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陪你 健康到老 】
凡人多相信權威,看病找職位越高、頭銜越多、且媒體有口碑的名醫準沒錯。
不過,「巷子內的」多不這麼想,像我的老師張文和教授,便力主「看病的老二哲學」。他以為40歲上下的中生代醫師,非但學識與臨床經驗足以獨當一面,體力也處於巔峰狀態,卻沒有教授或主任級醫師滿坑滿谷的病人(與外務),凡事親力親為,病人才能得到最佳照顧。
張教授的主張不只適用於外科病人,對罹患慢性病,必須長期治療、與病共存的病人也很受用。倘若病人求助年長自己甚多的醫師,勢必碰上醫師退休換人的場面。結束多年醫病關係重新開始,總叫人若有所失。
--------------------------------------------------------------------------------
主治醫師垂垂老矣
50出頭的愛珍有20年憂鬱病史。都怪個性壓抑的她,先是嫁了個大男人主義老公,又為了拼男孩連生3胎,直到38歲患上鼻咽癌才喊停。
為了3個奶奶不疼爹爹不愛的女兒,愛珍戰戰兢兢,定期回耳鼻喉科複診。主治醫師退休,還一路跟隨到新醫院,十數年相安無事。但有回,她坐上診療椅,偷瞄到採半蹲姿勢為她檢查的醫師,兩腿微微發顫,救命恩人垂垂老矣,令她心中大驚。
「教授哪天不看我怎麼辦?」我眼前的愛珍一副末日神情,無法說之以理,根本聽不進「教授短期內不打算退休」,或是「任何一位合格專科醫師都能為她健康把關」之類泛泛安慰。逼得我只好告知:教授有子克紹箕裘。
「那我以後可以找他看病嗎?」愛珍的語氣突然和緩下來,多年的信任與依賴,竟瞬間由一位尚未謀面的醫師繼承。正當我暗暗稱奇,病人卻話鋒一轉:「醫生,還好妳比我年輕……不過,請妳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別突然消失不見喔!」
我想起愛珍的前任精神科醫師,那位曾經聲名大噪卻燒炭以終的友人,猶如挨了一劑悶棍。【 吳佳璇《人情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