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就醫 重複用藥最痛苦
 
醫改會昨公佈五大老人就醫痛苦,分別是重複用藥(68.4%)、陪病耗時(58%)、吃藥搞錯(38.9%)、多科看診(36.1%)、難辨自費項目(31.9%)。(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供)

記者邱宜君、謝文華/台北報導

台灣老年人已占總人口11.2%,老人的醫療資源利用率高,占健保支出1/3,家屬陪同長輩就醫也面臨種種心酸。

醫改會委託民調公司,隨機電訪全台1004位陪老人上門診的家屬,發現家屬的頭號難題是重複用藥,高達7成;6成人苦於工作需請假,另外擔心吃藥搞錯、多科看診耗時、難辨自費項目的必要性,也讓3、4成家屬深受困擾。

醫改會研究員陳思佳表示,雖然政府要求醫護人員要主動詢問病人和家屬用藥資料,但每4位家屬只有1人被詢問過,6%家屬完全回答不出來。政府的門診整合照護試辦計畫雖號稱可解決身有多重慢性病者的困難,但7成服務對象都只有一種病,而且試辦僅囊括4成醫院,知道有此服務的受訪者不到2成。

例如86歲、居住高雄的郭奶奶,患有膝蓋關節退化、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方面等多重疾病,女兒常得請假陪母親到多科門診就診,但郭奶奶一天要吃不同科醫師開給她的14種共26顆藥,出現頭暈、走路無力及呼吸會喘等疑似藥物不良反應的症狀,家屬也經常搞不清楚藥物種類。

陳思佳表示,高達9成2的家屬都希望健保署正在建置的「健保雲端藥歷系統」趕快上路,就不再需要死背長輩的用藥紀錄。健保署主任秘書蔡淑鈴表示,今年已提供30多家醫院試用,明年若能順利建置寬頻網路,就會正式上線,讓醫病都方便。

                      

【下文摘自/ hsiyulee  】
★避免老人就醫重複用藥:
 
1.就診時,醫護必先看清病歴記載、就診紀錄、並主動問清楚有否就診別科領藥。
 
2.就診二科以上領取的藥品:①若處方同一藥品時只服用一種即可。②若處方同一藥理作用者擇一服用即可。③注意其劑量、間隔時間、交互作用等。
 
3.病患及家屬領藥後應詳閱藥袋上十三項必須標示項目、三項建議標示項目。
 
4.避免忘記服藥:最簡單確切防止法即預先在藥包上註明日期與時間;再者分類調劑的,可依每個分類藥袋上指示:開始服藥時間、服藥的次數、總天數及總藥品數量來推算之即可,如此是否服過藥或該服藥了,不但自己清楚,連家人也一目了然。但許多藥品中,不得忘記服用的例如抗生素或降血糖藥等就必須特別慎重。
 
5.長期用藥問題:一般是慢性病患較多,除考慮疾病因素外,還需注意到長期服藥後可能帶來不良反應,例如:hydralazine可能會有紅斑性狼瘡、ACEIs可能會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aspirin可能有耳鳴、胃腸道潰瘍或出血、酸性中毒、steroids可能有cushing’s症、過度鈉滯留、精神用藥可能有巴杰森氏症、靜坐不能、急性緊張不全症、抗膽鹼藥可能有尿滯留、口乾、抗動脈粥狀硬化藥可能有血中GOT值上升、凝血時間增加、皮膚癢、四環黴素可能有腸中正常菌叢改變、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可能有耳毒性、腎毒性、合成女性黃體素可能有血栓症、雄性激素樣之不良反應。
 
6.過敏及不良反應的問題:
 
①輕微過敏時,可停藥1~2次後,劑量改少些,再服藥,若不會產生過敏則可繼續服藥,若仍產生過敏則應停藥,洽詢醫師。
 
②嚴重不良反應,例如休克、精神呆滯、抽搐、震顫、視力模糊等,應立即停藥,並攜帶所服藥品至醫院就醫。
 
③藥品多少會有一些副作用,一般只要病患代謝正常,基於病情須要,且非長期使用者,應不致有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