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K他命 小心欲罷不能
文/柯俊銘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從民國95年到100年,台灣地區吸毒的學生就增加了超過10倍,單是「K他命」,就成長了近7倍,數字相當驚人。然而,這還只是保守估計,畢竟仍有許多未被查獲或通報的黑數存在。 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吸食K他命的青少年被捕後,往往表示此舉不會成癮,自己只是偶爾碰,隨時都可以戒除。這種錯誤觀念也更助長其肆無忌憚地使用。 研究發現,即使短暫使用K他命也會導致腦機能損傷(例如記憶衰退),影響智力表現。隨著吸食次數的增加,容易造成習慣性,也就是一旦減量或停用就會躁動不安,對K他命有強烈的渴求感,進而出現失眠、焦慮等問題。 最可怕的是在這個惡性循環下,長期濫用會嚴重傷害身體,例如:腎臟及膀胱功能受損、排尿障礙、下腹疼痛、血尿等。即使明知道有害,但吸食者就是欲罷不能,難以克制使用的衝動,以致有案例就算已包尿布仍繼續吸食。 因此提醒想要嘗試者切勿因一時好奇,而後悔一生;若周遭有吸食者應盡力協助他尋求專業協助,避免愈陷愈深。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 Nov 14 Thu 2013 18:12
濫用K他命 小心欲罷不能
- Nov 14 Thu 2013 17:58
哀傷畫句點 再出發
哀傷畫句點 再出發
文/安格斯(心理諮商師暨作家)
人的壽命就那麼數十載,有一天身邊的親友都會走的,當那天終於來臨,有時候卻成了記憶中一塊難以抹滅的黑洞,該怎麼辦呢?
我們遇到事情,必須去面對它,面對之後,要學會接受它後,你必須採取行動去解決處理它,然後放下它。
大多數人在一開始都會盡可能地逃避,
所以第一個該練習的舉動,是面對(Face)。
很多人寧願一輩子都不去面對,假裝對方還在,努力讓生活作息一如往常,然而逃避式的應對方法,往往就是造成心理疾病發生的開始,Melancholia(憂鬱症)、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都是典型的可能。
面對之後,要學會接受(Accept)。
大多數的人都是被迫接受親人逝去的事實,後事的處理是行為上的接受,靜下心告訴自己對方真的離開了,則是心理上的接受。
在此階段,家人是最能互助的,因為有著共同的悲傷,也就有了共同的宣洩出口,絕對比怕觸及傷口避而不談來得有效。
然後,你必須採取行動去解決(Solve),
釋放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當該避開的閃避了,該聊的也傾訴過了,剩下重要部分就是自我調適,因為調適不良的後果是自己獨享的,你必須練習,可以生氣可以難過,就是不可以放棄找尋快樂的方法,投入休閒嗜好中,或者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常見轉移注意力的好方法。
人生中有很多需要放下的時候,最後,你必須忘懷(Get over)。
當前三個階段你過關了,剩下的就是把那塊傷痛,漸漸放進記憶中,然後恢復正常;其實心理學就是腦科學,正因為大腦鑽牛角尖地一直想,心裡也就一古腦地一直傷心,遺忘一直都是種必須也最有效的方法,為的是自救,只要記得,離開的親人絕不希望看到你這副模樣,就必須畫下一個句點再出發。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要練習讓自我調適的時間越來越短,讓快樂取代傷痛的速度越來越快,學著照顧好自己,就是對還活著或是已往生的人們,最大的體貼,而你一定做得到。
(本文將轉載於萬安生命部落http://wonann-blog.com.tw)
- Nov 14 Thu 2013 17:57
聽音樂做運動 有助放鬆減壓
聽音樂做運動 有助放鬆減壓
![]() |
▲利用音樂節奏運動除了可以刺激肌肉協調,增加血液含氧量,還能增加專注力和持續時間。(記者邱宜君攝) |
![]() |
不同運動強度適合的音樂節奏 |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上班族常有肩頸僵硬、肌肉痠痛等不舒服的感覺,但很少人知道這是因為缺乏運動,身體欠了「氧債」,久了肌肉甚至會失去彈性,僵硬如石。
很多上班族常搬出「沒有時間」、「工作太累」、「懶得運動」等不運動的理由,若找不到人結伴運動,更容易懈怠。開業復健科醫師陳易進建議,不妨以音樂相伴,因為音樂能輔助調控運動強度,還能幫助人堅持下去。
陳易進醫師表示,久坐、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會使體內缺氧,細胞無氧呼吸的結果是乳酸堆積,醫學上稱為「氧債」。白天的氧債只能晚上睡覺時慢慢還,但是如果堆積太多還不完的氧債,長期下來,就會產生肩頸僵硬、肌肉痠痛、下背痛、筋膜痛等不適,若能花點時間運動、加速乳酸代謝,反而可以消除工作疲勞。
陳易進醫師指出,研究證實,音樂節奏可增加肢體協調度,提升肌肉對氧的利用率,而且快節奏音樂能讓運動持續更久,如果安排音樂由慢到快,還能持續更久,而且不論音樂節奏快慢,對於運動專注力和運動耐力都有加分作用。
他建議暖身與緩和運動時,可以聆聽每分鐘120拍的音樂,例如蕭敬騰「王妃」、張惠妹「好膽你就來」、女神卡卡「Bad Romance」、麥可傑克森「Thriller」。
如果是年輕人,進入運動期可換到140拍,例如周杰倫的「水手怕水」、五月天「離開地球表面」、伍佰「妳是我的花朵」、張韶涵「潘朵拉」;或是更快的160拍,例如大嘴巴「沒禮貌」、飛兒樂團「紀念日」、A-Lin「Lin極限」、皇后合唱團「Don’t stop me now」;如果是年紀較長,全程以120拍的音樂為主即可。
醫師也提醒,有些人只利用週末從事運動,卻因期望「1天抵3天」而「操過頭」,反而造成肌肉關節的傷害,不如分散為每週3到5天,每次運動前後各暖身10分鐘,主要運動時間20到30分鐘,總共1小時內可以完成。
- Nov 14 Thu 2013 17:56
中醫治療失眠 先調養體質
中醫治療失眠 先調養體質
文/葛正航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每天早出晚歸,吃得太好,又缺乏運動,跟過往的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型態差很多,白天的壓力常帶到夢中,「搞眠夢」、「睏袜好」往往是很常見的症狀。
一般來說,「搞眠夢」、「睏袜好」都是屬於失眠的範疇,雖然可以入睡,但是品質不好,無法充分休息。症狀包括:容易驚醒,一點點聲響就會驚醒,或是發熱汗而驚醒,或因手腳冰冷而醒過來;有人是半夜醒了之後,就不能再入睡;有人是整晚作夢,整晚像在演連續劇,完全不能放鬆,早上起來之後腰痠背痛,有睡好像沒睡。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白天無法專心工作,壓力更大,晚上更難睡。
中醫治療這類型的失眠從體質著手,這類型患者多因工作思慮過度,煩惱太多;或是工作壓力大,常熬夜,造成肝陰虛火旺,腎水不足,而致心火亢盛,多夢紛紜。這類型的患者還有一個特點,即喜歡用烤、炸、辣等美食作為宣洩壓力的方法,或是下班後暴飲暴食,這樣的結果不僅讓睡眠更不好,連帶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因此口乾舌燥、滿臉痘瘡、身體肥胖水腫是常有症狀。雖然他們都有口乾舌燥、滿臉痘瘡這些火氣大的症狀,但是長期的過勞工作已傷身。
◎治療應從釋放壓力,恢復正常代謝,注重心、肝、腎的調理。
●若是「陰虛火旺」造成的失眠、耳鳴、腰痠、口乾,可用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
●肝氣不疏、肝鬱氣滯的失眠頭痛、眼睛乾澀、口乾口苦則使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
●胃中不和造成的失眠、腹悶噯氣、大便不暢,使用保和丸加減治療。
●體虛則視病人體質酌加補氣血、陰陽的藥物,攻補兼施讓病人恢復好眠。
中醫治療失眠的優勢在於從體質調理,所以當身體的狀況越來越好時,對藥物的依賴度也越來越少,到後來,不用藥物也可以睡得很好。
睡眠調整好,晚上獲得充分的休息,白天就更有體力專注在工作上了。(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 Nov 14 Thu 2013 17:54
憂鬱青春期 多關懷少責備
憂鬱青春期 多關懷少責備
文/黃惠萱
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能與家人互動的時間很少,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現多次自傷行為後,驚覺孩子得了憂鬱症,才陪孩子就醫治療。在孩子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中,他們才知道一切並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有跡可循。
孩子邁入青春期,受到荷爾蒙影響,不只身體出現變化,內在世界也處於「尋找自我認同和價值」的狀態,可能會出現脾氣暴躁、易激動、不耐煩、成績滑落、拒學、說謊、有暴力行為等;生理方面,可能出現睡眠問題、食慾下降、頭痛、胸悶、換氣過度等問題;人際方面則可能有逃學、晚回家、把自己關在房間中、拒絕溝通、沉迷於網路等現象。
家長可別以為孩子出現前述行為只是叛逆期,有可能是他們遭遇挫折需要協助的表現,更有可能已是憂鬱症。家長需花時間和孩子建立信任關係,從他有興趣的話題開始聊,不要太快給建議或處罰,以免關閉溝通管道。
如果孩子出現暴力、自傷行為、與外界隔絕溝通的狀況時,應趕快尋求專業求助,尤其善用暑假進行心理治療很重要。
切記青少年是多變而脆弱的,自殺是奪走他們生命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只要及早發現,可阻止悲劇發生。
(作者為台北黃偉俐身心科診所臨床心理師)
- Nov 14 Thu 2013 17:54
睡眠呼吸中止 「達文西」操刀止鼾
睡眠呼吸中止 「達文西」操刀止鼾
![]() |
▲主刀醫師在控制室操作鏡頭及手臂,助手可放入兩支器械協助手術。(照片提供/羅武嘉) |
文/羅武嘉
你的鼾聲常常干擾到枕邊人嗎?或者你的另一半每晚睡著時,房間內總是響著如雷鼾聲?「打鼾」不只擾人,也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此病主要是因為睡眠時,喉嚨附近的軟組織鬆弛、塌陷,造成上呼吸道阻塞,導致睡眠中反覆呼吸中止,並造成睡眠時,血氧濃度下降。長期罹患此病會帶來各種心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衰竭、心肌梗塞以及腦中風等,嚴重者甚至可能在睡眠中猝死。另外,也會增加白天時,注意力下降造成的車禍及工作意外傷害。
治療阻塞性呼吸中止症的方式包括舌根部射頻燒灼手術,現在則可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進行微創手術。
醫師透過電腦遙控達文西機器人的多隻手臂,其中一隻附有兩個鏡頭的內視鏡,可提供立體的三維(3D)影像,並可放大10倍;其他2到3隻手臂上裝有適合各種用途的微創器械,可以做出人手無法做到的精巧動作,例如可旋轉540度、彎曲270度,並可在狹窄空間內靈活操作,完全不會有因人手操作而產生的顫抖,使手術更快捷,也更安全。
機器人手臂手術的最新發展,已經應用在阻塞性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身上,除了傳統的懸壅垂顎咽成型手術,最主要的應用可以使用經口機器人手臂手術,完成舌根體微創切除。光是進行舌根體微創切除可以有效減少呼吸中止的次數,平均減少60%,有助解決患者惱人的打鼾問題。
(作者為亞東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
- Nov 14 Thu 2013 17:48
壓力大又過勞 小心鬼剃頭
壓力大又過勞 小心鬼剃頭
文/阮膺旭
40歲的王姓資訊工程師,每天因趕工設計程式,經常熬夜到凌晨1、2點才下班休息。工作3年後,最近洗頭時發現有嚴重掉髮情況,使得頭頂上出現8公分的圓形禿,為了遮掩,只能用另一邊頭髮遮蓋,或是戴上帽子,讓他心情大受影響,甚至漸漸不想出門與朋友聚會。
此種症狀為俗稱的「鬼剃頭」,是一種落髮疾病,又稱為圓形禿或斑禿,目前病因仍不明,可能是因過度勞累、身體抵抗力不足而引起。
西醫治療以塗抹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為主,中醫認為是「肝氣鬱滯型」,可能因心情不好、鬱悶、工作壓力大等所造成,症狀包括壓抑情緒、兩側肋骨下緣疼痛、容易腹脹。若是因「血虛」及「腎虛」所引起的落髮,則是因長期熬夜喝咖啡、酗酒、抽菸等原因造成,症狀包括怕冷、臉色蒼白、冬天四肢容易冰冷、倦怠、多夢。
治療「肝鬱」以柴胡疏肝湯為主,「血虛」則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腎虛」則使用七寶美髯丹。針灸方面以頭部取穴,在圓形禿周圍用圍針的方式,中間再放上幾針,另加上百會穴、上星穴、五處通天、承光等穴道;另一種方式則使用七星針在頭皮上經敲,但需有經驗醫師才能執行,1週治療2次。
規律運動少油炸 避免熬夜
茶飲方面可用「枸杞紅棗茶」,材料包括紅棗20顆、枸杞3錢,以500cc的熱水沖泡,每天飲用一次。平時應維持規律運動、少吃油炸類食物,及避免熬夜。
王先生經過3個月治療,及門診持續追蹤,不僅恢復正常作息,飲食也定時、定量,目前頭頂圓形禿的部位已長出如胎毛般的細毛。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
- Nov 14 Thu 2013 17:47
克服壓力 找出源頭適時宣洩
克服壓力 找出源頭適時宣洩
文/蔡百祥
「壓力」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什麼是壓力呢?壓力又從何而來?當有壓力的時候,又該如何解決呢?
想像一下,如果你活在史前時代,遇到野獸時,要怎麼辦?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作戰或是逃跑」,二是「被野獸吃掉」。因此,你的呼吸會增強、心跳會加速(增加氧氣及能量的運送)、肌肉會開始緊繃(才有力氣作戰或逃命)、消化系統能力會下降(因為動員了身體的能力)等,身體會動員起來進行「戰或逃」的反應。
這個反應歷經演化,一直被保留到現在,但是現代,走在路上不再會遇到野獸,取而代之的壓力來源變成工作、學業、人際互動、經濟等。當我們遇到這些壓力時,「戰或逃」的反應,似乎不再合適於處理壓力了。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老闆是壓力源,那你和他「作戰」或是「逃跑」,對事情會有實質上的幫助嗎?
學者認為,壓力調適、壓力管理可以分成2種方向:問題解決取向或是處理情緒取向,而我們通常兩者合併使用。
◎問題解決取向的4大原則:
●尋找目標:清楚找出問題或壓力源頭。
●尋找武器:確認目前可用的資源、做法或替代方針。
●Just do it:徹底執行。
●保持彈性:保持隨時修正行動方針的彈性。
◎處理情緒取向的4種方法:
●情緒宣洩:地震是正常能量釋放,而我們的情緒水庫也要時常保持在一定的水位之下,不然容易決堤。
比較適當的情緒宣洩方法,包括:哭、閱讀、散步、聽音樂、泡溫泉、唱歌、看電影、找人說、書寫(日記或部落格)等。
●運動:可以促進大腦分泌腦內啡(讓人愉悅的化學物質)、提高免疫力、增加壓力耐受度、強化神經可塑性、強身減肥等,但最好不要在睡前2小時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睡眠。
●放鬆:身體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緊張的時候無法放鬆,相反地,放鬆時則無法緊張。
有各種放鬆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深呼吸,吸氣時默數4秒,然後閉氣1秒,吐氣時默數4秒,一次循環約8到10秒,進行3到5分鐘就會進入比較放鬆的狀態。
●轉念:有時真正讓人困擾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觀點。當發現出現一個負向念頭時,可以進行「大腦體操」,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往往感受也會跟著改變。
如果發現壓力狀態已經無法負荷,不要害怕尋求幫助,有許多專業的臨床心理師可以提供服務。
(作者為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
- Nov 14 Thu 2013 17:43
銀髮族退休後 謹防失眠襲擊
銀髮族退休後 謹防失眠襲擊
文/單家祁
63歲的K先生是退休主管,到診間時滿臉愁容。退休這一年來深受失眠所苦,雖然嘗試了很多方法想要幫助自己入睡,反而越睡越差,近來更覺得記憶退步,擔心自己是不是要失智了?因此到門診求助。
一般來說,失眠指的是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無法使其恢復精神,發生頻率至少每週3次,並影響白天生活。
過分集中注意 反更難入睡
常見的入睡困難是指超過30分鐘無法入睡,往往和焦慮有關,有時此焦慮是因為個案對睡眠本身有著固著期待或信念,如「一定要睡滿8小時才夠,不然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個案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失眠困擾,常會嘗試各種方式,卻多半適得其反,成為失眠的維持因素。
問診時發現,K先生的個性著重細節、追求完美,原本想在退休後好好養生、和家人享受退休生活。他在退休前工作忙碌,每天倒頭就睡,睡眠時間約6小時,白天精神也沒任何問題,但退休後聽說要睡足8小時對身體好。
下定決心養生從睡好覺開始,卻發現怎麼都睡不到8個小時,他試過提早上床、睡前運動等方法,卻發現躺在床上想入睡,卻越來越難。大半年下來,覺得白天精神、體力越來越差,到了傍晚,只要一想到「不知道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睡著?」忍不住心情低落。
睡眠是放鬆的過程,許多失眠個案都說:「睡前沒有胡思亂想,只想著要趕快入睡。」但這個過程其實是在集中注意力,進行睡意及身體放鬆程度的自我偵測,更難入睡。
提早上床反而會增加入睡前焦慮、睡前激烈運動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也不利入睡。K先生對於睡眠的固著信念是擔心因睡不好導致記憶力不佳,甚至最後變成失智症。但筆者曾回顧社區長者睡眠與認知功能之間關係的文獻,發現目前並無確切共識認為失眠會導致失智症。
與K先生討論後,決定短期施予藥物並搭配認知行為取向的非藥物治療,包括睡眠衛生、放鬆訓練、一再澄清及保證其固著信念不會發生。過了一段時間後,K先生已不再需要安眠藥物而能自行入睡了。(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 Nov 14 Thu 2013 17:42
怕遺傳失智心慌慌 學會紓壓免緊張
怕遺傳失智心慌慌 學會紓壓免緊張
![]() |
▲人腦需要休息,以免腦細胞萎縮、壞死;圖為情境照。(照片提供/王俊凱) |
![]() |
▲一週至少關機一個下午,練習擺脫手機隨身的魔咒。(照片提供/王俊凱) |
![]() |
▲持續的警覺狀態會令人心智疲乏、精神渙散。(照片提供/王俊凱) |
![]() |
▲慢性壓力會增加未來失智症風險。(照片提供/王俊凱) |
文/王俊凱
「我會不會像爸爸一樣得失智症啊?」40歲的吳小姐(化名)焦急地想尋求解答。她的父親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病人,平時都由太太和外籍看護陪同看診,這次未同住的吳小姐前來,除想了解父親的病況,也忍不住透露內心恐懼。
40歲女成天擔心 長期處慢性壓力
吳小姐表示,最近常忘記東西放在哪裡,事後找了好久才找到;工作不容易集中精神,半夜也時常驚醒;在問診過程中,她還不時低頭滑一下手機,看簡訊。請她將手機收起來好好會談,她十分不情願,擔心客戶會打來。即使將手機放進公事包,她還是會不時瞄一下,查看是否有動靜。
從她的言談舉止中判斷她應該沒有失智症,倒比較像處於焦慮狀態。以她這個年紀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非常低,就算是較少見的遺傳型失智症,發病年齡也會和她的父親(在75歲時發病)相近。吳小姐有焦慮、失眠、過度警覺、專注力差、肌肉緊繃等症狀,工作偶有小差錯但仍可應付,和失智症臨床表現大不相同。
吳小姐透露,她的個性本來就比較求完美,細節都要一一確認才放心。最近公司業務量增加,還要聯絡外國客戶,盡責又好強的她讓手機全天開機,連吃飯、睡覺時都無法放鬆,戰戰兢兢深怕會漏接重要訊息。
像吳小姐本來就容易緊張的人,更應利用時間放鬆。在工作煩悶焦躁時,偷閒休息10分鐘做腹式呼吸,接下來會更有效率。
每週至少關機一下午 練習放鬆
要練習擺脫手機隨身的魔咒,一週至少關機一個下午,到郊外兜兜風,因為持續的警覺狀態會令人心智疲乏、精神渙散。不如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
千萬別因為工作繁忙,犧牲掉均衡飲食,養成良好睡眠衛生習慣。此外,視個人喜好投入運動、瑜伽、舞蹈、冥想(靜觀)也是很棒的紓壓方式。
研究顯示,持續運動、冥想不僅能提升愉悅感、改善專注力,也能增加大腦海馬迴體積,有助於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作者為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充電站》壓力與失智的關係
人長期處於這種備戰狀態的慢性壓力下,對健康非常不利,不及早處理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產生發炎反應而傷害大腦,包括使負責記憶、調節情緒的海馬迴神經細胞萎縮、壞死,且容易得到焦慮症、憂鬱症。
瑞典一項針對中年女性長達35年追蹤研究顯示,慢性壓力會使將來得失智症風險高至2.51倍。(王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