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耳朵,鼻子,咽喉嘴唇扁桃腺,氣管,肺臟疾病,抽煙 (25)
- Nov 16 Sat 2013 13:47
耳朵悶塞半個月 切片確診罹鼻咽癌
- Nov 15 Fri 2013 10:47
持續性咳嗽、咳血 肺癌示警徵兆
持續性咳嗽、咳血 肺癌示警徵兆
文/溫蕙菱
依據衛福部統計,101年十大主要死因,第一順位即為惡性腫瘤,而肺癌占其中最多數,更為成年人主要死因。肺癌通常分成兩大類型:小細胞型肺癌和非小細胞型肺癌。小細胞型肺癌大多發生於男性,與抽菸息息相關,占全部肺癌的12%-25%;非小細胞型肺癌則是最常見的肺癌,占全部肺癌的75%-88%。
◎肺癌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末完全明瞭,大致分為:
●吸菸:據研究顯示,吸菸量大者比不吸菸者的發病率高20倍。
●二手菸:吸入二手菸者其肺癌罹患率比沒吸二手菸者高出30%。
●空氣污染。
●職業因素:工作如與石棉、砷、鉻、鎳、鈹、煤焦油、菸草等相關,均可誘發肺癌。
●廚房油煙:一般認為與烹調油的類型、有無抽油煙裝置、廚房通氣以及烹飪時間等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研究發現,若父母或兄弟姊妹中有一人得到肺癌,則其罹患肺癌的機會就比一般人高出2倍。女性罹患肺癌的機會又為男性的2.6倍。
臨床上,肺癌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偶爾因其他原因照胸部X光,或是因腫瘤引起某些症狀才被發現。除了前述高危險群外,亦可藉由簡易的自我檢查,提早發現肺癌的蹤跡,如咳嗽。尤其是持續性的咳嗽,為肺癌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是因長在支氣管內的腫瘤,阻塞空氣的進出或刺激氣管壁而造成。
咳血也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因腫瘤侵入支氣管黏膜的血管,若咳嗽嚴重時,使支氣管鄰近的血管受損,而造成咳血情形。厭食、短時間內體重減輕很快、呼吸困難或胸悶、聲音嘶啞、吞嚥困難、腦壓增高、意識不清等,都是因為腫瘤壓迫或轉移所造成的。
提醒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疾病的早期或病人未出現症狀時,進而加以介入與治療;癌症不等於死亡,發現太晚、延誤治療才是絕症。
(作者為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
- Nov 15 Fri 2013 09:33
止鼾微創手術 擺脫睡眠障礙
止鼾微創手術 擺脫睡眠障礙
文/吳丕雄
「打鼾」對於不論是本身或枕邊人,都是相當困擾的事,且隱藏著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可能性。
打鼾大多是睡覺時,呼吸不順暢的表現,會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睡眠時呼吸道阻塞、停止呼吸,進而產生體內氧氣濃度下降與心血管及腦部缺氧,嚴重時會造成心肌缺氧,引發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想改善打鼾,除了配戴經鼻正壓呼吸器與止鼾牙套外,也可以選擇「止鼾微創手術」。
局部麻醉 手術僅20分鐘
這類手術包括:動力旋轉刀微創手術、無線射頻氣化手術、軟顎止鼾支架手術等,其中軟顎止鼾支架手術只需植入3根支架支撐鬆弛的軟顎,降低軟顎振動,有效減少打呼,屬於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約20分鐘,手術後即可上班。
止鼾微創手術治療可以是整個上呼吸道從鼻腔、口咽腔到下咽腔阻塞的同步治療,但必須在手術前,謹慎評估好上呼吸道阻塞的情況,以及需要處理的部位,再選用動力旋轉刀或無線射頻,縮小或吸除扁桃腺、下鼻甲或鼻息肉;至於下咽腔與舌根手術,也可以用無線射頻縮小舌根體積,或是用「微創式舌根懸吊手術」hold住舌根,讓患者躺下時,舌根阻塞、窒息的感覺消失。
微創手術的出血併發症與禁忌症較傳統手術減少許多,但是患者若罹患較嚴重的心臟病與凝血功能異常者、或無法承受麻醉者仍不建議接受這類手術。
只是此項治療所需的微創器材及耗材大多數沒有健保給付,民眾需自費。
(作者為高雄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 Oct 23 Wed 2013 11:50
自發性氣胸 好發年輕高瘦男
自發性氣胸 好發年輕高瘦男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一名22歲身材高瘦的男子2天來都覺得右側胸痛,稍有乾咳,沒有其他明顯不適,醫師聽診後發現,右側呼吸音較弱,X光檢查發現右側氣胸,診斷是自發性氣胸,經胸腔鏡手術治療4天後出院。
台南郭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李武駿表示,氣胸是空氣進入肋膜腔所致,氣胸可分為自發性、非自發性(創傷或侵入性檢查導致);自發性又可分為原發型氣胸(病因不明,常是小肺泡破裂所致)、繼發性(慢性阻塞型肺病和肺內腫瘤破裂等)。
自發性氣胸的發生率為萬分之2,男性為女性的5到10倍,身材高瘦以及吸菸者較容易發生;若原發型自發性的病人多為12到30歲發病,很少超過40歲。
此病多以胸痛表現,常伴隨乾咳,胸部X光是最常診斷的工具,一旦發生自發性氣胸,復發機會至少30%以上,已復發的病人再發病的機率更達60%以上。
- Sep 21 Sat 2013 09:07
小兒單側黃鼻涕 當心鼻腔異物
小兒單側黃鼻涕 當心鼻腔異物
![]() |
小孩鼻部不適需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巫剛肇) |
文/巫剛肇
2歲10個月大的蘇小妹流鼻涕已有2個多星期,原以為是鼻竇炎,也按時吃抗生素,但是狀況並沒有改善。除了黃鼻涕越來越明顯外,偶爾還會有出血的情形。於是家長帶她改看耳鼻喉科,希望能特別檢查一下鼻腔裡面是否有異狀。
看診時發現,蘇小妹只有單側黃鼻涕,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小兒單側鼻竇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鼻腔異物」。小心以玻璃吸管吸鼻涕後,再使用看小兒鼻腔的器具,果然看到有片狀的異物在裡面。於是噴上表面麻醉藥和血管收縮劑,備好止血棉花,並請媽媽協助防範蘇小妹亂動,最後以夾子順利取出裡面的異物,原來是糖果包裝紙。
小朋友感冒次數多,併發鼻竇炎的機會也多,但絕大多數都是雙側鼻竇炎。如果有單側鼻竇炎的情形很可能是異物、外傷、腫瘤、黴菌感染、牙齒疾病或是先天性單側後鼻孔堵塞等導致。如果不留意就會以為小朋友只是又一次鼻竇炎而已。
2到5歲學齡前兒童探索身體的好奇心強,所以發生異物卡在鼻孔、耳朵、食道及氣管的機會最高。被塞入鼻腔內的異物以光滑的小物品居多,通常右邊較常見,可能是因為慣用右手的比例較高。
最常見異物的位置在下鼻甲前方或是中鼻甲前面。但因塞進去的時候常不太會疼痛,如果小朋友沒能適當表達,大人又沒發現就無法儘快處理,一直要等到產生其他不舒服時,才會就醫。
異物摩擦刺激使得鼻腔黏膜紅腫、發炎,除了有可能造成黏瞙壞死而出血,也可能堵塞鼻竇引流,導致鼻竇炎的產生。
最重要的當然是去除異物,而且最好是第一次就取出異物,因為不舒服的治療過程會讓小朋友很難再繼續配合診治。所以,先將可能需要的器械都準備好,接著再依異物的形狀選取適合的器械,片狀物可用夾子,但是圓形異物就不可以,以免越夾越溜進裡面,反而增加後續處理難度。
如果小朋友實在不能配合,就需要給予鎮定劑後再處理,千萬不要太勉強,萬一掉入氣管,就更糟糕了。最後,良好的照明、穩定的操作技巧和患者的配合缺一不可,才能順利取出異物,同時減少傷到旁邊的鼻黏膜。
(作者為桃園內壢寰東耳鼻喉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