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不規律 當心是心房顫動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一名52歲男子原本就有高血壓,日前某一天清晨突然中風,右側癱瘓,診斷為急性腦栓塞,並有心房顫動現象,醫師雖為他打通血管,但仍留下後遺症。

台南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政翰表示,心房顫動常見於心律不整患者,發生與年齡、高血壓、心臟瓣膜疾病、甲狀腺亢進等有關;心房顫動可能會頭暈、心悸、喘,但最可怕的是,可能會在心臟形成血栓(血塊),再隨著血液流至身體他處。

血栓流到腦的機會最高,有可能造成腦中風;流到腸子的動脈會造成腸壞死;約10%的中風與心房顫動有關。

其實自己量脈搏就可知是否罹患心房顫動。方法為,壓手腕、或頸、鼠蹊部的動脈處30至60秒,跳動不規律可能就是心房顫動,可做心電圖確定;60歲以上心房顫動發生率高,平時不妨自我量測。

心房顫動進而形成血塊的高危險群為,曾中風、曾暫時性中風、曾發生周邊動脈栓塞、年齡大於74歲者;次危險群為心衰竭、女性、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65歲以上。

高危險群的治療為服用抗凝血劑,但有效用藥量必須較長時間追蹤才可確定,用量太低無效,不過,用量過高可能造成內、外出血,以致醫師與患者都不愛用抗擬血劑。李政翰也提醒,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藥劑會與部份食物、中草藥產生交互作用,民眾不宜再自行服用通血路的保健食品或食材等。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冷血壓飆高 別擅自加藥

 
▲寒流來襲,銀髮族要注意平時控制很好的血壓是否往上飆了。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寒流一波波老人血壓飆高者大增,不過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提醒銀髮族,如果血壓收縮壓突然飆到180以上,又覺得人很不舒服,與其自行再加服降血壓藥,不如直接掛急診,由醫師來診斷是否需要再加藥量。

因為最近就有老人自己加藥降血壓,反而血壓降太低,昏倒在地,被送醫急救。

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林鉅勝昨天指出,寒流來襲使得不少原本血壓控制得很不錯的病患,因血壓突然飆高被送醫的比率大增。他建議如果平時血壓收縮壓控制在130至140之間,最近突然高到150至160左右,還可以先休息觀察一下,但如果已飆到180甚至200以上,又有胸悶、頭暈、手腳無力等症狀,有可能是心臟病發或中風了,最好馬上掛急診,不要再試著多服一顆降血壓藥。

他指出,有家屬自行為長輩調藥,醫師明明開2顆降血壓藥,家屬自行以每天為長輩量得的血壓高低,自行決定老人是吃1顆藥或2顆,反而造成老人的血壓不穩定送醫。

如果這類病患就醫時沒有告訴醫師,也很容易讓醫師誤以為是藥量不夠,又再加藥。

最近就有一名80多歲的老先生同時在兩家醫院看診,兩家醫院醫師都開了類似的降血壓藥,沒想到老人的血壓控制不佳,他吃了A家醫院開的藥之後,認為血壓還是高,又再吃B家醫院開的藥,沒想到收縮壓一下降到90以下,反而因血壓太低昏倒在地送醫。

林鉅勝醫師表示,目前高血壓藥物有四大類,作用機轉各不相同,醫師會視病人情況開藥物讓病人服用。若患者對藥有問題,要詢問醫師或藥師,千萬不要自己加減藥物劑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降血壓 快來得舒飲食

■營養師設計一天的「得舒飲食」菜色,總熱量約1800大卡。(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寒流一波波,不少人吃火鍋、薑母鴨暖身,殊不知這樣的吃法,已經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者發生中風的風險。

根據相關統計指出,冬天中風的比例大約增加20%以上,與心血管疾病病患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殷偉賢表示,50歲以上人口高血壓的盛行率為38.5%,除服藥控制及有計畫運動外,已有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若連續兩週採取「得舒飲食」療法(Diet to approach stop hypertension diet),簡稱「DASH」,可降低8%至10%的血壓。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吳造中表示,「得舒飲食」療法重視的是總量管制,吃什麼食物都要有所節制。過去曾收治一名50多歲婦女為了降血脂,聽說吃薏仁有效,因此持續2星期每天吃一鍋薏仁湯,沒想到再到醫院檢查時反而血脂飆高,三酸甘油脂數值飆到700多(正常值應在200以下),任何飲食過與不及都不好。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余璧如表示,所謂「得舒飲食」原則,若以每天攝取總熱量1800大卡而言,建議總脂肪佔27%,其中飽和脂肪酸必須小於7%、碳水化合物佔55%、蛋白質18%,每天膽固醇攝取量約150毫克、纖維質30克。

余璧如指出,飲食要掌握低油原則,盡量採取少油的烹調方式,少吃豬油、五花肉及牛油等飽和脂肪酸。另外,也盡量少吃糕餅類、燒餅及酥皮等反式脂肪酸。

脂肪的攝取來源,應該以腰果、堅果及芝麻醬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比較健康。

「得舒飲食」重要原則之一就是蔬菜要大量,因為蔬菜富含鎂及鉀,對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而五穀類可以多吃五穀飯及全麥麵包,其富含纖維質,建議可多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肌梗塞患者 絕對要戒菸

文/王令新

45歲男子吸菸30年,膽固醇偏高,有心肌梗塞家族病史、胃潰瘍多年。

2個月前,出現反覆性上腹部疼痛,他原以為是胃病發作,沒想到後來竟演變成胸口疼痛,擴及雙手關節及牙齦疼痛,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救命。

不料他在住院中,忍不住吸半根菸後,再度引起胸口疼痛、冒冷汗,再次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卻出現栓塞,得再次進行冠狀動脈擴張術。

術後他很疑惑地說:「怎麼吸半根菸就胸痛?要人命?但有人菸齡比我久都沒事?」

吸菸是引發心臟疾病誘因之一,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濃度較低,膽固醇沉積血管壁,引起致命性心肌梗塞。尤其是接受冠狀動脈置放支架治療病人,更應該絕對戒菸 。

由於急性心肌梗塞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接受冠動脈置放支架治療病人,應絕對戒菸,避免造成支架容易栓塞或再狹窄的危險。

◎治療後出院,應注意的注意事項:

●定期健康檢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早治療,絕對必須戒菸。

●低鹽、低油、低膽固醇。

●洗澡時,避免水溫過冷或過熱。

●睡眠充足、保持愉快心情。

●避免用力大便。

●運動前、後,需暖身5到10分鐘,隨身攜帶硝化甘油含片,若有心絞痛馬上服用。

●與醫師討論性生活開始時間,例如合適室溫、熟悉及輕鬆環境,避免飯後、酒後或疲累時「行房」。

(作者為衛生署桃園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聽信偏方 只會更嚴重

 

 

新北市一名男子罹患高血壓,收縮壓曾高達兩百八十毫米汞柱,卻捨棄就診轉而求助神棍,因此差點喪命!醫師指出,只要按時服藥、控制飲食,高血壓患者通常都會有顯著療效;學者則提醒:「生病不循正常醫療管道,誤信神棍、密醫指示亂服藥物,極可能讓病情更加嚴重!」

藥物恐含類固醇

心臟科權威、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說,輕微高血壓症狀不明顯,要透過健檢才能發現,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定時服藥,還要定期量血壓、控制膽固醇,通常都有很好效果,別誤信偏方,或求助密醫亂服藥,詹男雖然保住一命,不過詹男長期服用不明藥物,建議他應檢查腎臟。
北台灣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江燦騰說,不肖人士藉宗教斂財,叮囑被害人要保密才有效,讓被害人成被宰羔羊,推測其不明藥物可能含類固醇成分,讓人短期內提振精神,誤認為病情好轉,民眾生病應尋求正常的醫療管道救治。
江燦騰指出,宗教無法治療生理上病痛,只能提供心靈上的慰藉,若讓患者情緒安穩,將有助於病情的控制,建議民眾若獲取偏方,應與醫生討論後再施行,以免延誤病情。記者楊靜茹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高血壓 抗老化首部曲

文/鄭康祥

抗老化是目前很火紅的議題,現代人不只要健康,還要青春永駐、防止提早老化,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才不會被人說「操勞」(台語,衰老的意思)!

其實抗老化有很多種方法,評估自己老化程度的指標也有很多,今天要說一個很簡單的指標:「你的血壓多高?」

正常成人的血壓應保持小於120/80 mmHg(前面是收縮壓,後面是舒張壓),任何一個數值超過標準值就不算正常,而且測量血壓時,應兩手都量,並以較高的那隻手為準。

人的血壓會隨年紀的增長而上升!

小嬰兒的血壓(收縮壓)70至80 mmHg是很正常的,但一個大學生收縮壓70至80 mmHg可就是低血壓了,正常的收縮壓應為90至120 mmHg,老年人的血壓往往就更高了。

有一種常見的狀況叫「單獨性收縮性高血壓」。他們常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收縮壓高於140 mmHg,舒張壓是正常的(低於80 mmHg),這樣的高血壓病人其實也應透過治療來降低收縮壓數值。

血壓隨著人的老化而上升,如同皺紋隨年紀而增加,現代人卻常只注意到外在,而忘了內在,要抗老不能只是預防皺紋,一定是要做到全面抗老。

維持正常的血壓,就表示血管還像年輕人一樣有彈性,如同熟女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皮膚像嬰兒般粉嫩而有彈性是一樣的道理。因此若能預防高血壓,就某種程度而言,已經做到抗老化的第一步了!

高血壓會怎樣?為什麼怕高血壓上身呢?

醫學研究發現,長期的高血壓會造成人體內許多器官的病變,如大血管的病變(動脈粥狀硬化、主動脈剝離)、心臟病(肺水腫、心肌梗塞)、腦病變(腦溢血、中風)、腎臟病(血尿、腎衰竭)、視網膜出血等問題,若不想有這些疾病,一定要關心自己有沒有高血壓。

在台灣,有越來越多樣化的治療高血壓選擇。但在使用各式各樣先進的藥物之前,先把基本功練起來,這些也是抗老化的必要條件:

●戒菸。

●肥胖的病人先減重。

●少量飲酒。

●注意營養(包含礦物質與維生素的攝取,即多吃蔬果)。

●少鹽。

●多運動。

若能做到這些基本功將可省錢又健康,人也會變得更年輕喔!

(作者為板橋市雙十聯合診所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流來襲 台灣也要預防凍瘡

■寒流來襲,如果需長時間待在戶外,要特別注意保暖防寒,預防凍瘡。(照片提供/羅文林)

圖‧文/羅文林

寒流一波波來襲,加上濕冷氣團助威,原本在台灣已不常看到的凍瘡患者最近也陸續出現了。

很多人誤以為長凍瘡會看到一個個的瘡。其實在亞熱帶的台灣,凍瘡很少真正形成瘡,當然也不是寒冬出現的皮膚病都叫凍瘡。

凍瘡代表了皮膚血管對低溫環境的不正常反應。形成的原因是肢體末端長時間暴露於零度以上的低溫,特別是又濕又冷時,皮膚下層的微小動脈收縮,但皮膚上層的微細血管卻擴張所致。

凍瘡的主要表現是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末端部位皮膚的持續性紅腫,甚至帶點暗紫色。這些紅腫的部位常會覺得又痛又癢,尤其是熱起來的時候(例如晚上睡覺蓋起被子以後),奇癢無比,甚至會癢到抓破皮;此時傷口又不易癒合,或併發細菌感染,才會出現所謂的「瘡」。雖然嚴重的凍瘡也可能真的形成瘡,但臨床上還是以紅、腫、癢、痛的症狀最常見。

凍瘡英文叫做Pernio、Perniosis或是Chilblain。英文裡,另外有一個病名叫Frostbite,中文也翻成凍瘡或凍傷,這是指皮膚因長時間處於零度以下的低溫, 以致結凍、缺血、壞死的狀況,例如因山難而困在雪地過久,但這種情形在台灣極少發生。

在台灣會出現凍瘡,大都在連續寒流來襲時。有些年輕朋友在戶外活動,未保護耳朵,之後耳廓就開始出現紅、腫、痛、癢症狀;有些外傭寒冬時拖地、洗碗,也未戴手套,手指就開始出現紅、腫、痛、癢;有些人的家是地磚,但懶得穿拖鞋或襪子,整天踩在冰冷的地上,腳趾也出現不適症狀。這些都是在台灣常見的長凍瘡原因。

預防凍瘡,保暖是不二法門。寒流來襲時,如果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戴上手套和耳罩,或用毛線帽蓋住耳朵;做家事時,戴手套,避免雙手長時間浸泡在冷水裡。家裡若是地磚,務必穿上襪子或拖鞋,以避免腳趾長凍瘡;如果最近發現手指、腳趾或耳朵紅、腫、癢、痛,很可能就是長凍瘡,應該立即開始加強保暖防寒。如果手腳已經在戶外凍得冰冷,也不要立刻泡在熱水裡,應讓它逐步回暖。

手腳凍瘡要是癢痛難受,不妨尋求醫師的診治,內服或外用藥物也很有幫助。

反覆發生凍瘡時,則有可能是某些少見疾病的警訊,應考慮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作者為天母羅氏皮膚專科診所院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動脈瘤破裂 老翁險喪命
▲姜姓老翁的腹部主動脈瘤破裂後,血液淤塞,腫大如球(箭頭標記處)。(記者余雪蘭翻攝)
▲甘宗本醫師(右)以主動脈支架替姜姓老翁(左)修補破裂的動脈瘤,救回一命。(記者余雪蘭攝)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一名77歲的姜姓老翁,日前突然腹部劇烈疼痛,女兒幫他按摩,想要舒緩不適,不料越按越痛,且陷入昏迷,經送醫急救後,發現他是腹部主動脈瘤破裂,大量出血,命在旦夕,經醫療團隊以「主動脈支架」修補破裂的動脈瘤後,及時挽回一命。

嘉基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甘宗本指出,年長者因血管老化,血管壁較脆弱,是腹部主動脈瘤的好發族群。最近幾天早晚溫差大,使得血管收縮劇烈,可能因此引發血管瘤破裂。

姜太太表示,很早以前就發現丈夫的肚子裡好像有東西,會像心臟一樣跳動,不過因老翁沒有高血壓,也不覺得有任何疼痛,因此不以為意。

幾天前,老翁在洗澡後,感到下腹部與背部有如千根針扎般疼痛。女兒見狀,用手幫他按摩腹部,不料反而更痛,且老翁不久就陷入昏迷,送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時,已經休克。

醫師為他照腹部X光檢查發現,他的腹部主動脈血管腫得像一顆球,研判是主動脈瘤破裂,緊急手術後,保住一命。

甘宗本醫師表示,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由於年紀大老化,或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因素,會產生動脈瘤,一旦遇到會讓血管急劇收縮的情況,像是早晚溫差大、情緒起伏劇烈或高血壓時,容易引發破裂,造成大量內出血,危及性命。

主動脈瘤破裂無法預防,唯一的防範之道,就是定期健檢,或發現身體有異樣時,及早檢查,在其未破裂之前就先手術治療。

甘宗本說,主動脈破裂送到醫院時,因出血量大,搶救分秒必爭,主動脈支架修補手術是搶救的利器,具有傷口小、速度快、失血少等優點。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菸酒加檳榔 33歲男心肌梗塞

文/林永芳

曾先生是一名33歲男性,發病當天突然感到前胸胸悶,感覺像是糾結在一起,及臉色蒼白,被送入急診室。診斷確定他有高血脂症和急性非特異性心肌梗塞,因而轉入心臟加護病房。

他曾罹患氣喘及逆流性胃炎,過去半年在工地工作時,每天喝1瓶啤酒、嚼30顆檳榔,持續12年每天吸5支菸。

之後再檢查出他有3條主要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所以暫時先接上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這是一種危急時,輔助循環的裝置,放置於胸降主動脈,當病人出現休克症狀時,可以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以增加心肌供氧量,減少心肌耗氧量。之後再接受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

一般來說,呼吸困難最常由呼吸系統或心臟血管系統引起,像呼吸系統引發的呼吸困難,通常會有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喘、肺炎等。

這類型病人通常先有咳嗽才會有呼吸困難,一旦痰咳出來後或是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後,病人的症狀會改善,聽診時發現是有不正常的呼吸音。

至於心臟血管系統引發的呼吸困難必須要有旁證,也就是說從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室、二尖瓣,一直到左心室中間有阻塞或是有左心室衰竭症狀。

呼吸治療師在評估病人呼吸困難是否需要使用呼吸器時,必須觀察患者的呼吸速度(量)、呼吸的深淺、型式、兩側胸廓擴張是否對稱,以及是否用到輔助呼吸肌肉等。

同時也要聽病人是否有異常的呼吸音?是否有貧血、出血的徵象?

雖然曾先生他不需要插管接上呼吸器,但遭遇這件事情之後,語重心長地說:「我再也不敢吃大魚大肉了,一定要調整好生活習慣!」(作者為呼吸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菸 心血管殺手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衛生署統計發現,過去15年來,國內心肌梗塞發生率激增為兩倍,男性風險是女性的兩倍,居高不下的吸菸率,是重要危險因子。

國民健康局引用研究數據指出,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大幅減半;戒菸5年後,中風機率可降至與不吸菸者相當,呼籲吸菸者立刻戒菸,解除心血管地雷。

近日發生客運司機駕駛途中心肌梗塞死亡事件震驚社會,根據健保住院資料分析,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在85年到98年間增為兩倍,從每10萬人39.2人,到每10萬人79.8人,即便排除人口老化因素的干擾,大幅上升趨勢依舊存在,而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更是女性的兩倍,吸菸更是重要危險因子,諸多研究也證實,戒菸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顯示,吸菸者在停止吸菸20分鐘後,血壓便開始降低、心跳減慢至正常頻率;停止吸菸8小時後,血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歸正常值。

就長期而言,戒菸更是好處多多。研究發現,戒菸2週至3個月後,肺功能便開始改善,罹患心臟病的危險也逐步下降;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減半,5年後,中風機率可降至與不吸菸者相當。

此外,超時工作已成現代社會常態,也可能引爆心血管地雷。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郭育良指出,根據醫學研究,一個人在一個月內,每天多加班兩小時,心肌梗塞風險增為逾兩倍。

若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超時工作更易觸發心肌梗塞與中風,吸菸是重要的因素,除勿超時外,推動無菸職場,減少吸菸與二手菸也很重要。

國健局指出,全國各縣市有近2000家合約醫療診所提供戒菸門診服務,政府也補助每人每週250元費用,吸菸者可獲得專業醫師的戒菸諮詢與戒菸藥物。

若民眾出現下列疑似心肌梗塞症狀,包括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