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 書 】
 
就以這封情書為序,請容我對妳的愛戀娓娓道來,這首名為「序」的情書,只是一個開頭,我無法做結尾,更正確來說,是我找不到字句,來形容對妳的感覺,
 
這些冷硬的語句,伴隨著死板的標點符號,即便我想破了頭,也無法詮釋出對妳的感情,
 
於是,我只有一直塗塗改改、修修改改,斟句酌字間,時光翻飛8年,好快,我們在一起8個年頭了!
 
我竟寫不出像樣的情書,不是流於形式,就是顯得矯揉造作,恰巧,妳最愛閱讀的報紙,有了情書徵稿的活動,我只得又提起勇氣,寫著我都害羞彆扭的情書,如果上報了,妳可不許偷笑啊!
 
在遇上妳之前,我像艘漂浮的獨木舟,破敗的船身,孤立於每個驚濤駭浪時刻,浪蕩且輕浮的享樂著,只想在被浪濤滅頂之前,盡情享樂,
 
是妳指引了我方向,引領我靠岸,這一靠港,就是停泊了8年,我這無行浪子,開始想著認真過生活。
 
無神論的我,恣意遊走道德邊緣,遇見妳後,我竟開始篤信起因果輪迴,甚至有了為妳多積一點陰德的想法,朋友都笑我被制約了,我想這便是一物剋一物吧!
 
望著妳,常常有股想哭的衝動,才驚覺,對妳的愛憐已是根深柢固。
 
當我無助崩潰的時候,我還有妳的肩,可以輕靠;有時候,一個擁抱,便洗去我滿身塵埃,一個輕吻,便給了我在人世間,拚搏掙扎的力量。
 
如果問我,世上最美的風景為何?我會說:「是妳的笑容。」若問我,何處是最美麗的國度?
 
我會答:「妳的身邊,是我一直想停留的樂土。」
 
假使問我,此生聽過最華美、奢華的詞藻,我想,那大概是妳含笑對著我:「我願意吧!」
 
願將我最誠摯的愛,寄予此文,予我最深愛的羽萱。
 
【 文/林董 〈愛之語〉】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謝謝你離開我 】
 
一個男人的告白:「離不開一個人,可能是因為愛,再不然就是責任。
 
所以,如果這兩者都還是使他堅決要離開的話,你強留下的會是什麼?」
 
那些曾經以為沒有他不能活、也不想活的日子,挨著、挨著,也走到了今天;
 
那段當時不要自己、不想自己的時間,咬著牙,終於也過來了。
 
有多不容易、中間有幾度想要放棄,你自己都明瞭,因此,就像是現在這樣,站在這裡回頭望時,你於是才能夠發自內心地覺得難能可貴。
 
就是因為那些經歷與度過,才讓你成為今天的樣子,可以有了新眼界,並滿懷感激的去看過往。
 
而這樣的體悟,是用了多少失去才能獲得,多麼珍貴。珍貴,不是因為稀有,而是因為難得。
 
◆◆◆ 相信愛情需要磨合 因此不肯輕易放棄
 
其實,你跟他並不相像,你心知肚明。
 
只是因為已經在一起好些時間,所以你原本以為那些不同步的歧異,都可以在時間的摩擦之下,變得圓潤,跟著再發展出一種調和。
 
你不敢奢望兩個人會擁有多麼無比的心有靈犀,但至少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相知相惜。
 
於是才會在一次又一次碰撞,跟著碎裂之後,跩著身上的傷口,還願意再努力一次。
 
因為沒有人的感情在一開始就可以順心如意,所謂的理解,都是需要經過時間跟努力才成就得了。
 
你早過了憧憬夢幻愛情的年紀,所以現在才會不輕易就放棄。
 
你不要他離開,不是因為愛他,而僅僅只是因為覺得愛情需要努力。
 
你把在以前戀愛所學到的教訓,在他身上具體實踐。
 
這是前面的人教你的事,愛情不是要找到跟自己很像的人,也不是要另一個人來配合自己,而是兩個人互相包容。
 
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個體,成長遭遇也不一樣,所以自然需要時間去磨合。
 
圓,就是這樣修飾出來的。他們教會了你耐心以及好脾氣。
 
但你卻也忘了,愛情當然需要努力,但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需要更多的,是在裡頭兩個人的意願。
 
◆◆◆ 當對方沒有意願 努力只是白費力氣
 
不管是溝通或包容,都需要兩個人有意願才能夠成立。
 
就跟愛情一樣,講的是「互相」,一種交流,而當其中一個人沒有意願對話的時候,再多的努力都只會變成是一種白費力氣。
 
就跟單方面的付出一樣,成就的永遠都只是陷在裡頭的自己對愛的想像而已,而不是一段關係的圓滿。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無論你們吵得再怎麼天翻地覆、你再怎麼淚流滿面,他都能無動於衷的原因。因為,你早就不在他的愛裡。
 
對話,還有聆聽,是愛裡的最基本。
 
只是當時你還不懂這些,你只想著要努力,卻忘了要看照自己;
 
你只想著不要對不起你們愛情,卻不小心對不起了自己。
 
你費盡心力想要讓愛情好,但在不知不覺中,卻把自己擺到了考量之外,而不管是怎樣的愛情,前提都要是自己先好了,才會好。這是很後來你的體悟。
 
◆◆◆ 因為無法給你愛 所以把你還給你
 
更後來你才知道,他的當壞人,其實是當時他所做的唯一對的事;離開你,也是他對你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當然,你並不是感激他不愛你,因為你一度認定全世界只有他!你感謝的是,他當時狠心決絕,才讓你能夠置死地而後生,縱然過程多麼殘忍。
 
以前的你,從來都沒想過會有這樣的一天,自己可以對曾經傷害自己的人如此心存感謝;
 
但也就如同你從來都沒想過你們會分開一樣,世事難料,你怎麼忘了,不斷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事情。
 
最後的最後你也才懂了,如果他無法給你最好的他,不如就把最好的你還給你自己。
 
然後,讓你可以有天再用最好的自己,去與誰相愛。
【 文/肆一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方向盤上的 芳香 】
 
我的朋友小夏在臉書上貼了一張照片,那是在方向盤上放的一小束花,附了一張手寫小卡,上面寫著:「謝謝妳總在我手握方向盤的時候,為我拍拍手。」
 
下面許多朋友回應,大家都說握住方向盤的人,最不喜歡聽見的,就是身旁的人不斷的指引方向,不斷的批評和不滿意。
 
幾十個人的回應之後,小夏回覆留言:「我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啊。」
 
後來我有機會和小夏出門,那天是她開的車,那束花已經成了乾燥花,依然掛在方向盤的旁邊。
 
小夏一向沒什麼方向感,這兩年因為先生去了大陸工作,她必須接送小孩上學;
 
去大賣場採購;帶公婆和媽媽上醫院,方向感似乎也準確了不少。
 
「上次我老公帶我們去吃飯,我真的發現他退步了,迷路迷了10幾分鐘,但是我沒戳破他喔,繼續跟他聊天。」小夏說。
 
賞油桐花變滿臉豆花
 
「妳還給他拍拍手,不是嗎?」我戲謔的問。
 
小夏大笑起來,她說她原本就不喜歡開車,遇見喜愛開車的老公真的鬆了一口氣,但是坐在車上有時還是忍不住指點一下方向,或是批評先生選的路比較浪費時間;紅綠燈比較多,等等。
 
每當這種時候,先生就變得沉默了。
 
直到有一次,她坐在姊姊和姊夫的車裡,要去看油桐花,從小到大習慣發號施令的姊姊,不斷嚷嚷著:「幹嘛在這裡轉啊?就跟你說下一條啊!」「你到底有沒有在看路呀?」
 
「不是應該左轉嗎?你是閉著眼睛開車喔?」「明明已經走過的路,鬼打牆喔你!」
 
終於姊夫發飆了,他們愈吵愈兇,把車子停在路邊彼此咆哮。那一次,一朵油桐花也沒看見,悻悻然的折返了。
 
經過這一場震撼教育之後,小夏說她再也不批評掌握著方向盤開車的先生了。
 
「因為有他在,我不必自己開車,省心又省力。就算迷路了,地球是圓的,怕什麼?
 
而且,兩個人一起出門,開開心心最重要,到哪裡去反而沒那麼重要。」
 
小夏說著,正好一道陽光照射在那束乾燥花上,一瞬之間彷彿嗅聞到一股芳香,是來自生活的淬鍊吧,我想。
 
【 文/張曼娟《六感生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人生不過就是 轉開一個念頭 】

馳騁職場幾十年,每一件事的發生,總是會有很多面向,由於每個人的看法和想法不同,所看到的意義也會不同。

在團體裡,若能對別人的不同意見持有接受的心態,那麼一起達成工作目標的機率就會很高;

⋯⋯

反之,這個團隊就會如一盤散沙,分崩離析、四分五裂。

◆◆◆ 轉個想法 放自己好過

職場上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屬於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不會多管他人瓦上霜的人,不過還是有「熱忱」的人,會在其他人不在時,幫忙處理公務,

遇到懂得感恩的人回來上班時,會懷以感恩之心感謝其他同事的幫忙,但是遇到的若是那種上班後,不但沒有感謝,還給你一句「為什麼沒有把另一項,也一起做好」的責備語時,心裡就會悶到不行,自責為何要幫他。

這是那天一位資深同事在閒聊間,跟我提起兩年前的一件事,而且他幫忙的同事還比他資淺,講出來的話,總是令人氣結,

資深同事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那次我氣得當場拂袖而去,心想 『好心乎雷親』,別人都不幫他,我是因為自己比他資深,所以才不計他平時,就不願多做事的前嫌,放下成見幫他一把,沒想到得到的竟然是這種令人神傷的結果,之後,只要是他的事,我都不願意再出手了。」

但那天他明明還是幫那位資淺同事跑一趟,拿資料來繳交,我問他現在已對資淺同事卸下怨憤了嗎?

他說「事情過去就算了,我如果一直跟他計較,那日子還要不要過下去了,很多事都是存乎一念之間,若把與這個人的相處當成是修煉,讓自己功德更好、積德更深的功課,那麼我又何必在乎他的外顯模式,在心裡產生怨恨,讓自己過不去呢?

雖然那已是兩年前的事了,不過後來那名資淺同事,有修正自己的言行,雖然改變得不是很多,但至少對我有尊重,所以我才會不計前嫌幫忙他。」

◆◆◆ 職位最低卻最資深 熱忱難抵擋

我們辦公室經常有人員短缺的狀況,每當缺員的時候,身為辦公室資深人員的我,就必須站出來頂著,

雖然我的職位最低,但我卻是最年長,工作資歷最長的人,所以我必須發揮,在這個辦公室存在的價值,幫助資淺同事度過難關。

有人跟我說以我的職位來說,只要做好我分內工作就好,其餘應該給那些職位較高的人負責,

但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熱忱,自己會的東西絕不藏私,也不會坐看他人在忙,而我悠哉,甚至還會把別人交付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認真負責,為的就是維持辦公室和樂與減低其他同事的壓力。

每當我的主管對於辦公室各項業務,都能在我的協助之下,圓滿達成而表示感謝時,我都回以是自己應該做的,在願意付出的一念之間,更諦造了大家不分你我,相互合作的凝聚力,循序漸進的影響力,產生了良性循環,

現在我們辦公室,已成為團結和諧、協合一致、充滿快樂的溫暖家庭。【 文/洪金鳳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懂你的人,比愛你的人更珍貴 】
 
那些說不出的話,如果有人懂,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那些表不出的意,如果有人解,就是人生的最好安慰。
 
其實,我們人生都不需要要求太多,孤單時有人陪,無助時有人幫,傷心時有人疼,於心靈是一種溫暖,於生命是一種感動。
 
四季冷熱寒暖,有人叮嚀你加衣;
 
生活勞碌,有人關心、囑咐你休息,足矣。
 
◆◆◆ 貼心的感情就是:
 
懂你所有的不容易,給你最暖心的關懷!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奔波勞碌總覺得委屈,不被認可肯定總覺得難過。
 
壓抑的心情,可以訴說,於精神上是一種寄託;
 
隱藏的淚水,可以看透,於情感上是一種解脫。
 
一個溫馨的擁抱,雖簡單,卻是最暖的依靠;
 
一份專注的聆聽,雖平常,卻是最好的安慰。
 
暖心的話,不論多少,懂得足夠;
 
知心的人,不論遠近,擁有就好!
 
理解,是心的認同;感知,是心的相通。
 
真正的感情,就是用一顆心去溫暖另一顆心。
 
無論何時何地,需要時都在;無論何種心情,傾訴時都懂。
 
擁有懂你的人,比愛你的人更珍貴難得!
【 文/愛分享/生活小品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被罵的哲學 】
 
我是一個三十歲的職場女性,我並不特別優秀,沒有待過大企業,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屬於小規模的公司,幸運的是,不管在哪個職場中,我總是可以開心工作,即便會有不順心、煩雜的時候,但是我從不曾讓工作裡的不悅往心裡去。
 
前陣子有位同事,因為在工作上經常受老闆的指責而時常跟我說她覺得很委屈,依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一直一心一意為公司,但是老闆卻總是把許多的責任怪罪到她的身上,還覺得她能力不佳。
 
私下裡我觀察了這位同事很久,先撇開她能力到底如何這件事,我發現,當老闆在指責她時,她總是急於替自己辯解,甚至不惜打斷老闆說話,或是將責任推卸給其他同事。
 
我相信在職場中這種人比比皆是,首先,她當然是不承認自己的能力不佳,但是,在職場中,每一件事情都是環環相扣的,當一件事情最終出了問題的時候,其實誰也撇不了責任。
 
其次,即便你為公司多麼地勞心勞累,多麼以公司利益為優先考量,但說到底,真正承擔後果的,還是老闆。
 
我很感謝這位同事讓我上了一課,經由觀察她並與我自己的經驗比對,我真正學習到身為員工「被罵」也是我們的工作,不如試著這樣想:
 
◆◆◆ 被罵哲學1 老闆也是人
 
老闆也是人,明白老闆背負著比我們更大的壓力,公司所出現的任何問題,老闆都必須概括承受,他也需要出口,這個時候好好地聽完老闆的發洩,溫和地告訴他:「好,我知道了。」
 
以老闆的角度而言,不會舒心許多嗎?比起你在那解釋半天根本改變不了結果的過程,誰聽起來都像是廢話。
 
◆◆◆ 被罵哲學2 盡力做事勇於承擔
 
我從不因一、二件事情做得差強人意而沮喪,人無完人,沒有人能把所有事做得完美而不出錯,所以,不要自負自己的能力有多好,因為,哪怕你能力再好,也鐵定會有把事辦砸的時候,盡力了就好。
 
當事情辦砸了,能補救就盡速去補救,無法補救就努力把下件事情做得更好,千萬不要總想著要他人跟你一起背黑鍋。
 
◆◆◆ 被罵哲學3 放下認同感執念
 
委屈不是用在工作上的。委屈,是種很細膩的感受。
 
被罵就被罵吧!被否定就被否定吧!你的幸福難道是老闆給你的嗎?
 
根據我的觀察,我的那位同事,對於「老闆的認同」這件事相當的執著。為了要追求老闆的認同,不自覺模糊了工作的焦點並不是老闆個人,而是公司。
 
所以經常為了討老闆一時的歡心,反而為公司帶來後續的麻煩,因而受到指責,這也就是她所說的,自己一心一意為公司,但卻總是被責怪。
 
◆◆◆ 被罵哲學4 專注於事情而非心情
 
左耳進右耳出是必須的!工作並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但我們可以自己決定快樂的工作。
 
被罵真的不會痛,你被罵完了,難道就不要工作了嗎?
 
當然誰被罵都會不舒服,但被罵完還是得工作,所以何須走心呢?
 
不如把時間拿來好好做事,當你全心專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工作難道不會更有效率,完成得更好嗎?這個時候,哪有空去想被罵的事?都過去了!
 
◆◆◆ 被罵哲學5 反省工夫之重要
 
我們不走心,但一定要懂得反省。
 
當你受到指責的時候,一定是工作上出現了問題,不論是大問題、小問題,當別人把問題都跟你提出來了,那就必須虛心接受、記取教訓,
 
失敗之所以為成功之母,是因為我們能夠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避免下一次的錯誤發生。
 
這時候,不要找藉口,而是要找方法,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在工作中進化的更加優秀。
 
所以,學會坦然面對工作中的「罵聲」吧!
 
當你不把它當一回事時,你會發現,很快就能丟開這些不必要的委屈,工作會更順暢、更開心!
【 文/閃珊《元氣公事包》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緣來很奇妙 】
 
為了節省時間,候車、搭車時,我都會拿出經書研讀,那是我每日的功課。
 
昨天搭車時,有位乘客拍拍我的肩膀,問我:「請問你是阿雄嗎?」
 
這是我的名字沒錯,但眼前的人卻是如此陌生!
 
我趕緊在記憶庫裏孤狗,卻無法得到任何資料,只好帶著歉意回應:「我是阿雄沒錯!請問你是…」
 
那人不說是誰,只是娓娓道來:八年前人生遭逢低潮,自殺念頭不時浮現,有天,茫然在公園閒晃,看見一人坐在公園讀經,心想讀經的人應該是個好人,或許可以幫助他,於是,冒昧和讀經人攀談,讀經人聽他說了很多挫折和委屈,也分享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最後鼓勵他要放下,把不如意化為同理心,藉著宗教的幫助,改變自己,走出困境。
 
聽他的描述和口氣,漸漸想起這個人。
 
我問他,一次短暫談話,八年不見是如何認出我?他說:就憑著你手上那本經書。
 
「這些年你過得好不好?」我問。
 
他說:那次和我談話之後,開始積極接觸一些正信的宗教,從中得到很多啟發,也開始努力改變自己的行為、想法,如今的他,也和我一樣每日讀經,藉由經典,時時警惕自己,提升自己。
 
我問他念得是哪一部經?他說剛開始換了幾部經,八年來,每天固定讀誦「XX經」。
 
很意外,我們居然走上同一條路,十多年來我也換了好幾本經,近五年來固定讀這本,這本經很厚,初讀時一次要耗費兩小時,他竟然可以每日一本,持續讀了八年,毅力和精神令我佩服。
 
現在的他,過得很好,倒不是問題全然解決,而是讀經讓他獲得正面力量,轉變心態,許多看起來很嚴重的事,換個角度,或將時間拉長,就不重要了。
 
他的出現,讓我覺得,或許每個人都可以是別人迷惘時的「張老師」,或走錯路時的「生命線」,只要你能空出一點時間給別人、多留意身邊的事物,不一定要有什麼特殊才能,只要存著一顆關懷他人的心,能仔細傾聽,就能隨手幫一個走到絕路的人,開啟一扇門。
 
最後,我們互相鼓勵和祝福,並相約八年後,能再不期而遇。
【 文/徐正雄《 人生小景 》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孩子不乖 沒啥不好 】
 
身為媽媽,很奇妙的是,我不太喜歡聽到我孩子上課一天後的評語是「很乖」。
 
身為兒童臨床心理師,我也不太喜歡和個案家長說,今天孩子「很乖」。
 
不是乖不好,「乖」表示某種程度上,能配合團體規則;
 
「乖」也可以代表服從,在極需要team work的時代,在團體中有一定程度服從性,確實很重要。
 
但是團隊合作(Team work)需要各類不同專長的人集結在一起,利用溝通和協調之方式,將彼此的專業集結,串聯出新的火花,所以如果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特點或長才,恐怕未來只能當個容易被取代的執行者,而當不上創新者、當不上獨一無二的領導人,當經濟不景氣,難保不優先出局。
 
近年好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的孩子由家長帶來就診,希望孩子在校乖,不要搗亂,不要給老師添麻煩。
 
雖然這樣想沒有不好,這樣做也不是不對,只是不要把全部的時間,以及所有的心思放在讓孩子「乖」或所謂「恢復正常」上。
 
◆◆◆ 〈師長要反思〉盡量看到孩子的優點
 
當然,我們的教育需要做一些反思與調整,但身為家長與老師的我們,可以即刻行動。
 
他語言表達不流暢,那空間感和建造積木好不好?
 
他寫字歪斜潦草,那畫圖行不行?
 
他較內向害羞,不善交際,那他手工廚藝好不好?
 
如果他不會讀也不會寫,那踢足球好不好?
 
我曾有一個學習障礙的學生,儘管自大班起早期療育,至今讀寫能力和同儕相較最多屬中下程度,但他小學階段不經意接觸了跆拳道,也喜歡上跆拳道,目前便以體保生之身分上了某台北市精華地區的高中。
 
另一位學生,則身兼學障、邊緣智商合併注意力缺陷過動症3種困難,因家裡開樂器行,自小學琴,且只有在練琴時不過動,現已甄試上藝術大學主修鋼琴,並利用時間在鋼琴教室開班授課。
 
這些障礙的學生,坦白講,從來就是輸在起跑點,他們的人生從來就不是天生擁一副好牌,但他們父母陪伴他們探索、鼓勵他們發覺自己的興趣,將壞牌打好。
 
或許你的孩子目前為止生活自理都有問題,或許你目前仍覺得他沒有一項優勢、沒一件做得好,或許你的孩子時不時在校搗蛋,被老師投訴;
 
如果嘗試改變心態,改變想法,改變「孩子只要不搗亂,我就偷笑」的小確幸,把他某方面做得「還可以」的能力加以培養,以心理學「自我驗證預言」之角度觀之,有天也許真的會實現。
【 文/顏孝羽/臨床心理師〈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醋海翻騰 曖昧中 】
 
安全感是靠自己給的,還是需要對方給妳一句承諾?
 
到底是女人自己的疑心病太重,還是男人沒有給出足夠的安全感造成這一切?
 
疑心病的產生,是因為以前被欺騙過,導致現在不管對象是誰都會疑神疑鬼?
 
更為了想要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於是努力想要抓男人的小辮子?
 
當妳對情人無法完全信任時,代表著妳在這段愛情裡無法放鬆,也無法好好享受戀愛的滋味。
 
只會不停地去想該怎麼去證明對方是愛自己或背叛自己,這樣談戀愛真的很辛苦,
 
◆◆◆ 曖昧對象加別人臉書 引發嫉妒猜忌
 
現在人人幾乎都有使用臉書,妳難免會在意他又加了哪個女生為好友,總是不停地鬼打牆想著:「是他主動加別人好友?還是那女生主動加他好友?」
 
對一些人來說這或許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交朋友的權利,但如果妳和他的關係還在曖昧不明或正要開始的階段,妳根本沒有權利去管他,但又擋不住這醋意翻騰,總是自己在那邊胡思亂想著。
 
朋友說,有一次她介紹了一群朋友給曖昧對象認識,結果之後發現曖昧對象加了其中幾位女生的臉書,於是她腦中小劇場開始運作,明明沒有提過對方有臉書的事,想不透他們是從何時開始交換臉書,這讓她有一種自己沒有被尊重的感覺,忍不住醋意興起,因為她實在不喜歡曖昧對象加其他女生臉書,尤其是她認識的女生。
 
想知道對方有沒有移情別戀,有人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觀察他臉書上的狀態,看他發的哪一篇動態有哪幾個人最先去按讚或是留言,通常會留言的人都是私底下有連絡來往的。
 
也有人建議乾脆直接問對方最快,可是她又礙於面子問題,不想去問那個曖昧對象,因為覺得這樣問顯得自己很小心眼,而且會讓曖昧對象發現她放太多心思在他身上,但她並不想讓曖昧對象認為她好像在乎他多一點。
 
◆◆◆ 無名無分無主權 人前大器人後好煎熬
 
其實朋友的這個曖昧對象早已表明他是喜歡她的,甚至經常對她說些甜言蜜語,請她相信他的真心真意之類的話,但她仍是把「加好友」的疑問放在心裡某處。
 
男女關係就是那麼微妙,多做一點就讓人懷疑,少做一點就讓人猜忌,無論做多做少,總是沒辦法安撫自己或他人的心,過多的疑心病搞得自己好像神經病,逼著對方給自己安全感,可是這安全感卻又不是給一次就夠。
 
她說她不介意其他女生主動加他,但若是他主動加別的女生,她就不高興了。
 
我說:「或許妳是想宣示主權,但問題是,這男生根本不知道妳怎麼想的,而且說白點,你們現在對外關係就只是朋友罷了,妳有甚麼資格去管他加了誰或誰加他。」
 
她沒好氣地看著我:「這道理我當然也知道,可是就是會忍不住去想他是不是也對其他女生講甜言蜜語嘛。」
 
「誰叫你們沒有公開,若他跟別的女生搞曖昧的話,妳也只能認了!」我說。
 
「所以我現在很煎熬,在他面前卻要裝大器、裝成熟、裝不在乎,真的好煩啊!」
 
她說。「不能公開的戀情,本來就是如此辛苦啊,要不然妳就公開認愛啊!」我笑說。
 
◆◆◆ 有心愛妳不怕查勤 自會給出滿滿安全感
 
話說回來,當妳對自己很有自信時,無論是公開或未公開戀情,妳一定都能掌控局勢,當妳對一切都很有信心的時候,根本不會有疑心病與安全感不足的狀況。
 
無論是公開或未公開的戀情,每個人都有交朋友的權利,只是看個人心態如何。
 
當別人對自己釋出善意的時候,我們當然希望能多交一個朋友,而不是多一個敵人,可是通常這道理只能對君子成立,如果是那些有心想要劈腿,或是天生喜歡跟人家搞七捻三的人,妳怎麼防也防不了。
 
還是那句老話,「有心」很重要,當一個人有心要背著妳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再艱難的環境都能達到目的;
 
相對的,當一個有心對妳坦誠、愛妳的人,他是不怕妳一天到晚查勤,甚至不用妳查勤,只要妳不嫌煩,他會自動地將他的行蹤都報備出來,給妳滿滿的安全感。
 
【 文/亞美將〈幸福補習班〉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愛 終究敵不過距離 】
 
有些緣,註定會失去;
 
有些情,最終會破滅;
 
有些人,捨不捨得,即便情盡還是忘不了;
 
有些愛,放不放得下,最後都得轉身離開。
 
曾經以為距離不會是問題,對於兩人間的感情,有著絕對的信心,且心裡清楚知道我攔不住,你想到北部闖闖的心,你想證明自己的能耐,這也是我最欣賞你的地方。
 
台灣說大不大,但一南一北也足夠侵蝕兩人,築起的愛情堡壘,片片剝落直到崩塌,這不是誰的錯,是我們間的緣不夠深。
 
分手了,好痛!知道回不去了,過去成為回憶,腦海裡反覆播送著過去的點滴,想忘也忘不了。
 
分手不可怕,放不下也正常,但是思念不打烊,寂寞在瘋長,回憶填不滿已空曠的心房。
 
原來遠距離戀愛真的難,以前總認為,因遠距離而分手,絕對是因為兩人不夠堅定,卻忽略了戀愛是兩人的事,即使自己對於兩人間的愛,忠貞不移,卻無法保證另一半,也有相同的堅持。
 
你不愛,我仍愛,但一人的獨角戲,唱不成一齣愛情戲,選擇放手是對你最後的愛。
 
只是,忘記,實在難,自己的心不願意,也騙不了自己。
 
想,真的想,多久早已經記不清,直到現在偶爾還是會有回憶在腦海裡浮現。
 
已不再傷感,但也不會刻意讓自己不去想。
 
有些愛愈想抽離,卻也愈加清晰;有些人想忘記,卻愈往心裡去。既然逃不了,就等著時間,來撫平傷痛吧!
【 文/AB〈再見吾愛〉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