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按摩 可降血壓

腳底按摩注意事項
以馬內利足體生活館張燿坤老師(右)講解足底穴道對血壓的影響。(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腳底按摩可以讓人放鬆,但沒有人可以從學理上說出是怎麼一回事,過去多以「反射區」理論解釋,國內第一篇針對腳底按摩以科學量化研究證實,腳底按摩可以使體內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心跳會因而變慢、瞳孔也會放大,尤其血壓會降低一成,對心血管有益,無論是正常人還是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腳底按摩都有功效,且按半小時,效果可以持續一個小時。

刺激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

北榮教學研究部醫學研究科主任郭正典與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呂萬安共同完成「腳底反射療法可以增加健康人及冠狀動脈病患副交感神經調節及降低血壓」研究,獲得「健康及醫學的另類治療」(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國際期刊採用發表,可能是全世界第一篇解開腳底按摩之謎的論文。

郭正典過去曾因身體不適去做腳底按摩,按後的確感到比較舒服,覺得很好奇,於是展開長達八年的研究。

研究8年 心電圖變化解謎

在呂萬安協助下,這項研究共搜集十七名正常人及二十名冠狀動脈疾病病患,以「吳神父腳底按摩」的理論基礎及按法為這兩個族群做腳底按摩,再量測其做完腳底按摩半小時及一小時後的心電圖變化。

按半小時 效果持續一小時

許正典指出,經由心電圖分析發現,正常人的副交感神經活性指標單位,由未按摩前的三十六.六,按完休息半小時後上升到四十七.二,再休息半小時後又上升到五十.七,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亦有同樣情形;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會使得心跳變慢,瞳孔放大,人體處於放鬆、舒適的狀態。

腳底按摩也可以降低血壓,研究發現,正常人按完腳底後半小時血壓平均可以下降十一%,再半小時後血壓還可較未按摩之前下降九.三%,其中又以舒張壓比收縮壓下降的多,而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在按完腳底後,半小時血壓平均可以下降五.六%,再半小時後血壓還可較未按摩之前下降七.三%。 

郭正典強調,由研究結果來看,腳底按摩可使人放鬆是有根據的,事實上人體運動後,副交感神經活性都會上升,腳底按摩後也有相同反應,只是現代人都穿鞋走路,反而讓腳缺少了刺激的機會,腳底按摩是一種被動的懶人運動,這個研究鼓勵大家空閒時,不妨赤腳在草坪上或土壤上走一走,讓腳呼吸。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硝酸鹽修護心血管關鍵

▲孟子青團隊證實,亞硝酸鹽還原而來的一氧化氮分子能夠發揮保護心血管受損細胞的功能。(記者湯佳玲攝)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首度證實了自亞硝酸鹽還原而來的一氧化氮分子,扮演修護心血管細胞初期缺氧反應的關鍵角色,受到國際重視,刊登在心血管領域重要國際期刊「循環系統研究  (Circulation Research) 」上。

心血管疾病通常與攝取高油脂的飲食習慣、或是年紀增加、代謝變慢有關,容易局部缺氧造成動脈硬化。過去已有研究證實亞硝酸鹽能夠保護心臟避免急性心肌梗塞,但是對於血管的影響還是未知領域。

中研院生化所副研究員孟子青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江運金博士的研究團隊,透過斑馬魚研究,進一步證實亞硝酸鹽也能保護血管,為動脈硬化提出預防之策。

孟子青與江運金等人,利用孵化後30小時的斑馬魚,血管還呈現透明狀態的特性,將魚苗置入低氧含量的水族箱中,觀察到綠色螢光標記的血管明顯出現滲漏,代表低氧環境破壞了血管的完整性。

對照組則在水中補充亞硝酸鹽,結果發現血管的滲漏現象明顯趨緩,代表亞硝酸鹽具有保護血管完整性的功能。

孟子青進一步表示,當血管發生缺氧性傷害時,局部血管內皮細胞經過一連串酵素反應後,能將亞硝酸鹽還原為一氧化氮,再與「標的蛋白」交互作用,就能發揮保護心肌細胞的功能。

以往亞硝酸鹽的研究,多是當作「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角度出發,這一次卻證實能夠「預防」循環系統疾病。孟子青建議,多吃葉狀的綠色蔬菜,尤其菠菜、芹菜,讓體內亞硝酸鹽維持一般正常的量,就能適時修護受損的心血管細胞。

目前醫界對動脈硬化的治療以降低膽固醇的用藥為主,下一步將進行亞硝酸鹽應用在動脈硬化的疾病模式,希望能為動脈硬化的治療開啟另一扇窗。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耳垂斜向皺褶 宜提防冠心病

▲耳垂斜向皺褶是以45度角,斜向肩部長皺紋(圖一)。
▲(如圖二)。

圖.文/陳朝欽

46歲務農的潘先生因心肌梗塞住院,並在冠狀動脈置放支架,追溯其病史並無任何冠心病危險因子,如以佛拉明罕風險指數估測其10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僅有4.7%。

潘先生也納悶他平時有做體能活動,並以蔬果為主食,也無家族史,何以還會得病?結果我們發現他的兩側耳垂都有明顯的斜向皺褶(如圖一)。

耳垂出現斜向皺褶與冠心病有密切關聯並不是新聞,1973年法蘭克最先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認為是冠心病的標記。在希臘及古羅馬的雕像就發現,藝術家很寫實地將此特徵勾繪出來,著名的例子是古羅馬哈德良大帝(如圖二),他在死亡前兩年耽於酒食,推測死因應是心臟病。

芝加哥大學威廉艾略特教授1978年發表的一系列報告,認為耳垂有皺褶的人較易發生冠心病;1991年他又發表一個大型調查在6000個冠心病患者中,60%有此特徵。目前相關文獻已超過50篇,僅有少數認為無相關性,但因都是病例或世代觀察性研究,不足以被認定為危險因子,甚至能否作為冠心病的標記都被質疑,至今已爭論了40年。問題在如何解釋此現象,目前有4個假說:

● 耳垂斜向皺褶是冠心病的危險因子或標記(小動脈硬化造成周圍彈性組織的退化)。

● 耳垂斜向皺褶是動脈硬化冠心病的遺傳標記。

● 耳垂斜向皺褶只是老化現象(高齡本身就是最強的危險因子)。

● 耳垂斜向皺褶是睡姿(側睡壓迫)的結果。

臨床上,有50%的冠心病患者無任何傳統的危險因子,因此不需要排斥或忽略任何未發病前的病徵,相較於所謂的掌紋算病或其他體徵(如食指比無名指長等),耳垂斜向皺褶是較多專家研究和可靠的病徵,然而往往是在病人已發生冠心病事件後才發覺。

如果發現耳垂斜向皺褶,就應提高警覺,積極篩檢;一般人如偶然在鏡中發現也不需恐慌,應該檢視自己有無傳統的危險因子(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或不良生活型態),或接受亞臨床動脈硬化的檢查,來預估冠心病風險。(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變化大 心肌梗塞病例暴增

▲嘉基醫院AMI小組為陳先生施予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後,左側兩條冠狀動脈清晰可見。(記者余雪蘭翻攝)
▲陳先生急性心肌梗塞,引發休克,血管攝影看不到冠狀動脈。(記者余雪蘭翻攝)

記者余雪蘭、吳世聰/嘉義報導

嘉義縣水上鄉36歲呂姓男子,前天下午喝酒後睡覺,卻一睡不起,檢察官與法醫相驗後研判可能是心肌梗塞。嘉基醫院表示,11月以來天氣變得濕冷,因心肌梗塞送到該院救治的病例暴增約3倍,患者除三高族外,還有老菸槍,提醒民眾特別注意。

67歲的陳先生,最近多次出現全身冒汗、胸口悶痛的情況,以為是感冒,上週再度發病,情況加重,媳婦發現不對勁,趕緊將他送到嘉基醫院,但到院時已呈休克狀態,命在旦夕。

嘉基醫院緊急啟動AMI(急性心肌梗塞)小組,心臟內科醫師張瑞月檢查發現陳姓患者左主冠狀動脈主幹阻塞,立即為他進行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置放支架,打通冠狀動脈,並以主動脈氣球幫浦維持心臟功能,救回其生命。

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陳政康指出,最近被送到醫院救治的病例中,包括陳先生等多位患者,並非三高族,卻都是老菸槍,主要是因為長期抽菸,會造成血管壁脆弱,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嘉基並發現,11月天氣變得濕冷,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竟暴增,平常每月該院接到這類患病例約5到7例,但11月多達17例。由於急性心肌梗塞嚴重者1小時內不就醫,致死率超過5成,醫院AMI人員,這兩個月忙於搶救患者寶貴性命。

張瑞月與陳政康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搶救性命只是治標,未來仍可能再犯,呼籲民眾,歲末的百年婚潮、尾牙等餐宴多,三高族、老菸槍,或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參加宴會,飲酒應量力而為;另選舉白熱化,參加造勢活動的民眾,也要切記情緒不要太過激動。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瘦男高血壓 腎上腺腫瘤作祟

▲王家良醫師呼籲,若高血壓持續控制不良,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問題。(記者張軒哲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42歲呂先生身材標準,生活作息及飲食正常,血壓卻居高不下,經常下肢無力,到幾家醫院就醫都無法控制。日前到光田醫院腎臟內科看診,經檢查發現原來是腎上腺腫瘤作祟,才會導致長期高血壓。

醫師提醒,民眾若持續出現血壓控制不佳,或合併有低血鉀症狀時,建議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腎上腺腫瘤的問題。

呂先生身高165公分、體重60公斤,2年前開始飽受高血壓困擾,收縮壓與舒張壓常飆高到180及100毫米汞柱。呂先生即使服用3種降血壓藥,仍然控制不佳,讓他非常擔憂隨時有腦中風之虞。 

經光田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王家良檢查發現,呂先生有低血鉀的問題,懷疑與腎上腺腫瘤有關,因此進一步安排斷層掃描,確認呂先生高血壓的元兇就是左側腎臟內,有一顆2公分大的腎上腺腫瘤作祟所致。經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後,血壓獲得控制,也不再下肢無力。 

王家良指出,腎上腺腫瘤會引發患者高血壓、低血鉀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腎衰竭、心臟病、腦中風等嚴重後果。過去就曾有患者因太晚接受治療而必須終生洗腎,提醒民眾要特別小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怦然心動 當心暗藏奪命危機

文/馮安寧

最近門診中,遇到一名女病患因長期胸悶、心悸、呼吸急促且容易疲倦而求診。檢查後發現,原來這位小姐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毛病,因此引發了名為「心房顫動」的心臟病,這是一種心律不整的疾病。

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增5倍

發作時,患者的心臟會有「顫抖」的現象,起因於心房不正常放電,導致不規則的心跳節律。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心房顫動持續發生6分鐘以上,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就會增加。

只要是心房顫動患者,不論是陣發性、持續性或長期性,中風機率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可見心房顫動的危險性,因此病情的控制顯得更為重要。

目前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與「侵襲性治療,包括電燒或外科手術」兩種,其中藥物治療為第一線治療,今年8月已經有新的治療藥物Dronedarone通過健保給付。

臨床研究顯示,它可以明顯減少心房顫動症狀的發生,維持心跳正常節律,將它合併「速率控制劑」來治療「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時治療效果很好,可降低中風、住院與死亡的風險。

根據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8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1/10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除了年齡之外,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甚至甲狀腺亢進或長期氣喘等新陳代謝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心房顫動,有許多的病人甚至找不出病因。

要評估自己是不是心房顫動中的高危險群患者,可以用「CHADS表」進行檢測,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代表了心衰竭、H(Hypertension)是高血壓、A(Age  ≥75)是年紀超過75歲以上、D是糖尿病(Diabetes)以及S(Stroke)是中風病史,計算時中風為2分,其他為1分。依患者是否有以上這些個別狀況來進行計分,若是超過2分以上的民眾就屬於中風高風險病患,必須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這個簡易卻有高度參考價值的測驗,民眾也可以自行在家計算,若超過2分以上,可考慮就醫,請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

若平時有感覺心跳不規則,或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疲倦、喘不過氣的症狀,也應儘快就醫。(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視血小板數過低 紅斑性狼瘡 引發大出血

▲紅斑性狼瘡患者血小板數目下降,凝血功能不足,身體容易出現出血斑點、黑青瘀血。(記者蔡淑媛翻攝)
▲紅斑性狼瘡明顯症狀在臉頰出現蝴蝶斑。(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46歲婦女2年前經常手腳黑青瘀血,皮下佈滿出血斑點,就醫發現罹患紅斑性狼瘡,且血小板數目不到1萬(正常約15萬至40萬),也未積極治療,血小板數目持續過低長達1年,凝血功能不足,直到日前引發腸胃道大量出血,緊急輸血1千cc救命,並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血小板升到4萬,才免於出血危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春明說,全國約有1到2萬人罹患紅斑性狼瘡,好發於20至40歲的女性,是自體免疫疾病。

這名婦人罹患紅斑性狼瘡2年,因為血小板功能遭到破壞導致血小板數目下降,數目不到1萬個長達1年,皮下不但經常出血,出現紫斑,牙齦出血,月經量過多,但她未積極治療,日前腸胃道大量出血掛急診,輸血1千cc救命。

黃春明說,雖然生物製劑要自費,也有風險,不過經評估後,婦人還是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血小板數目升到4萬個,凝血功能趨於正常。

黃春明指出,紅斑性狼瘡患者除了約5成有血液功能問題,各有3成會影響肺臟和心臟功能,導致胸痛和哮喘,不過,目前10年存活率從早期的3成,現在醫療進步已經提升到8至9成。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胸痛如刀割 當心主動脈剝離

▲圖為心臟模型,原子筆指處即為主動脈處,一旦剝離就可能危及性命。(記者張聰秋攝)
▲醫師提醒民眾,天冷就要做好保暖工作,寒流來圍巾、帽子、手套等禦寒物不可少;圖為情境照。(記者張聰秋攝)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勿輕忽胸痛症狀!醫師臨床發現,近2個月,有4名50至60多歲患者先後因為突然胸痛如刀割、冒冷汗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都是主動脈剝離惹禍,其中一名無高血壓病史的60多歲男子更因此喪命,提醒民眾,主動脈剝離發病後,每延後1小時搶救就增加1%死亡率,48小時內更有50%死亡風險,民眾要把握黃金搶救期。

儘快就醫 把握黃金搶救期

彰化秀傳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高?倫表示,主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是胸痛如刀割,跟冠心症疾病引發胸悶不同,這種疼痛會讓病患感覺有如閃電般發作,痛到前胸貼後背般很難受,所以民眾一旦察覺身體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症狀,就應趕快就醫。

近2個月,4名50至60多歲患者先後因為突然胸痛就醫,其中有3人有高血壓病史,但他們到院均表示,過去都沒有過胸痛如刀割的症狀。

經檢查和治療,這3名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因是在急救黃金期被及早發現,送醫救治,經手術治療,成功救回性命;但是60多歲無高血壓病史的男子就沒那麼幸運,因他過去沒有高血壓病史,且他是單獨在倉庫補貨,突然發病昏倒不起,等到被送醫急救時,已無生命跡象,雖經急救恢復心跳呼吸,但仍來不及手術而往生。

醫師高?倫指出,4名病患都是急性主動脈剝離,也就是主動脈血管內膜破裂,導致中層剝離,使得病變血管變得薄弱且有破裂危險,中層剝離可能造成重要血管血流不足,甚至阻塞,危及性命。

冬季好發期 慢性病友提防

高?倫強調,此症3/4有高血壓病史,但不是高血壓患者或老人家才會得到,年輕人、孕婦、40歲中壯年人都可能。此病又與天冷、血壓控制不好,以及工作過於忙碌,忽略血壓控制有關。冬天是好發高峰期,民眾要特別小心。

預防勝於治療,高?倫提醒民眾,有高血壓病史、肥胖、慢性病患者,天冷要注意保暖,遠離會使血壓升高的食物,如高鹽、高脂、高熱量飲食,多攝取蔬果,常保心情愉快,適度運動紓解壓力。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湯吃太補 心血管病患增3成

 

 

 

【高子航╱台北報導】天冷常讓人想大快朵頤或藉泡溫泉取暖,卻有不少民眾因而胸悶或因泡溫泉引發心肌梗塞。醫師說,最近一星期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增逾三成,建議心血管疾病注重保暖且避免泡溫泉,以防因溫度落差而心臟病發。

泡湯最多15分鐘

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宗倫昨在心血管疾病衛教記者會說,最近心血管疾病急診病患增加三成,冬季不時有泡溫泉致心肌梗塞或猝死案例,痼疾患者應避免泡溫泉和過度食補,以免血液集中溫泉浸泡部位與胃腸使心臟缺血,遇冷空氣易致心肌梗塞或中風。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泡溫泉以15分鐘為限,勿全身浸泡,心臟以上部位保持水面之上。黃建龍說,冬天吃太飽易有胸悶的狹心症症狀,而不少病人溫泉泡超過半小時,起身時易感不適。他說,若有胸悶、呼吸困難或手麻、冒冷汗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發作,應盡速就醫。 

王吉宣康復出院

曾為已故歌手鄧麗君伴奏的電視樂隊指揮王吉宣日前表演時心肌梗塞,經送新光醫院進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與配合藥物等治療,已康復出院,他昨出席記者會,感謝醫師的救命之恩。 

冬季心血管疾病注意事項

.注意保暖,有晨起運動習慣者,建議待太陽出來,氣溫較回暖時再外出運動
.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泡溫泉與過度食補,以免血液集中於溫泉浸泡部位與胃腸,易使心臟缺血發病
.突感胸悶、呼吸困難或有冒冷汗與手麻症狀速就醫
.有心血管疾病史者,要規律回診與服藥
資料來源:王宗倫醫師、黃建龍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關懷中廣爸 遠離心腎疾病

文/洪堯民

一位中廣體型、有明顯鮪魚肚的中年男性由女兒陪同進入診間,原來是鼓勵父親參加衛署國民健康局的最新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後發現,中廣爸的腰圍為96公分,BMI(身體質量指數)值為30,  收縮壓135毫米汞柱、舒張壓88毫米汞柱,空腹血糖值120毫克/100毫升,血液三酸甘油酯180毫克/100毫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35毫克/100毫升,尿蛋白有陽性反應,血液肌酸酐指數正常,但腎絲球過濾率(eGFR)為每分鐘66毫升左右。

醫師告訴他有「代謝症候群」,且可能罹患「慢性腎臟病」,請他務必經由控制飲食及增加運動量來治療代謝症候群,並且定期追蹤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如果有異常現象,透過早期介入,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 

「代謝症候群」是健康的無形殺手,也是現代人常有的問題,依據2005年國際糖尿病學會共識聲明:具有中廣型肥胖(腰圍男性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再加上下列情形中,兩種以上者,即被定義有代謝症候群:

●三酸甘油酯大於150毫克/100毫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低於40毫克/100毫升,女性低於50毫克/100毫升。

●血壓:大於等於130/85毫米汞柱。

●空腹血糖值大於等於100毫克/100毫升。

根據最新的醫學研究指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比較容易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

目前治療代謝症候群的原則是積極改變生活型態,如多吃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飲食把握三低原則(低鹽、低油、低糖),減少加工食品及油炸食物攝取,並且適度增加運動量。

腎絲球過濾率(eGFR)對一般民眾比較陌生,計算公式也較複雜,可以利用國民健康局及腎臟醫學會網站(http://kidney.tsn.org.tw/pup/p1_07_01.htm),只要依照性別,輸入年齡與血液肌酸酐,eGFR  就會自動算出來。

事實上,腎絲球過濾率為評估腎功能最佳指標,正常值約為每分鐘100毫升左右。從2004年起,陸續有多篇醫學研究指出,當腎絲球過濾率降得越低(表示腎功能愈衰退),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愈高;想要評估自己的腎臟功能如何,不能只靠傳統檢測「血液肌酸酐」就好,應該計算eGFR。 

(作者為花蓮縣玉里鎮維德診所腎臟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