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下的你 樓上的我 】

結婚十幾年了,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你我好像都厭倦了。我們之間還有愛嗎?還是因為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模式及彼此,才繼續生活著?

每天下班後,你總是待在一樓客廳玩平板,試著跟你聊聊今天的心情,想與你分享一切,但你眼睛不是盯著平板就是盯著電視,要不就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用「嗯」敷衍我;

⋯⋯

假日我用心煮了一桌菜,夾菜放進你碗中,卻見你一臉的不悅,我的心都涼了,只能洗完碗筷,默默走上二樓。

因為跟你在一起相處的壓力愈來愈大,令我無法喘氣,我甚至討厭聞到你身上的味道,慢慢地,我也關起自己的嘴及心,將自己躲進二樓房間,享受獨處。

後來,你待在一樓的時間愈來愈長,半夜一、兩點,客廳的燈還亮著,我也懶得叫你上來二樓睡覺,後來,我們乾脆分房睡覺。分房,是夫妻感情走下坡的開始。

於是,好幾次,離婚的念頭湧上來,我想脫離現狀,因為現在我們相處的模式,與單身有什麼不一樣?但我又害怕改變現狀,害怕真的恢復單身,害怕周遭朋友的眼光,害怕單身後的寂寞,令我不敢面對離婚。

我的另一半呀,你是否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呢?你是希望我們一起改善我們目前的關係,然後繼續走下去,一起兌現結婚時許給彼此的承諾—我們要在一起一輩子?還是我們該選擇彼此放手,給對方自由呼吸?

親愛的,希望你看見這篇文章後,與我面對面坐下來聊聊吧!因為在這婚姻裡的我,真的快無法呼吸了。【 文/Pony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現代失身文化 】

快速約會應用程式「Tinder」爆紅,不過卻成為一些應召女郎、皮條客以及愛情玩咖們的「貨源供應中心」,為了要改正大眾對這種約會神器的誤解,該公司的執行長Sean Rad說:「我們剛對三十多萬用戶進行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用戶希望透過Tinder尋找長期關係。」

不管大家相不相信他說的話,這些社交媒體以及超方便的約會神器已經讓「愛情」變成「網購商品」,在很短的時間裡可以物色到數不清的對象,如果這個獵物沒有回應,手指一滑,馬上就可以找到其他人選,方便得不得了,不是嗎?

⋯⋯

這種方便性讓想找一夜情人選的玩咖又多了一個遊戲愛情的管道,但還是有很多用戶真的是想要在這裡找尋真愛,只是因為涉世未深以及太過單純,所以有些女孩在發生一夜情後,總是很懊惱自己輕易失身,最讓人擔憂的是,失身數字節節上升,甚至已經變成一種主流文化。

我的一個美國女友分享她的經驗,她說和男網友第一次見面時,覺得對方很帥,兩人在酒吧調情,雖然慾火焚身,可是她表態:「除非兩個人交往,不然不會跟你愛愛。」

由於氣氛太好,男人邀她回家,雖然她很猶豫,但是對方保證決不會亂來。

沒想到兩人到達男方家後,男人開始抱她、親她,最後脫掉她的內褲,用小弟弟直接磨蹭她的小妹妹。她掙扎,男人卻安撫她:「我不會真的進去,只是在外面磨蹭而已。」

但是等她回神,男人的小弟弟已經長驅直入,她根本來不及拒絕,更誇張的是,幾天之後對方在路上看到她竟還假裝不認識她,把她氣個半死。

一個失身的故事,只是反應現代失身文化的另一個數字,如果不想這樣的情節發生在妳身上,女人真的不能不有所警惕!【 文/喬思琳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四十歲男人 嘴巴要更甜 】

那天休假,我在家玩盆栽後趕著做飯,一個不小心把手指給割傷了,當場血流不止,只好一個人拿了錢包,壓著傷口就近到診所包紮,想到老公就要回來吃飯了,只要求醫師幫我止血、打破傷風。

醫生叮嚀我:「轉診單幫妳開好了,妳最好到醫院去縫一下才不會一直流血。」可是我一回到家只記得未完成的菜肴,什麼都忘了。

⋯⋯

待我那電視控的老公回到家,看到我的手指馬上質問我:「為什麼不打電話給我?」我說:「一直流血,等你回來我都包紮好了。」

他拿起我的手檢視一番,問我:「醫生怎麼說?」我說:「醫生說最好去醫院縫一下比較快好。」他說:「沒流血就好,縫合要打麻醉藥,藥退了的時候妳會更痛,明天我回來再幫妳換藥。」

走向餐桌他還說:「真辛苦,手傷了還要給老公做飯。」我笑笑沒說話。

飯後他說:「老婆妳可不可以小心一點,這樣我很心疼耶!」話一說完,眼睛又飄回到他的電視去了。我小聲地說:「有口無心。」

他立刻反駁說:「哪裡無心?我的心都碎了妳沒發現嗎?妳不知道傷在妳的手指頭,痛在我的心嗎?」話一說完抱著我的頭繼續看他的電視,等他休息夠了就又出門上班去了。

接下來收拾廚房殘局的,還是身為女人帶傷的我。有句廣告詞說:「四十歲的男人只剩一張嘴。」我一面洗碗,一面帶著笑意這麼想著:「若是這張嘴很『甜』,也還是很幸福啊!」。【 文/張琴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不挑嘴男人 最幸福 】

我老公不是挑嘴的男人,我給什麼,他就吃什麼,每樣都超捧場,端上桌的幾乎都嗑完。

有時,吃到盤底朝天的菜還會來一句:「老婆,嘖嘖嘖真的太好吃了,沒給妳開家館子,真的是太可惜了。」瞧!這句話多來勁兒,再累也會煮一餐,來暖暖他的胃,也甜甜自己的心。

⋯⋯

有一次給他一顆橘子,他剝皮後還把橘絡給撕掉,我對他說:「橘絡有營養要吃掉啊!」我話才說完,他就把桌上的橘絡一把塞進口裡,動作快速得讓我好窩心啊!

上個月我從網路上看到秋天吃燉梨養肺,所以我買了3顆梨一天燉一顆給他吃,3天下來他都安靜乖乖地吃完,我說:「明天再給你燉。」沒想到他囁嚅地說:「老婆,我咬著吃就好了,別再燉了,我吃了會怕。」

一句話讓我差點噴飯,我那近180公分的大男人竟然被一顆燉梨給打敗了。拍拍他的臉,我忍笑看他皺著眉吞下最後一塊燉梨。

女人嘛!只要心愛的人把飯菜吃光光,就覺得很幸福了。其實,男人更簡單,就是把心愛的女人做的飯菜,吃光光,就會一直很幸福了。

瞧!「幸福」真的可以很簡單,不是嗎?【 文/張琴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打開耳朵 聽生活聽自己 】

胎兒在出生前10週,就可聽到媽媽的說話聲與音調、心跳及血液流動的聲音。

更有趣的是,一項以法國和德國新生兒為對象的研究,發現法國新生兒剛出生的幾天,哭音通常是上揚的,而德國寶寶多數呈現下沉音,恰好與母語的音調相似,應該是常常聽到媽媽說話的關係。

⋯⋯

出生前,嬰兒就迫不及待打開聽覺的雷達。人類非常依賴聽覺去學習,溝通以及思考,是我們與世界,與他人聯結的重要管道。

人類的學習模式,大致分為3種風格類型:視覺、聽覺和動覺觸覺型。聽覺型的孩子喜歡用「聽」來接收訊息。他們可以牢記別人說的話,還能藉此學習別人思考的方式,非常擅長說話。

視覺型的孩子,喜歡用「看」來學習。而動覺觸覺型的孩子,需要透過「動」來學習,例如:動手做,在動態中思考,長時間坐著聽講,相對較具挑戰性。

現今的學習型態,著重「聽覺」和「視覺」來學習,翻轉教育體系,還需要付諸更多努力。但是可以透過與孩子的互動,將身體和五感打開,幫助每個孩子打開耳朵,學習聆聽。

◆◆◆ <聲音的聯想>透過聲音 打開身體

以舞蹈的角度,學習聆聽音樂是很重要的部分。

音樂的音高、音色、節奏、強度跟方向,延伸到舞蹈裡,成了質地、線條、高低與快慢。專心聽會發現,這些線條當中,有粗有細、有輕有重。跳舞,除了編舞者和舞者的想像感受之外,音樂也豐富了身體的語言。

回想一下,小小孩總在聽到音樂時,身體就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樂在其中。

以幼兒的身心發展來說,音樂是很棒的學習媒介。因為6歲前的孩子,無法以抽象的概念認識事物,得透過具體的身體感覺去學習。

而聽覺的路徑,可以串起身體與大腦的連結,同時帶入一些抽象的概念。雲門教室4歲幼兒課程裡,有堂「大象與小猴子」的課,以大象代表聲音沉重的定音鼓,小猴子是聲響清脆的三角鐵。

不同的聲音,引導孩子認識強和弱,再用身體來表現聲音的質地。

6歲以後的孩子,已能透過生活常見的聲音創作。像是報紙,讓孩子撕、搓、揉,以身體表現出聽到的聲音。

雲門教室資深老師黃宜慧發現,有孩子會用身體傳遞「長」的感覺,有些則表達「慢」的聲音,而搓跟揉,則是用細碎、快速的動作去呈現。

在引導孩子聽完韋瓦第的《四季》後,自由分享音樂傳達的季節,連結聽覺與表達力。

「有孩子會說,我覺得這一段是春天,因為很活潑有朝氣,」宜慧老師說,也有孩子覺得某一段是夏天,「感覺很熱,好像有很多蒼蠅在飛!」沒有標準答案,純粹讓孩子去聆聽和感受。

生活中有許多聲音,有家人說話的聲音、同事敲打鍵盤的聲音、摩托車疾馳的聲音、樹上鳥叫聲,還有人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聲,打開耳朵,聽自己、聽別人、聽生活。

身體打開了,感官就甦醒,生活開始不一樣。

◆◆◆ <身體提案>把聲音表現出來

日常生活中的聲音,裡面也有不同的音高、音色、節奏、強度跟方向,仔細聽,延伸到身體,也可以變成質地、線條、高低與快慢。

聽!精力向外四射的鞭炮聲、向前滾動而延長的海浪聲、林間輕巧跳躍的鳥鳴聲。

打開身體,感覺照片中的老師和孩子,想傳達什麼聲音!想一想,還有什麼聲音?現在就動起來!【 作者/雲門教室研發長/律動設計及示範/趙苑純老師、廖宥鈞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牽手後的幸福人生 】

也許是因為周遭的朋友們一個個都接近三十大關了,最近臉書上老是被朋友們的紅色炸彈文洗版——有求婚成功的、婚紗側拍的,還有最常見的婚禮大合照。

每次看見動態消息又跳出朋友們的喜訊,我總是驚訝地對身旁的你說:「天哪!×××結婚了!怎麼大家都結婚了?」然後你就會又好氣又好笑地抱著兒子回我:「我們不是也結婚了嗎?」

⋯⋯

「忘記已經結婚」是你給我最好的禮物。當朋友們費心設著隱私的貼文,好大書特書婆媳問題;當懷念單身的貼文壓倒性地蓋過求婚的甜蜜文;當防小三、測真心成為臉書最熱門的轉貼文章……,我總是格外地感激你給我的空間和自由。

感謝那些你讓我「告假」和好姐妹們聊天的午茶時光;喜歡我們即使每天一起生活,還保留著交換書信的習慣,把日子中零碎的幸福和感謝記錄下來,溝通並緩衝了可能的衝突;

感動於每晚入睡前,還能牽著手聊天,或分享一天的生活,或聊一本最近喜歡的書、愛上的電影,甚至就著時事和社會議題針鋒相對。

婚姻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曾經也擔心柴米油鹽會磨蝕彼此的感情,害怕婚姻關係的束縛會終結單身的自在,但是因為你,讓我知道牽手後的人生也可以一起奔跑、一塊兒做夢。謝謝你,老公—我最好的情人、最棒的夥伴,和最重要的朋友。【 文/小熊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下一場戀情 勇敢開愛 】

一個男人的告白:「要等傷好了再談下一場戀愛?這樣太浪費時間了,而且你無法預測下一場戀愛何時會來,所以一旦降臨了就不應該放棄。」

「是不是自己永遠都好不了?」有好長一段時間,你都這樣懷疑著。每天反覆詢問自己,就像是進行一種儀式般神聖。

⋯⋯

一心不能二用,受了傷就應該要好好養病,痊癒了,才能有力氣去愛人,並且好好對待,你甚至以為,懷抱著傷口去跟一個誰戀愛,都是對對方的一種不公平。

因此你心無旁鶩,安分守己。可是,日子就這樣過著、過著,每次你以為傷似乎快好了,但只要一碰還是會瑟縮一下。
只要有人出現了、給予愛的想望時,傷口就會又隱隱作痛,提醒你傷還沒好。

然後,一直到了今日,你發現自己的傷還是好不了,一低頭,就見它滲出了血。

◆◆◆ 舊情傷變擋愛盾牌 害怕再愛一場

「還要多久?如果再也好不了,怎麼辦?」你發出這樣的疑問句,帶著擔心。你求神卜卦、祝禱祈福,但始終不見好轉,你這才明白了,原來傷心沒有良藥,所以你才會這麼久都好不了,最終你只能自己替自己開藥方。

也因此你更驚覺了,原來自己是用以前的傷口來否決掉自己未來愛人的能力,人從過去累積出自己的能力,成為助力,但你卻把它拿來當作是停止的理由。

這也就是為什麼只要新的人出現,愈是靠近,你就愈是遠離,因為你把所有關於愛的示意,都轉換成了一種受傷的模擬,所以再也好不了。

也就是那時你才懂了,其實自己恐懼的,並不是前人留下的傷疤,而是害怕來人會再加上新的傷,所以才逃避。你的療傷、你的需要時間撫平傷痛,其實包含最多的,只是自己的膽小而已。

◆◆◆ 別冀望別人救贖 靠愛的信心自我療癒

空轉了幾次之後,你終於有了新的理解,原來一個人不能冀望等著傷口好了才去戀愛,而是,因為去愛了,所以才慢慢痊癒了。

因為去愛一個人時,會給予關於愛的信心,而這就是解藥。但這並不是說一個人需要靠另一個人來拯救,因為沒有誰真的可以救誰,而是愛本身有幫助人痊癒的能力。

生命裡大多數的難關,別人都只能推你一把,但要真的可以跨過去還是要靠自己,在某次差點活不下去之後,你便懂了這件事,從此不再冀望別人的救贖。

◆◆◆ 悲傷遺憾都是過程 保持距離往前走

也或許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懷抱著某些傷痕往前走,有些遺憾,如今想起來還是會覺得悲傷,可是它們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們也都應該是人生的一部分才是。

你與它們同行,找到最適切的距離跟隨著,不再危害自己的生存。有些傷也可能無法真的完全痊癒,即使結痂了、長出新生的皮膚了,但每回想到時心還是會被刺痛了一下,但這卻不表示無法再往前走了。

跟著你也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帶著傷活了下來,並不是只有自己不被老天所眷顧,只要不過分去凝視自己的傷口,也就沒有道理怨天尤人的理由。

可是,這也並不是說要胡亂去愛人,更不是說要忽略自己的傷痛感受,而是去理解愛是兩面刃,並學習接受與共處,不再讓愛只是帶來負面的意義。

不愛有不愛的理由,最怕的是想愛卻又愛不了的拉扯。就像是那些過去的經歷,你努力讓它過去,而不是一直在經歷著過去一樣。

當然,你偶爾還是會想起那些曾經,但終於不再覺得它們了不起。沒有誰的人生可以完美無缺,和諧就是一種適切。然後,不再把「捨不得」,變成是一種阻止未來的惦記。【 文/肆一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愛進靈魂深處去 】

「男愛色,女愛財」是這社會上常聽到的一句話。許多事業有成的男人,有財富、有身分、有地位,就會害怕身旁的女人愛上的是他的金錢與權勢,而非他這個人本身。

同樣地,也有很多女人擔心身旁男人愛的是她的青春外貌和肉體,是那具軀殼,而不是她的內在靈魂,因此她們會害怕隨著歲月推移、年華老去,男人會移愛他人,

⋯⋯

所以,她們會想掌握住男人的金錢,如此一來,就算失去了男人的愛,至少在物質上是不用擔心的。

許多時候,男女彼此的感情是建立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就此諜對諜,男人說女人現實,女人說男人薄情,因為彼此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抱怨對方,問題愈積愈多,誤會也就愈來愈深。

要去消除那些個不安與不信任,是男女雙方都必須要去做的,更應該思考的是,彼此感情的基礎究竟是建立在何處?要能夠勇敢面對過去與現在的自己,更要能夠知己知彼,也才能夠找到那些軟弱,一起化解問題與盲點。

有鑑於此,從認識到提出交往,到後來的成為情侶,那一連串的過程,比結果更顯得重要,因為那些個過程就是給彼此一個了解對方的機會呀!

真愛是要愛到靈魂深處去的,不是那些個金錢、身分、地位、外表,那些外在的條件因素會變的,不過是些點綴,是身外之物罷了!

若是不幸因為這些外在的改變而失去了愛情,也別太傷心,因為這表示這份愛太膚淺了,禁不起考驗,結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文/紫水晶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失戀後的心靈危機 】

你我或許都曾失戀過,失戀的悲情像揮之不去的烏雲,又像停滯不動的低氣壓,囂張跋扈地全面占據我們的心情天空。

這種失戀的情緒,又像病毒一樣,無色無味無聲,只要一睜開眼睛,我們所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聽到的,彷彿都沾滿了失戀病毒,這種病毒隨著空氣到處飄來飄去,我們走到哪它就停到哪,連我們所呼吸的空氣,都逃不過、躲不開。

⋯⋯

更可怕的是,在氧氣的催化下,失戀病毒頑強地生存著,不聽使喚、不受控制,更加深失戀人的無奈與無力,各種症候群如憂鬱症、躁鬱症及各種身心症,都如雨後春筍般蠢蠢欲動、伺機發作。

由此可知,失戀的可怕,不在於失去了愛情,而是失戀後所引發的種種心靈危機。

失戀,帶給人的心靈衝擊,如同《領悟》歌詞中所說的:「那無愛的痛苦,將日日夜夜在我靈魂最深處。」失戀的痛,不是身體表面的痛,而是在那一瞬間,以重力加速度,如電光石火般,衝擊我們的心靈,擋也擋不住,躲也躲不了,直衝靈魂深處,然後根深柢固般在我們的心靈裡纏繞、糾結,並且頑固住下。

詭異的是,失戀的痛很沉重,簡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快讓人承受不了了,但又讓我們感到內心空空的、冷冷的,有著難以言喻的荒涼,像除不盡的野草,只能眼看著它蔓生,卻無能為力。

心情天空布滿陰霾,心靈空間滿地荒蕪,整個人失了魂、丟了魄,失戀的痛苦,除了表面的痛之外,更深層的心靈危機,其實是那無止盡的失落感呀!【 文/楊嘉敏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付出但求回報 愛情注定破局 】

社會新聞有許多情殺案件,兇手總是振振有詞,說自己為對方付出許多,出錢、送禮物、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對方卻不領情,甚至打算分手,兇手一氣之下鑄下大錯。

綜觀來看,這些施暴者都覺得,他們全心付出,對方就必須有所回報,要回饋等值的愛,否則就會認為自己吃虧,而急著想「討回公道」。

⋯⋯

愛情並不是交易,沒有所謂雙方互惠的默契。很多人所謂的全心付出,說穿了,只是占有慾的展現,像是不斷送女生名牌包、衣服,或者是付房租、給生活費,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要套牢對方,把對方當成自己擁有的財產,要求對方要全心全意地愛他。

這些人不了解的是,愛情必須要建立在兩情相悅的基礎上,若對方對你沒有感覺,你單方向的全力付出,其實只是造成對方的壓力,讓對方更想逃走,這段感情註定要以失敗收場。

如果你碰到這種愛很深,但對方卻毫無回應的情況,最該做的,就是放下怨懟不滿的心態,別怪人家,事實上,最好立刻讓自己,從這種情境抽離開,甚至是把對愛情付出的動作,轉移運用到別的方面,例如捐助育幼院小朋友的營養午餐費,且不求回報。

一旦能看開,不強求對方報恩式的回饋,才會過得輕鬆,反而容易走出失戀情傷,重新尋覓下一個心靈契合的對象。
【 文/飛毛牛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