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殺手 胰臟癌 】
 
◆◆◆ 胰臟癌的致病原因
 
致病原因不明,年齡增加、抽菸、肥胖、男性、遺傳性胰臟炎、家族史及基因變異是公認的危險因子;
 
慢性胰臟炎、糖尿病、缺乏運動、高脂肪飲食、胃或膽囊切除,也有導致胰臟癌的可能。
 
◆◆◆ 其他高危險族群
 
包括酗酒、愛吃碳烤食物、經常處理化學藥品及長期接觸石油產品,或各種溶劑的民眾等,都要提高警覺。
 
50歲的翁媽媽(化名)平時健康狀況良好,一年前發現下背疼痛與體重減輕,給整脊師父「喬」過幾次之後,雖然改善下背痛症狀,卻在最近半年內陸續出現上腹悶脹、食慾不振、皮膚變黃及茶色尿液的情況。
 
經檢查後,發現是罹患胰臟癌合併肝臟和腹膜轉移。
 
翁媽媽在接受金屬支架疏通受阻塞的膽管,以及幾次緩和性化學治療後,仍因轉移性胰臟癌併發腸阻塞及膽道感染引起的敗血症過世。
 
胰臟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男性罹病率為女性的1.3倍至2倍。民國101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在男女排名各為第八位與第六位,近年來世界各國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漸增加趨勢。
 
胰臟癌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主要原因為早期胰臟癌多半沒有症狀,出現症狀時,常常已經擴散轉移。
 
診斷率偏低主因在於病人未能注意早期症狀,以及醫師忽略病人抱怨。
 
胰臟癌的致病原因不明,年齡增加、抽菸、肥胖、男性、遺傳性胰臟炎、家族史及基因變異是公認的危險因子;
 
慢性胰臟炎、糖尿病、缺乏運動、高脂肪飲食、胃或膽囊切除,也有導致胰臟癌的可能。
 
其他高危險族群,包括酗酒、愛吃碳烤食物、經常處理化學藥品及長期接觸石油產品或各種溶劑的民眾等都要提高警覺。
 
◆◆◆ 早期診斷與預後有密切的關係,出現以下症狀,應懷疑有胰臟癌的可能性:
 
● 長期(大於兩個月)腹瀉。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背痛。
 
● 皮膚變黃、糞便灰白色或茶色尿。
 
● 無糖尿病家族史,在50歲以後得到糖尿病者。
 
● 老年人不明原因初次發生胰臟炎。
 
診斷胰臟癌時,先得排除其他發生率較高的癌症,如胃癌和肝癌,內視鏡、超音波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可做初步診斷;
 
有黃疸症狀,要考慮會造成「膽管阻塞」的疾病,如膽管結石、膽管癌或膽囊癌等,內視鏡超音波(EUS)或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等侵入性檢查可幫助診斷。
 
檢測腫瘤標記,如糖鎖抗原(CA19-9),可用於診斷較末期的癌症,不過確定診斷還是要配合影像學檢查。
 
病人血清CA19-9在初期癌症很少升高,增加早期診斷的難度。
 
手術切除是治療的主要方式,但超過8成的病患在發現時,無法手術治療;
 
手術失敗率很高,術後經常需要輔助性化學治療,即使接受化療,仍有很高的復發率。
 
末期病人可以接受緩和性化療和疼痛控制,阻塞性黃疸可用膽管引流術治療腫瘤導致的膽管阻塞。
 
這些治療對於生活品質和存活率的幫助不大,平均5年存活率小於10%。
 
◆◆◆ 健康小叮嚀─如何預防胰臟癌?
 
胰臟癌的預防之道,除了避免危險因子,多吃富含葉酸食物及蔬菜水果,也可以預防胰臟癌的發生。
 
做好健康管理,除了重視黃疸、腹痛或體重減輕的症狀,建議高危險群民眾在40歲後定期篩檢。
 
【 文/吳明駿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