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面實話 轉個彎再說 】
 
許多當事人來諮詢與伴侶的溝通問題時,經常會卡在「說實話」這個點上。
 
當一方抱怨著另一方總是愛挑毛病,甚至咄咄逼人時,對方一句「可是,我說的是實話啊!」就可以把溝通堵死。
 
◆◆◆ 說實話是種假議題 對關係有幫助才是關鍵
 
在伴侶溝通當中,所謂的「實話」,其實經常是一種「假議題」,就像有人問「在愛情裡,能做自己嗎?」是一樣的道理。
 
有些人認為談戀愛時首重關係如何,也有人覺得即便進入親密關係,仍要全然保有自我。
 
在「愛情至上」與「自我主義」這兩個端點之間,你選擇站在哪個位置、和對方互動出甚麼樣的結果,這才是真正該思考的,就算你選擇甚麼都不說、甚麼都不做,也還是會對這份關係有所貢獻。
 
同樣的,「說實話」的結果是讓關係更好,還是只滿足了「我這個人就是實話實說」的個人需要?
 
這個「實話」是怎麼說的?說的是負面實話,還是正面實話?這些都是需要先想清楚了,再來討論能不能說實話的問題。
 
◆◆◆ 先談情再說理 感覺對了才聽得進耳
 
與伴侶溝通時,把焦點放在強調自己說的真的是實話,並沒有太大用處。
 
因為,如果你能高竿地把實話說得讓對方聽進去,還因此做出好的改變,那就不會有困擾,然而問題就出在愛說實話者的表達功力往往並不十分高明,結果損人又傷關係,最後沒人有好處,自己還覺得對方不識好人心。
 
以「就事論事」的角度來說,說實話沒有不對,然而,當我們把「就事論事」的背景時空置換成了「親密關係」,結論可能就相反了。
 
別忘了,關係是由情感建立起來的,比起辯證式的爭論,在感情上、在關係裡,更重要的其實是感覺、感受。
 
愛情裡,若是感覺不好,心關上了,耳朵也會自動閉起來,很多事情其實都談不了。
 
請相信,「先談情,再說理」絕對是維持愛情溫度的不二法門。
 
◆◆◆ 負面實話太直白 傷尊嚴也壞感情
 
愛說負面實話的人似乎總是抱持著「只要我讓對方知道他的缺失在哪,他就能知道如何改進」的想法,或者是「只要我一直逼迫對方去面對問題,他就會好好地改善」的念頭。
 
若你有過這樣的想法與行動,結果又不如預期時,真的非常需要靜下心來想一想,當你拚命地提醒對方哪裡還不夠好,硬生生地把事實攤在對方眼前,逼迫他看清楚自己的短處時,出現的結果會是甚麼?
 
那所謂「為對方好」的想法與作為,是否也同時讓對方處於難堪的赤裸中,讓其尊嚴盡掃落地?這樣的方式真的是對對方比較好嗎?
 
無論說實話是想要對方好,或者只是單純直腸子不吐不快,表達的方式不美妙,效果通常也不會太美好。
 
若是個人性格使然,無視另一半感受好壞,作為直腸子的伴侶,要不是有銅牆鐵壁般的堅強心智,就是太愛對方而願意忍受個人尊嚴被對方傷害,這種在關係中受虐的愛情不只辛苦,也不健康。
 
◆◆◆ 以愛和理解正面表達 才是感情最佳良藥
 
如果我們要醫好一棵生病的樹,不能只是找出爛掉的根或長蟲的洞,我們還得用對治療方式,投以良藥,並給予充足的陽光、水和養料,這棵樹才能重新長得好。
 
治癒關係的最佳良藥就是愛和理解,包容的愛能讓對方感到被關懷,支持性的理解能讓對方產生力量。
 
當有個人真心地包容我的缺點,真心地關懷那個缺點對我造成的影響時,我會因為不被批評、不被攻擊,而不覺得需要逃開,
 
相反地,我會有勇氣去看這個缺點對自己造成哪些負面影響或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然後下定決心想要為了自己、為了對方,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此時無論結果如何,那樣的願意、那樣努力的姿態,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兩人之間也因此而更親密。
 
◆◆◆ 用對的方式相愛 正向回應讓關係好轉
 
有一個被稱為「畢馬龍效應」的教育心理學概念,意指人們在被付予更高期望時,他們將會表現得更好。
 
我深深相信,這個概念用在愛情當中也會有相同的效果,當我們能讓對方知道他好的地方,能讀懂、能回應對方行為背後的正向心意,並以非批評、不傷人的方式說出對他、對關係的更高期待時,對方也會更願意讓自己成長,進而帶動關係的正向改變。
 
「說實話」不應該只侷限於缺點的指正,比起指出缺點,比起負面事實,正面實話更應該多多益善!
 
持續善待彼此,用理解和接納的態度循循善誘,你將會發現,讓感情愈來愈好的祕訣在於用對的方式相愛,而非執著在是不是找到了對的人。
【 文/諮商心理師 周純媛〈戀愛心理學〉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每個當下 都是最好的相遇 】

一個男人的告白:「只要想愛,隨時都是最好的時刻;只要還有愛,隨地都是新的開始。愛並不會不見,只有自己要不要而已。」

原來,所謂的「最好的時間」,講的並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一種心境。

⋯⋯

曾經,因為毫無保留去愛了一個人,跟著受了傷,所以便覺得之後要愛得有所節制;

又因為自己受了傷,從此覺得再給不出最好,因為「最好的自己」已經用完,所以只剩下「破碎的自己」可以去愛人而已—

如果那還稱得上是「愛」的話,有時候就連你都不禁會這樣懷疑。你一度以為這是這場愛的經歷所賦予你的收穫,它讓你學會保護自己、讓你不至於毀滅。

◆◆◆ 認為失戀打碎了自我 只剩殘破的愛可以給

其實你並不是存心如此,你並非真的想要對愛有所保留,而是你覺得人一輩子的愛是有「額度」的,就跟眼淚一樣,只要抵達了上限,至此就會向下直落;

更或者是,那是你最簡單純粹的自己,而你已經給了出去,現在只留下剩餘的殘存可以拿回來,你不是不想給出更多,而是,你覺得你只剩下這麼多。

再多給一些,就會要了你的命。你仍在努力拼湊回自己,你甚至覺得自己永遠都好不了。

也就因為如此,你才會堅定地以為最好的時間已經不復存在,你再也不是最好的自己,這是一種關於愛的因果。

◆◆◆ 不願再盡力去愛 其實只是一種逃避

偶爾,你也會覺得這樣對之後的人有點不公平,可是因為不是故意,所以也別無他法,只能得過且過,你如此真心以為。

一直到很後來你才懂,你當時以為的「再也給不出最好的自己」,其實只是自己逃避的藉口,以為只要不再無怨無悔,最後就不會落得對方的無法無天。

你以為的成熟,竟只是一種自保的方式—既然給出了最好的自己,也得不到好的回報,那就不要給那麼多。

你盡全力保護自己,因為只有自己不會傷害自己。每次要奮力時,都會有這樣的聲音在你腦海裡提醒著自己。

◆◆◆ 舊愛造成的傷 別讓新歡來承擔

就因為前面一個人傷害了你,所以你才留給下一個人不好的自己;

就因為前面的人對你不好,所以你再也不打算對後面的人好;就因為前面的人讓你淚流滿面,所以你便發誓再也不為另一個人掉淚。

前人的錯,你用了下一個人來收拾。時間在你身上產生了作用,而你卻只學到了壞處。

你們相愛一場,但最後卻只讓你變成跟他一樣的態度去待人,現在想起來,你終於覺得好笑。

有時候你也不禁會回想,自己若是在當時、在那個最好的自己時遇到現在的人,是否一切就會好一點?

你可以付出更多,也可以更公平地對待他,不用誠惶誠恐、戰戰兢兢,但愈是這樣想,就更是說明了失去的不能復返。

時間是一條只往前流的長河,每個人都要學著一起前進,跟著成長與收獲,而不是在原地緬懷。

◆◆◆ 盡心就是最好的自己 相遇就是最好的時刻

不要害怕最好的自己已經被浪費,因為在任何時候,只要拿出自己的最好去盡心對待,就是最好的自己。

所謂的「最好的自己」,其實說的是一種心境與姿態,而不單只是狀態。

也沒有所謂「最好的時間」,因為只要能夠相遇,就是屬於兩個人的奇蹟,只要相遇就是好時間。

因為時間會不斷地變化,逝去的已再不可追,而兩個人牽著手要去的地方,始終叫做「未來」。

只要你願意,每一個進入自己生命的人,都可以是一段珍貴;只要你願意繼續付出與相信,就是兩個人之間最好的時間,就是最好的相遇。

最好的自己與最好的時機,都是一種創造,不在以前與未來,而是肯真心付出的每個當下。【 文/肆一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放下了,醒來的那一刻, 它就成為昨日的夢境。】
 
每天早晨,當您醒來之後,第一個想起的人與事,是您喜歡的,還是討厭的呢?
 
無論喜歡或討厭,那個人( 件事 )就是讓您最在意的人( 事 ),所以您才會強烈地意識他( 它 )的存在。
 
但每天醒來的那一刻,是您與這個世界再度產生聯結的一刻,怎麼能讓討厭的人( 事 ),佔據了這重要的一刻呢?
 
所以,親愛的,原諒他( 它 )吧。當您原諒了他( 它 ),也要澈底的放下他( 它 )。
 
放下了他( 它 ),他( 它 )就成為昨日的夢境,而與您的今日無關了,您心將會毫無罣礙,生活也將會怡然自得,寬心愉快。【 文/朵朵小語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達觀的人,隨緣自在。 】
 
寬容別人是肚量,謙卑自己是雅量,
 
寬容與謙卑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修養涵量;
 
悲觀的人,見到人生的悲傷黑暗,痛苦醜陋,負向的一面;
 
樂觀的人,見到人生的甘甜喜樂,快樂美好,正向的一面;
 
達觀的人,見到人生的春夏秋冬,隨緣自在,逍遙的一面。
 
【 文 / Mr. Right《 心靈成長 》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境隨心運則喜,心隨境轉則煩。 】
 
我們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
 
該記的、不該記的、該割捨的、不該保留的,都會留在記憶裡,都要做睿智的抉擇與處理。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這是庸人自擾,你得學習放下、看開。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因為你自己的心,你需放得下,看得開,靜下心來沉著思考應對。
 
【 文 / Mr. Right《 心靈成長 》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痛苦與快樂,往往取決於一念之間。】
 
「 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昨天的遺憾、或者是 明天的憂鬱,就不會擁有感恩的今天。」;
 
上帝賜給大家的都一樣平等,不管是富有或貧窮的人、痛苦或與快樂的人,世上的任何人都均等,一天都是24小時,看您要選擇痛苦或快樂地過日子,都是由自己來決定。
 
痛苦的人,度日如年,可能過一天簡直就像是要過一年那麼長久、那麼苦痛,相當痛苦、相當難過。
 
而快樂的人,天天快樂,一天很快就過去了,簡直度年如日,快樂的人樂逍遙自在,很快就過一天。
 
有些人說自己不快樂,並不是因為發生什麼痛苦的事,而是因為每次總是牢記著痛苦的過往,鬱鬱寡歡;
 
其實痛苦與快樂,往往取決於一念之間。
 
最真實的幸福,原來生命的得失,唯心所造,
 
如果你沒有勇氣離開腳下的這片沙灘,就不會有機會遇到廣闊無垠的海洋!
 
【 文 / Mr. Right 《 心靈成長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幸福由心開始,生活簡單就好 】
 
也許,生活其實很簡單,只不過是人常常會把簡單的生活,弄得太複雜了。
 
年輕時候的想法,總是帶著很多的不切實際,沒有甚麼具體可感的目標,生活也是過得馬馬虎虎,盡管也知道前方有夢想,但追求的路上,沒遇見上帝送來的橄欖枝。
 
那原本生長在沒有色彩年代的渴望和美麗,只能是留存在記憶中,為數不多的夜裡哭泣。
 
人生就是一場追求自我成長的漫長過程,年輕時的熱血沸騰、狂放不羈、不切實際、安逸奢侈到今天的簡單平實、生活滋味、淡然處世,淡定做人,已經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很喜歡現在簡單快樂的生活,忙碌在工作與家庭兩點一線間,年輕人的時尚奢華、刺激探險、豔遇激情似乎與簡單的生活無關。
 
生活中我不搓麻玩遊戲,也不炒股票或玩期貨,只是在工作之餘,偶與文字共舞,把或濃或淡的感受,傾訴給生活,把或愛或恨的愛戀,講述給心靈。
 
忙碌的間隙,停下來會上網瀏覽新聞,有感而發寫文章,看看電影節目,這不僅僅是打發時間,更多的是源於心裡的一點點簡單的喜歡。
 
沒有任何的功利色彩,沒有任何目的訴求,只為自娛自樂,隨心隨性,人生變得簡單了,很多事情就會順其自然了,安於內心的寧靜,好心情離你並不遙遠。
 
你就會把心境流連於花草間,身心就不會疲倦,哪怕是路邊盛開的無名小花,也會帶個你一絲愜意,你的內心世界,永遠會是春暖花開。
 
每個人對生活會有不同的詮釋,普通人常常心存僥幸的買彩票,渴望一夜暴富一舉成名,
 
而那些為名所累的人,往往會向往平凡人的簡單生活,可是一旦生活變得複雜了,回歸簡單就會很難,
 
見過身邊有很多成功的人,他們可以有小蜜,可以會情人,可以風花雪月,可以爛漫奢華,
 
而這樣的生活,一旦出現逆轉,想要回到心靈寧靜的簡單,妻賢子孝的融洽,就不太可能了,起碼找不到那原本的感覺和味道。
 
人只有經歷人生,才會懂得,懂得了珍惜,就懂得了捨棄,就會擁有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時至今日,總會時不時的觸鍵,敲擊溫暖靈動的文字,來傳達一份思想的聲音,為和我一樣心境的人,增添一份安寧和祝福,
 
讓文字來對生活告白,向世界傾訴,每每這時就體會到了久違了的心動。
 
擁有一份借以安身立命的工作,一個穩定幸福的家庭,加之自己喜歡的一點點愛好,還有三五個知己朋友,這也是我想要的簡單生活。
 
其實,追求簡單的生活,是多麼高的境界啊!又真正會有幾人能夠做得到,那就需要我們不斷地修行,讓自己內心寧靜,讓生活簡單就好。
 
或許我們到了白髮蒼蒼的時候才能明白,簡單生活,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嚮往和追求。
 
記住一句話: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不是讓追求來的財富,帶來虛幻的煩惱和無心的傷害。
 
因為幸福由心開始,生活簡單就好,僅此而已!
 
【 文/金子/愛分享《 人生感悟 》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聰明不代表智慧。 】
 
聰明的人, 用加法追求人生 ; 智慧的人, 用減法享受人生。
 
聰明與智慧是兩個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雖然很多時候, 人們確實常把兩者等同來看, 其實聰明,永遠不能等同於智慧。
 
人們對語言的精準度 ,有時候是不那麼講究的,所以 敏捷, 機智, 聰穎 ,慧黠,也都被當成聰明和智慧的同義詞。
 
特意要去分出聰明與智慧的差別,是因為這樣可以給人們一些提醒和追求,不要以為擁有一些小聰明就夠了,我們更需要的是智慧。
 
◆◆◆ 那麼聰明和智慧 ,有什麼差別呢?
 
有人說 聰明是方法, 智慧是方向,聰明讓人懂得運用好方法,把問題快速有效的解決;
 
智慧的人,懂得辨別和取捨,能夠判定這件事情應不應該做,如果根本就不該做, 即使做的再快再好, 都是浪費, 都是愚昧;
 
有人說聰明是往外開拓, 智慧是向內探求,聰明的人不斷地去找尋資源, 建立灘頭堡,智慧的人則懂得釐清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不去多沾染不必要的貪求。
 
聰明的人, 只想著要更多 , 智慧的人知道要擺脫不要的東西,
聰明的人, 用加法追求人生,智慧的人,用減法享受人生。
 
聰明的人, 不斷用頭腦思考 , 智慧的人簡單用心去聆聽,聰明可能是天生的資賦 ,
 
智慧常常是後天的修持,也許我們不夠聰明 ,但是我們可以很有智慧,只要我們懂得節制, 知道自己其實需要的不多。
 
願意和身邊的人好好相處, 願意給別人空間和彈性,願意犧牲一點, 少計較一點, 放鬆一點, 眼光看遠一點,腳步放慢一點 學習打坐 ,傾聽輕柔的音樂 常常接近大自然,那麼 你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
 
我們不要被物欲 財惑或名利等等所牽引,心為形役 ,利令智昏, 汲汲營營 ,庸庸碌碌 ,想過著有智慧的生活並不難,但是 必須先要擁有懂得持之以恆的智慧。
 
聰明是一種生存的能力,它多數是得益於一種遺傳;而智慧,是一種生存境界,它更多的是後天的一種修為。
 
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有很多聰明的人,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並不多。
 
聰明的人,總是靠耳朵,靠眼睛。所謂耳聰目明。然後便是一張能言善變的巧嘴。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有那麼多的是非與對錯?一生也不容易講的清楚。
 
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我們總會豁然開朗,生活,不僅需要一種聰明,它更需要一種智慧。而智慧靠的是心,所謂慧由心生。
 
聰明的人,總是用腦思索,剖析,它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但智者是用心領會,了悟究竟,這更是一種言行的向導。
 
一個聰明的人,也許他的想法,見解以及判斷都是沒有錯的,正是因為感知了這些正確的力量,
 
所以聰明的人,往往在事情的面前容易激怒,衝動,急於申訴辯論,恨不能所有人,都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不容許有一點含糊。
 
而一個真正的智者,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他會以一種緘默與優雅的姿態,用一種淡定從容的方式,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
 
聰明人鶴立雞群,超人一籌;而智者往往含而不露,以出世的姿態,做著入世的事情。
 
顯然,聰明的人,是不足以與一個智者對抗的。
 
在現實生活中,聰明能帶來財富和權利,智慧卻能帶來千金難買的快樂。故求財聰明足矣,若求脫離煩惱,卻是非修智慧不可。
 
聰明人一般情況,內心是比較率真純簡的,直來直去。所以很多時候,聰明人也是凸顯的,鋒芒畢露的;
 
而智者是相對比較有城府的,他是喜歡深藏不漏的。智者隱於人後,卻以無為而達到無所不為;
 
聰明人或許會將自我的維護,做的很明顯,遇事能言善道,語言犀利;
 
而智者卻是辯才無礙,柔和如風,卻能以不爭之勢,而達到無所不爭之目的。
 
聰明人善於處世,懂得人情世故,左右逢源,所以會顯得熱鬧活躍一些;
 
智者卻因甘於淡泊,而顯得冷清孤傲,淡定從容。聰明人比較敏感,因而煩惱也多;
 
而智者卻能達到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從而遠離煩惱。
 
聰明的人,能在很多時候把握機會,知道甚麼時候該出手;而智者卻更懂得甚麼時候該放手。
 
所以,拿得起來的是聰明人,而能夠做到適時放手的,是智者。
 
這樣看來,這世上的聰明人並不多;而世上的智者,就更少了。所以,做一個聰明的人不容易,做一個智慧的人,就更是難上加難。
 
聰明,是一個人的處世狀態與手法,而智慧,卻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境界。
 
它是一種修為,一種內涵。是一份聰明遠遠不足以超越的高度。所以,聰明,永遠不能等同於智慧。
 
【 文/愛分享《 心靈成長 》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人,不能太心軟了 ! 】
 
一個人可以是個好人,但不能太好。
 
人好,喜歡你的人很多,但想利用你的人也不少。
 
一個人可以很善良, 但不能太善良。
 
心善,你幫助的人很多,但知恩圖報的人真沒幾個。
 
人是不知足的,你次次都白給。
 
只要一次拒絕,就抱怨你不夠意思,忘掉了你所有的好心好意。
 
心是慣出來的,你每一回都讓步。
 
只要一回不謙讓,就說你沒良心,推翻了你所有的包容付出。
 
這年頭,心眼好的人,總被人視作缺心眼。
 
這世道,心腸軟的人,總被人捏成軟柿子。
 
知道感恩的人,就給他多一點 ;
 
沒有良心的人,就離他遠一點。
 
別用善良餵了狗,還一去不回頭 !
 
人,不能太心軟了 !
 
看不得別人楚楚可憐,你總是傾囊相贈;
 
聽不了別人連聲請求,你總是有求必應。
 
都說心軟不是病,但心軟起來要人命!
 
心軟要用對人,該心軟的時候要心軟,該拒絕的時候要勇敢拒絕,別死要面子而活受罪 !
 
雖然現實混亂,善良的人依然不會改變,坦坦蕩蕩站在人前。
 
雖然人心難辨,好心的人依然不改初衷,認認真真給別人暖。
 
虛偽的人,算計一輩子 ,善良的人,心安一輩子 !
 
從現在開始要做個善良的人,做個好人,但不能太好,不能太心軟 。
 
 
【 文 / Great Daily 《 心靈成長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情緒轉一轉,事事皆圓滿 】
 
《 情緒 》 ,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
 
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
 
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
 
儘管一些情緒引發的行為,看上去沒有經過思考,但實際上意識是產生情緒重要的一環。
 
情緒可以被分類為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和後天學習到的「複雜情緒」。
 
基本情緒和原始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複雜情緒必須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能學習到,因此每個人所擁有的複雜情緒,數量和對情緒的定義都不一樣。
 
《 情緒 》被描述為針對內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產生的突發反應,一個主體對同一種事件總是有同樣的反應。
 
情緒持續時間很短,產生的情緒包含語言、生理、行為和神經機制互相協調的一些反應。
 
我們無法控制天氣、無法改變環境、無法約束他人的情況下,至少,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能給對方讚美,就能給自己肯定,自然就能創造雙贏,事事亨通了。
 
日常生活中,讚美別人很重要,對自己的情緒管理也相當的重要,我們的EQ要不斷地提升。
 
有一個人到餐廳去用餐,可能是店家生意太忙了,竟然忽略了他的存在,等了很久,連後來的客人都開始上菜用餐了,他老兄這桌依然沒有服務生過來招呼點菜,換成一般人可能要光火了,可是他情緒管理得相當好,他笑吟吟地走到櫃檯邊對老闆說:「老闆,我好像是坐到觀眾席了,不然怎麼來那麼久,只能光看著別人吃!」
 
老闆聽了連忙打躬作揖賠不是,很快地給他上了菜。
 
為人處事做生意,很多難事都可以幽默輕鬆來化解一切,不一定非要弄到雙方「吹鬍子瞪眼」不可,這樣一來反而會適得其反,氣死別人,也氣死自己!
 
用幽默的心來「轉化」負面情緒,是追求智慧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轉」字很重要,「轉」,就是一個「車」再一個「專」字,也就是說,我們要「專心開好人生這部車」的意思,人生的大車絕對不能負氣使性、迷迷糊糊地胡開猛撞啊!
 
人生,五歲要有五歲的純真,二十要有二十的熱情,三十要有三十的成熟,四十要有四十的穩重,五十要有五十的智慧,六十要有六十的經驗,這就是人生的「轉」字訣。
 
佛法說:「萬法唯心造。」
 
這是說,這個花花世界或說大千世界全部的外在都是由心靈所創造出來的,如果能以一顆「智慧的心」喜悅過生活,日子就會快快樂樂的;
 
相反的,如果心中愚癡蒙昧老愛纏執於人生的死胡同,在牛角尖裡鑽不出來,生活肯定會過得很痛苦。
 
唯有智慧的心,才能導引我們走上快樂、自在、富足的人生路,我們生活中絕對不能缺少這小小方寸啊!
  
我們無法控制天氣、無法改變環境、無法約束他人的情況下,至少,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也是人生應列入必學的一門學問,若學的好,它能在您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時,轉換情緒,使自己不被悲觀的情緒所引控。
 
若情緒只會隨著外在的人、事、物而不斷的被牽引,那麼自己的人生將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那些牽引你情緒的人、事、物上,唯有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 文/學習電子報 /心靈小品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