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橄欖油 你選對了嗎? 】
橄欖油是地中海沿岸居民最常使用的食用油,當地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偏低,有不少研究都歸功於橄欖油的保健功效,
因此橄欖油近年來行銷全球,是世界各國家庭主婦和養生達人心目中的好油。
多酚是一種植物中的化學物質,與植物繽紛的色彩有關。
橄欖油含豐富的Ω9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E、橄欖多酚。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使壞膽固醇較不容易氧化,可減低形成硬化斑塊堵塞血管的機率。
維他命E與橄欖多酚可保護血管,橄欖多酚是橄欖油中最廣效的營養成分,它可以抗發炎、抗氧化、抗凝血、抗癌、抗骨質疏鬆,但它只存在於初榨的橄欖油中(Extra Virgin Olive Oil 或 Virgin Olive Oil)。
◆◆◆ 〈消費停看聽〉不同壓榨法 營養差很大
橄欖樹的經濟價值很高,它的生命力和生產力都非常驚人,一棵橄欖樹可以連續幾百年結果,每年可產3至4公升的橄欖油。
地中海的氣候有利於橄欖樹的生長,全球95%的橄欖油都來自這個地區。
橄欖油的傳統製作方法,延續了幾千年,沒有太大的改變,它的過程相當原始與簡單,
首先就是把橄欖果實用「石磨」研磨成膏狀,再經過壓榨,擠出汁液,去除殘渣後,剩下的汁液經過沉澱,油和水會分離,浮在上面的就是初榨冷壓橄欖油。
由於傳統方法比較緩慢,現代很多工廠已使用研磨機、壓榨機、離心機,加速橄欖油提取過程,耗時大為縮短,但也能維持成分的穩定與新鮮。
不過,由於殘渣裡面還存有5-10%的油脂,近幾十年來,拜化學工業之賜,這些殘渣會經由化學溶劑繼續萃取,把剩餘的油再提取出來。
由於這種油比較不乾淨,不得不再經由除臭、除色、除雜質、調降酸價等過程,精煉成可食用的等級,這種油在西方國家被稱作pomace oil,名稱和傳統研磨初榨的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有所不同,以示區別。
但在台灣市場上,橄欖油產品的中文標示就沒有區分了,一概稱為橄欖油,到底是如何製成、有無混摻,消費者從產品名稱上很難區分。
由於初榨和化學萃取的成本有所差距,市面上有很多油品都是混摻,所以有不少「橄欖多酚油」、「橄欖風味油」的產品,其實是混摻沙拉油的「調和油」罷了!
甚至更糟糕的是,2013年台灣爆發不可思議的假油事件:標榜原裝進口的冷壓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竟然90%的成分是未精煉的棉籽油。
未精煉的棉籽油通常只能做為工業用途,因為所含的棉酚會毒殺精子,造成男性不孕。
許多消費者花大錢以為買到高品質的頂級橄欖油,卻被黑心廠商矇騙,喝下劣質的油品,所以,選油的學問很大,不可不小心。
◆◆◆ 〈陳博士開講〉
※ ※ 什麼是酸價?
酸價(Acid Value)指的是游離脂肪酸的含量,越低表示這個油品越新鮮,脂肪酸尚未游離。
如果種籽經過日曬雨淋或自然腐敗,它的酸價就會越來越高。
但劣質油品經過精製,可以去除游離脂肪酸,因此酸價會下降,達到可食用的標準。
※ ※ 什麼是橄欖多酚(Oleuropein)?
多酚是一種植物中的化學物質,與植物繽紛的色彩有關。
食物中常見的多酚有茶多酚、紅酒多酚、葡萄籽多酚、蔓越莓多酚、橄欖多酚等,種類相當繁多。
多酚是一種相當好的抗氧化物質,目前普遍被認為對於健康的維持和延緩老化,都能發揮相當不錯的功效。
多酚能在體內對抗傷害人體的自由基,抑制壞膽固醇氧化,因此被認為是抗心血管疾病的高手。
另外,在抗癌的效果上也有不錯的表現,它可以阻斷癌症生長所需要的酵素,因而使癌細胞受到抑制。
大量的實驗也證實,多酚對於正常細胞沒有細胞毒性,且可以成功誘導多種癌細胞進行細胞凋亡,因而有抑制癌細胞的良好功效。
研究發現,多數人每日攝取的多酚量,約為200毫克至1克。
法國人每天約從飲食中攝取1克的多酚,有人因此推論,這是法國人比較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橄欖油最大的優點就是富含橄欖多酚,但是除了極其優良的橄欖油之外,一般的市售橄欖油並不會標示其所含的橄欖多酚量有多少。
到底我們要怎麼買到安心的橄欖油呢?最簡單的方法,不外乎用眼睛、鼻子、嘴巴。
首先要看顏色,由於產地和品種的不同,橄欖油的顏色可以從深綠色到金黃色不等,放入冰箱幾天之後,會有起霧或結塊的冬化現象,這是正常的反應,並非變質。
其次,用鼻子聞一聞,會有淡淡的橄欖果香,不應該有油耗味或其他腐敗味,也不能淡然無味。
然後,最重要的一關就是用嘴巴嘗。把新鮮橄欖油經由口中喝下,在第3秒鐘左右,常常會有一股辣嗆味出現,有時可長達15秒之久,這是橄欖多酚的氣味,是優質橄欖油的身分證,很難假冒,若是混摻的油品,這股嗆味就會很淡或者根本不存在。
◆◆◆ 〈消費停看聽〉不同等級 學會分辨
在歐美國家,各種等級的橄欖油,通常會有不同的名稱,民眾可對照進口油品包裝上的原文標示,初步分辨橄欖油的等級,但至於品質的好壞,還是需要消費者多用感官判斷。
在歐美的零售商店,橄欖油分成許多不同等級:
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冷壓橄欖油。不採用化學方式,而採用物理方式,以小於40℃的溫度榨油,油品的酸價低於0.8%,含有豐富的營養素,這是最好的一個等級,價格最貴。
初榨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製程與特級初榨油相同,只是所使用的橄欖品質略遜之,酸價低於2%以下。
普通初榨橄欖油(Olive Oil):製程與特級初榨油相同,只是所使用的橄欖品質更遜之,酸價低於3.3%以下。
精製橄欖油(Refined Olive Oil):將較差的橄欖油經過 RBD高溫精製過程,除味、除色、除雜質,將酸價降到1%以下,符合食品的要求,冒煙點大幅提高,可以耐高溫烹調,但其營養價值較差。
純橄欖油(Pure Olive Oil):這是一個很含糊的名稱,到底代表的是「精製橄欖油」或是「未調和的普通橄欖油」,留給消費者一個想像的空間。
超輕橄欖油(Extra Light Olive Oil):這不是Extra Virgin Olive Oil,而通常是精製橄欖油,這是商業手法之一,差一個字差很多,會誤導消費者以為是高品質的油。
橄欖渣油(Pomace Oil):第一道(初榨)橄欖油壓榨所剩下的橄欖殘渣,再經過化學溶劑(通常是己烷)萃取所得到的油。
這種壓榨法屬於化學方式,通常必須再經過精製過程,去除化學溶劑後才能食用,酸價低於1%,是等級最低、營養成分最差的橄欖油、價位也最便宜。
◆◆◆ 〈避免大火快炒〉優質橄欖油 避免高溫烹調
台灣家庭主婦習慣大火炒菜,甚至喜歡煎魚、炸排骨,這樣的高溫烹調,實在不適合高品質的橄欖油。
因為初榨橄欖油的冒煙點只有攝氏160度,超過這個溫度以上,橄欖油就會開始冒煙、氧化、變質,
所以,地中海國家的居民,都是拿橄欖油來涼拌沙拉或沾麵包吃,頂多低溫水炒一下,
但這麼好的橄欖油若拿到台灣人廚房裡面,高溫烹調之下,好油也會變成壞油。
所以,我們要切記,每一種油品都有它的冒煙點,烹飪之前要先認清。
若產品上未標示,我們可以做簡單實驗,準備一支烤箱用的溫度計,把油倒入乾鍋加熱,開始冒煙的溫度,就是它變質的溫度,烹飪時盡量控制冒煙點之下,以保健康。
若是真要高溫油炸,只好選擇未精製的苦茶油,或是精製的大豆沙拉油。
有些橄欖油若已精製,當然也可以耐高溫油炸,但它的營養成分也早已大打折扣,這就失去吃橄欖油的意義了。
【 文/陳俊旭/〈家庭用油大健檢〉/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