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糖果屋 】

《格林童話》曾經是我的床頭讀物,被繼母拋棄在森林中迷路,意外尋找到糖果屋小兄妹的故事不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但是故事裡又累又餓的小兄妹遇到了一隻雪白美麗的鳥,不但歌唱得動聽,還特意引導他們,找到用香噴噴的麵包餅乾,砌牆壁,厚厚的蛋糕蓋屋頂,各色透明的糖片做窗戶的糖果屋時,看著彩色插圖,還是有無限遐想,長大後的我不嗜甜,小時候的我卻是無甜不歡,恨不得天天睜眼就是巧克力菠蘿包,雞鴨魚肉一點不願碰,青菜豆腐更別提了,所以看到彩色插圖中繽紛的糖果屋時心中的悸動嚮往不難想見。

有沒有「糖」?

小時候特別喜歡吃一種手工小點心,有時家裡來訪的客人會帶來一整盒,家裡無人喜歡這種西式小點心,爸爸媽媽都寧願吃豆沙餡的中式糕餅,那一盒奶油味巧克力味花形長條形旋轉圓形的曲奇小餅,就完全由我獨占。

長大後,雖然已經不愛甜食,每次經過忠孝東路順成,看到玻璃櫥櫃裡的西式小點,還是忍不住買一小袋,而且總要在玻璃櫥窗邊流連好一會,似乎用眼睛欣賞比吃到嘴裡更幸福。

有人說甜味會讓人有幸福的感覺,就連描述後宮鬥爭的網路小說,也藉機說宮裡生活寂寞,需要一點甜味安慰。剛來香港教書,學校裡遇到同事,常有人微笑招呼後,便問我:有沒有糖?我雖然曾聽說香港人對於吃糖水特別講究,但心裡還是不免覺得奇怪,只好禮貌回答:沒有。

一邊暗自揣度,所謂的糖指的是哪種糖?口香糖,也許想來一塊無糖口香糖清潔牙齒;不過更可能是咖啡糖包,臨時想在辦公室沖杯咖啡提神,發現糖包剛好用完;也可能是紅茶,香港人也許受英國影響比較深,喝紅茶喜歡加糖加奶。

一段時日後,同事們出去吃飯,有些喜歡在飯後來一份糖水,楊枝甘露、芒果奶凍、陳皮紅豆沙最為常見,於是,再在學校遇到有人悠然問我:有沒有糖時,我突然換了個思考,同事們口音都有廣東腔,也許這句話的意思是:吃過糖水了嗎?我聽說香港人認為糖水有滋補功效,以前來港遊玩,也吃過木桶豆花、木瓜銀耳一類據說有美容效果的糖水,但是連在學校遇到也要問一句,那麼香港人喜歡糖水的程度顯然超過我的理解,大約就像有些台灣人遇到了,問一句「吃過飯沒?」是同樣的道理。

大約半個月過去,我才恍然明白,大家問的其實不是有沒有糖?而是有沒有堂?和我們問有沒有課是同樣的。雞同鴨講了半個月,我不明白怎麼老有人問我有沒有糖?我的同事們則大約也不明白這個新來的台灣人怎麼天天沒課。不過,香港人重視糖水,倒也是不錯的。

香港氣候濕熱,香港人本來習慣喝「涼茶」來清熱袪濕,街上常見傳統的涼茶舖,門口檯子上擱著一碗碗清熱降火的涼茶,像是廿四味、雪梨茶、五花茶,當然還有龜苓膏。涼茶之外,糖水有些也有清熱功效,好比綠豆沙、馬蹄露,所以糖水除了好吃,也有養生功用,核桃糊、紅豆沙、燉雪蛤、燉木瓜、燉奶各有不同養生效果。

所以夏天的糖水如綠豆馬蹄有消暑解熱的功效;秋天時燉煮百合糖水、南北杏糖水可以潤肺滋養;冬天則有黑糯米、紅豆沙補血益氣。

楊枝甘露則是一款兼具創新與水果清新風味的甜品,融合芒果西柚的果香,椰汁牛奶的鮮醇,據說是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利苑酒家首先製作,如今許多地方都吃得到。由於楊枝甘露的味道受歡迎,還又發展出楊枝甘露蛋糕、楊枝甘露布丁、楊枝甘露冰棒。

我對糖水沒有特別喜好,相較於曾經在台灣流行的冰火菠蘿油、港劇中常看到的雞尾包,我喜歡蛋塔多一些,但是居住香港後,賣蛋塔的小舖有時也賣雞派,雞派下面的派托吃起來口感有如港式蛋塔,派皮則如菠蘿包的酥皮,內餡是馬鈴薯雞肉和蘑菇,甜中帶鹹,或者說鹹中帶甜更準確,還有濃郁奶香,所以偏愛雞派又多一些。

人生總要一點甜

一天,沒事在灣仔閒逛,逛到街市買了一把玫瑰,粉紅色的花蕾每一朵才五元硬幣大小,若是以港幣大小相較,只比五毛錢略大,這樣袖珍的玫瑰,看著就覺得心裡也溫柔起來,一把才十塊錢港幣,差不多有十朵花蕾,可能因為是市場花販銷售,價格也便宜。

拿著花經過一家餅店,比手裡的玫瑰更讓我有幸福感的事物出現了,滿滿一櫥窗的手工曲奇小餅,我不喜歡手工餅乾,但是這種吃起來香酥而不是香脆的手工曲奇聯繫著我童年記憶,總讓我駐足,進而忍不住挑選幾樣,而且為了究竟要選哪幾樣,常要糾結猶豫好一會兒,連店家都要對我起疑了,才終於推門進去裝取。

手工曲奇一般都是秤重販售,如果這滿櫃的手工曲奇售價一樣,那還好些,有時不一樣,想多挑些不同口味,又還得分開秤重計價,更讓店家先懷疑後生煩吧。

巧克力花是我每回必選,香港人管這叫朱古力花,另外芝士片和杏仁手指也是我喜歡的。至於喜歡清淡鬆軟口感且擔心血脂肪膽固醇的人,蛋白瑞士捲不錯。

有的蛋糕店也做咖哩餃,這一款咖哩餃和台灣的酥皮咖哩餃不同,台灣常吃的咖哩餃外皮與叉燒酥相仿,港式咖哩餃的外皮是起酥派皮,就像起酥濃湯上覆蓋的那一層,當然和印度式咖哩餃也不同,印度咖哩餃是油炸而非烘烤,外觀多為三角形。好吃的港式咖哩餃不但講究內餡濃郁,重要的是皮與餡的比例搭配合宜。

市場小街的餅舖生意不錯,但是附近不好停車,拿著一袋手工曲奇出得店門,正好看到一個中年男子違規將車停在路中間,飛奔入店內,一手抓著一把零錢,一手撈起要買的糕餅,然後將錢放在櫃檯,迅速上車離去,整個過程沒有停頓,沒有話語,一氣呵成,猶如香港警匪片中毒品交易,約莫是從小類似情節看多了,當然也是喜歡糕餅舖這一味,訓練出了矯捷身手。

雖然不再愛吃甜,格林童話裡的糖果屋還是美麗的遐想,與年歲無關。剛結婚時,耶誕節老公買回一座薑餅屋,看著幸福甜蜜,卻不好吃,雖然知道這樣的比喻大殺風景,但是拆開來咀嚼才知既不如蔥油餅燒餅,也不如法式長棍印度甩餅。

愈發覺得,甜點常常是看在眼裡比吃在嘴裡幸福,就像人生裡總不缺乏的想望,這些想望不見得有實現的機會,甚至可能是偏離現實的空中樓閣,但都不要緊,人生總是需要一點甜,一點超乎尋常的幻想,平凡日子是三餐,提供生存營養能量,不切實際的想望是甜點,太多有損健康,適量卻增加幸福感,五顏六色繽紛精緻的幸福感。【 文/楊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