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風,偏頭痛,眩暈,腦部及神經系統疾病,失智,癡呆,麻木 (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依世衛組織統計推估 台灣失智人口 12年後將達69萬            

 
▲失智症家屬劉慧芳(右二)、許又尹(左二)昨天在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趙天麟(左)召開的記者會中,分享親身經驗,並呼籲各界重視失智症年輕化的問題。(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陳彥廷/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田秋堇昨協同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去年失智症患者已超過19萬人,65歲以下早發性失智症多達2萬人。

田秋堇指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失智比例,114年台灣將有69萬名失智症人口,將如海嘯一般,嚴重衝擊台灣社會。

昨天有兩位早發性失智症患者家屬現身說法,其中劉慧芳的先生在54歲那年,出現大小便失禁、血壓不穩、表情猙獰、精神恍惚等症狀,甚至遭人詐騙了鉅款;另一家屬許又尹表示,他的媽媽是在53歲時出現病徵,包括善忘、出現幻覺、失蹤等。兩人皆就醫多年,但醫師卻未能立即發現是失智症。

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社會大眾乃至醫療體系普遍對年輕失智患者不了解,不容易在早期發現、即時提供治療,未來政府需花更多時間從學校體系就開始作教育,讓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更完善了解失智症。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副司長王宗曦說,面對老齡化的社會,失智症的疾病負擔越來越大,政府為因應此衝擊,已於全國83家區域醫院建置「失智症特別門診」,預定今年底台灣本島會達到103家,再加上離島共105家。

民眾若發現親友出現以下十大失智症警訊,包括:「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計畫或解決問題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分辨視覺影像和空間有困難、言語或書寫表達有困難、東西擺放錯亂或失去尋找能力、判斷力減弱、退出社交活動、情緒個性改變等。」就應及早帶家人就醫。

此外,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過胖或過瘦、頭部外傷、抽菸、憂鬱等都是失智症高危險群。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翁腹絞痛 竟是腸中風            
 
吳文期(坐著者)住院期間腸中風,幸及時發現治癒。(記者陳燦坤攝)

記者陳燦坤/雲林報導

70歲的吳文期受傷住院期間突然腹絞痛,竟是罹患少見的「腸中風」。北港媽祖醫院緊急安排他接受微創手術,在黃金治療時間12小時內清除堵塞的血塊,化解腸壞死的危機,醫師提醒有心臟病史患者需留意。

吳文期昨日分享親身經驗指出,今年8月因腳部撕裂傷住院,有一天覺得肚子脹,不僅吃下的食物全部吐出來,無法吞嚥,且腹絞痛讓他痛不欲生,原以為大限將屆,趕緊找來家人要交代後事。

媽祖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陳偉華察覺不是單純的胃病,立刻安排他接受腹部血管攝影檢查,發現腸道遭心臟掉下的血塊堵住,即俗稱的「腸中風」,隨即將吳文期送進手術房進行血管栓塞手術,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陳偉華指出,腸中風罹患率僅千萬分之8.6且不易診斷,一旦發作如果超過12小時,腸子將變黑壞死,必須進行切除手術,手術合併症風險高,裂開的血管變得脆弱,重建血管更為困難。

陳偉華表示,血液濃稠、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患者罹患腸中風機率較高,年紀多半在50歲以上,因血管彈性變差或管徑窄化,易出現腸中風等缺血性病變。像吳文期就患有心臟疾病,建議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畢竟腸中風的死亡率相當高,遇突發性腹痛,務必就醫治療。

吳文期表示,過去嗜吃豬肉,幾乎不吃蔬菜,病癒後調整飲食習慣,餐餐配青菜,降低血液濃稠度。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心「無症狀中風」 悄悄找上門            

 

文/林志明

身體硬朗的吳先生退休後,就以旅行及上日文課來打發時間,但最近家人發覺他走路越來越慢,甚至需人攙扶,且似乎心中有壓力,常面無表情、獨自發呆,記憶力也嚴重減退。

經過神經科的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吳先生的大腦半球有一些散發性的黑色小缺血點,研判有可能是中風。

進一步做腦部核磁共振,發現吳先生並無急性中風,但是在腦部半球深部有很多亞急性缺血斑塊,血管也有阻塞情況,腦部血管超音波發現兩側頭顱外血管有散發性血管斑塊阻塞,且兩側均有大於30%的阻塞。

血液及血壓測量更發現,原來吳先生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幸好後來醫師同步替他控制「三高」問題,並在藥單裡,加上預防中風的抗血小板及低劑量的多巴胺促進劑,吳先生的症狀才慢慢改善。

吳先生所患的疾病在醫學上叫做「無症狀中風(Silent stroke)」。傳統上對腦中風的認識是「一半身體麻木、一半手腳無力」或是「口眼歪斜」等急性症狀,但是像吳先生這種症狀,常會被當做年齡太大了,所以走路不快、心裡有不舒服、憂鬱等。但吳先生是因忽略「三高」問題,導致血液中一些「垃圾」慢慢阻塞腦部小血管,所以症狀會慢慢出現,很容易忽略。

但隨著小血管堵塞的部位不同,會引發不同症狀,比如腦部基底核的小血管被阻塞時,就會出現如吳先生的巴金森氏症候群;如果阻塞其他部位,也會有其他症狀出現,如:失智、眼盲等。

此外,有些心臟疾病如心肌肥厚、心律不整等,也會造成無症狀中風。這類病患的症狀除了記性不好,常常走路會喘。這時就需要透過心臟超音波與24小時心電圖,檢查是否有心臟的小血栓打到腦部。因為從心臟打出的血栓,大小血管都會影響到,症狀也通常比三高造成的無症狀中風情況嚴重。

「無症狀中風」它不僅會因症狀不明而延誤正確就醫的機會,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且一旦這種無症狀中風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病人會出現類似阿茲海默症的血管性失智症。

簡言之,「三高」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可說是因,而中間產物是無症狀中風,最終產物即是血管性失智症。

◎無症狀中風的非藥物治療:這一類的中風病人,在生活及飲食上需注意的地方與急性中風病人相似。

●運動:病人要每次運動30分鐘,一週至少3次以上,以流汗為原則(不需大汗淋漓)。

●如有智力上的缺失,則鼓勵病人多參與社交活動或與家人出外踏青,不要關在家裡。

●飲食上少油、少鹽,不需禁止肉類攝取,但以少吃或不吃紅肉、內臟為原則,多吃蔬果。

●如果出現一些語言或行走障礙,可尋求專業復健醫師或治療師協助,透過語言及行走訓練,生活品質才有保障。

◎藥物治療:

吳先生服用的藥物,除了治療「三高」藥物外,還加進一些抗血小板的藥物(Aspirin)來預防中風;此外可加一些低劑量的多巴胺促進劑來改善他的生活品質。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中風中心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不聽使喚 腳也站不穩 急性缺血性中風惹禍            

 
請病人閉眼睛,並將雙手向前平舉10秒鐘(左);有任一手(患者的右手)垂下為異常(右)。(照片來源/美國心臟協會)

文/詹佳孟

58歲的林先生日前工作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右手不聽使喚,腳也站不穩,同事在發現異狀後,上前攙扶。他在與同事的對話過程中,才發現自己講話也不太清楚,一陣手忙腳亂後,有人叫了救護車將他送往醫院接受檢查。

到了醫院後,經過急診醫師詳細問診與檢查,林先生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再經由醫療團隊的評估,接受了血栓溶解劑的治療,住院約一星期後出院,且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在神經內科門診追蹤。

頭暈、單邊手腳無力、走路不穩,以及說話口齒不清,這些都是急性腦中風的典型症狀。急性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及缺血性兩大類,其中又以缺血性中風占大多數,約占所有中風病人的8成左右。

針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必須要特別注意「黃金3小時」,也就是從症狀發生時間起,算到醫院就診的時間。如果在3小時以內,臨床醫師可以選擇使用血栓溶解劑加以治療,而超過此時間的患者,便無法接受此類療法。

可惜的是,根據國內資料統計,能夠在症狀發生後3小時內到達急診的中風病人只佔全部中風病人約兩成左右。由此可知,加強中風病人的即時辨識與馬上轉送,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加強辨識部分,我們可以參照辛辛那提到院前中風量表,這也是救護技術員在病人到院前最常使用的評估工具。

◎此中風量表有三項:

●雙手向前平舉10秒,看是否有任一手臂垂下。

●請病人微笑,看是否對稱。

●請病人說一段句子,看是否口齒不清。例如:今天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

上述三項,病人若有其中一項異常且此異常為新發生者,則有72%的可能性為腦中風,三項皆為異常則有大於85%的可能性為腦中風。此項評估工具簡單易學又不需花太多時間,不至於耽誤到病人送醫。

急性腦中風的發生不但對病患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對患者及家人的心理及日後生活上的衝擊更是巨大。血栓溶解劑可以說是唯一有機會幫助中風病人的藥物,其會增加33%的復原機會,有6%的機會在使用後產生腦出血,但並不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只是必須在病人症狀發生3小時內使用。

能夠讓更多人及時辨認中風的發生,以及縮短將病人轉送至醫療院所的時間,這是大家要一起學習及努力的目標,讓急性腦中風病人有更好的預後。(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