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英九的思考與作為迥異常人
馬英九掌控黨國,獨斷獨行,思考與作為迥異常人,擔任總統六年以來,國人看多了如此「馬氏風格」。如今,許多人只盼他卸任之前,所作所為減少對國家社會的傷害,以免台灣萬劫不復。
儘管如此,他上週出訪美洲時夫子自道,宣稱看到南韓與中國今年底將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讓他「心急如焚」。言為心聲,馬英九此一內心表白,顯示政策偏差的諸多訊息,值得關注。
馬英九「心急如焚」,據宣稱是一旦中韓FTA生效,將排擠台灣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進而衝擊整體經濟。從表面看,此話似乎不無道理;但以談話文義觀察,顯然別有用心,在意的是太陽花學運及在野黨把中國「妖魔化」,兼以鼓吹自己的「經濟不能不依賴中國」、「在中國大籃子放更多雞蛋」論調。
台灣經濟不能依賴中國,是太陽花學運向世人發出的明亮訊息之一,得到至少五、六成台灣民眾支持。台灣人民從自身感受和常識所形成的此一共識,與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最近的諍言「經濟依賴中國,台灣會變得脆弱,很容易受傷」,不謀而合。
再從中國方面印證。中國對台灣公開而基本的政策,就是併吞台灣,不論是透過政治、經濟或武力手段達成。四月間,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告訴台灣訪客,「經濟與政治是不可分的,兩岸發展的前提是九二共識,離開了前提,經濟發展就會出現波折、曲折和困難。」俞正聲負責統戰,口出此言,再直白不過。
不論太陽花、社會共識、希拉蕊,甚至俞正聲,都顯示經濟依賴中國,正中中國下懷,實現中國吃掉台灣的陽謀。馬英九身為總統,不為台灣安危著想,在台灣經濟已高度依賴中國的情況下,仍執意強推服貿協議,且宣稱「我們可不可能對大陸經濟永遠不依賴?對不起,這做不到。」他的思考與作為迥異常人,可見一斑。
事實上,民調明白顯示,台灣公眾高度支持台灣經濟走向自由化、全球化且與國際接軌,但不贊成偏向中國。民意走向如此,主政者理應致力經濟國際化,降低中國化,其中,加入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正是我國加入區域經濟組織,以促進經濟國際化最應努力的目標;但在馬政府熱中把台灣經濟鎖進中國的這幾年,實質進展不大。
同樣是中國謀取台灣的策略,它既封鎖台灣國際活動空間不遺餘力,不論多邊的區域經濟組織或雙邊的FTA皆然,同時以各種方式磁吸台灣產業經濟,使台灣鎖進中國而難以掙脫。在馬英九執政之前的政府,針對中國此一「口袋戰術」,有所作為。例如當年由美國協助安排,我國與中國幾乎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阻絕中國的干擾;民進黨執政與中美洲四友邦簽署FTA,與新加坡、紐西蘭的經貿協議談判也接近完成,但因中國阻撓而未能簽署。
馬政府既以向中國傾斜為目標,乃以「先兩岸、後區域」口號唬弄國人,消極處理雙邊與多邊經貿談判,自以為如此可得中國「善意」回應。不過,多年來阻撓台灣以雙邊或多邊途徑走向經濟國際化的是中國,因而不論是去年蕭萬長在博鰲論壇見習近平所得到的「務實探討」回應,或是最近「王(郁琦)張(志軍)會」所說的「共同研究」,期待中國就此有「善意」,不啻痴人說夢;即使最終有所謂「適當方式」,充其量也只是以「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先經中國同意」及「中國台灣」式的自主尊嚴喪失為代價。
另一方面,美國正積極轉向亞洲,TPP的重要與急迫性提升;對台灣的加入,從美國官方的聯邦貿易代表署、民間的傳統基金會、台北美國商會,乃至於日本外務省,都有正面回應。尤其這兩天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凸顯雙方關係陷入建交以來的谷底,中國在東海、南海的蠻橫作為,更讓美國加強安全、經貿結盟動作,從日本一路連到澳洲,也是台灣爭取成為TPP一員的適當時機。不知思考與作為迥異常人的馬英九,在這件事能否正常一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