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溫差大 保暖防中風
文/尹居浩
氣溫降低時,會使得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容易造成腦出血;筆者臨床經驗中,寒流來襲時,門診病人血壓普遍較平常高,急診室裡心肌梗塞、中風患者,就增加約兩成,顯見低溫特報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要命時刻。
腦中風長期位居我國十大死亡原因第三位,也是成年人與老年殘障的第一要因。
◎引起中風的原因,大致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兩種。
●缺血性腦中風大多導因於腦血管動脈硬化阻塞或來自心臟、大血管產生的血栓,約占8成中風人口。
●出血性腦中風常因高血壓控制不良、腦部小動脈硬化破裂或血管瘤破裂引起,約占兩成中風人口。台灣的研究報告指出,氣溫愈低,溫差愈大,越容易發生腦出血;德國也有類似的報告,發現周遭低氣溫對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沒有顯著影響,但是溫差相距5℃以上,缺血性中風發生率增高兩倍。突然的氣溫降低,將會引起血管收縮,改變血液黏稠度,甚至引起感染,導致原本硬化狹窄的血管栓塞。另外最近的醫學研究也發現,患有心房顫動的病患在秋冬較容易發生腦中風。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相當多,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喝酒、肥胖、運動不足等,這都是可以藉由生活行為的改善而加以控制預防的,只要能控制這些危險因子,腦中風發生率便可以大幅下降。
血壓偏低也會引起中風,日常生活中其他會引起血壓偏低的狀況包括:吃太多降血壓藥、胃腸出血、泡太久溫泉、在大太陽下久站、喝水太少,或拉肚子產生失水過多等。
在寒冷的天氣裡,必須注重保暖,避免讓身體處於溫差太大的環境,或是突然暴露於過冷的氣溫中,尤其早起運動的老年人在寒流來襲時更須小心,建議等到天亮氣溫回暖,再出外活動為宜。
相較於心臟病,腦中風產生的後果相當可怕,大概有接近1/3的中風病人會造成終生殘障,另外1/3的中風病人會遺留中度殘廢,生活部份依賴他人照顧,造成個人、家庭與社會更大的負擔。
台灣一年內再次中風的比率達10%,再次中風所引發的死亡率、肢體殘障程度及後遺症都比第一次中風更嚴重。腦中風的患者,再次發生中風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30%的機率,再次中風的死亡率較第一次中風高出2至3倍以上,其發生其他相關心血管疾病等的併發症機率也大為增加。
除了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若曾經罹患出血性腦中風,有效控制血壓是第一要務;而阻塞性腦中風的病患,可以選擇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或是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中風。但有些患者誤以為情況好轉就自行停藥,事實上,隨意停藥有可能引發再次中風的風險,曾有患者在第一次中風後恢復良好,因而自行停藥,1-2個月後突然再次中風,造成癱瘓。
因此,預防再次中風相當重要,更不能輕忽中風後的預防保健,以免再發帶來更大的傷害。
(作者為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秘書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