,然後大光也結婚了。
不知為何,他們無法將對方排進自己的真實人生裡,卻總是在夢裡相見,夢中,他們總是說走就走,山上,海邊,城市裡,處處有他們的蹤影,他們甚至像一對小夫妻那樣,閒適地在公園散步,儘管這些畫面,從來也不曾在現實裡發生。
後來是臉書時代了,他們就像從夢裡走出來那麼自然,小綠po了一張海邊的照片,大光就尋她去了。
那家民宿早已歇業,他們住進了濱海的飯店裡,海面灰撲撲的,大光的腰圍粗了一圈,小綠變得更漂亮了,38歲,感覺她的人生很幸福。
「還會再見面嗎?」大光問,小綠點點頭,又搖搖頭。「會見面的。」她說,就好像那是一個約定。【 文/陳雪 / 命運交織的房間 】
- Apr 22 Sat 2017 11:20
【 完美情人進化論 】
【 完美情人進化論 】
一個男人的告白:「完美的對象會隨著年紀而改變,外貌內在的比例會不同。所以一直維持同一種樣子、沒進步,永遠也都只會遇到同一種人。」
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包含運氣成分,或多或少,愛情也是。
⋯⋯然而,若把一段關係的失敗原因,都歸咎給運氣的話,就註定永遠無法擁有好的戀愛。
你終於可以如此去想了,當身邊的朋友逐一找到好的對象時。
但也只有你自己知道,這樣的體悟竟是從埋怨開始,最後才能修成正果。
◆◆◆ 相信自己值得好對象 只是運氣不夠好
一開始你先是抱怨:「怎麼好的人都已經有伴了?」你想著,自己的條件並不比別人差,卻老遇不到好的人,甚至,就連各方面條件都不如你的人,都已經談了一場好戀愛了,那麼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一定就是自己的運氣不夠好。
一定是這樣,自己不受老天的厚愛!唯有如此,你才可以有立足點去說服自己為何至今仍然獨身;
也唯有如此,你才可以繼續相信自己是好的,自己值得有人來愛。
你的身邊總會出現幾個人對你示好,也嘗試過跟其中一個誰約會,你並不是一個苛刻愛情的人,但對方明顯的不足處卻說服不了你,就連想要勉強自己適應都辦不到。
努力和勉強不同,很久之前你就知道了。尤其當圍繞在自己周圍的對象都不夠好時,你更是感到灰心。
你也想過遷就,但卻發現當自己有這樣的念頭時,就已經是一種勉強。於是你感嘆著,自己費盡了這麼多的心力去跟上愛情的腳步,但怎麼出現的人都跟不上你的腳步?
◆◆◆ 苛求完美情人 其實是病急亂投醫
你責怪出現的人,他們不是沒發現你的好,就是你覺得他們不夠好。而愛情,要有兩個好,才成就得了。
後來,你開始自暴自棄。你的氣餒來自漫長的等待,甚至你更責怪自己,你用另一個人的不長久對待來度量自己的好壞,那些碎裂的關係,也破碎了你的信念。
你認真以為是自己不夠好到擁有好的愛情,於是加倍讓自己完美。
你覺得只要自己再離完美多近一點,愛情與自己的距離也就會跟著再少一些。
你一度認為這是一種檢討,但後來才發現,若沒能提供正確的修正建議,就稱不上是檢驗探討,只會是一種否定,對自己的人生其實毫無幫助。
因為所謂的完美並不是指毫無瑕疵,而只是一種剛剛好,一種適合。你的追求完美,原來只是一種病急亂投醫。
◆◆◆ 願意為愛變更好 正面能量互相引導
愛情,從來都不是因為完美就可以擁有多一點,或比較快獲得,但兩人能夠走得多遠,靠得包容與耐心。
於是在很久之後,尤其是幾次心力交瘁、努力想找到好的對象卻未果之後,你才能有了新的理解。
原來,在很多時候,那些能遇到好對象的人,並不單只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好的人,而是,他們讓對方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好。
他們有擁有那樣的能力,那種讓人可以去變好的力量,不只是給予,而是引導,讓一個人成為更好的人。
原來大多數所謂的好對象,其實在一開始都不那麼好,而是因為遇到現在的人,變得更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你不再羨慕擁有好伴侶的人。
你終於從「完美情人」的桎梏中掙脫出來,可以打從心裡去接受一個人,同時也接受自己。
◆◆◆ 先把自己變好 再一起變完美
原來所謂的「好的對象」,並不是指對方多好,而是自己先成為一個好的人,然後再有能力去影響對方一起變好。
原來,那些看似完美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好,而是另一個人的出現讓他變得更好。
這也就像是在說,完美的愛情不是指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來戀愛,而是因為對方,讓你得以在愛裡舒展並覺得安適,一種關於完美的姿態,而這就是完美。
終於,你不再追求完美的愛情,而是開始去努力把當下的每一刻過得美好。
你也不再尋找完美的對象,而是希望先把自己變得好,然後有朝一日他出現了,你們再一起變得更好。【 文/肆一 】
- Apr 22 Sat 2017 11:17
【 外界變化大 高齡難掌握 】
【 外界變化大 高齡難掌握 】
家中養的兔子,這幾年來變得越來越易怒,常常在家人餵養牠,或是打掃牠所在的陽台時,發怒攻擊人。
漸漸地,家人發現除了兔子原有的地域觀念以外,這樣的行為主要是,因為兔子的年紀大了,聽覺與視覺漸漸退化,就連動物賴以為生的嗅覺,也不太靈光了,因此面對外界的風吹草動,牠十分恐懼,不分青紅皂白一概先攻擊再說,要不然就是逃到一邊去。
⋯⋯想想,這樣的行為似乎也常常發生在,生活中周遭的高齡長者身上:當他們的感官與身體機能開始退化,體力與活動力大不如前時,他們對這個瞬息萬變,就連我們年輕的一輩,都不見得容易適應的世界,也開始覺得恐慌。
很多高齡者,害怕使用手機、電腦或是任何高科技產品,而對各式各樣的新名詞,像是APP、LINE、SKYPE、臉書、線上交易等,他們也都感到困惑與害怕。
終究在他們成長的年代,並沒有這些東西的存在,更不用提他們日益衰退的感官與身體,讓他們難以像較年輕者一樣,如此快速地面對越來越多的資訊與聲光刺激。
面對這樣的恐懼,有的高齡者,選擇退縮到自己習慣的世界中,盡量少出門;
有的人則是,性格變得更加固執易怒。有些高齡者原本是一家之主,現在卻得面臨體力上的衰退,與年輕一輩對其權威的挑戰。
所以在面對有些高齡者退避恐懼,亦或是易怒的態度時,也許我們可以多設身處地替他們想想,了解他們的困難,以增進我們與高齡長輩間的互相了解,在應對與照顧他們時也更能得心應手,建立更深厚的互信機制。【 文/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