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分5類型 2種死亡率較高









Ads by Google
家有肺癌病患 陪他面對治療 www.lungcancernews.com.tw
震驚到接受!讓他知道抗癌路上並不孤 單。認識最新肺癌治療觀念,照護資訊
2014-06-18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同樣是肺腺癌,為什麼有的癌細胞比較惡性?有的卻不會?目前國際將肺腺癌病理分為5類型,北榮與陽明大學研究發現,肺腺癌中的「微乳頭型」及「實體型」復發率及轉移率最高,進而影響了存活率,這兩型的5年存活率較其他三型低31%。

    • ▲肺腺癌中惡性度較高的「微乳頭型」。(記者魏怡嘉攝)

      ▲肺腺癌中惡性度較高的「微乳頭型」。(記者魏怡嘉攝)

    • ▲肺腺癌中惡性度較高的「實體型」。(記者魏怡嘉攝)

      ▲肺腺癌中惡性度較高的「實體型」。(記者魏怡嘉攝)

    • ▲許文虎教授表示,肺腺癌病理有5大類分型,其中又以「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的復發及轉移率最高。(記者魏怡嘉攝)

      ▲許文虎教授表示,肺腺癌病理有5大類分型,其中又以「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的復發及轉移率最高。(記者魏怡嘉攝)


台北榮總外科部教授許文虎表示,雖然肺癌在台灣發生率排名第3,但是卻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目前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美國胸腔學會及歐洲呼吸學會將肺腺癌病理分為5大類型,分別是伏壁型、腺泡型、乳頭型、微乳頭型及實體型。

微乳頭型及實體型 易轉移

榮陽團隊以573位因肺腺癌在北榮接受手術切除病患的病理切片檢驗進行分析發現,「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的病患佔了3成左右,而這兩型的肺腺癌病患,比較可能發生胸腔外轉移,其中「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的胸腔外轉移率為61%,高於另外三型的39%。

不僅如此,「微乳頭型」及「實體型」這兩型術後有將近一半的病患會發生腫瘤復發,復發率是其他三型的2倍,惡性度較高。

許文虎指出,這個研究結果除了讓國內對本土肺腺癌病患的治療有第一手資料之外,對臨床醫師為病患擬訂治療計畫更是重要。如果病理檢驗確知病患為「微乳頭型」或是「實體型」,即使是早期病患,在手術之後,仍需要給予更密切的追蹤,或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化療等其他輔助治療,以降低病患復發,並延長存活率。

這個研究是目前亞洲國家中最大型且最詳盡的研究,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腫瘤學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