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

 

受人尊敬 , 是不可強求的,這必須付出代價.所謂代價   就是不可心存要  受人尊敬。

 

聰明的人,會從錯誤中學習.智慧的人,則由他人的錯誤中,學習他人已經走過的路就不要走了,
因為這路,只能引導你到達他人能到的地方.

 

若愛當中存有一丁點的  愚蠢,則必有些微的理由來解釋這個  愚蠢。這是永遠不變的。

 

什麼是時間 ? 對等待的人而言,非常慢,當受到驚嚇時,則是一瞬間.

 

在享歡樂時光時,就非常快逝.處在悲傷期間,顯得很漫長,但是,對所愛的人而言,則為無止盡

 

世人常因冀望遙遠難及的幸福,忽略了眼前的樂趣,有計畫的過完今天,   勝於不可及的明日夢想

舊的錯誤為何重演?

只因新的錯誤一直持續發生。一滴水滑落進水塘,毫不起眼,但滴到蓮花葉上,美似珍珠
我們要學會選擇適切地方,讓自己光亮。

 

若我們真能到達別的星球上,不可能徹底佔有它,但也不至於只抓把沙就回來.

 

該下決心之際,最佳的方式就是正確的做出決定,把握時間點是很重要的,最糟的就是   錯過它,若時光能倒回,我會承擔那些發生過的錯誤,只不過早一些.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低頭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 作者:釋來興

 

著名的哲學家方東美博士,平生喜愛游泳。有一次在游泳時,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在求生的本能下,他拼命的掙扎。但是愈掙扎,愈是往下沉,眼看著即將遭到滅頂。這時他平靜一想:「我是個哲學家,對於生死應該看開才是,如此求生怕死的樣子太難看了,一個哲學家,死也要死得灑脫一點啊!」如此一想,心情輕鬆許多,四肢也自然放輕鬆,結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還。

 

所以,不動心是一種力量,不動心是一種至高的修行境界。修行不但要能不為外境動心,同時更要不時的返觀自照。

 

有一則故事說:

一隻烏鴉,從一個地方飛往另一個有地方。途中遇到喜鵲,喜鵲問牠:「烏鴉!你為甚麼要飛到另外的地方去呢?」

烏鴉回答說:「那個地方的人很討厭,他們都常常批評我、誹謗我,嫌我的聲音不好聽。我不要在這裡了,我要換一個地方。」

喜鵲聽了就說:「烏鴉!你不必飛到另外的地方去,你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吧!如果你的聲音不改,即使你飛到天涯海角,天下的人都不會喜歡你的。」

 

所以,我們不要怨恨別人待我們不好,也不要怨恨環境如何惡劣,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能夠處理環境,改變環境,不要自己在環境裡迷失了自己。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昂首邁著大步,進門撞在門框上,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笑說:“很疼嗎?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穫。

 

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無獨有偶,有人問過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三尺!”
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五尺高,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蒼穹?

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大師們提到的“記住低頭”和“懂得低頭”之說,就是要記住不論你的資歷、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會裡,你只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

 

當我們把奮鬥目標看得更高時,更要在人生舞臺上唱低調,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

 

富蘭克林就從中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並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

 

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

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

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只有敢於低頭並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夠不斷吸取教訓,才會為別人的成功而欣喜,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自得,才會在挫折面前心安理得。

 

當你從困惑中走出來時,你會發現,一次善意的低頭,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它並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種嬗變經營。

 

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腳剛剛起步,有的正向山腰跋涉,有的已信步頂峰。
但此時,不管你處在什麼位置,請記住: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處,即使“會當淩絕頂”,也要會低頭。因為,在你所經歷的漫長人生旅途中,總難免有碰頭的時候。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的人生路會走得更精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有三態,悲觀、樂觀與達觀。

 

人生有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 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彌補。
也許,你辛辛苦苦得到的東西,卻不是你夢裡尋它千百度的東西。
也許所追求的東西永遠是水中月,鏡中花,但它卻照亮了你人生遙遠的希望。人生在尋找得到的同時,總要支付出一種代價。

 

正面認識得與失,人就會在得到的時候,懂得必然的失落;也會在失落的時候,懂得如何從失落中找回自我。哲人說,不為貧困而苦惱有兩個方式:增加你的收入或減少你的慾望。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太容易左顧右盼, 花很多時間瞭解別人,見異思遷,卻忽視了自身的價值。 也有的人透支生命去換取財富,卻忘了財富買不回生命。

 

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大半源於攀比。

對生活的狀況及別人的行為要求越少,你就越容易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生命的美麗不是因為美麗我們才活著, 而是因為我們活著生命才變得美麗。  

 

祈禱,並不能改變上帝,而是改變祈禱的人。

 

許多人總是把目標定得太高,結果窮其一生,還是與成功無緣。
擁有和失去是人生常有的事,人應該學會習慣於失去,並善於從失去中有所得。

 

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便加深一層.舉得起,放得下,叫舉重,舉不起,放不下,叫負擔。
做你愛做的事,並不意味著生活過得輕鬆,但絕對可以活得更精彩。

 

人類的智慧不是埋藏在前人的經驗裡,而是潛伏在自己的心靈中。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

 

眺望遠處,風景迷人,走進風景,自己也是風景。

 

人生的選擇 人生有三態,悲觀、樂觀與達觀。

悲觀的人在山腳看世界,看到幽冥小徑;樂觀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柳暗花明; 達觀的人在山頂看世界,看到天廣地清。

 

悲觀的人說:人生像一杯苦酒,清濁均苦澀。樂觀的人說:人生像一杯美酒,點滴皆芬芳。 達觀的人說:人生像一杯清泉,冷暖都清涼。

 

悲觀的人看到花謝的悲傷;樂觀的人看到花開的燦爛; 達觀的人看到花果的希望。

 

悲觀的人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樂觀的人見到人生的甘甜喜樂; 達觀的人見到人生的春夏秋冬。

 

悲觀的人嘆人生步步走向死亡;樂觀的人讚人生步步邁上尖端; 達觀的人悟人生步步回歸自然。

 

悲觀的人趨向陰暗一角;樂觀的人迎向光明一面; 達觀的人橫跨陰陽二界。

 

悲觀的人埋怨風向; 樂觀的人等待風向; 達觀的人調整風帆。

 

悲觀的人用加法生活,平添勞苦;樂觀的人用減法生活,減少憂傷; 達觀的人用除法生活,分享喜樂。

 

您選擇做哪一種人呢……?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圓滿人生/星雲法語

 

每逢過年期間,最常見到一般人家門口貼著一副春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春滿乾坤」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要用什麼來圓滿自己呢?圓滿人生的方法有四點:

 

一、滿口的好話:

人與人來往相處,必須靠語言來溝通,假如我們每天見到人都能滿口的好話,經常把「你好」、「你早」、「謝謝你」、「對不起」掛在嘴邊,必能獲得許多的友誼。

 

就像我們到美國觀光,看到美國人彼此見面,不管認識不認識,一見面就說「哈囉!」「你好嗎?」對方聽了自然也很歡喜。所以,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相逢說好話」,必能和諧無紛爭。

 

二、滿手的好事:

每個人天生有一雙手,手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手是給我們做好事用的。比方說:我是個讀書人,我把書讀好,把字寫好;我是個音樂家,我把琴彈好;我是個畫家,我把畫畫好;我是個家庭主婦,我把菜煮好;我是個公務員,我把事辦好。能夠做好本分的事而有益於大眾,這就是好事,千萬不要像強盜小偷,把手用來為非作歹,最後才來感嘆自己「滿手的血腥」,徒然後悔莫及。所以我們要滿手的好事,才能圓滿人生。

 

三、滿面的微笑:

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微笑。一個微笑,比什麼色彩都要好看,如果人和人見面,都能臉帶微笑,這個世界必然多采多姿,必能令人時時沐浴在春風裡。

 

四、滿心的歡喜:

世間上最寶貴的,不是金錢,不是名位,而是滿心的歡喜。不僅自己內心有無限的歡喜,還能把歡喜散播給別人,能夠讓歡喜布滿人間,這才是最圓滿的人生。

 

所以,如何圓滿人生呢?

一、滿口的好話。

二、滿手的好事。

三、滿面的微笑。

四、滿心的歡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自在的人生/星雲法語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如何讓自己活得自由自在,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有錢有勢,有名有位,乃至兒孫滿堂,但是卻活得不自在,這樣的人生沒有幸福可言;人生要活得很自在,才會幸福。

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號叫觀自在,因為他能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
 
 
所以,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一一觀照以後,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如何才能自由自在呢?我有四點意見貢獻給大家:

一、學習吃虧:
 
吃虧就是占便宜,現在的人什麼都吃,就是不肯吃虧。一個人如果肯吃虧的話,別人必然樂於跟他在一起;如果處處都想占別人的便宜,即使再好的朋友也會遠離,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吃虧。

二、人我互調: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心裡起了煩惱,或是看那個人不順眼,這時不妨把人我立場對調一下,想一想,如果我是他,如果他是我,立場互換,看法就不同了。所以人我互調,是自由自在的心法。

三、當然如此:
 
假如你吃虧了、受苦了、受難了,要把它想成是當然的。事實上做事、做人本來就很難,又何必不平、不滿呢?凡事想當然爾,就不會有怨怪別人的心,沒有責怪、怨天尤人的心,這時就會自在了。

四、享有就好:
 
在這個世間上,我們不可能樣樣東西都擁有,但是我們可以有「享有」的心。譬如:別人建造房子,我們總可以在走廊避雨;別人買了電視機,也可以一起沾光觀賞;公園是大眾的,我散步就好了。如果能以「享有」代替「擁有」,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我們要如何才能過自由自在的人生呢?

一、學習吃虧。

二、人我互調。

三、當然如此。

四、享有就好。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看書才有智慧才有善知識  

 

知識是身外之物,學習越多知識人好像就越聰明,但事實上越聰明煩惱越多。甚至有雙博士得憂鬱症、吃抗憂鬱藥,看更多醫學知識卻也得不到快樂。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文明,都以悟為基礎,開發善根為慧根,如能邊看經書邊參悟話中的真諦,就能啟發讀者的慧根,點燃慧命之火,由內心產生快樂健康的智慧。

 

智慧是生命本命的元陽、不病健康的真諦,快樂由內而生,與知識的快樂不同。知識可能令自己成為富翁,財色雙收,也可能得到的只有得失之間的快樂與悲情。

 

有智慧才有善知識,有智慧可以摒除惡知識,有智慧就可以有得也快樂,失也不悲傷,在獨處時也快樂,在貧困時亦自得其樂。

  

智慧須自性領悟,但啟發智慧卻需要智慧的話來啟發人生。人生短短幾十年,人人本有善惡陰陽,而肉體的需要就是體質、體性的陰,

 

惡是亞字下面加一個心,是人體中次等之心,但善是人體中本有的慧根,也是善根,人一生常常都沒有啟動它,不論世上的人有多惡,他看到別人行善也會感動,這種感動就是體中之陽,也是善性。善發自先天,內心根之處,尋找自體善根就是智慧根源,培養它您就成智慧的人。

  

現在的人類,追求物質欲望之情形相當嚴重,並非啟動善根善念就不能賺錢或擁有財富及嬌妻,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啟發先天之善根,點燃慧命明燈,更可以有道在心,這樣工作辛苦也會快樂,生活不富裕卻一樣會健康。惡念傷別人之前會先傷自己,而善念一起,雖還未加惠他人,自己卻已得健康快樂。

  

現代人對自己的身體常想用科學來解剖解讀,而被檢查出惡性病卻又用毒藥來對待自己,其實人之痛苦生病,與用心之陰陽有關,以善為念當出發點及以陰之惡念為出發點所得的病不同。如果得了病,趕快尋找自體中之先天善根,靜坐內觀其善根,則百病消除。

  

修道者修心修道需要養慧根,得智慧在知識爆炸時代顯得很重要。中醫的氣化學隱含哲學意味,並具有預防醫學的觀念可以讓人不生病的過一生,自己身體的氣候就等於身體的氣化,也是道家說的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它本來就遵循著完整自然自律的健康規則在運作。體悟心領意會不要傷害這個寶貴的自我,就能得到健康快樂的生活。

  

用心讀經書,邊讀邊領悟、體悟,自然會得到健康快樂,要健康快樂當然向健康快樂的人學習。只要有強烈企圖心,長壽健康不生病,離苦得樂的人才會有緣。

 

 

[愚蠢的人,製造疾病痛苦]:

生活不正常,抽煙,酗酒,嚼檳榔,........等等,不好的生活習慣樣樣來,亂吃亂喝,加上負面思考,悲觀憂鬱,想不開,將來一定百病纏身,痛苦不堪,而

 

[無知的人,不知保養,不知死活,不知病痛即將來臨,而等待疾病],

 

[聰明有智慧的人,樂觀開朗,行善佈施,濟弱扶貧,養生保健,預防疾病,人生健康快樂].

 

每個人都在追求人生的理想、財富、權貴、健康、長壽,許多人都想全部擁有,但這絕對是不容易的事。

  

時間是人生的寫照,能充分利用時間而且安排自己的每一分鐘才是重點。充分休息可以使體能在較短的時間復元,而工作中亦可邊工作邊充電,使身體在工作時保持在最低耗體能狀態。

 

為何有些人每天急急忙忙、勞勞碌碌的工作,非但沒有完成更多事情,反而整天喊累;擔心睡不好,卻在睡眠中全身如駕車趕路般的撐到天亮,讓身體更累,只能在睡醒伸展全身筋骨後才能稍稍解除疲勞。

  

人們急著趕著想成功、成名,其實,這是最傷害身體的事;因為,參與的是時間與您的生命及心。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擁有一顆智慧的心,領悟自心自性。

 

開發善根慧根的果實,是越年輕開始越好。要有強烈企圖心,越認清時間的運用,及開悟自己的重要;到了年老,就更能證實真的可以透過努力而得到健康快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常態

 

從前的人厚道仁慈,常將心比心;現在的人喜新厭舊,常將新比新。

 

多話的人,嘴閉不起來;多金的人, 錢拿不出來。

 

相信一個人,需要時間;嫁給一個人,需要勇氣。

 

化好妝的女人,歡迎觀賞;卸完妝的女人,謝謝收看。

 

賺錢辛苦是應該;花錢受罪是活該。

 

千言萬語,都是為了愛;千辛萬苦,都是為了錢。

 

婚前,眉來眼去;婚後,大江東去。

 

微笑是不花錢的親和術,嘲笑是不見血的殺人術。

 

說謊話,常賊頭賊腦;說實話,常愣頭楞腦。

 

男人,不知女人在想甚麼;女人,不知男人在做甚麼。

 

婚前的男人,充滿好奇心,婚後的女人,充滿想像力。

 

情侶口角,是情太多;夫妻口角,是錢太少。

 

婚前,有話請說;婚後,廢話少說。

 

大舌頭,苦自己;大嘴巴, 害別人。

為了保住飯碗,往往保不住尊嚴;為了留住青春,往往留不住鈔票。

愛情,會讓人拚命;金錢,會讓人賣命。

女人的好,要問男人;男人的壞,得問女人。

談情說愛,越肉麻越好;談天說地,越八卦越好。

年輕人找伴,明著來;老年人找伴,暗著去。

錢多,就是好;人多,就是吵。

戀愛時,最想得到愛情;結婚後,最想得到麵包。

碰到“名醫”,他會看你的病;碰到“良醫”,他會治你的病。

與三教九流交往,可以開眼界;與三姑六婆共處,可以練唇舌。

愛「現」的人常換手機機型;  愛「騙」的人常換手機號碼。

錢滾錢的速度,氣死人;債滾債的速度,嚇死人。

 有錢人,利用時間算錢;沒錢人,利用時間賺錢。

上了班,直罵老婆小心眼;  下了班,直罵老闆大小眼。

睡到自然醒,是退休的好處;醒來何處去,是退休的難處。

為了愛,人會像呆子;為了錢,人會像瘋子。

老媽,這輩子管定我;老婆,這輩子吃定我。

冷戰,不能先開口,熱吵,不能先住口。

謝意,多半是假的;氣話,大都是真的。

訴情,都是為了愛;訴苦,都是為了錢。

見錢眼開,當心金光黨;見色起意,小心仙人跳。

有「好處」,就會有「油水」;有「難處」,就會有「苦水」。

愛情,年輕時的刺激品;親情,老年時的保養品。

當職業婦女,習慣三頭六臂;當家庭主婦,習慣三姑六婆。

常說好話,自娛娛人;常說狠話,自欺欺人

太自傲,誰也管不了;太自悲,誰也幫不了。

和女友吵架,會六神無主;和老婆吵架,會六親不認。

在外和朋友聊天,永遠長篇大論;回家和老婆談心,總是短篇小品。

 閒人,期待吃大餐;忙人,期待睡大覺。

戀愛,要出其不意;婚姻,得按部就班。

愛情,讓人刻骨銘心;婚姻,讓人刻苦耐勞。

銀子,多在富人手上;孩子,多在窮人家裡。

擺架子,要有錢有勢;裝凱子,要虛張聲勢。

不下雨,「渴」望不可求;下豪雨,「濕」情不畫意。

情場裡,常見白癡;職場裡,常見白目。

癡情的人,沒頭沒腦;薄情的人,沒心沒肝。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不猜忌,可真不容易啊''.

 

有問題就直接問,當你有存疑心的時候,別人對你也是,放空吧~有空位就能包容別人. 
 

     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

被狗吠的人,不一定是賊;留長鬍子,也不一定是藝術家。

 

但有了「偏」見,就會把「 人」看「扁」了?

 

每星期五晚上,小吳都開車送 太太到火車站搭車,去探生病的媽媽。
十分鐘後,小吳妹妹所乘的火車就到站。他接她回家幫忙他們料理家務。
每逢星期日整個程序正好相反。
小吳妹妹的火車開出十分鐘後,他太太才到。
有一晚,他的妹妹剛走,小吳正等著接太太的車,一個站務員慢慢走過來。
他笑容詭異地說:「先生,你真有辦法。難道你不怕有一天會被她們逮到嗎?」

 

((((((((月暈效應))))))))

 

和別人相處時,我們都慣於戴上一副「先入為主」的眼睛,  將別人放進一個「框框」裡, 再用這個框框解釋此人的角色與行為他是好人、他是壞人,他好像有外遇、她很愛佔小便宜...
我們甚至把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 以致經常偏離事實真相。

 

也許你也聽過這則故事..
有兩個女人,坐在同一張桌子喝飲料。
其中一個,把雨傘靠在桌邊, 另一個在喝完飲料時,迷迷糊糊的,順手拿起雨傘就走。
雨傘的主人大聲叫說:「喂!妳拿了我的雨傘。」
前面那個女人一臉尷尬,紅著臉向對方道歉,說是忘了自已沒帶傘,一時誤拿。
這件事,讓她想起需要買把雨傘,順便也買一把給孩子,於是她便去買了兩把。
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誤拿雨傘的女人坐在同一輛公車上。
那女人注視著那兩把雨傘,說:「我看妳今天的成績還不錯嘛!」

 

人們在判斷別人時常有一種傾向, 就是把人概分為「好的」或「 不好的」兩部分。
當一個人留給人的印象是「好的」時, 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好的」角度去解釋
,反之,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的印象時,那麼,一切「不好的」看法都會加在
他的身上。

 

這種現象稱之為「月暈效應」。意即當人們看到月亮的同時,周邊的光環也會被注意到當一個人的「印象確立」之後,人們就會自動「印象概推」 ( Halo Effect)將第一印象的認知與對方的言行聯想在一起。

 

「成見」能有多荒謬?

有一名年輕猶太人和老猶太人坐在同一列火車上。
年輕猶太人問老猶太人說:「先生,請問現在幾點了 ?」
老猶太人卻默不作聲。
「對不起! 先生,請問現在幾點了?」
老猶太人還是不答
「先生很抱歉打擾您了! 但是我真的想要知道現在是幾點鐘。你為什麼不回答我呢?」
老猶太人答道:
「孩子,下一站就是最後一站了。而我一點都不認識你這個陌生人。
如果我現在回答你,依照猶太人的傳統,我就必須邀請你到我家坐。
你長得很英俊,而我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兒。
你們倆一定會愛上對方,然後你就會把我的女兒娶走。
你告訴我,我為什麼要一個連手錶都買不起的女婿呢?」

 

幾乎每一分鐘、每一件事,我們都依憑著過去所得的知識、經驗在作判斷。
比方,我們常聽說(或認為):「生意人都很狡猾 」、 「女人都是爛駕駛」、
「男人都很不衛生」、 「猶太人都很吝嗇」、 「美國人都很浪漫」 .......等等。
此後我們心中就會建立一套刻板的印象, 並用這個「成見」去解釋或評斷周遭的人事物。

 

一對男女若看到一個男人拿把花走在街上, 女的可能會想:「哦 !他真體貼、好浪漫。」
男的也許會認為,「天啊! 我看這傢伙完了」

 

有一則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國不久,某個早上到公園散步, 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
曬太陽,他心想: 「美國人生活真是悠閒,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幾個黑人也悠閒地坐在草坪的另一邊, 這位先生不禁想到,
「唉!黑人失業的問題還真是嚴重,這些人大概都在領社會救濟金過生活。」

 

艾斯曾有這麼一段妙喻,當你暗夜走在街上,看見某扇窗亮了一盞燈。
也許有人會說:「這一定是母親為還沒有回家的子女在禱告」
也有人會說:「老天,一定有人在偷情。」
哈茲立特有句話:「偏見是無知的孩子。」
說得一點都不錯,「人」「 扁」為偏,人一旦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 扁」、
看「偏」了。

 

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你,你也不完全了解這些人,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輕易地去論斷他人,當然也不必在意別人的論斷。

 

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不是嗎?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社會人生的看法/星雲法語

社會是個大舞台,不管我們站在台上或台下,總之,它與我們的人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它。如何關心社會人生?

一、在生存上,要自由:

人活在世上,要活得有意義。怎樣是生存的意義呢?生存的意義是自由,而且是不妨礙別人的自由,在尊重別人自由的前提之下,自己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不要侵犯別人,不要侵犯他人的財富、生命、身體、名譽等,這才是自由的真諦。

二、在政治上,要民主:

所謂民主,是要懂得尊重別人,善於溝通,要有包容的心,這才是民主。今天的政治家乃至民眾,彼此都應該深知民主的意義,能尊重社會大眾,才是真正的民主。

三、在處事上,要和平:

做人處事,和平第一。但和平不是沒有力量,假如和平沒有力量,就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因此,和平必須建立在我有知識,我有才能,我可以明理,我可以幫助別人,然後和大家和平共事之上。

四、在生活上,要幸福:

人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快樂。但是幸福快樂不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幸福快樂是要大家一起幸福,大家一起快樂。所謂「有福同享」,才是真正的幸福快樂。

對於社會人生,我有四點看法:

一、在生存上,要自由。

二、在政治上,要民主。

三、在處事上,要和平。

四、在生活上,要幸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鑑別末稍性眩暈與中樞性眩暈

認識眩暈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許權振 醫師

 

台灣已列入已開發國家,工商業發達,生活緊張,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健保制度的實施,使得有眩暈問題的病患越來越多。眩暈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而只是許多不同疾病所共有的一種症狀,眩暈是一種有 ”動感” 的頭昏,亦即病人會感覺到自己或周遭景物在旋轉、搖動或跳動。當平衡狀況出問題,就會有眩暈發作,而人體的平衡,主要是靠視覺、本體位覺和內耳前庭等三個感覺系統來維持;此外,腦幹的前庭神經核周圍有管嘔吐、胃腸蠕動、流汗和呼吸等機能的神經中樞或神經核,而它們之間是有連繫的,所以在眩暈發作時常伴有這些症狀。因此眩暈症是非常複雜的,其所涵蓋範圍非常廣泛,除耳鼻喉科的疾病外,內科和神經科的疾病也經常併有眩暈的症狀。眩暈病患並非每個病例都能立刻得到正確的診斷,而是需要仔細問診,加上特殊檢查,甚至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或藥物治療,才能做結論。即使如此,仍有部分病例無法給予一個明確的診斷。

 

對於眩暈的病人,詢問病史是最重要的,包括頭昏的性質、嚴重度、持續時間、發作頻率和有無伴隨其他症狀,如聽力損失、耳鳴、噁心、嘔吐等。眩暈症可以分為兩大類:末梢或內耳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這兩類病患,在治療和預後均有很大差異,故鑑別診斷很重要。眩暈如果伴有耳症狀,則較可能是內耳性眩暈;如果伴有其他中樞神經症狀,則是中樞性眩暈。

 

內耳性或末稍性眩暈

 

                  一、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此症是常見的眩暈症。當頭的位置與重力方向的相對位置改變時而引發的眩暈;晚上就寢時當身體躺下後,或早上睡醒起床時當身體坐正後,最常出現此種劇烈但短暫的天旋地轉感覺;另外,睡眠中當身體轉換位置時亦會出現此種眩暈。此症是最典型的動作誘發性眩暈,此症的特點包括:(1)眩暈、眼振均與頭部位置的改變有關。(2)頭部位置改變後約經1~5秒的潛伏期才出現厲害的眩暈,持續約數秒至30秒,很少超過1分鐘。(3)眼振呈迴旋性,反方向頭位時,眼振方向亦會隨之改變。(4)通常伴隨厲害的噁心,甚至嘔吐。(5)連續多次重覆相同的頭部位置改變後,就不會再出現眩暈,即此種眩暈有疲乏性,但休息一段時間後,再改變頭部位置,則相同的眩暈發作又出現。(6)眩暈發作時不會伴隨有聽力變化。(7)無中樞神經症狀。

 

可能的病因包括:頭部外傷、慢性中耳炎、動脈硬化症、耳毒性、加齡變性和原因不明。主要病理變化有兩種說法:(1) 內耳後半規管壺脊上沈積的顆粒狀物質隨著頭部的姿勢改變(通常是躺下或坐起)而掉落內淋巴液中,引起內淋巴液流動,刺激平衡感覺細胞所引起眩暈發作。(2) 內耳後半規管內飄浮的顆粒狀物質隨著頭部的姿勢改變,引起內淋巴液流動,刺激平衡感覺細胞所引起眩暈發作。

 

通常在一星期至一個月內會自動痊癒,但可能於數年後再發。只要在可容忍的程度內﹐不必刻意避免眩暈發生。基於前述的病態生理,治療主要是保守療法,藥物症狀治療並非必要。此外﹐在尚未痊癒前亦可使用物理治療法,包括Brandt氏頭位變化運動療法和顆粒復位術,以頭部的特殊轉位運動,將內耳半規管壺脊上的沈積顆粒搖動掉入內耳液中,或使半規管內飄浮的顆粒搖入內耳前庭,而加速痊癒。在痊癒後,可繼續施行此等頭位變化復健運動則可能減少再發。如果情況嚴重而發作頻繁,且保守療法無效時,可做後半規管神經切除手術或後半規管阻斷術。

 

                   二、梅尼爾氏病(Meniere s disease)

 

主要症狀包括陣發性眩暈、波動性聽力損失和耳鳴等。有些病患的病側耳也常有閉塞感。眩暈發作與頭部的姿勢改變無關,通常是忽然發作,眩暈持續時間不定,通常是數分鐘到數小時,很少超過一天。發病早期呈現波動性低頻聽力障礙,亦即在眩暈發作中有低頻聽力損失,但在眩暈消失後,聽力會跟著恢復,不過隨發作次數增加或病史延長,則聽力損失不會恢復,反而漸漸加重。未發病時,有些人有耳鳴,有些人沒有,而眩暈發作時,都會有耳鳴,甚或耳鳴加劇。在眩暈發作前出現的耳閉塞感或耳鳴變化。大部分病人在眩暈發作時會伴有噁心,甚至嘔吐。診斷主要靠臨床症狀和病史,加上耳蝸電圖檢查或甘油試驗等。

 

可能病因雖然有很多說法,但仍無定論。不過此病的病理變化則已經證實是內耳的內淋巴水腫。

 

治療仍以症狀療法為主,即急性發作時,針對眩暈、耳鳴和嘔吐等症狀,給予鎮靜劑、止暈藥和止吐藥;此外,亦可給予利尿劑減壓和循環改善劑等減輕內淋巴水腫程度。事實上,能讓病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病情而安心也是很重要要的。通常只要如此的保守療法,絕大部分病人都會滿意的。至於在緩解期,是否須長期服藥,仍眾說紛紜,未有定論。對於藥物治療無效,仍然眩暈發作頻繁而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動時,或聽力快速惡化者,則可考慮手術治療,內淋巴囊解壓術是常用的手術,雖然不會造成立即的聽力損失,但眩暈發作的控制效果不甚理想,且術後長期追蹤仍會眩暈復發或聽力繼續惡化。治療效果較明確且不影響聽力的是經由中或後顱窩的前庭神經切除術。另外,耳蝸管球囊開口術的治療效果也不錯。雖然有些病人可能會自然痊癒而不再發作,但大部分病人通常會再發。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如低鹽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煙酒過亮、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等,對病情的控制有幫助而減少眩暈發作。

 

三、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

 

突發性眩暈而無耳蝸症狀和神經症狀。眩暈在發作初期最嚴重,伴有噁心和嘔吐,必須臥床休息,不敢移動身體。眩暈持續時間比梅尼爾氏病常得多,約1~2週後會漸漸好轉,通常數個月到半年可痊癒。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導致內耳前庭和前庭神經發炎是可能的病因,內耳前庭循環不良亦為可能的病因。病理變化是前庭神經元細胞或前庭神經的退化消失。治療方法包括安靜休息和鎮靜劑和抗暈劑。大部分病人痊癒後不會再發, 但有些病例可能再發。

 

四、外淋巴漏(perilymphatic fistula)

 

症狀以聽力損失和眩暈為主,聽力損失呈波動性或漸進性,眩暈為持續性,外耳道加減壓或特定的頭位則可能加重或誘發眩暈。有些病例同時有耳鳴和耳閉塞感。臨床症狀有時很難和梅尼爾氏病或突發性耳聾區別,故病史對診斷外淋巴漏很重要。

 

病因包括頭部創傷、用力過猛、腦壓上升和壓力傷可能造成外淋巴液自內耳窗滲漏。另外,先天性內耳構造異常亦為可能原因,唯此種情形常見於小孩,且容易導致腦膜炎。

 

治療方法包括安靜臥床休息、鎮靜劑和抗暈劑,大部分病例在1週內會自然痊癒;如果症狀未減輕或聽力急速惡化,則可嘗試手術修補滲漏的內耳窗膜。

 

五、內耳中毒症(ototoxicity)

 

大多數的氨基醣甘類抗生素對內耳前庭和耳蝸都有毒。streptomycin、gentamicin 和viomycin等對前庭的毒性較大,會引起眩暈和運動失調;對耳蝸則引起兩側聽力損失,先重高音開始,若繼續使用此等藥物,則會漸漸波及低音域。所以症狀治療和立刻停藥或或改其他藥劑來代替是最好的方法。

 

六、內耳迷路炎(labyrinthitis)

 

各種急、慢性中耳炎均可能引起內耳迷路炎。腦膜炎和梅毒也會引起內耳迷路炎。

 

化膿性迷路炎除嚴重眩暈、噁心和嘔吐外,同時有嚴重的聽力損失,但沒有其他神經症狀。通常眩暈在發作初期,必須靜臥床土,患側耳朝上,不敢移動身體。治療須用大量抗生素和腎上腺皮質素,如呆效果差,則須做乳突根治手術,甚至迷路摘除手術。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等濾過性病毒都可能侵犯內耳而出現眩暈、嘔吐和聽力損失。藥物治療以腎上腺皮質素為主。

 

腦膜炎可經由內耳道而引發內耳迷路炎。除腦膜炎症狀外,眩暈、嘔吐和嚴重的聽力損失,通常在腦膜炎症狀緩解後,才發現耳聾。

 

梅毒性內耳迷路炎最先出現兩側耳鳴及漲進性聽力損失,而眩暈較輕微。診斷靠血清梅毒反應檢查,治療須用抗幽梅毒藥物。

 

七、前庭性麻痺 (vestibular paresis)

 

常見於老年人。這類病人因年齡大,內耳前庭的感覺毛細胞發生退化變性,加上肌肉和關節活動較不靈敏,而使前庭脊髓反射作用變差,出現突發性、極短暫的輕微眩暈,通常在幾秒鐘之內便恢復;眩暈消失後,也許會伴隨輕微的噁心或不平衡感,但最多在幾小時內便完全消失。不須要特別用藥物治療。

 

                   八、末稍前庭病變

 

有些頭昏或眩暈的病患因為除眩暈外,沒有其他特殊症狀,以致無法給予一個明確的診斷,而以末稍前庭病變或迷路機能不足等病名統稱之。這類病人的眩暈都是暫時性,持續時間不一定,從數秒到數日,可能同時有不平衡的症狀,但沒有耳蝸或中樞神經症狀。治療仍以症狀療法為主。

 

 

◎ 中樞性眩暈

「中樞性眩暈」顧名思義就是腦部疾病引起的眩暈,最常見的有「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這條動脈由頸部的兩條椎骨動脈開始,進到顱人的小腦、腦幹處合為一條基底動脈,由此再細為後下小腦動脈、前下小腦動脈和上小腦動脈;其中前下小腦動脈再細分為內耳動脈支配內耳,所以有時候會和末梢性病變難以區分。臨床上來說的話,「未梢性病變」多為突發性的和間歇性的發作、發作時間多為幾秒、幾分、幾小時或至多數天、眩暈發作為激烈的天旋地轉、頭部姿勢變化會使眩暈變得更厲害另患耳朝上時較不會眩暈;「中樞性病變」則恰好相反,多為漸近性和持續性的發作、發作時間有時常長達數月、較少激烈的天旋地轉、頭部姿勢變作並不會使眩暈加劇且患耳朝下時反而較不會眩暈。以上只是基本原則,還要參考病史、理學檢查、血液檢查和儀器檢查等才能正確診斷。

‧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
此症早期多以頭昏表現,有時會有眩暈約數分鐘伴有噁心、嘔吐或兩側性耳鳴。另一特色為出現腦部病變特有的症狀如構音困難、發音困難、吞嚥困難、複視、感覺障礙、四肢無力麻木等。老人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臟血管疾病或頸椎關節黏連症等內科疾病者較常發生此症,若年輕人得此症則多有家族史和遺傳有關。

‧基底動脈偏頭痛
「基底動脈偏頭痛」是偏頭痛的一種,動脈舒張時會頭痛、收縮時會頭暈,主要是因基底動脈分出一條前下小腦動脈支配著小腦和內耳。此症常在年輕女性且和月經有關,有母系家族遺傅傾向,症狀有眩暈、耳鳴、視力模糊、步態不穩、後腦部痛甚至意識不清等。仔細詢問病患飲食習慣,可發現病患喜歡乳酪、巧克力、番茄、柳橙汁等,這是因為這些飲食含有一種會造成血管異常收縮的胺基酸。須連續口服三個月的鈣離子阻斷劑外,也須禁止病患食用上述食物。

‧兒童良性陣發性眩暈症
Benign Recurrent Vertigo,簡稱為 BRV。這種病症的小朋友會有不明原因的反覆性眩暈發作,每次約二十分鐘,每月發作數次。且常於早上起床時因姿勢改變而誘發症狀,如噁心、嘔吐、臉蒼白或冒冷汗等,有時伴有頭痛但沒有耳鳴。由於以上症狀常突然發作且非常厲害,令家長擔心不已。現在咸認為是基底動脈痙攣致其分枝內耳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眩暈發作,再問診後往往得知家族多人有偏頭痛或眩暈病史。治療藥物也是以鈣離子阻斷劑為主且治療效果甚佳, 九成以上小朋友服藥兩週即有改善,但仍須持續服用三個月。 小朋友如果沒有持續服藥三個月治療的話,多於成年後轉為基底動脈偏頭痛。

‧起立性調節障礙
Orthostatic dysregulation 簡稱 O.D., 也是一種幼兒常見的眩暈。為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突然站立時會有頭昏、臉色蒼白、冒冷汗甚至無法站立,很多學童早上起床後就開始抱怨身體不舒服,一直到下午才慢慢好轉。病患在站立時血壓下降、心跳變快而躺下時則恰恰顛倒。

‧聽神經瘤
聽神經走向從內耳到腦幹,其中在內耳道開口處即小腦橋腦角( CP angle )最常出現腫瘤。開始可能只有漸近性的單側性聽力障礙或耳鳴,此腫瘤生長非常緩慢,所以雖然壓迫到前庭神經但因中樞的代償作用所以不會有眩暈,後來腫瘤變大壓迫到血管則會引起突發性耳聾或眩暈,隨著病程的進行,症狀會變得非常多樣。

聽神經瘤若局限在內耳道且小於一公分的話,電腦斷層檢查很難發現到;於是有人做腰椎穿刺打入空氣進入腦室,讓病患側臥使得空氣進入內耳道,若有聽神經瘤則可見空氣無法充滿在內聽道,此即氣腦池攝影術(air CT),它的缺點是病患會因空氣在頭顱內,有連續約一個星期的頭痛。現在有了「核磁共振」這項利器,小於一公分的腫瘤也可輕易診斷出來。若腫瘤變大且向著小腦、腦幹方向廷展的話則會有致命的可能。臨床上病患灌水沒有眩暈、聽力正常但聽性腦幹腦波沒有反應,都必須考慮到此症。

‧小腦或腦幹的出血、梗塞
早期的小腦病變非常不容易診斷,它可能只有眩暈的表現。除了詳細的問診和理學檢查,眼振電圖檢查可在發病初期出現特有的異常眼球運動。小腦在解剖上可分為三部份,「原始小腦」指的是下蚓部的小葉和結節,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的姿勢,又稱「前庭小腦」;次為「舊小腦」包括前、後蚓部,它和脊柱有纖維相連繫,主要負責軀體的高級連續動作;占小腦最大體積的則是「新小腦」也就是小腦的兩個半球,它負責全身軀幹肌肉的協調性運動。小腦本身或進出小腦的神經纖維有病變的話就會出現一些運動系統障礙的症狀,如步態不穩、頭痛、頭昏、嘔吐等症狀。

眩暈門診中最怕的就是誤將此類疾病當作一般末梢性病變藥物治療,廷誤病情。其特徵為眩暈持續不止、劇烈頭痛、意識不清且會有特殊眼振變化,臨床上懷疑此疾的話須作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的檢查。

‧小腦腫瘤
常見的有「小腦腦膜瘤」,好發於四十~五十歲之更年期婦女。初期並無特別症狀,且恰好在更年期的年紀常有些無特定性的抱怨如頭痛、沮喪或心煩等,日本醫生把這種現象稱為「不定愁主訴」。中年女性有這類的不定愁主訴的話,臨床醫師一定要排除小腦腦膜瘤的可能性。

 

 

中樞性眩暈

 

鑑別診斷末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說來,末稍性眩暈比較沒有危險性,且大都會自然緩解;但中樞性眩暈則危險性高,且不易自然緩解。頭昏或眩暈的病患若有以下的神經症狀則必須懷疑是中樞性眩暈:(1)長徑症狀,如半身輕癱、半身感覺異常等。(2)腦神經症狀,如複視、視力障礙、顏面感覺異常、發聲異常和吞嚥困難。(3)小腦病變徵象,如動幅障礙和運動失調。(4)持續性頭痛、眩暈輕微而嘔吐非常厲害。

 

一、椎骨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

 

內耳前庭、前庭神經、腦幹和小腦之前庭徑路均在椎骨基底動脈循環系內,所以此動脈系循環不全引起的眩暈以中樞性和末稍性混合型為主。臨床上除眩暈和姿勢不穩外,通常會有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症狀,如複視、視力糢糊、後枕部頭痛、口周圍或舌尖麻木、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失調等。眩暈持續時間不一定,從數秒到數小時,可能突然發生,也可能由於頭位改變引起。椎骨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的原因以動脈硬化或頸椎骨贅為主,低血壓或心律不整亦偶爾可引起。治療可給予平滑肌弛緩劑、腦代謝改善劑、血管擴張劑和鎮靜劑。

 

二、腦幹血管病變

 

後下小腦動脈、前下小腦動脈或上小腦動脈的病變,如出血和梗塞,均會引起眩暈。後下小腦動脈病變引起側髓症候群,臨床上可見眩暈、噁心、嘔吐、動搖視等症狀外,尚有同側顏面知覺麻痺、肢體運動失調、半身輕癱、霍納氏症候群、味覺減退、本體感覺消失、聲帶麻痺、對側痛覺和溫覺異常等。前下小腦動脈病變引起側下橋腦症候群,臨床上可見眩暈、噁心、嘔吐、動搖視等症狀外,同側顏面神經麻痺、注視麻痺、聽力損失、耳鳴、顏面知覺麻木、肢體運動失調、對側痛覺和溫覺異常等。上小腦動脈的病變引起側上橋腦症候群,臨床上可見眩暈、噁心和嘔吐等症狀外,肢體運動失調、注視麻痺、霍納氏症候群、對側痛覺和溫覺異常等。眩暈本身並無有效療法。

 

三、小腦橋腦角腫瘤

 

以腦膜瘤、聽神經瘤和類上皮腫瘤最常見。臨床上可見步態不穩,而眩暈通常不明顯或只是短暫性眩暈。其他症狀有聽力損失、耳鳴、三叉神經症狀、小腦症狀或下部腦神經症狀。

 

四、小腦病變

 

包括腫瘤、出血和梗塞。臨床上以急性病變(出血和梗塞)較常出現眩暈、頭痛和嘔吐,而慢性病變(腫瘤)則較少出現眩暈。神經症狀多以運動失調為主,運動負荷時更明顯。常有異常眼球運動,如反彈眼振,眼球動幅障礙,視運動性眼振之抑制,溫差試驗反應過度,垂直性頭位變化眼振。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