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習慣不同 互相磨合 】
 
有人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家人。
 
的確,婚前耳聞朋友籌備婚禮時,雙方家長對於飯店等級、喜餅幾層、婚紗套數各有想法。
 
女方家長習慣將女兒寵在掌心,男方則一貫節儉,希望將錢用在刀口,於是討論變過招,弄得新人急忙從中破冰,生怕婚事凍結。
 
人與人,關於習慣歧異而生的故事繁多,一千零一夜也無法講盡。
 
不過當場景挪移到同居所,對象變成婆媳,複雜度恐怕更上層樓。
 
婚後入住婆家,因習慣不同,磨合不斷開展。
 
例如愛惜資源的婆婆不捨回收空罐,塑膠桶或玻璃瓶堆滿廚櫃,等待派上用場的那天,而我卻不慣囤物。
 
或者習於操持多人飲食的婆婆總購回過量蔬果,上次買的還未下鍋,新食材又入住冰箱,導致得常清理腐爛菜葉。
 
我同樣將娘家習慣引進。像是天黑必點燈,即便無人的公共空間也是如此,此舉惹來婆婆協助關燈,有時我僅回房拿物件,回頭卻見客廳熄火打烊。
 
另外平日上班已夠勞累,我習於週日一次灑掃,此情形下若見婆婆舉起掃把,便讓我心跳急促。
 
和外子生活亦是如此。兩個人便是兩種擠牙膏方式、塑膠袋綁法、被子摺法、電線捲法,習慣小事日日於夫妻間上演。
 
然而我能直接和外子明說,卻還無法拿捏與婆婆談話的分寸。
 
有時外子會故意逗弄婆媳間不同習慣,比如我不吃隔夜菜,婆婆則擅長新瓶裝舊酒,他便於飯桌上點出某菜是兩頓混搭,鬧得我每道沾筷,並頻謝婆婆下廚美意。
 
幸好不同的習慣尚未結出惡果,因我們都試圖用善意去理解對方做為及調整。
 
於是婆婆開始點起夜燈,而我與外子會將瓶罐去蕪存菁,但維持檯面的澎湃陣勢。
 
令我還沒習慣的是婆婆會把曬於門邊的傘收至別處,而我屢次忘記拿回,導致買入一把把超商傘。
 
不過,我願意習慣溼傘應有的位置,只是,在習慣這個習慣之前,不知道我會帶回幾把雨傘。
【 文/賴賴〈婆媳過招〉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