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夜菜致癌? 別道聽塗說 】

◆◆◆ 〈破除網路謠言〉

近幾年來,電視上談論健康的節目,如雨後春筍般一集又一集,永遠有講不完的話題,有一次我看到一集在談論「香腸含亞硝酸鹽容易致癌」的問題,由此延伸到有機蔬菜也含亞硝酸鹽,大聲疾呼「吃有機蔬菜,也會有致癌的危險」,節目講到這裡就結束了。

⋯⋯

我看了很傻眼,這根本是誤導大眾嘛,只會讓觀眾越看越恐慌、越看越迷惘而已!

體內只要有維生素C存在,就可以阻擋亞硝酸鹽轉變成有致癌性的亞硝酸胺。

網路上也經常有文章,呼籲大家不要吃隔夜菜,因為亞硝酸鹽會隨著,剩菜擺放的時間愈長,就會愈增加,原本將前一天的晚餐留一些,當隔天便當菜的上班族、學生,這下搞得變成便當也吃不成了嗎?

真實的情況是,隔夜菜裡面的亞硝酸鹽含量,距離危害人體的濃度還差得遠,而且體內只要有維生素C存在,就可以阻擋亞硝酸鹽轉變成有致癌性的亞硝酸胺。

因此,我們只要多吃新鮮蔬果,或補充維生素C,就可完全避開隔夜菜致癌的風險,整個話題的重點,應該在於「該多攝取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而絕非「有機蔬菜也會致癌」!

我在美國和台灣各住了二十多年,數年前暫時拋下美國看診業務,回台推廣正統的自然醫學知識,以提升日益惡化的大眾健康,但我發現華人地區有很多營養知識是「推理」出來的,而沒有事實根據,卻流傳廣泛,

例如老少皆知的「維生素C吃多了會得腎結石」,或是「吃蝦子再吃維生素C,會產生砒霜」,網路上這類傳言很多,誤信者眾,卻很少人出面破解。

我的任務,就是要從自然醫學提供「正解」,並告訴大家重點在哪裡。

◆◆◆ 〈破解謠言〉維生素C 化解氧化壓力

回到隔夜菜的問題,葉菜類蔬菜由於含氮量豐富,生長過程中自然會產生「硝酸鹽」,一旦煮熟之後,細胞壁受破壞、天然抑菌成分被瓦解,剩菜自然會被細菌代謝產生「亞硝酸鹽」,放得時間越久,亞硝酸鹽產生越多,這就是大家很擔心隔夜菜會致癌的由來。

但其實「亞硝酸鹽」對身體沒太大害處,一定要在體內和胺類食物結合之後,變成「亞硝酸胺」才會有致癌性。

所以,一把手槍並不危險,裝了子彈也不會傷人,一定要扣下板機才有致命的風險。

也就是硝酸鹽(無害)→亞硝酸鹽(還好)→亞硝酸胺(致癌)。

體內維生素C的作用,就好比是手槍上的安全裝置,讓板機無法扣下。

因此,我們應該多攝取天然抗氧化劑,降低體內氧化壓力,自然就會避免許多食物造成的致癌風險,例如高溫燒烤、黑心餿水油、回鍋油、環境毒素、體內代謝廢物、熬夜、過量農藥、非法食品添加劑等等,都可因此而減少傷害。

◆◆◆ 〈真相在這〉青菜放久 營養流失愈多

以上所說隔夜菜的問題,只限於葉菜類,至於根莖類和肉蛋類,由於亞硝酸鹽的含量極低,就更不存在致癌的風險。

雖說隔夜菜的亞硝酸鹽危機可以被維生素C解除,但話又說回來,葉菜類食物還是以新鮮為佳,烹煮過後盡量當天吃完,不要隔夜,甚至最好當餐吃完,因為放置越久,營養流失越多,也越容易滋生細菌,產生變質問題。

總之,蔬菜水果若能生吃,就盡量生吃,因為生食除了保留更多維生素C和B群等營養素之外,也比較不受細菌分解產生亞硝酸鹽,不得已時才稍微烹煮一下,堅持「烹煮少高溫,剩菜少久置」的原則。

所以,還是回到原始人的吃法,比較合乎健康,盡量吃食物的原形,新鮮即食,低溫烹調,才能吃到最原始的營養素,以補充身體所需。

【 文/陳俊旭/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執業醫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終結不幸福 走為上策 】
 
曉真終究離婚了。對於這個決定,最不開心的人,是曉真的母親。對於這代人而言,曉真算是早婚的。
 
她一直照著母親期待的方式去活:念大學時認識了當時是學長的前夫,大學畢業後找一份穩定平凡的工作,等男友當完兵、念完研究所之後,覺得時候差不多了於是就結婚,婚後兩年生了兩個孩子,老公在自己老爸公司上班,經濟無虞。
 
然而這一切穩定幸福的表面底下,卻隱藏著曉真極大的不快樂。
 
◆◆◆ 順應傳統走入婚姻 失去自我老公又出軌
 
曉真的公婆是觀念保守的傳統長輩,覺得女人就應該要負擔所有的家內事,把公婆當成皇帝、皇后般伺候也是理所當然。
 
於是下班後的曉真比上班時還忙,婚前還留有幾分客氣的公婆,婚後全都變了臉,對曉真頤指氣使,當下人一樣使喚。
 
生了孩子做完月子之後,原本曉真想要找保母帶孩子,但是公婆堅決反對,認為女人不帶孩子就是逃避責任、不是媽媽自己帶大的孩子就是一生不幸,於是曉真只好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公婆。
 
很多人都說曉真辭掉工作是專心當貴婦去了,事實上,沒了工作的曉真,連尋找解脫的基本出口都沒了,每天關在家裡,被孩子搞得疲憊不堪也就罷了,還得天天面對公婆刻薄的言語跟表情,曉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哭泣,她覺得自己好像得了憂鬱症,覺得世界已經毫無希望。
 
有人問,那曉真的老公都在幹嘛?都不幫她嗎?曉真的老公不是媽寶,靠自己完全可以過活,而且他說一,他爸媽不敢說二,甚麼都順著他,只是,這男人早就在外頭開了小公館,另組小三家庭。當曉真知道這個真相時,世界差點瓦解。
 
◆◆◆ 娘家母親愛面子 咬牙吞忍不准離婚
 
一般女人遇到這種狀況,應該早就抱著孩子哭回娘家去了吧,然而曉真卻不能這樣做,因為曉真母親根本無法接受這種行為,每次曉真回娘家避難訴苦,都被母親趕回去。
 
說也奇怪,曉真母親其實也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從曉真還小的時候,她爸爸就拋棄了她們母女兩人,去外頭另組家庭,爸爸對曉真而言,只是每個月的生活費來源。
 
曉真母親一個人將她扶養長大,而曉真也非常孝順,一直以來都朝著母親期望的方向努力:考上國立大學、申請到獎學金、找到穩定的工作、嫁到看起來不錯的人家,做一個「能在外頭被人誇讚的好女兒」。
 
然而,當曉真因為婚姻生活的痛苦而跟母親抱怨時,卻被母親狠狠教訓了一頓──「這樣有很辛苦嗎?
 
又沒讓妳餓著,又沒把妳趕出家門,妳在喊甚麼辛苦?當初我這樣還不是把妳給拉拔大了,才這點情況就講得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那我當初是不是早該抱著妳去跳河啦?」
 
母親這樣說,讓曉真相當訝異,有過類似經歷的媽媽不但不體諒她,甚至認為這一切是「正常」的。
 
而當曉真跟母親提自己想要離婚時,母親更是大發雷霆──「離婚?離過婚的女人誰還要?
 
我把妳養這麼大,可不是要讓妳嫁人後離婚,變成沒人要的破麻!
 
一個女人居然想提離婚,這麼丟臉的事從我女兒口中說出來,我真是不敢相信……」
 
「可是他都在外頭另組家庭了,我在婆家活得像下人一樣,為甚麼不能離婚?」曉真哭著反駁母親。
 
「男人在外頭偷吃是難免的,苦日子過久了就不苦了。既然要離婚當初幹嘛結?結了婚就不能離,再苦都得撐下去!
 
我一直很以妳為榮的,沒想到妳居然想離婚,妳是要我把臉往哪擺?」
 
◆◆◆ 拒絕複製不幸婚姻 自己人生自己決定
 
說來說去,母親反對的理由只有一個:怕丟臉。
 
曉真這才了解,原來當初母親堅持不離婚的主因,除了為了爸爸給的那份生活費,更大的理由就是「怕丟臉」。
 
曉真仔細回想,一路上,她一直照著母親期待過自己人生的原因,也是因為母親怕丟臉──考不上大學很丟臉、找不到穩定工作很丟臉、女人快三十了還不嫁人很丟臉……,現在就算生活不幸,也得吞下那份痛苦,繼續為了母親的「怕丟臉」而苦撐下去嗎?
 
身在絕境的曉真,最後在密友的支持下,勇敢離了婚,也暫時跟不諒解她的母親斷了聯繫,想當然爾她的母親認為她忘恩負義,但曉真只能不理會了。
 
有些人會將自己的不幸複製在最愛的親人身上,而事實是,只有自己勇敢決定自己的人生,才能夠終結這種不幸的傳承。
 
【 文/劉凱西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慢愛 才是真愛 】

多久沒透過寫一封信傳達情感?一筆一畫地把字刻好,彷彿就把心意貫穿在詞彙之間,整封信存在了神聖的使命。

把時間設定成等待的渴望片刻,從信寄出之後,便開始等待回信的樂趣。

⋯⋯

一來一往之間,這種天然慢愛,讓人格外懂得時間沉澱之後的美好。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Finding Mr. Right 2)敘述自小家境困苦、父親嗜賭,卻老是逃不了賭博命運的女子焦姣,因為一場巧合而與遠在美國洛杉磯的羅大牛開始通信。

兩人在信件往返中,慢慢地堆砌出未來情感寄託,當通信已成習慣,制約了雙方,那道筆觸彷彿能,把真正內心想說的話帶出來。

要說這時代,用書信通聯成為常態,確實高估了我們耐心,畢竟現代人執意即刻表態,你要說甚麼,傳個簡訊或是丟個表情符號,就能訴說心裡兩、三事,這才是現代人合理的行為基準。

但電影給了一個舊時代的浪漫情懷,寫寫信,從剛開始的衝突,三言兩語盡是脾氣,與多少男男女女的不打不相識,是否也有幾分重疊性質?

衝突之後必有內省時刻,自己是否說錯了甚麼話?寫了哪些不得體的字句?自己的高傲尊嚴是否傷害了對方?

這些愛情羅曼史的固定戲碼,從信傳遞回來這套老派相愛模式,看來不管是幾代人,大家對於愛情戲的兵棋推演,可都沒怎變過。

從信件去認識一個陌生人,其實是比較不會帶有偏見的。

因為我們容易先就外表取決對方行為預測,從字裡行間講述自己的點點滴滴,揣摩對方心意,透過時間發酵,所有的情感因此成就了重量與厚度。

相較於直來直往的數位傳遞,寫信、寄信、等信、拆信,這確實容易讓人打開心房,而不是苦陷入「已讀不回」的窘困局面。

如今時代,已經讓人無法緩慢地信仰愛情節奏,不願意多付出時間成本的談情策略,多半會被要求直接明白。

速戰速決並非壞事,而是我們活在一個「無限選擇,選擇有限」的愛情成本股份有限公司。

這齣戲重現了,一個舊時代的談情節奏,從文字解析自己,這才能好好地認清,我們缺的是寂寞,還是愛?【 文/羅斯提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如果老闆的指令是錯的,該照著做嗎? 】

阿達是一位企業公關主管,他們公司最近來了新的總經理,沒有公關專業,卻對公關特別有意見,一下要做這個,一下又突發奇想要那樣做,搞得部門內,包括阿達在內的幾位同事雞飛狗跳;

如果老闆的建議夠專業,儘管麻煩,照著做也就罷了;偏偏新老闆的「創意思考」,常常會讓事情出現反效果,做比不做還糟!

⋯⋯

◆◆◆ 服從?不服從? 這是個好問題

類似阿達這樣,被「外行領導內行」的境遇,在許多公司、不同職位上都經常可見,面對這樣的處境,身為屬下,到底該服從還是不該服從?如果服從,可能會為工作帶來更大危機;

問題是,老闆指令當前,如果他不是個好溝通、願意聆聽屬下意見的人,又真的有不服從的空間嗎?

◆◆◆ 拆解「錯誤指令炸彈」六步驟

一如面對許多職場問題一樣,碰到這種狀況,我還是強烈建議當事人先「平心靜氣」,不要急著跟老闆生氣,也不要急著壞了自己的工作情緒,或者只會在同事群組裡批評老闆「豬頭」;

要拆解「老闆錯誤指令」這顆炸彈,是有步驟的:

◆◆◆ Step1.無論如何,你應該要「盡提醒義務」。

畢竟你的工作,就等於是老闆的專業幕僚,儘管老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你基於專業,認為這樣做不恰當,但你還是必須講該講的話,讓老闆知道這樣做的風險跟可能的發展。

◆◆◆ Step2. 講原因,不要講對錯。

在跟老闆溝通的時候,請盡可能不要用「老闆,你錯了」的方式陳述事情,而是理性地溝通「為什麼這件事應該這樣做比較好」,讓對方不會流於情緒之爭。

◆◆◆ Step3.聰明給建議。

你可以用「請教」的態度問老闆,「如果這樣做,您覺得如何?」讓老闆知道,你有這樣的建議,但決定權還是在他。

◆◆◆ Step4. 搜集第三意見,尤其是專業意見。

有時候,老闆會習慣性「不夠信任自己人」;這時候,引用專業的第三人意見,甚至第四人、第五人意見,有時候可以幫助老闆比較容易「想開」。

◆◆◆ Step5.私下說,不要公開說。

這一點也很重要!要提供任何這種「有損老闆威信」的建言時,一定要秉持「私下說」,而不公開讓老闆下不了台的方式,才有可能讓老闆接受,而不會為了面子,就算知道自己錯了,都還硬要跟你槓到底。

◆◆◆ Step6.成功不必在我。

最高段的說服,不是讓老闆覺得被你說服,而是讓他覺得是「自己改變心意」的。

當他自己覺得,該照著你建議的方向做,你就成功了。至於是誰說服誰,一點都不重要。

◆◆◆ 盡力而為後 做最壞的打算

做到了前述六點,這顆炸彈被拆解的可能性已經大增;但是,如果老闆仍堅持己見,除非嚴重到影響公司的「生死存亡」,我們也只好讓老闆「官大學問大」,尊重他的「旨意」吧!

只是,在尊重的同時,身為幕僚,我們沒有「看笑話」的權利,相反的,我們的義務,就是必須趕快想方設法,做好「善後準備」才行。【 文/蔡祐吉/職場觀察家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濫喝營養品 血糖反飆高 】

◆◆◆ 喝了營養品可以控制血糖嗎?

糖尿病濫喝營養品,血糖反飆高,取代正餐非點心,一位糖尿病婦人因血糖飆高送醫,原來是子女基於孝心,送她許多相關營養品,結果婦人每天喝近4罐營養品,結果反而造成血糖不穩。

⋯⋯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治元表示,許多糖尿病患對營養品有迷思,誤以為多喝,有助控制血糖,其實,並非所有糖尿病患,都需要喝營養品,若喝也要取代一餐正餐,不能當點心,否則反而會造成血糖飆高。

王醫師表示,研究調查顯示1995年時,糖尿病患約占總人口9.2%,也就是每10人中約1人是糖尿病患,2015年再做調查時,數字依舊維持9.2%左右,顯示糖尿病人口維持平盤,但結構上,可以發現有年輕化趨勢,過去糖尿病患大多是40多歲以上,但現在20多歲的糖尿病患已不少,建議控制好血糖,以免發生失明、截肢等併發症。

◆◆◆ 【先了解】量腰圍看風險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哪個部位胖更是關鍵,建議可量肚臍以下兩指位置的腰圍,如果男生大於等於90公分、女生大於等於80公分,顯示腹部脂肪過多,就代表糖尿病風險高,建議進一步檢查。

◆◆◆ 諮詢醫師使用

很多患者看電視廣告,誤以為營養品有助控制血糖,其實是廣告時間過短,無法說明清楚而產生的誤解,事實上若因插鼻胃管、或某些原因無法進食的患者,才需要營養品,而可正常飲食的患者,若要食用營養品,就建議先諮詢醫師。

◆◆◆ 無法取代食物

如已諮詢過醫師,因忙碌或不便,而無法正常飲食時,可喝營養品來取代正餐,因這類營養品中,已包含一餐所需的營養素,所以不可再額外多吃,或把營養品點心。

醫師強調,吃食物的口感,可帶給人快樂的感覺,這是營養品做不到的。

◆◆◆ 【這樣做】監測血糖評估

平時要在餐後2小時定時監測血糖,若有喝營養品,也可測血糖了解變化,若患者懷疑自己有低血糖情形,建議也先測血糖,確定是低血糖,再喝營養品或吃方糖補充糖分,因為許多患者常會混淆,飢餓感與低血糖。

◆◆◆ 紀錄飲食判斷

控制血糖,首先要了解可吃什麼,若要規定什麼可吃、什麼不能吃,那實在生活的太辛苦,

建議平時記錄,自己的飲食與血糖變化,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就能控制血糖又開心吃東西。

◆◆◆ 【醫師說】

若要購買糖尿病相關營養品,應該先諮詢醫師意見,而不是自行到藥房,或透過直銷商直接購買,這樣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 文/王治元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吃蘋果到底要不要削皮 】

用刀子在蘋果表面刮幾下,可清楚見到果皮上,夾雜了白色的蠟與其他雜質。

有些蘋果外皮光澤亮麗,但加上熱水後,變化嚇人一跳。

⋯⋯

為了在長途運輸中保鮮,以及延長儲存時間,很多水果表面,都加上蠟質。

有外國人發現,只要用熱水一淋,這層蠟就無所遁形,看了片段之後,很多人都怕怕。

但有 勇士說,這層蠟由天然物質製成,例如來自動物的蟲膠,或者來自植物的巴西棕櫚蠟等,不削皮直接吃都沒問題,還可以吸收水果皮的營養。

但蘋果上的蠟,不一定天 然,有可能是由石油副產品製成。

香港調查,如果心中有疑慮,那就削皮吧。
【 文/國際中心╱蘋果日報/綜合報導】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本周星座的運勢 】
 
◆◆◆ 維納斯的呢喃(5/22~5/28)
 
桃花星與創新革命之星齊聚在火象牡羊座,火象星座(牡羊、獅子、射手)可以迎接突來的好事與人際連結,有時愈釋放出友善交友的心,所際遇的對象也同步是心胸寬大之人,不妨聽直覺的引導;
 
風象人(水瓶、雙子、天秤)有風象太歲星支持,加上火象六合的優勢,只要主動開口辦活動或連結社群,通常無往不利,輕快地就結交新朋友;
 
水象人(雙魚、巨蟹、天蠍)把精力都放在攢錢或理財,對愛情的感受依然沒有到位;
 
土象人(金牛、處女、山羊)則專注在工作領域,希望增加廣度與深度,人際桃花並非目前優先考量的主題。
 
◆◆◆ 牡羊座 3/21~4/20
 
愛情運勢★★★★
 
單身牡羊人緣大好,無論社交或推廣商品,都能輕鬆開發客戶,惟仍需小心抵觸權威或招致外來嫉妒的現象;
 
有伴牡羊和伴侶可能分別參與不同的朋友圈,從輕旅行、小學習打開視野,因此降低了相互的依賴與抱怨。
 
◆◆◆ 金牛座 4/21~5/20
 
愛情運勢★★
 
單身金牛職場與人合作增加,即使你有原創構想,惟商品推動環環相扣,敞開心把利潤分享出去,業績自然暢旺;
 
有伴金牛和伴侶可能因為太忙碌,開始計較誰做多或做少,兩人宜看向同一目標共同努力,計較就中斷了合作默契。
 
◆◆◆ 雙子座 5/21~6/21
 
愛情運勢★★★
 
單身雙子受到社群器重與歡迎,自信與熱情更加倍,職場上運用既有豐富的常識與人脈,就能順利達成目標;
 
有伴雙子總是忙著趕活動,伴侶可能受困權益糾葛而心情不佳,你能為伴侶注入新角度來體驗人生。
 
◆◆◆ 巨蟹座 6/22~7/22
 
愛情運勢★★
 
單身巨蟹有突來工作邀約與機會,在社群活動中顯得亮眼,即使報酬不豐,當下的機會將連結並敞開其它發展的可能;
 
有伴巨蟹總是追隨伴侶決定而安排生活,近兩週內心特別累,不想再配合,忙碌後只想自己一個人放空。
 
◆◆◆ 獅子座 7/23~8/23
 
愛情運勢★★★★
 
單身獅子職場能發揮專業與影響力,出國短旅行不僅長知識,還有突來的邂逅,對方爽朗乾脆的特質與你契合;
 
有伴獅子和伴侶常常隨心所欲,想到哪玩到哪,能滿足探索的童心,也引發與孩子分享的新奇樂趣。
 
◆◆◆ 處女座 8/24~9/22
 
愛情運勢★★
 
單身處女座如果專業領域能專注並發揮創造力,舊愛或爛桃花就不會讓你分心,財務進帳也不會太快來了又去;
 
有伴處女座和伴侶為夢想想破頭,終於找到折衷的實行辦法,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不必心急。
 
◆◆◆ 天秤座 9/23~10/23
 
愛情運勢★★★★
 
單身天秤極可能認識一批新朋友,展開全新的旅行或心智共振活動,可惜的是,才有好感的人飛來飛去,緣分並不穩定;
 
有伴天秤和伴侶都有即知即行的敏銳和彈性,關係中帶著不言而喻的默契,彼此都感受到成長與樂趣。
 
◆◆◆ 天蠍座 10/24~11/22
 
愛情運勢★★
 
單身天蠍職場充滿心智刺激與挑戰,來向複雜的桃花魅惑著你,挑戰你的化解指數,極有可能挫敗對方而離去;
 
有伴天蠍明顯感受到伴侶忽略你,不過藉著同理心或共感心,你的表達技巧變溫和了,不再搞成難看場面。
 
◆◆◆ 射手座 11/23~12/22
 
愛情運勢★★★★
 
單身射手職場展露推廣長才,人們總是受到你的熱忱與專業感染,私領域娛樂邀約多,有機會邂逅活躍的異性;
 
有伴射手和伴侶宜共同出遊,或一起設定推動某個計畫,讓關係有全新能量的注入,好過宅在家相互厭倦。
 
◆◆◆ 山羊座 12/23~1/20
 
愛情運勢★★
 
單身山羊整理內在想法或整修舊宅,無論工作或生活,這是進入過渡期並且重新出發的時機,鑽研工作將獲得新視野;
 
有伴山羊開始重新學習或玩創意,明顯地和伴侶的關係就放鬆了,變得沒有計較,只有分享。
 
◆◆◆ 水瓶座 1/21~2/18
 
愛情運勢★★★
 
單身水瓶和鄰居、手足的互動關係,當你吐露真話時,會演變成全新的放鬆或不愉快切割兩極反應,宜有心理準備;
 
有伴水瓶極可能和鄰居或手足發生不愉快,但是和伴侶或孩子則能從戶外活動得到樂趣與放鬆。
 
◆◆◆ 雙魚座 2/19~3/20
 
愛情運勢★★
 
單身雙魚無為而治,與人分享成長與體驗就能得到回饋,意外兼差突然到來,就算沒有工作,向外探勘也好過待在家;
 
有伴雙魚和伴侶都在練習築夢踏實,或者明白夢想雖遠,也要營造每日的小確幸,活出每一個片刻。
 
【 文/占星師 娜塔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明明白白我的性 】
 
蔣明白從高中時代踏入同志圈開始,就非常「明白」性的尺度應該在哪裡?
 
當時,每當我從補習班翹課到附近的二二八公園閒晃時,總會有歐巴或叔叔級的男性向我搭訕,但是我心裡知道,我可以和他們聊天,卻不能答應到對方家裡──因為沒必要又有危險。
 
因此,當後來政府為了預防性病和愛滋病患者增加,而不斷鼓吹「安全性行為」的觀念時,我就曾經投書媒體表示,使用保險套並不是難事,真正應該教導年輕人的,反而是學習如何拒絕太早發生性行為,因為,當自己喜歡或仰慕的對象提出要求,並且以這是「感情」的證明時,年輕朋友其實是很難抗拒的。
 
遺憾的是,當女作家輕生的不幸事件發生後,民意代表又提出一堆頭痛醫頭的奇怪政策,像是補習班老師要有良民證,不然就是要使用真名,只是,補教老師不會去戶政事務所改名嗎?而且加害人也未必都有前科,甚至還不是只有補教老師啊!
 
根據衛福部最近公布的資料,民國105年性侵害通報的受暴人數有8141人,其中熟識者性侵占74.6%,陌生人性侵僅占2.28%,也就是說兒少性侵害案件多為熟識者性侵害。
 
更可怖的是,保護司長張秀鴛在受訪時表示,很多孩子在幼小時就被「家人」以一起洗澡、摸私處、口交等方式性侵,而孩子一開始也都以為這些是「正常」的,一直要到上學接觸更多性知識後,才知道這一切都不對勁。
 
孩子不懂事,年輕人不知道如何拒絕,因此,恐龍家長還要繼續反對性平教育嗎?
 
而強化未成年者的性教育及情感教育,並讓孩子了解身體自主權,又有什麼不當可言呢?
【 文/蔣明白〈異同OPEN講〉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慢飛天使 終將高飛 】
 
寶貝是家中的第一胎,也是長孫,所以剛出生的寶貝很幸福,阿公阿嬤大家都很疼愛。
 
到了1歲多時,寶貝的發音一直停留在疊音,只會爸爸媽媽叫,其他的音發不太出來,表達能力也讓大家看不懂他要表達的是什麼。
 
走路也是算慢,1歲6個月才會走,因為擔心寶貝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於是在1歲11個月時,我跟先生決定帶寶貝去大醫院檢查看看。
 
上網找尋這方面的資訊,我們決定先掛復健科,寶貝運氣很好,遇到很細心的女醫生,她看了寶貝也覺得他發展情況有比較慢,為了更了解是外在還是內在因素影響,我們安排了一連串的檢查……
 
印象最深刻的是腦波檢查,本來活潑亂跳的寶貝瞬間因為麻醉後突然睡著,讓我看了很不捨,那一幕雖然經過6年,還是很深刻。
 
檢查過後,醫生幫我們轉診到小兒神經科,結果報告沒多久出來了,寶貝真的是認知、動作、語言都是發展遲緩,尤其語言較為明顯,當醫生從口中說出「遲緩」這兩個字時,我真的當場愣住,也傻了,怎麼寶貝會是遲緩的孩子?
 
但因為在網路也查詢這方面的資訊,發現早療的黃金時期在3歲前,所以當一踏出診間,背後突然有兩個社工員問我要被通報嗎?通報?我一想到寶貝的將來,也為了他好,二話不說就說好,因為我需要資源、需要幫忙,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早療路程。
 
◆◆◆ 〈慶幸早發現〉先面對 才能接受
 
在還沒接受早療前,我曾自己跑去診所問看看是否可以讓寶貝接受早療語言跟職能療程,也跑去兒童發展中心求助,想到那一段求救過程,真的是一段艱辛又難熬的回憶。
 
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終於找到診所可以讓寶貝上課,雖然離家有點遠,但我跟先生一下班就帶寶貝勤跑療程,一開始從1間上到3間,幾乎一個星期就跑4天。
 
原本阿公阿嬤說「大隻雞慢啼」,反對我們跑療程,但因為看到寶貝有明顯的進步後,阿公阿嬤也幫忙白天帶寶貝到基金會中心上療程,這時候全家一起出動幫寶貝往語言早療復健路加油,寶貝幼稚園時也有基金會老師到園服務。
 
就這樣奮鬥了3年多,寶貝終於跟上正常同齡的孩子,全家終於不用東奔西跑帶寶貝上療程。
 
寶貝也從一開始不愛說話,到現在一回家就吱吱喳喳說在學校發生的事情,還會幫忙做家事,有時候還覺得他太愛說話了,很慶幸當初堅持早療路程是對的。
 
◆◆◆ 〈一路走來〉相信自己 相信孩子
 
這一路走來,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剛發生時要面對的是周遭家人、朋友關切的問候,有時還會有異樣的眼光,但我覺得該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因為他現在還小,什麼還不懂,因為踏入早療,我更發現寶貝跟我們是幸福的。
 
在基金會還會看到更多不同的小孩,他們的家長更是辛苦,但從他們身上我看到更多感動的故事跟毅力。
 
我也感謝老天賜給我一雙巧手,跟寶貝做了很多教具互動,誘發他多說話,還有現在的人因為生得少,所以很容易寵壞孩子,也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沒有自己動手做、動口說的機會,養成全家是他的遙控器,要做什麼馬上有專人服務,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學習當自己主人的機會,讓他自己動手做、動口說要的是什麼。
 
最後,我想以自己是慢飛天使家長過來人來鼓勵遲緩兒家長,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也很努力在跟我們一起奮鬥,只是我們要放慢腳步觀看,你會發現他們正努力在自己的天空展翅飛翔著……
 
【 文/陳姵潔〈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愛的承諾 追討成債 】
 
「老公對老婆好,是應該的吧!」
 
「那當然!」
 
「你說過你會永遠愛我、疼我、保護我。」
 
「當然啊!」
 
當年交往中的他們,是這樣給了對方承諾,一路追追了十多年,他們也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婚了,可過去的甜蜜感漸漸消退,只剩下義務和責任,每一句「你不是說過你會如何如何」都變成義務的追加和責任的追討。
 
◆◆◆ 承諾變成追討的籌碼 愛情跟著變調
 
當昔日的承諾變成義務與責任,日積月累下來變了調,雙方都不想讓對方得逞,所有的承諾變成追討的籌碼,卻追不回在關係中保有一絲絲的自尊,於是甜言蜜語的對話變成:
 
「你不是說你要整理家裡?」
 
「是啊!」
 
「但你沒弄乾淨,結果我還不是要再做一次?」
 
「我有要妳再做一次嗎?是妳自己不滿意愛做的!」
 
「所以是我的錯嗎?」
 
「我有說是妳錯嗎?」
 
「你雖然沒說,但你的意思是這樣!」
 
「妳要這樣想隨便妳!」
 
「你這個說到做不到的男人,只會講大話!」
 
他們都感到回不去了,當情人變成眷屬,原來還有這麼多挑戰等著他們。
 
◆◆◆ 溝通失焦的誤解 讓關係觸了礁
 
一次次腦殘的對話,感覺愈來愈失焦的爭執,讓雙方都很累。要對對方降低期待,又感到不甘心,要增加期待,則覺得對方根本做不到,到了這地步,婚姻生活還剩下甚麼?習慣、責任和道義嗎?
 
◆◆◆ 〈誤解1〉被需要變被嫌棄 感覺失尊嚴
 
當關係觸了礁,怎麼也吵不開,有時候,只是希望自己在對方心裡面還有一絲被在意、被欣賞、被尊敬和被需要,可是當時間拉長,我們做不到彼此心裡的標準,就容易感到挫折,然後,原本的「當然」聽起來從讓人心滿意足的甜蜜話,變成最狡猾的謊言。
 
而原本先生聽到太太說的「你不是說要」是覺得自己被需要,後來卻變成了「被要求卻做不好」的極大壓力。
 
◆◆◆ 〈誤解2〉懷疑對方收回愛 彼此間只剩下挫折
 
當先生被另一半指控自己說話不實,「當初你不是說,現在卻……」,其實心裡是很傷的,這種傷的感覺是:我們都很害怕被親愛的人誤解、輕視或討厭,尤其是被奚落自己不夠好,怎麼做都不對,這是多令人挫折的心情啊!
 
「如果妳心裡這麼討厭我,那我怎麼還能討妳歡心、讓妳開心,妳又怎麼會覺得需要我呢?」這是先生沒說出口的心情。
 
而對於太太來說,「當我無法再用過去的方式要求你,會不會是因為你已經撤回對我的關愛,不再重視我了呢?」
 
因為想依賴對方、希望對方可以無止盡愛自己,這樣的感受太難說清楚,也太難被確認,於是太太只好變成無止盡地向先生追討,這樣的方式卻造成對方的誤解,而拉大了彼此的距離。
 
◆◆◆ 年年關係總體檢 別讓親密愛人變陌生人
 
關係的變化往往在於潛移默化之間,如果我們在每一年都記得幫彼此的關係做個總體檢,也許就能察覺到感情之間的微妙變化,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我們可以將提問列表,常常問問彼此:
 
「這一年,我們都成長了些甚麼?」
 
「這一年,我多懂你了甚麼?」
 
「這一年,有那些改變是我觀察到的,有哪些是你觀察到的?」
 
「這一年,我感受到你付出了甚麼?」
 
「因為有你的陪伴,我更珍惜我們之間的甚麼?」
 
這些問題可以讓我們時時檢視兩人之間關係的變化。
 
很多夫妻間的關係,最後常只剩下陪伴的習慣,而少了成長和了解,所以才會出現「以前的你不是這樣,我愛的是以前的你」這樣的說詞,說穿了,對於以前的你和現在的你,如果感覺是愈變愈糟,表示兩人之間的隔閡愈來愈大,也代表著兩人面對關係的步調和協調早已出現鴻溝,在情感連結的層面,更容易剩下道義和責任的壓力!
 
一開始「你的應該,我的當然」本是甜蜜的諾言,最後卻變成壓垮彼此感情的負擔。
 
關係像一棵植物,時時需要灌溉和陪伴,我們如何更懂對方,讓雙方都在關係中感到滋養和成長,就是親密關係中最難能可貴的人生功課!
【 文/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幸福商談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