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有方 不再雞同鴨講 】

管理學家巴納德認為 :【 溝通 】,是把一個組織中的成員聯繫在一起,以實現共同目標的手段。

工作一定要溝通,才有辦法將事情分工,進而加快完成,這也是一個部門,甚至一間公司,想要成功的第一步。

●●● 善用溝通技巧 優質互動事半功倍

許多人認為「溝通」是業務人員的工作範疇,因此一些本身非業務單位的人員常忽略了溝通的重要性,其實這想法是錯的,無論你在哪一個部門工作,不管你的職位高低,為了讓自己的工作順利運作,都少不了「溝通」這項技巧。

當你能夠辨識對方傳遞的訊息背後的需求,而做出同理心的回應,常能讓工作達到圓滿的結果。

在職場裡是否能待得長久,或者成為老闆眼中的紅人,其中重要的關鍵來自於與老闆同事間的「互動」,而互動的起點就是「溝通」。

只要仔細觀察周遭受老闆喜愛的員工,不難發現他們溝通能力都不錯。

●●● 用心聽.說.想 溝通為成功捷徑

溝通沒有速成班,只能在互動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學習正確的技巧,以下是我多年工作經驗對於職場溝通技巧的整合:

◆◆◆ <技巧1>認真傾聽不插嘴

在溝通的過程中喜歡插嘴或者打斷別人說話,這樣的行為除了凸顯出你的沒禮貌外,更會導致你無法正確回答出對方想要的資訊。

認真地傾聽對方的心聲,並重複一次對方的問題以確認自己是否理解正確,唯有如此才不會答非所問。

◆◆◆ <技巧2>好語氣釋出善意

若有人來請教你業務問題,即便自己忙到不可開交,也要耐住性子以好語氣回覆對方,保持善意的風度,不讓氣氛變糟。

其實人在職場,要學的東西堆積如山,即便在公司已經待上好幾年,還是有很多業務或突發狀況你沒碰過,說不定哪天換你需要他的幫忙。

◆◆◆ <技巧3>尊重對方想法

即便對方是新人,也該用心傾聽,說不定不一樣的觀點可以促進彼此的進步。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剛踏入職場時,當時公司的老鳥幾乎不把我說的話當一回事。

認為我只是菜鳥,什麼事都不懂,對我所提的想法和企劃不屑一顧,甚至當成垃圾,直到問題發生了才忙著收拾善後,浪費時間和人力。

◆◆◆ <技巧4>同理心回應要求

這點是關鍵中的關鍵,也是我一直在學習的技巧。多年的觀察經驗發現,有同理心的員工,因為能夠體諒他人的狀態,比較不容易陷入抱怨的情境。

舉例來說,當主管在開會時大發雷霆,每個人都被罵得滿頭包,開完會後,大部分的人會抱怨主管太嚴格,但總有那一、兩個人會開始針對老闆所提的問題檢討改進。

這樣的人不是脾氣好,而是有同理心,會去思考主管為什麼會生氣?當然是因為更上頭的人罵了他!為什麼會被罵,就是因為部門沒做到公司的目標。

因此有同理心的員工,能適時做些改進,來回應主管對任務的著急和急切感,讓主管感覺到他的用心,這樣的人還能不成功嗎?【 文/阿幸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用歡喜心做事 】

麗香姊和她的另一半文成兄雖皆已是六十歲的人,但在夜市賣熱狗、花枝丸、霜淇淋已超過三十年,他們經常開著小貨車全台走透透。

只要有大型活動,他們接獲邀請函,不管活動期間多久,他們一定配合。

因為麗香姊的行銷術一流,總是聲音宏亮地招呼客人:「來喔!尚好吃的大熱狗、有顆粒的花枝丸!」而她的老公是位總鋪師,因此裹出來的熱狗十分漂亮,而且份量十足,比起其他攤位歪七扭八的熱狗,賣相好上十幾倍,所以他們的攤位總是門庭若市。

愛熱鬧的麗香姊從小就在廟前叫賣,直到結婚才改賣熱狗,如今自己的孩子都大了,她也當上阿嬤,仍閒不下來,孩子要求他們別再做生意了,他們卻不放手,擔心沒事做太無聊。

遇到客人大排長龍時,麗香姊還會搞笑地跳起《小蘋果》,小朋友想吃熱狗沒帶錢,她也會慷慨地送孩子享用。她說,這把年歲了,不再以賺錢為目的,賺健康、賺快樂更重要。

每天都懷著歡喜心工作,見到每個人都很高興,自然笑口常開,財源滾滾!如果一大早心情不好,那做出來的東西就不好看,也就不好吃,生意便受影響。

原來,做任何事都要用歡喜心,才會順利,看到這對寶貝夫妻,實在羨慕他們樂觀的態度,每天過得開開心心、做得歡歡喜喜,令我由衷地佩服,也分享到他們無比快樂的心情。【 文/蔡愛慈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凡事但往好處想 】

身為基層員工,常會感到事情多、人手不足,上面一道命令下來,就得去執行,偏偏想法與執行面總有些落差,落得顧客的批評與責難,明明自己沒有任何的決定權,卻成了夾心餅乾,薪水又領得不如上面的多而心裡有些不平衡。

但身為主管的,其實也有許多責任要扛,要開會、要檢討、要究責,而且處在權力的核心中,競爭多,利害衝突一多,妒忌、謠言一加總,是非也就跟著來,在下屬與直屬上司甚至是皇親國戚裡,總有許許多多的事需要去排解。

相對於主管職,基層員工比較能遠離的風暴的核心,因為權限不大,不會牽涉到太多敏感、複雜的問題。

其實,每一個位置都有它好的風景,也有它辛苦的一面,就像基層員工常必須與許多人互動,連帶地也會認識來自外面的許多各行各業的人,無形中認識的人多了,也就累積了自己的人脈。

能夠懂得去欣賞任何位置的美景,也才能夠讓自己工作得開心些。【 文/Nacy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用衣服講故事 】

這是一則問答題:人的一輩子擁有數不清的衣服,你想你擁有過多少件衣服呢?這麼多衣服裡,有哪一件是你已經失去,卻最想念的呢?

還有一個問題是,你相信什麼樣的歲數,就穿什麼樣的衣服嗎?你自己服從這樣的穿衣規則嗎?

每個人的衣櫥裡放著人生階段穿的衣服,過去了就不能再穿,卻捨不得丟棄的,最明顯的是高中時候的制服,2、30年後步入中年的身材,幾乎都不可能再穿上高中制服,如果你還留著,那顯示你是個懷舊的人,或者,高中歲月對你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多年後的同學會,相約穿上高中制服,緬懷時代的意義很快地就變成對身材的感嘆,你也可以說中年就是一場衣服的喜鬧劇。

有位讀過北一女的女性,20多年後要穿回那件小綠綠,就不由得感傷起來,當年為什麼可以把自己塞進這件制服。

有名中年男人穿上高中制服,那年流行反叛和耍帥,他去學校邊的市場訂製喇叭褲和腰身非常窄的卡其布制服,卻是現在他極力禁止兒子穿的式樣。

關於你衣櫥裡的衣服,你記得每一件的故事嗎?是不是都按照生命階段的順序輪番出現在你的記憶裡?

照理過時的、已經不能派上用場的衣服都會被丟棄、送進回收箱,但有位40幾歲的女士卻說,她從12歲記得媽媽給她買的一件蝴蝶結格子裝起,所有的衣服她都放在衣櫥內。

好像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20幾歲的女生才可以穿迷你裙,小男生才可以穿T恤,30到40世代屬於洋裝和正式的西裝,60歲以上的人也有一套認定的穿衣規則。

我認識一名50幾歲的女性穿著迷你裙上班,把自己裝扮成像永遠活在20歲,引起眾人的議論,她卻說:「我有本錢秀出我的修長美腿,為什麼要被年紀所限制呢?」

不過,辦公室的那群女性一抓到機會就拿她的穿著做文章,認為自己過了50歲應該沒有勇氣穿迷你裙,也沒有人有勇氣去告訴那名女性,她的那雙腿到底有沒有自以為的那般修長?

我讀大學時,有位教台灣史的尹教授一年到頭都穿著深藍色的長袍馬褂,變成了校園一景,我記得他說過,那樣的穿著就變成了他的註冊商標,那時他最多40歲,20多年後,我偶爾在電視談話節目看到尹教授,卻已穿回了西裝領帶,那時他應該已60多歲了吧,我一直覺得,這十多年來他的穿著,顯示出一種生命的態度和翻轉呢。

你的一輩子,就用衣服來給你講故事。
【 文/呂政達〈50 Plus〉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多吃少動 年輕人患糖尿病增3成 】

◆◆◆ 輕忽血糖控制併發症多

血糖怎麼這麼高! 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許多人症狀不明顯未積極控制血糖,等到出現併發症才有所警覺。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尤其許多青壯年仗著年輕,特別容易輕忽病情,相較過去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據健保署2016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20~40歲族群近5年增加了32%,臨床上觀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主要與飲食西化與活動量少有關,應注意控制血糖,防併發症上身。

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門診中一名46歲的男子,10年前36歲時就被診斷出糖尿病,但由於平常沒什麼明顯的症狀,因而吃藥總有一搭沒一搭,也認為身體沒症狀應該是沒問題,日常飲食也沒有積極控制血糖。

近年病症開始一一浮現,包括排尿時有許多泡泡,檢查才發現因腎功能變差,有嚴重的蛋白尿;

也有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狀況,讓視力受到影響;

另外,四肢還容易發麻,這才開始驚覺糖尿病併發症的可怕,而願意依照醫囑好好配合治療、規律服藥,才逐漸控制病情。

◆◆◆ 【先了解】出現三多體重減輕

糖尿病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往往是在健檢時才發現。

最典型表現是容易感到餓而吃得多;容易口渴而喝得多;

尿量增加排尿多,但體重會因為代謝異常反而減輕,建議有相關異常應儘快就醫檢查。

◆◆◆ 血糖控制差併發症

不少人認為,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好即可,但其實飯後血糖也很重要。

研究指出,飯後血糖偏高會增加血管內的氧化壓力,容易引發大血管病變,像是腦血管病變、中風等。

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若飯前高於126(mg/dl)、飯後高於200(mg/dl),都屬於超標應警覺。

◆◆◆ 【這樣做】應少吃高升糖食物

糖尿病如果只靠藥物,若完全不改變生活型態,治療效果有限。平常飲食應儘量三餐定時定量,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像是蛋糕、麵包。

平常餐後1小時可以配合做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游泳、騎車等,每次至少40分鐘。

◆◆◆ 就醫積極配合治療

降血糖藥物種類繁多,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狀況來搭配使用,像是目前有新一代藥物DPP-4抑制劑,可以藉由抑制腸胃道的腸泌素濃度,調節體內葡萄糖的平衡。

還有一種最新的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可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並透過將葡萄糖由尿液中排出的機制,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 【醫師說】

糖尿病患最好每3個月就回診追蹤、掌握病況,也可將平常紀錄血糖變化的資料提供給醫師參考。

【 文/江珠影醫師/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消化性潰瘍 照胃鏡助確診 】

◆◆◆ 嚴重腹痛時,要小心是否為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大多數會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症狀,有少數潰瘍患者即使潰瘍很嚴重,但卻沒有明顯症狀,

尤其是年紀大、有糖尿病病史或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患者。有部分的人會有出血、穿孔、阻塞等併發症,

出血症狀包括解黑便、吐血、頭暈等;有阻塞併發症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少量食物就容易飽脹等症狀。

◆◆◆ 根除病因避免復發

穿孔患者腹部不適的症狀通常已有一段時間了,患者在穿孔時的徵象包括嚴重腹痛、發燒、畏寒,因腹膜炎的關係,走路或腹部用力時疼痛會加劇。

消化性潰瘍可從病史做初步臨床診斷,若對質子幫浦抑制劑有顯著的症狀緩解,也可輔助診斷。

然而,胃癌的症狀與良性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很類似,因此對胃癌的高危險群,例如有體重減輕、貧血或消化道出血症狀、有胃癌家族史或年紀較大(45∼55歲以上)的患者,應接受胃鏡檢查。

若無上述警訊症狀的患者,雖可先嘗試質子幫浦抑制劑的治療,但若有接受胃鏡檢查,能更清楚的確定是否罹患消化性潰瘍。

有些患者不適合接受胃鏡檢查,可使用上消化道攝影作為替代方式,但此種檢查的敏感度及準確度較胃鏡檢查低,也無法做切片檢查。

在治療方面,質子幫浦抑制劑是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最佳的藥物,療程約1∼4個月。

找出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包括幽門桿菌感染或吃消炎止痛藥等也很重要,有幽門桿菌感染的患者,若未接受幽門桿菌的根除治療,潰瘍復發風險超過50%,若能成功根除幽門桿菌,潰瘍復發率可降低到10%以下。

◆◆◆ 定期追蹤預防胃癌

若是因服用消炎止痛藥所導致的消化性潰瘍,往後應避免服用此類藥物,若因病情需要,則應由醫師開具適當的消炎止痛藥,同時亦可考慮併用質子幫浦抑制劑以避免潰瘍復發。

此外,部分胃潰瘍為惡性潰瘍(胃癌),因此建議胃潰瘍的患者在治療後應接受胃鏡追蹤檢查,以排除胃癌可能性。

【 文/劉志銘醫師/台大醫院內科】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朋友不求多........ 】

朋友不求多,當你缺錢有困難時,終於讓你懂了很多事。

 

人生總是無常,幸運成功勝利之神,不會一直眷顧著您,我們或許經商,投資生意、房地產,買賣股票、期貨,或其他的投資,總有套牢或不順遂的時候。

當你缺錢有困難時,你會從中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體會到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

你認識的人很多,真正能幫你的又有幾個,別說你認識多少人,就看你有困難時,還有多少人認識你。

天天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有事真不一定會幫你;

朋友,只要質量,不要數量。土拉庫一車,不如夜明珠一顆。

我有一個蘋果,分給你一半,這是友情。

我只吃一口,剩下的全給你,這是愛情。

我一口沒吃,直接全給了你,那是你父母。

我藏起來,對別人說我也餓了,這是社會。

男人只有窮一次,才知道哪個女人最愛你。

女人只有丑一次,才知道哪個男人不會離開你。

人只有落魄一次,才知道誰最真、誰最在乎你。

當你缺錢有困難時,你終於會明白很多人生道理。

陪伴,不是你有錢我才追隨,

珍惜,不是你漂亮我才關注。

時間留下的,不是財富,不是美麗,是真誠。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見人心!

人總是在失去後,才知道擁有的美好,朋友不求多,但求困難時,會伸手拉你一把的人!

【 文 / Great Daily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你人再好也會有人不喜歡你 】

你人再好也沒用,一定會有人不喜歡你,所以不要在意!

你人再好: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你,有人羨慕你,也有人討厭你,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看不起你。

生活就是這樣,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

因為:人心百百種,有人心存善念、有平常心、同理心、憐憫之心;有人卻心存惡念、無同理心、心胸狹隘、見不得人好、甚至帶有嫉妒心、害人之心。

我們不要為了討好別人,而丟失自己的本性,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原則和自尊與認知!

別人嘴裡的你,不是真實的你。

雖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看法。

雖一樣的嘴巴,不一樣的說法。

雖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想法。

雖一樣的金錢,不一樣的花法。

雖一樣的人們,不一樣的活法!

人生的路,要活出自我,活出自信。

「 你人再好也沒用,一定會有人不喜歡你 」,所以不要在意!

「 錢 」離開人,廢紙一張;人離開「 錢 」,廢物一個。

老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

小草,沒人照顧,也在成長。

既使那深山的野花,沒人欣賞,也會芬芳,互相爭奇奪豔。

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盡心盡力、心安理得;

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盪、問心無愧。

堅持,註定有孤獨徬徨,既使質疑嘲笑,也都無妨。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有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沒有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

你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你認為值得的,就去追索;你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

人生中沒有不被評論的事,生活上沒有不被猜測的人。

做最真實最漂亮的自己,依心而行,無憾今生。

◆◆◆ 人生 1 條路:走自己的路。

◆◆◆ 人生 2 件寶:身體好、心不老。

◆◆◆ 人生 3 種朋友:肯陪伴你的人、肯幫助你的人、常關心你的人。

◆◆◆ 人生有 4 苦:想不開、捨不得、忘不了、放不下。

◆◆◆ 人生 5 句話:再難也要堅持,再好也要謙卑,再苦也要忍耐,再多也要低調,再冷也要熱情。

◆◆◆ 人生 6 財富:健康身體、知識學問、夢想希望、信仰修養、自信智慧、圓融志氣。

【 文 / Great Daily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有能力,也要有點心機 】
有能力,也要有點心機,用點時機,人生才不會老是「當機」。
美國大作家愛默生曾說:「成功者並非比失敗者有腦筋,只不過他們比失敗者多了一點心機。」
的確,在人性的這條高速公路上,「心機」絕對是,讓你避免受重傷的「安全氣囊」,
無論你的本事多高強,做人做事,最好還是要有點心機,才不會在關鍵時刻,出現要命的「當機」!
有點心機,並不是件齷齪的事,重點在於你如何,將心機運用在正確的時機。
盧梭曾經寫道:「禽獸根據本能決定取捨,而人類則通過算計,來決定取捨。」
想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社會,生存下去,無論如何,都必須具備一些心機,否則就容易遭到各種「病毒」攻擊,讓自己陷入危機。
就算再有能力的人,也要具備一些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心機,更要懂得把心機用在正確的時機。
要是沒有心機,不知看時機,調整行事方向,就是一個不懂得變通的蠢蛋,只會讓自己的人生頻頻「當機」。
活在這個腦力競賽的社會,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具備,一些做人做事應有的心機,別再傻乎乎地混日子。
因為,裝傻只會讓你,越來越傻,擺爛只會讓你,越來越爛!
想要提昇自己的處世競爭力,做人做事,一定要講究策略和技巧,如果你太過單純,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直來直往,
那麼,非但無法達成目的,而且還會陷入,各種無法預知的陷阱和圈套,使自己的人生充滿危機……
【 文/公孫龍策/專業作家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好老闆VS.壞老闆 】

每位主管都希望自己成為稱職的領導者,如果檢視建立領導力的因素,我們會發現扮演一名「好老闆」最困難的部分,不在於讚美、鼓勵等正面舉動,而是如何指出部屬錯誤、適時給予糾正甚至批評這些「負向」作為。

◆◆◆ 主管批評比鼓勵還困難 卻更重要

聽起來有些矛盾,特別是對那些還處在摸索階段的管理者,莫不希望獲得部屬的服從和支持。

維持和諧的團隊氛圍、避免溝通時發生衝突,是建立起領導力的「短期捷徑」。表面上看來,這樣的做法也沒有太大困難。

但是領導團隊最大的挑戰,就是人與人的想法、習慣、能力、價值觀永遠存在落差。

只要有群體的地方,就會有差異和衝突的產生,視而不見非但不是明智之舉,還可能讓問題擴大。

◆◆◆ 扮黑臉白臉 小心全盤皆輸

舉例來說,當公司發布一項新的政策,即便再怎麼深思熟慮、充分溝通,還是會有少數欠缺理解力、執行不落實的員工。

主管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遠比站在講台上讚美和鼓勵來得困難,卻也來得更加重要。

但是當一名主管只願意扮演「白臉」的角色,不願意多花時間和精力去直接面對、親自處理棘手的狀況(扮演「黑臉」的角色),那麼他也同時喪失另外一半的領導力。

而且,是最關鍵的那一部分。

結果是,他不僅失去對偏差員工的約束力,連帶使其他員工質疑主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黑臉和白臉二擇一的結果,是這名主管同時失去對好員工與壞員工的領導力,稱之「全盤皆輸」一點也不為過。

◆◆◆ 放任的主管 比偏差員工更令人失望

某位準備離職的朋友向我訴苦,他說公司內勾心鬥角、推拖責任的情況嚴重,已經好幾次波及到他。

我試著緩和他氣憤的情緒,告訴他職場上沒有完美的環境。換個地方,不如意的人事物還是會存在。

他卻說,真正讓他無法接受的不是那些行為偏差的同事,而是他的主管永遠只扮演「好好先生」,無法正面處理和糾正這些問題。

「主管」這個角色對員工的影響程度,可見一斑。

◆◆◆ 要當好老闆 先當壞老闆

從部屬的角度來看,我們想追隨只會讚美、不給批評的主管嗎?只要是心態成熟的員工都知道,沒有人是完美、零缺點的工作者。

當主管永遠只當白臉,在這樣的環境工作恐怕也像待在溫水中的青蛙一樣,個人競爭力逐漸流失。

相反地,正面鼓勵和負面批評並存,才是健康的、讓人可以持續成長的環境,主管也才能建構「完整的」領導力。

我曾經在不同組織、不同狀況下公開責備過同事,短期看來那真是破壞和諧的負面能量。

但是如果時間拉長,如果當事人有足夠的格局和胸襟去理解指責背後的動機、意圖是什麼,往往它就變成讓人成長的正面能量。一體存在兩面,領導和被領導的課題亦然。

或許,當我們學習扮演一名稱職的「壞老闆」(黑臉)之後,才有機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好老闆」。【 文/吳育宏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