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評論:是心誠則靈或藉相修心   】

 

 

 


行天宮昨起不再擺設香爐供桌,改合十參拜。

行天宮自26日起,不再設置香爐、供桌,信眾改用雙手合十參拜,毋須準備供品與燒香,自有宮方免費代辦供品,執事人改燒好香。這套祭祀改革,有其「情非得已」的兩大實務考量:一、大量供品回收,造成了物資的極度浪費。二、大量燃燒劣質線香,造成了嚴重空污,恐將影響職工與信眾的健康。

 


由於行天宮是宗教場域,承載著廟宇文化傳承與發揚的社會期許,於是它承受到「為環保而犧牲信仰」,「為世俗而踐踏神聖」的嚴重責難。
然而這兩套價值系統,本不必然形成對立,此中還有不同信仰間的論述差異。

以佛門為例,「燃香」一事就具足「環保」與「健康」的雙重目的。原來在古印度熱帶地區,眾人群聚之處難免瀰漫濃烈的汗臭與體味,也易引蚊蚋,因此佛家常用各種香品來潔淨空氣、驅除蚊蚋。

其形式並不拘泥在「燃燒」一途,人們會依根香、莖香、花香、果香的性質,而將它們製成燃香、末香、塗香或噴灑用的香水。無論是獨處還是共修,燃燒些許質地良好的沉香,能讓人心神斂攝,靈思悠遠;而許多末香與塗香,更是療病治疾的上味好藥。

 

 


已成民眾文化記憶

由於鬼道眾生喜嗅燃香的氣味,導致民間祭拜鬼神,不免用到大量線香。於是,燒香宛若「有形界與無形界接軌」的重要媒介,為製香、販香業者帶來了龐大的商機。而香之為物,還真建構了「冥陽兩利」的雙贏局面。

問題是,香料取得不易,價格不菲,線香的需求量一旦過大,豈能顧得了品質?這才形成了民間廟宇的兩難處境—為了取悅鬼神,不得不讓人們忍受著嗆鼻傷肺的健康風險。

然而,節慶時分的廟埕廣場,天公爐前善男信女仰天默祝的虔敬神情,與喧天鑼鼓、裊裊香煙相映成趣,這已成了民眾心靈深處難以抹滅的文化記憶、亙古鄉愁。因此他們在價值取捨間,寧願忍受劣香撲鼻,也不能承受「此情此景永不臨在」的失落感。

在對外安撫與說服信眾的過程中,行天宮採用了信仰論述—「心誠則靈」。問題是,要談「心誠則靈」,也得考慮芸芸眾生「藉相修心」的需求。

例如:單是面對供品回收的困擾,就達成「不讓民眾祭拜供品」的決定,似乎還是為了滿足執事人「省心、省事」的念頭,所謂「心誠則靈」云云,恐怕只是遁辭而已。

更且倘若「心誠則靈」,則行天宮恐將落入「半套」論述而自我顛覆。

試問:依此邏輯,供品既能撤,那麼泥塑木雕的關聖帝君,乃至平地拔起的行天宮殿堂,豈不是都可撤下、拔除了呢?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而面對芸芸眾生的心理需求,佛門尚須建三寶殿,供奉聖像;僧家臨齋之際,還要諷誦「供養三寶」之偈讚。

蓋何時、何人尚須藉相修心?何時、何人已可超越諸相?這要有契理、契機的中道智慧;而在廟宇殿堂之上,儀軌設計之中,執事人必須優先考量「藉相修心」者的需求。


尺寸拿捏應該慎思

因為真正「超越諸相」的人,不拘「有相」,也不拘「無相」,絕對不會視諸相如寇讎;反之, 「藉相修心」者則暫時無法「離相起修」。執事人基於廣慈博愛的宗教理念,對「藉相修心」的人,當然要多些體貼與照顧。

更何況行天宮執事人面對的,不是「超越諸相」的佛陀,而是奮不顧身以盡忠職守的關帝爺,其尺寸之拿捏,宜乎慎哉!


【   文 / 釋昭慧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2014年08月27日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