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是吃悶虧?學會4步驟,拒當職場「爛好人」   】


老是吃悶虧?學會4步驟,拒當職場「爛好人」
最近從另一個角度跟孩子們談,怎麼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對別人有些要求的時候。

為了這個主題,我思考了好久。我越來越覺得奇怪,為什麼我長大的過程中,沒有人跟我談過這種事?然後,我也覺得,正在職場中的大人,對這樣的討論,應該會更有益處與感觸!

當一個人想表達的事,常被悶著,講不出來。短期來說,會感覺到挫折,漸漸會變得無奈;長期來說,會漸漸喪失自信。最後,影響自己的情緒,人際關係也不圓融。

譬如,當老闆或主管,要找人做事,大家推啊推,最後,輪到我們頭上。由於某種原因,也許是自己的個性,也許是形勢比人強,自己明明不想做,工作卻硬被丟到我們頭上。胸中雖有千言萬語,或者沒表達,或者表達的力道非常微弱,以致我們還是得要額外負擔一些事。

當我們沒使用語言或動作,把界線劃清楚。那麼,下次他人就容易步步進逼。我們可能越做越痛苦,越來越不想上班,工作效率也越來越差。最後,他人還預期可以持續塞工作給我們,可是我們終於爆發了,他人還不見得體諒,只會覺得我們的情緒管理不佳。於是,「離職」這兩個字,就成了我們腦中常常播放的聲音。

為什麼,我們不敢主張自己的看法?

個性內向的人,比較不習慣自我表達,有時候是怕麻煩別人,有時候想說,多幫人家一點也沒關係。怕被拒絕的人,也擔心自己的主張被打槍,面子掛不住。或是,以前被拒絕的時候,曾經有不好的經驗。

我聽過一個朋友的故事,小時候,常被強迫式地訓練,雖然大人也不太教,但就要孩子去做。做錯了就罵,被罵了還是要去做。大人根本不管孩子的準備程度,有時候,連大人也做不到的事,也要小孩去說、去做。像是要利用孩子的可愛,去跟他人多要一些東西。

所以,這位朋友長大後,做什麼事都怕怕的,不太敢表達,事情來了也不敢推。靠了許久的自我教育,才慢慢真正找回一部分自信,多少磨練出了些職場老手的樣子,懂得推、拖、拉—雖然他很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

我們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試試看。

第一,察顏觀色。當然,沒有人能夠接受他人不斷的拒絕,有時候,提出要求的時機不對,也會被別人認為白目。所以,他人正在忙,或者正處在負向情緒高峰的時候,我們最好等待時機。

有時候,提出要求也看時機,也看是否具備足夠的正當性。此外,有時候,也要注意他人的動向,是不是該先他人一步提出我們的要求?

第二,尊重的態度。有時候,要求他人,如果不注意措辭,或者沒注意到說話的速度,可能聽起來像命令,讓人不舒服。

所以,配合第一點,我們可以試試看,用下面的問句開頭:

「請問你在忙嗎?」、「你有空嗎?」、「你現在方便嗎?還是我等一下再來找你!」

在說話時,如果是長輩,可以考慮加敬語,或是漂亮的職稱。請、謝謝、對不起,那是基本的禮貌。話中再多一點對對方的肯定,那當然更客氣,像是,「您是這方面的專家,不知道方不方便問您一些問題?」

第三,要清楚自己希望他人配合的事。如果,連我們要求別人的人,都不清楚自己的要求要如何化為行動,那真是折磨被要求的人。

譬如,連主管或父母,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拿來要求員工或孩子,要限期達成。或者具體的步驟沒有,可能的辦法看不見。那除非,員工或孩子的能力遠超過主管或父母,事情才有可能做到。

所以,講出要求前,到底該如何執行,自己沒想過一遍。那麼,要求別人,要別人配合,成功率就低了!

最後,再嘗試,但別勉強他人。現代商業或服務業社會,大部分的整體方向,其實是希望我們多試幾遍,別輕言放棄。像是電話行銷、業務、仲介、銷售…,常要被拒絕許多次。釐清被拒絕的原因,再提出其他可能性,像是,「你現在不方便,還是我什麼時候再跟你聯絡?」、「這項產品您覺得太貴,但是沒多久會配合活動,比較便宜,我那時候再通知你不知道方不方便?」

有一個孩子說,他常講過一遍,別人拒絕,他就不再繼續了。這樣的個性,在廿、三十年前,勉強還可以存活。但以現在的社會來說,譬如,預約維修沒到,我們已經反應過一次,對方沒回應我們就停止,那常被當成沒這回事發生,我們又多吃了一次悶虧。

人生這件事,我們都在學,基本上所有人的狀態,大致都只能在「努力中」,很難有人修練「完畢」的。我每次跟孩子、家長們一起努力,就感覺自己也每次都在進步。好像就是我設定主題,引導一些討論的方向,大家加入自己的人生經驗,共同成長。【 撰文者洪仲清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