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30 Thu 2017 11:53
【 暖冬別大意!溫差衝擊易猝死 】
- Nov 30 Thu 2017 10:12
【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
- Nov 30 Thu 2017 09:24
【 其實沒有失去 】
【 其實沒有失去 】
你怏怏不樂。
因為進行斷捨離,所以你清理了一些東西,後來才驚覺其中有一樣物品連結著很深的情感記憶,卻被你那樣輕易地扔棄。
你後悔不已,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你為此感到深深的痛苦,無法原諒自己。
親愛的,時間無法倒流,失去的東西也不會再回來,無用的罪惡感也就請一併丟棄了吧。
而且,也許是因為不在了,它的意義才鮮明了起來。
所以,那樣東西雖然消失了,從此卻放在了你的心上。
當你想起,它就會在,再也不會離開。
【 文/朵朵小語 】
- Nov 29 Wed 2017 17:21
【 事不強求,人不強留 】
- Nov 29 Wed 2017 15:44
【 從心笑起,快樂生活 】
【 從心笑起,快樂生活 】
平常,您待人處事多一點微笑,人生中就會少一點煩惱,生活中也會多一點快樂。
想要「從心笑起 」,需要具備下列九大涵養特質 :
一、 隨緣的心情 :
沒有隨緣的心情,就會對苦樂過於執著,對成敗過於計較,對利害過於掛懷,對得失過於在乎,便難以在苦中作樂,品嘗生命的真味。
人與人之間,隨緣而聚,緣盡而散,聚時盡其在人,散時盡其在我,既是相逢既是相識,有恩那有怨,有愛便無恨。
得與失都在一念之間,只要存有隨緣隨喜之心,得固可喜,缺陷亦是美,縱使一剎那也是永恆。
二、 寬容的度量 :
沒寬容的胸懷,就會思想僵化、不能容納異己,難以接受批評,把別人視為寇仇,處處設限,也就難以歡喜了。
適度的包容,是肚量、是寬懷,但過度的包容,或是盲目的付出,卻是一種不夠愛自己,是一種姑息包庇的表現。
三、 無私的念頭 :
沒無私的念頭,處處都是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一副勢利眼,一切都以利己為出發點,不會替他人著想,畫地自限,孤僻自憐,沒有談得來的知心朋友,。
四、 幽默的態度 :
沒幽默的態度,做人沒有風趣,不得人緣,不懂得自我解嘲,不知睜一眼閉一眼,偶而裝迷糊,不知甘於平凡,也不會對世事一笑置之,而孤芳自賞,悶悶不樂,想不開了。
五、 敞開的胸襟 :
沒敞開的胸襟,自然對任何人事都會斤斤計較,愛吹毛求疵,鑽牛角尖,窮追究底,處處不饒人,只要我們多敞開心胸一點,多學習成長一點,幸福感就會蜂湧迎面而來。
六、 正面人生觀 :
沒正面人生觀,看法想法異於常人,態度消極,悲觀畏縮反面,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的人,始終活在過去和痛苦的回憶中,生活無色彩黑白暗淡無光,缺少衝勁活力,心中充滿著痛苦、煩惱、困惑、怨恨與猜忌。
七、 謙卑的涵養 :
沒謙卑的涵養,這種人就容易驕傲、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謙卑不是天然擁有的,沒有人與生俱來就是謙卑的,謙卑乃是家教和個人內在的修養。
謙卑要從悔改開始,一個人若不為自己的驕傲認罪、悔改,就無法學習謙卑。
驕傲是對我們自己優點的著迷,謙卑定義為輕看自己的優點。
謙卑的人,對自己現有的一切都很滿意,滿足於現在的身分、地位、外貌、性別、家世,謙卑的人心存感謝、感激、感動、感恩的心。
謙卑不是自卑,謙卑不是自我形象低落,這與自卑是不一樣的,謙卑是從別人的眼光看自己,自卑感則是從自己的眼光看別人。
謙卑不是先天的個性,也不是後天的涵養,謙卑是捨己,而不是自我意識很強、很敏感。
涵養有時候跟家教有關,有些人講話比較輕聲細語,這和家教、個人修養有關。
有涵養的人,表面上看來也許很謙虛,不跟人爭競,也能虛心地向別人學習,內心深處卻可能是清高自傲的。
涵養與謙卑最根本的不同,就在於:謙卑是捨己;涵養不是捨己,是修飾自我,使自我更體面、更得體、更文雅、更有內涵。
有涵養的人,骨子裡很可能比缺乏涵養的人更驕傲。
當我們開始謙卑,也許會因謙卑而被人誤會或瞧不起。
“ 你喜歡吃虧,就讓你多吃一點虧。”,很可能你的同事、家人會這樣對待你,這其實就是生命的破碎。
這時候你不能放棄,而是要憑著信心和毅力,持之以恆,那麼上天謙卑的恩典與助力,就會散發出來。
周圍的人會驚訝,生命的光會照進他們心坎裡面,使他們願意來接近這謙卑的光輝。
家庭是我們學習謙卑的最佳場所,如何在家庭裡學習謙卑呢?
我們可以從這7方面做起:1、比誰先認錯;2、比誰先饒恕別人;3、比誰先放下我執;4、不批評論斷;5、不談人是非;6、不嫉妒;7、不記恨。
學習謙卑最好的方法是,無論到任何環境,你先感謝、讚美,為這個環境感謝、讚美,為這環境中的人感謝、讚美。
不知不覺間,你就會變得不一樣,會變得謙卑。
八、 要有同理心 :
沒有同理心的人,缺乏慈悲心、憐憫心、同情心,常會詛咒、漫罵、挑剔、批評、指責、嘲笑別人,別人遭遇不幸或遇到傷心事,還在他人的傷口上灑鹽巴,落井下石,從邏輯上講,別人的感受是別人的,沒有實在的方法可以進行確認。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在既定的已發生的事件上,讓自己進入他人角色,體會他人因環境背景、自身生理、心理狀態,更接近「他人」在本位上的感受與邏輯。
因為自己已體會「同樣」的經驗,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了當事人,所處狀態下的反應,以致理解這種行為和事件的發生。
就算是自己的看法與人不同時,也能夠理解對方在心理、情緒或行為上的反應,但能夠理解並感同身受對方的反應,並不代表是認同對方的行為,同理心應該要出自非主觀以及外界客觀的因素。
九、 要有平常心 :
沒有平常心的人,處在任何環境裡,易受外在的影響,會隨外界起舞而受干擾,無法心靜如水、氣定如神而心浮氣躁。
「平常心」是什麼?就是做人的一種修養,平常心是要培養的。
所謂平常心,就是指我們非常清楚環境裡的是非、好壞、美醜,對所有的現象,明瞭於心而淡定,不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平常心平靜安然、明智祥和,以此超然的心態,來看待苦與樂,用平和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一切挑戰,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善用平常心,人生將會變得,更加隨順從容,使人不斷進步,因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要戰勝自己,就先要認識自身的缺陷,沒有平常心,就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又如何完善自我呢?
養成平常心的態度,遇到重要的事,緊要關頭,仍然盡其在我,盡心盡力(do your best),失敗了不會灰心,反而藉此自省,培養下次再出發的能量,保持平常心,不會患得患失,事前專心投入,而不會陷入胡思亂想。
人生無常,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苦樂相隨,學會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雖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能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去除我執偏狹和狂傲驕氣,浮躁與虛華,處處表現出豁達開朗的心胸,是一種難得的做人境界。
待人處事都用平常心,我們應以平常心來面對人生,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 文 / 網誌佳文生活小品《 品味人生心靈成長 》 】
- Nov 29 Wed 2017 11:24
【 忘掉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
【 忘掉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
人生旅程裡,總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得不。
不得不離開一個人、一個地方、或是一種狀態。
先前您可能千迴百轉,仍下不了決定,那樣的猶豫不決,總是令人難受,但一旦有了決心,所有的雲霧都會散開,一切清楚瞭然,眼前將雲淡風輕。
所以就往前走吧,往前走,路就會出來了,只要我們肯努力,天絕無絕人之路。
忘掉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笑看昨天、珍惜今天、期待明天!
最重要的是,親愛的,既然您已經離開了,就不要再回頭看了。
【 文/朵朵小語《 人生感悟 》 】
- Nov 29 Wed 2017 09:04
【 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 】
- Nov 28 Tue 2017 17:00
【 笑看人生 】
【 笑看人生 】
《 微笑 》是表達善意、替代言語的動作,同時微笑也是下意識裡的反應物,是除了肢體觸碰及言語傳達外,最快速、有效的表達及溝通的方式。
「微笑無須成本,卻創造出許多價值。」,微笑可以不費一絲力氣的在瞬息之間傳遞出溫暖與善意,以及其他的意義與價值。
微笑每個人都會,如果有一天,我們都不再微笑了,這個世界又會變得如何呢?
微笑,人人皆會,是個無意識、很簡單的動作。「微笑是不分文化、種族或宗教,它是國際通用的。
◆◆◆ 就醫學的角度來看,「微笑是彎曲的嘴兩端附近的肌肉,所形成的面部表情」因為肌肉的帶動,眼睛會隨著微彎,構成了三個月牙型的弧度,使人感覺親近、和善些。
上天給予生物許多恩典,人類獲益最多的不是智慧或行動,而是「笑容」。
「微笑能散發出人們無法阻擋的魔力,她能夠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堅冰。」,微笑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富蘭克林•貝多嘉所說的:「不忘笑臉的人,常受歡迎,一個微笑也可以自發或人為的。發自內心的微笑能帶給人快樂。」。
微笑最常代表的意義是禮貌、高興、鼓勵等的正面態度,文學巨匠狄更斯曾說過:「擁有好心態,比擁有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由此可知好的心態,遠比智慧來的重要。
好的開始,往往都是因為有好的態度,也因此自古以來《 微笑 》被當成是善意的表現。
微笑,在人與人之間,它是一個表達方式,表示愉悅、歡樂、幸福,或樂趣,但也可以是一個焦慮的,非自願性的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它是作為一個鬼臉。
藉著「微笑」可以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可見微笑對於我們人生有多大的重要性。
「微笑」所帶來對一個人心情的改變、益處,我們要重視它、改變自己,最終使大部分的人,都能無時無刻地展開笑靨、相互微笑──讓微笑中的溫度,如香水般的擴散開來、溫暖人心。
◆◆◆ 微笑是不分文化、種族或宗教
《 微笑 》是不分文化、種族或宗教,每個人都能理解的,它是國際通用的。
跨文化研究表明,面帶微笑,是世界各地情感溝通的手段,但不同文化之間,也有較大差異。
一個微笑也可以自發或人為的,發自內心的微笑,能帶給人快樂。
笑看人生,用微笑去面對挫折!微笑,給傷你最深的人,微笑,會給你帶來好運。
生活並沒有拖欠我們任何東西,所以沒有必要,每天總是苦著臉,好像別人欠你甚麼似地。應對生活佈滿感激、感恩,至少它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
《 微笑 》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跟貧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關係。
人們通常會用動作代表言語,動物們也不例外,當他們表達善意時,你會清楚的感覺到,牠似乎正對著你微笑,他們與同類之間的溝通,也時常散發著「微笑」,使對方清楚明白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可以和對方、和自己進行心靈上、思緒上的交流。
當有人對你微笑著,無論那個人你是否認識、用意何在,大部分的人,都會下意識的微笑以對,尤其是在認識陌生人時,尤為明顯,因為「即使不用言語,微笑就能充分的傳達心意。
「與其繃著臉、悶不吭聲,到不如把微笑帶給大家。」,此時微笑帶來的不只是禮貌,更是種化解尷尬的貼心小舉動。
面對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亦是如此,不只因為禮貌與習慣,更因為「微笑不花費什麼,但卻有意外的收穫,它豐富了那些接受微笑的人,而又不使發出微笑的人,失去什麼。」
◆◆◆ 一個富翁可能整天憂心忡忡;而一個窮人可能心情愉快;一位殘疾人可能坦然樂觀;
◆◆◆ 一位處境順利的人,可能會愁眉不展,一位身處逆境的人,可能會面帶微笑……
當你在職場上,能無時無刻保持著一抹淡笑,心境也會有所不同的,「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只要你對生活笑,那麼生活也對你微笑。」
◆◆◆ 面對職場上的紛擾、別人跟你過不去時,又何必再跟自己過不去呢?
此時就更應該運用微笑的力量,「用微笑告訴他:『今天的我很開心,希望你也開心。』」,因為微笑、開心是一天,臭臉、難過也是一天,不必因為別人的舉止及作為,就主宰了自己的心情及行動。
一個人的情緒,受環境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著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對處境並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相反地,假如微笑著過生活,那會增加親和力,別人更樂於跟你往來,得到成功的機會,也會更多。
只有心裏頭有陽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現實的陽光,假如連自己都常苦著臉,那生活如何美好?
生活始終是一面鏡子,照到的是我們的影像,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
◆◆◆ 微笑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 ( 一 ) 、禮儀上
與人相處或見面時最基本、最重要的禮儀就是微笑。
一般人通常會以淺笑,微笑來打招呼或表示有好,莞爾一笑,一方面可以表達善意,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看起來,平易近人些。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微笑是人類最美的表情」,一個笑顏,往往能抵擋些不必要的衝突,只因為一個當下的態度以及器度。
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多寡,時常是左右彼此緣分的原因之一。
因為微笑是直接的反映出個人情緒,以及間接的影響自身的態度、舉止與選擇,「朗朗的笑聲,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微微一笑,甚至是低頭一笑也都會顯示出令人難忘的魅力。」,因此在人際方面上,「微笑」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與人談話上,大部分的人都會面帶微笑,因為這樣能讓雙方自在、放鬆些,也能表現出大方、友善的一面,進而達到談笑自如的「笑果」。
●● ( 二 ) 、心理上
微笑能表現出自信與真誠,表現個人的情緒,是感情線上最佳的反應雷達。
笑時常能表達出當下的心情,就像眼睛般地會說話。
當你眉開眼笑的笑著,代表的往往是愉悅、開心的情緒,
當你邊流淚邊笑時,代表的往往是欣慰、感動的情緒,
當你眼內沒笑的笑時,代表的往往是禮貌、敷衍的情緒……內心有千絲萬縷種的情緒,
無論你內心的態度是甚麼,都會直接的表現在動作、外表上,尤其是眼神與笑容。
自古以來的人們,都時常說「笑」,總會在文字間描繪些「笑」的部分。
就像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開卷詩一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古人的眼裡,無論是哭是笑、是憤是悲,都會在暢談間微笑以對,談心配美酒,酒中映笑顏,他們以「笑」來坦誠相對,用「笑」來理解心思。
笑是一種內心的明鏡,能清楚的映照出心裡的變化,所以自古以來形成了一股「以笑待人,用心相交」的定律。
天下間沒有什麼東西,能比一個如陽光燦爛般的微笑,更能夠打動人的了。
●● ( 三 ) 、態度上
「當你走過世間的繁華與喧囂,閱盡世事,你會明白:人生不會太圓滿。面對再苦困境,也要笑一笑。」,態度決定人生及選擇,有良好的態度,才能活得更加快樂、精彩,在遇到挫折時,
也能因為有好的態度,才能正向思考、重新出發。
人們時常因為挫折、打擊而難過、沮喪,有的人會悲觀的一蹶不振,有的人則會樂觀的打起精神。
當人們跌倒後再度站起來時,時常會心有不甘、後悔莫及,此時,其實只要給自己,及他人一個微笑就好了。
給自己的微笑,是鼓勵、感謝自己,因為自己的勇於面對、嘗試以及對新的開始的期許;
對別人的微笑,是感激、感謝別人,因為對方的打擊與挫折,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歷練與改善。
小說家邱立屏說「送一朵最美的微笑,給打擊你最深的人,你的成長,就是他最好的讚美,你的微笑,就是他最好的祝福。」,
快樂來自內心,內心改變態度,想要快樂,就要從微笑做起。
「一旦你學會了陽光燦爛的微笑,你就會發現,你的生活從此就會變得更加輕鬆,而人們也喜歡享受你,那陽光燦爛的微笑。」。
微笑發自內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對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對強者的奉承。
奉承時的笑臉,是一種假笑,而面具是不會長久的,一旦有機會,他們便會除下面具,露出原來的真面目。
微笑沒有目的,無論是對上司,還是對屬下,那笑臉都是一樣,微笑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是對生活的尊重。
微笑是有 ' 回報 ' 的,人際關係就像物理學上所說的,力的平衡,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對別人的微笑越多,別人對你的微笑也會越多。
◆◆◆ 當我們受到別人的誤會後,可以選擇暴怒,也可以選擇微笑,通常微笑的氣力會更大,由於微笑會震撼對方的心靈,顯露出來的豁達心胸,相對的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渺小,氣度狹窄而醜陋。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有時候過多的解釋、爭執是沒有必要的。對於那些無理取鬧、蓄意詆毀的人,給他一個微笑,剩下的事就讓時間去證實好了。
當年,有人處處說愛因斯坦的理論錯了,並且說有一百位科學家聯合作證,愛因斯坦知道了這件事,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說,一百位?要這麼多人?只要證實我真的錯了,一個人出面便行了。
愛因斯坦的理論, 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而那些人卻讓一個微笑打敗了。
微笑發自內心,無法偽裝。保持 “ 微笑 ” 的心態,人生會更加美好。
人生中有挫折、有失敗、有誤會,那是很正常的,要想在生活中一片坦途,那麼首先就應清除心中的障礙。
微笑的實質便是愛,懂得愛的人,心中要先有愛,才會愛別人,就好像神愛世人,世人也愛神一樣。
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誰都希望跟一個樂觀向上、面帶微笑的人交朋友。
微笑能給自己一種信心,也能給別人一種歡心,從而更好地激發潛能。
微笑是朋友間最好的語言,一個自然流露的微笑,勝過千言萬語,無論是初次謀面也好,相識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間隔,另彼此之間倍感熱情和溫馨。
微笑是一種修養,並且是一種很重要的修養,微笑的實質是親切,是鼓勵,是溫馨。
真正懂得微笑的人,總是輕易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總是輕易取得成功。
【 文 / Mr. Right《 人生感悟 》 】
- Nov 28 Tue 2017 10:49
【 做人與做事的意義 】
【 做人與做事的意義 】
很多事情,在校園裡學不到,總要在進入職場幾年之後,碰了一鼻子灰,發現逢迎拍馬屁的人平步青雲,然後苦幹實幹的人成為炮灰,最後大夥兒聚在一起,彼此抱怨原來「做人」比「做事」重要。
這些事再過幾年,大家才知道,原來「做人比做事重要」這句話,其實並不是當初自己所想的那麼灰色、消極。
◆◆◆ 獲得長官支持的工作
如果遇事推託、圓滑不沾鍋,只想藉由甜言蜜語、逢迎拍馬屁來博取長官青睞、同事歡迎,這樣的人遲早被看破手腳,就算長官不察而讓你平步青雲,但終究可能某天因為難以獲得同僚支持、下屬效忠而出糗,或者因為改朝換代而成為前朝遺老,因為只會拍馬屁卻無戰力的人,終會遭到淘汰。
原來「做人」,其實可以有正面積極的意義,首先,在組織之中做事,即便你是獨立作業,也得要有長官支持、而且不能有同僚扯你後腿。
如果你的工作性質必須團體作戰,更是需要群策群力。
如果基本的人際關係都搞不定,如何獲得支持?如何與同事溝通協調?就算下屬迫於淫威而不得不服從命令,他們心不甘情不願又如何會盡心盡力貫徹你的命令?
◆◆◆ 有心自我砥礪
如果人際關係不及格,即便你有一百分的做事能力,但是少了來自人際網絡的支持、甚至多了來自人際網絡的阻力,一百分的能力七折八扣之後,恐怕未必及格。
相對地,雖然只有七十分的辦事能力,但有九十分的人際網絡,在長官支持、同僚協助、部屬效命的群策群力之下,最終的表現超出七十分乃是理所當然。
就算你的辦事能力不及格,但是有來自長官的指導、同僚的提醒與下屬的支持,只要有心自我砥礪,辦事能力也將迅速增進。
◆◆◆ 只有自己能夠要求自己
是的,「做人比做事重要」,其實富含正面積極的意義!
做人的學問可多了,但是少有人時時省察;即便想通了道理,可惜知易行難,於是告訴自己人生苦短,何必為了虛幻的「做人」而委屈求全。
上坡路從來都不輕鬆,輕鬆還是疲憊?下坡還是上坡?只有自己能夠要求自己,人生的路上只有自己,能夠決定前進的方向。
【 文/莫道 】
- Nov 27 Mon 2017 11:10
【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