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與寂寞 】
 
孤獨與寂寞如何區隔?如何處理?
 
《 孤獨 》與《 寂寞 》的差別在於,你可以「享受孤獨」卻不能「享受寂寞」。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拋開熱鬧的喧囂,讓自己的心靈沉澱下來;
 
當你學會享受這一切,就不會再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了。
 
我們會覺得「寂寞」,是因為找不到人,分享自己所感受的人、事、物;
 
也有可能是找到的人,而那個人卻不是「對」的那個,他沒辦法理解你的想法,這樣也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很「寂寞」的。
 
我們不妨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知心人,穿梭在寂寞中,成為連結自身的你,將不再有無謂的情緒。
 
可是不管是哪種情緒,你都要學會「享受」一切,從中找到屬於自已的「樂趣」。
 
如此不管是哪種情緒,你都可以從中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泉源。
 
不要依賴別人來帶給自己快樂,因為那樣所得來的「快樂」也常伴隨「失落」。
 
《 孤獨 》與《 寂寞 》,這不僅是個人體驗,也是社會實相。
 
兩者相似卻不同,的確《 孤獨 》是你找不到知心人,《 寂寞 》是你心靈得不到安慰。
 
但在心態處境要如何區隔?如何處理?
 
我們不妨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知心人,穿梭在寂寞中,成為連結自身的你,將不再有無謂的情緒。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因此只要自我覺醒,難免會有孤獨時候。
 
但人往往害怕面對孤獨,卻因何而有寂寞感受,如何面對處理寂寞?
 
《 孤獨 》指的是獨自一人,而《 寂寞 》,則是一種「心無所依」的感受。
 
獨自一人時,未必會有心無所依的感受,所以孤獨的人,未必會寂寞;
 
身處人海之中,也不表示就不會有「心無所依」的感受,所以寂寞的人,未必是孤獨。
 
孤獨無須對治,因為它只是一個選擇,若不想獨自一人,只要走入人群中即可;
 
但寂寞這種「心無所依」的感受,並非是走入人群中,就可以對治的,而是與「如何面對自己」有關。
 
我們會感受到寂寞,往往是因為心中有「沒人了解我」或是「心事誰人知」的感慨,而「主觀」的認為,只要找到「知心」,就能排遣寂寞。
 
但是,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能了解身邊的人,在想什麼嗎?真的能了解對方的心情嗎?答案是「不能」。
 
俗話說「一種米養百樣人」,連雙胞胎的想法,都不一樣,都無法完全了解對方的想法,我們如果奢望向外,去尋得一個「知心人」,無異是緣木求魚。
 
既然世間無「知心人」可尋,我們不妨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知心人。
 
「萬法唯心造 」,當我們處在這個當下,是快樂也好,是寂寞也罷,這感受並非由外力,加諸在我們身上,而是自心造作而得。
 
我們若能觀照寂寞的本質,是因為內心不切實際的妄求所致,進而願意把妄求捨下,對現實的一切全然接納,才能破除寂寞,讓自心回歸平靜。
 
《 孤獨 》會給予心靈,找不到能信任的對象,沒有其他人幫你,不知所措,沒有方向感的情境!
 
《 寂寞 》會給予內心,漸漸失去歸屬感,彷彿自己沒辦法去愛別人了, 害怕相處後又分離,想找人陪伴,但又沒有合適的對象, 所以產生寂寞 。
 
《 孤獨 》可以透過聊天,盡可能選擇彼此有興趣的話題去排解,與對方產生好感後,你就不孤單了!
 
《 寂寞 》是內心的渴求,渴望有人能愛你,你必須改變說話方式,使出你所有從以前至今學會的甜言蜜語,真心地對待他人,心靈充實,那就不愁寂寞。
 
《 寂寞 》是人性情緒中的主導,須要認識和懂得管治,萬一遇上情緒負面時,就易於抖正過來。
   
《 孤獨 》可以是一種心態,一些個人不想面對別人,不想因別人而攺變自己,而去遷就他人的自我主義。
 
有時候〔孤獨〕可視作個人空間.而〔寂寞〕則是個人對事情在心態上所感受的心情!
 
《 孤獨 》是 [  身  ] 的孤立、無助、無援、不被在乎;
 
《 寂寞 》是 [  心  ] 找不到共鳴、存在價值、認同感。
 
每個人都是 [  單獨  ] 的 [ 個 體  ],但卻不一定是 [  孤獨  ] 的[ 心境  ],當您 [  德智兼備  ] 而 [  走向人群 ] 時。
 
每個人的內心最深處,都是 [  寂靜  ] 的,但卻不一定是 [ 寂寞 ]的心境,當您 [  擁有實力  ] 而 [  自我肯定 ] 時。
 
即使尚未達成那最高的自在境界,也不必太感慨;經驗告訴我們  :  [  德不孤,必有鄰  ]。
 
《 孤獨 》是一個人找不到值得交流的去處,只能獨自面對悠悠的歲月那種〝 高處不勝寒 〞的境界。
 
《 寂寞 》則是〝 難以打發時間 〞,兩者之間有些共通之處。
 
【 文/好文分享《 心靈成長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